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3-12歲兒童每天吃零食的比例高達51.8%,每天喝飲料的比例高達42.5%。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孩子們面對零食絕對是毫無抵抗力的,零食也被譽為「哄娃最佳神器」,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都可能通過一小包零食就把娃哄的安安靜靜。
而現在得益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的種類也是琳琅滿目五花八門了。每次給孩子選零食寶媽都會被弄得眼花繚亂。
如今的零食不僅種類多,裡面的「門道」也多,很多零食對於孩子的健康並無益處。
最近萌萌媽有些鬱悶,自己5歲的女兒萌萌因為腸胃問題已經去了兩次醫院了。
前陣子假期,萌萌媽把孩子放到鄉下的奶奶家散養了一陣子,臨近開學才把女兒接回來。接回女兒時候和想像中一樣,萌萌黑了不少也有些瘦了。萌萌媽並未在意,覺得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回家後沒多久,萌萌媽就發現情況不對了,女兒不光是變的黑瘦,還變得不愛吃飯了,最初只當是孩子在農村養成了一些壞習慣。但後來發現沒那麼簡單。
女兒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對零食有了非常瘋狂的執念。每天經常嚷著要吃這個要吃那個的,還都能叫上名字來,萌萌媽這才意識到,孩子可能是在老人的縱容下養成了愛吃零食的習慣。
雖然發現了女兒的問題,但糾正起來並不容易,最近萌萌還因為腸胃問題去了兩次醫院,醫生很嚴肅跟萌萌媽交代,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的零食,萌萌的消化問題已經挺嚴重了。
類似萌萌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見,更嚴重還有孩子因為零食沒吃好傷了腦子的,還有因此住院的,這並非危言聳聽,零食吃不好,真會嚴重影響娃的健康。
1)果凍
果凍中有多種添加劑、防腐劑,對孩子的健康沒有丁點兒好處,吃多了會影響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另外,果凍還存在噎食、窒息的危險,家長要避免給娃吃果凍。
2)奶片
奶片是將牛奶脫水擠壓形成的,看起來健康實則不然,其中不僅有各種添加劑和香料,給娃吃奶片還容易「因為消化不了其中的固化鈣」而形成鈣沉積,最後在娃體內形成結石。
3)罐頭
罐頭中的添加劑會對正處於發育的兒童造成很大影響,時間久了還容易形成慢性中毒。其中色素、香精、甜味劑等等都會對健康不利,最危險的還是肉類罐頭中的「亞硝酸鹽」。
4)口香糖、泡泡糖
口香糖和泡泡糖也是非常危險的零食之一,同時也是非常受孩子喜歡零食,但其實這兩種零食對孩子的健康都沒好處。
兩種零食的主要成分都是橡膠和增塑劑,其中添加的添加劑對娃的健康也沒好處。而最危險的和果凍一樣,這兩種糖果都存在讓娃窒息的風險。
5)爆米花
爆米花也是不適合孩子吃的零食,因為其中的鉛含量很高,鉛元素會損害孩子的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嚴重還會誘發鉛中毒。甚至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生長發育。
雖然上述零食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危害,孩子吃多了零食也確實對健康無益,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要「因噎廢食」,直接給孩子斷了零食,適當的吃吃零食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在零食的選擇上,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自製的比買的好
家長自製的零食遠比直接購買的成品要好,原材料的品質有保證,衛生也有保證,並且家長給娃的零食選擇也更有針對性。家長可以從網上學習一些製作小零食的方法,給娃自製零食。
2)粗加工比精加工的好
加工越精緻的零食,營養流失越大,相反,簡單加工的零食營養更豐富,比如風乾的葡萄乾就遠比蜜餞果脯更加健康,營養也更豐富。家長給娃選擇零食也要遵循這個原則。
3)口味淡的比口味重的好
有些家長會苦惱,自製的零食孩子根本不喜歡吃,這很好理解,因為自製的加工程序少,口味更清淡,而購買的零食多半經過精心調味,鹽糖調味料會更多,孩子吃習慣了自然更喜歡。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零食時,也儘量挑選口味清淡的,不要選擇味道太濃厚的。
4)給娃杜絕含糖飲料
任何包裝的含糖飲料都不適合小孩子,哪怕是所謂的乳飲品,也是一樣,含糖飲料只會增加孩子的身體負擔,還會把娃的口味養「刁」,愛上甜味,對健康沒一點兒好處。
家長可以用白開水、純牛奶或者是自榨果汁替代,都比給娃喝飲料強。尤其是白開水,培養孩子形成多喝白開水的習慣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錦鯉媽咪有話說
總之,給娃吃零食這件事不是小事,家長一定要謹慎對待,既不能矯枉過正的直接不讓娃吃零食,也不能太過大意,放縱孩子暢遊在零食的海洋裡。
有選擇性的讓娃健康的吃零食,才是父母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