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網今天向36氪透露,旗下的兩款個人理財產品,記帳類應用「隨手記」和信用卡帳單管理工具「卡牛信用卡管家」的累計用戶超過一億,成為國內首個用戶破億的個人財務管理平臺。其中「隨手記」的累計用戶超過8000萬,「卡牛信用卡管」累計用戶已經超過2000萬。
作為一個從來不記帳的人,我真的挺難想像記帳類產品在中國居然有這麼大的市場。而且一直以來個人記帳類產品很難有盈利上的突破,雖然也有不少記帳類產品在嘗試對接一些基金類的理財產品,如之前挖財就曾經試水基金交易,但由於整體用戶規模的限制,對接理財產品的整體盤子也還沒起來。
對接理財產品是一方面,隨手網的玩法是,藉助於過億用戶的個人金融數據,包括個人消費情況、信用卡帳單管理等方面的數據,和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做金融配套業服務,幫助他們完善網際網路的環節。
之前隨手網就有過類似的嘗試,和中信銀行合作推出過信貸產品「信金寶」。「信金寶」是中信銀行信用卡針對有穩定工作和收入的個人提供的信用卡額度內的現金分期產品,依託信用卡平臺,為客戶提供現金支持。
而隨手網在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典型的「金融配套業服務」,中信銀行將利用隨手網的技術資源,將「信金寶」和「隨手記」等產品的數據進行整合,對用戶而言,省去了去銀行提交各種證明材料的繁瑣步驟上,也許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貸款申請。
按照隨手網CEO谷風的說法就是,「藉助過億用戶的個人財務管理入口,以及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精準營銷,隨手網自然能成為金融產品的分銷渠道,而且轉化率會比傳統營銷渠道更高。在金融價值鏈上,隨手網不做交易,只做交易的引導者,交易環節還是由銀行來完成,這就是金融配套業的生存邏輯」。現在隨手網想繼續藉助「隨手記」和「卡牛信用卡管」兩款產品的用戶和數據,將「信金寶」的模式複製到更多的產品上。
就目前看來,市場上大部分的記帳理財類產品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類似的思路,基本上記帳只是最前端最底層的應用,在記帳之上嫁接各種金融服務才是重點。但各家的思路還有稍微有些不一樣。
例如隨手網想要做的是金融配套業服務,而我們前幾天介紹的另外一款個人記帳理財產品,51信用卡管家推出的「U51帳戶管家」,通過「直連銀行網銀的功能」,直接讀取用戶的網銀數據,在實現自動記帳的同時,又沉澱了更加全面精準的用戶消費數據,後期也可以把這些數據運用在如信貸模型分析等大數據金融領域。
所以,當用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看似不起眼的記帳類產品,也非常有機會做成入口級服務,而且趁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東風,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產品也在尋求網際網路的合作機會,這些都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WANGJI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