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輕則導致鼻腔感染、流鼻血等,重則引發海綿竇炎、顱內感染等。
平時上街總是能看到某些人在旁若無人地挖鼻屎,而且有些貌似還很投入……筆者猜測他們都不太了解挖鼻屎可能引起的弊病。
鼻屎,實際上是人類新陳代謝的副產物。人的鼻腔內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黏膜,稱為鼻黏膜,這層黏膜一直在不停地更新換代,新的黏膜會取代舊黏膜的位置,而舊黏膜就會逐步脫落。鼻屎就是脫落的舊黏膜在風乾以後的產物。
有些朋友由於習慣,總是愛用手指挖鼻屎,殊不知,這種方法不僅常被人們認為是不雅觀的舉動(會導致自身氣質指數暴跌),而且還很不健康。人類手指上常帶有為數眾多的細菌,在挖鼻屎的時候可能導致鼻腔感染。由於鼻腔位於所謂的面部「危險三角」內(就是那個區域內長了痘痘不能擠的危險三角),其中的感染很容易通過靜脈進入海綿竇,引發海綿竇炎甚至顱內感染;鼻腔內黏膜柔軟、脆弱並且血運豐富(尤其以其中的litter區最為典型),在「暴力」挖鼻屎的作用下,極易導致鼻出血。
那麼鼻屎既然不能「硬挖」,我們該怎麼辦呢?其實如果鼻屎沒有引起鼻塞或者影響美觀,大家最好還是忽略它們……讓它們繼續留在鼻子裡,那麼如果已經引起不適了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可以選用洗鼻法清理鼻屎,洗鼻所使用的水為無碘鹽濃度約為0.9%的溫鹽水,該濃度鹽水與生理鹽水濃度相同。將配兌的鹽水灌入洗鼻壺中衝洗鼻腔。其作用包括泡軟鼻屎並最終清洗乾淨鼻道;清除鼻腔中有害物質;逐步減輕鼻腔炎症。
最近網上更是流傳著所謂挖鼻屎(甚至吃掉)有益於身體健康(或者增強免疫力)的說法,大家通過上文能知道挖鼻屎不僅不可能有益於身體健康,更是有著不少的健康隱患。因為鼻屎來源於脫落的鼻黏膜,上面附著著不少細菌,這樣的東西吃下去怎麼可能有好處(目前尚無能夠證實挖鼻屎有益於身體健康的科研項目和成果)……
(馬兒 吉林大學醫學碩士)
問:孩子受到驚嚇會發燒嗎?如何處理髮燒?答: 孩子受驚嚇有時會發燒的,因為受到驚嚇跟隨來的就是身體各個功能不好,所以會發燒。
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於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於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如果盲目急於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幹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驚厥反覆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也是某些癲癇的先兆表現,還可能導致其他危險。因此,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高熱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在38.5℃以下最好是選擇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等。
有的家長認為小兒感冒輸液比服藥退燒快,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我們的原則是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當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退熱,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麼藥物,都要注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藥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洩。
家長應該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因為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燒退得太猛太急,又會產生新的問題。
(楊銘 吉林大學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