今天南京出現的「城牆雲」到底是個啥?

2020-12-17 北青網

揚子晚報網12月15日訊(記者 於丹丹)15日下午,很多人發現,南京上空的好似出現一堵城牆一樣的雲。整整齊齊,好似憑空長出一堵牆一樣。有網友說,遠處的「雲城牆」還在緩慢升高,有點「赫人」!

這個「城牆雲「到底是什麼?引起了一番大猜想,有氣象專家說,可能是冷暖鋒交匯時形成的「雲牆」,又稱為「陰陽天」,冷暖空氣峰面交匯,兩者交界處畫出了一條清晰筆直的界限,如同城市上空升起了一堵巨大的雲牆,又如同厚厚的被子蓋住了城市。也有專家說,這其實就是簡單的光學現象,今天南京能見度特別高,傍晚時分,雲系遮住了夕陽。

剛剛@中國天氣科普說, 這是冷暖鋒交匯形成的,從衛星雲圖上也能看到這坨直愣愣的雲,南京、杭州都可見種日落+「陰陽天」的場景。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南京空中突現「城牆雲」!網友:「赫人」!專家說……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15日下午, 很多人發現, 南京上空出現一堵城牆一樣的雲。(朋友圈截圖) 這個「城牆雲「到底是什麼?(朋友圈截圖) 也有專家說, 這其實就是簡單的光學現象, 今天南京能見度特別高, 傍晚時分,雲系遮住了夕陽。
  • 南京有個城牆村?13個明城牆冷知識!
    沈萬三資助朱元璋修南京城牆的故事,在《明史·高皇后馬氏傳》有記載:吳興有一財主名叫沈秀,他出錢修築了都城三分之一的城牆,又請求犒勞軍隊。朱元璋一氣之下,把他流放到雲南去了。但考據黨認為,這事當不得真。《明史》是清人編撰,沈萬三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於元朝,死於元朝。明史學者顧誠也曾考證過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跡,證實明朝沒有沈萬三。
  • 中國城牆故事|南京城牆的修復和加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曾經,南京城牆是一個踽踽前行的老人,在明清的封建帝國和民國亂世中艱難保全;如今,南京城牆是一個精神矍鑠、煥發新春的壯年,這是無數前輩和當代城牆守衛者的保護成果在現代化手段下,我們讓南京城牆返老還童,以更新的面目出現在人們面前。那麼,南京城牆的損毀有多嚴重?專家們是用了哪些手段加固城牆的呢?
  • 走讀│南京城牆與西安城牆有何不同?
    南京是京師(首都)城牆,朱元璋將次子朱樉(shǎng)冊封為秦王,西安只是王城城牆。正因為規格不同,所以兩處城牆有較大的差別。1、建築時間不同。建南京城牆前後花了約30年(1357年--1386年),西安城牆約5年(1374年-1378年)。2、長度高度都不同。明代的南京城牆有四重,第一重、第二重、第四重已經不見,目前看到的是第三重京城,平均高約21米,最高有26米,長約35公裡,現存有25公裡,大部分是原牆體。
  • 南京城牆磚上發現來自明代的貓狗腳印
    □金陵晚報記者 於峰  明朝的一隻小貓(也可能是小狗),在南京城牆磚上留下了腳印,竟然奇蹟般保留到了現在。近日,有文物愛好者在南京城牆一塊城磚上發現了多個動物腳印,初步判斷是貓狗所留。這隻貓或者狗,到底來自明朝還是清朝,為什麼又要在磚頭上留下腳印,網友們展開了一番討論。
  • 南京的明城牆,為什麼不「網紅」呢?
    南京的明代城牆長度為33.676公裡,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蒙受過戰火的硝煙、甚至遭到拆毀,南京卻也保留下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牆體。即便這樣,南京現存的城牆長度仍大於西安。南京似乎並不把城牆作為景點宣傳。南京別號石頭城,那石頭壘起了城垣、構築了家園。可到南京旅遊,有秦淮河、夫子廟、玄武湖、雞鳴寺、中山陵,鮮有提及明城牆的。
  • 南京明城牆上刻的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吸引很多遊客?
    導語:南京明城牆上刻的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吸引很多遊客?可算知道了如果你們曾經去過南京旅遊的話,你們就能夠發現那邊有一大堆城牆,上面雕刻著很多磚文。這面城牆是我們國家目前存在的一組規模最大的磚文群,它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那麼這一面牆上的磚頭上面刻的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們又有著什麼特殊的含義呢?我們下面對這兩個問題來進行一下具體的闡述。
  • 南京「城牆拜佛」現象成謎
    「南京城牆不就是一堵牆嗎,能藏著多少秘密?」近日有網友評論。其實,南京城牆的秘密有很多,遠非其他地方的古城牆可比,只是很多南京人並不知道而已。城牆愛好者孫先生看到金陵晚報開闢「探秘南京明城牆」專欄後,特地致電記者,指出清涼門段城牆就有個「城牆拜佛」的神秘現象。
  • 在六朝古都——南京明城牆上觀望
    旅行規劃時就在想,南京歷史古蹟眾多,大小景點遍布全市各地,雄偉肅穆的中山陵已經瞻仰過了,古老的梵剎聖地雞鳴寺也去過了,這次應該去感受一下南京明代古城牆的城垣滄桑,追溯古代軍事建築之奧秘。那天把愛人送到考點就直奔南京中華門方向,據說南京明城牆最早有四重城牆,分別是宮城、京城、皇城及外郭城,今天人們看到的是保留完好的京城城牆,應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來最長的古代城垣了。
  • 初冬,我徒步在南京小桃園段城牆,感受歷史的韻味
    這就是華嚴崗門,2007年在坍塌地段拆牆開山,因南京察哈爾路西延工程的需要,在丁山腳下的明城牆修造了一座新的城門,因附近的地名而命名城門,改變了以往南京城牆三個字的城門名。華嚴崗門共有四拱,中間的兩座拱門通汽車高度為9.38米,外側的兩座拱門略小,拱券高度為6.22米。
  • @南京人 走!去看明城牆600年「前世今生」
    明孝陵博物館推出《南京明城牆故事展》走!去看明城牆600年「前世今生」南報網訊你知道鄭和下西洋與南京哪座城門頗有淵源嗎?你知道「正月十六爬城頭,踏太平,走百病」的老南京民俗是如何演變流傳下來的嗎?今年7月3日,是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6周年的紀念日,明孝陵博物館推出了《匠心鑄造——南京明城牆故事展》,講述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動人傳說,帶你解密這座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前世今生」。
  • 南京上空出現天空異象,像是被子一樣包裹半壁天,你見到過嗎?
    南京上空發現罕見異象,城牆雲屹立在天空上,什麼情況造成的?今年地球上空出現了眾多奇觀異象,比如在雲南大理上空出現的七彩祥雲,沒想到在12月15日,南京上空再次出現了一堵城牆,整整齊齊的屹立在天空上,仿佛是有人刻意打造的城牆,讓很多人疑惑的是,為何天空上會出現城牆?是誰留下的痕跡呢?這究竟是什麼天空異象?
  • 南京明城牆英文商標「face wall」 網友笑是面壁
    @草葉君:「以後問南京人那是啥,回答『掉臉牆』。」@yuyu9485:「我差點看成了『面壁』,這是要我們去懺悔的意思嗎?」網友@燦若晨光則用一句南京俗話概括這個名字:「臉比城牆拐彎還厚。」除了調侃,網友們還給出了自己的翻譯意見,@龍都散人就提出用「Ming Wall」不好嗎?中國特色,保持傳統。
  • 潮玩明城牆,點亮夜金陵 南京城牆國慶中秋起夜間開放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從中秋國慶假期開始,南京城牆將開啟精彩的「夜間模式」,在中華門和解放門推出一系列夜遊活動,用科技創新元素扮靚美麗古都的文化地標,假期打卡拍照,南京的明城牆,絕對不容錯過。
  • 【南京這一天】海內外名城代表中華門城牆開跑
    昨天下午,由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組委會等單位主辦的「感知城牆·同心共行暨南京城牆郵資圖首發式」在中華門城堡舉行。活動現場,來自英國、法國、德國、希臘等22個國家的65位城市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和擬加入中國明清城牆申遺項目的60多位城市代表,一齊在古城牆上熱力開跑。
  • 南京前湖城牆發現600年前皇宮水道(圖)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市民  城牆環境整治後露出神秘「結構」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趕到了前湖城牆現場。今年8月8日,城牆全面開放的時候,前湖段城牆的登城口是一個特殊的鋼架結構。如今,這一段城牆已經圍擋起來。  「那個石砌結構,就在鋼架結構旁邊。」
  • 2020南京秦淮城牆馬拉松激情開跑
    來源: 現代快報、現代快報網、現代畫報、快報官方微博群、快報官方微信群、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紅豔 文 / 攝)當馬拉松遇上明城牆,一場 " 最南京 " 馬拉松賽事讓古都金陵大放異彩。12 月 6 日早上 7 點半,伴隨著一聲發令槍響,2020 南京秦淮 · 城牆馬拉松在秦淮區悅動 · 新門西正式開跑。選手們穿越 17.5 公裡的古今 " 最美賽道 ",在明城牆上領略山水城林的魅力。讓世界看南京,讓秦淮更情懷。自 2018 年辦賽以來,南京秦淮 · 城牆馬拉松被海內外眾多跑友贊為 " 特而精 "" 最南京 " 的馬拉松賽事。
  • 南京明城牆今起全面開放 書記市長邀你逛一逛
    原標題:南京明城牆今起全面開放書記市長邀請你來逛一逛太陽宮魔幻劇場、金陵戲坊今天也將開門迎客,市民休閒又多了好去處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市長繆瑞林和市民代表一起參觀老門東市領導與市民代表一起在金陵戲坊觀看演出今天,太陽宮魔幻劇場、金陵戲坊將正式開門迎客;南京23.3公裡的明城牆在迎來青奧會實體火炬傳遞後
  • 比西安城牆高2米,比南京城牆還寬6米,感受山西這座城牆之美
    在大同的旅行中,往往遊客不會錯過的就是大同古城牆,明洪武五年在元故城牆舊土城上增築而成, 曾經享譽國內外。大同城牆的總周長為7270.7米,形制方形城池,高約14米,比西安古城牆還要高2米,最寬的地方達到16.6米,,比南京古城牆最寬處還寬6.6米。
  • 南京明城牆,是先輩們饋贈給中華民族的,精神寶藏和文化瑰寶
    刻有工匠信息的城磚這種帶文字的城磚,是南京明城牆的一大特點,保證了南京明城牆的結實堅固,充分體現了先輩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史料記載,南京明城牆的鑽石並非在南京城內燒制,而是由全國1部(工部)、5省(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152州縣的28萬民眾共同燒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