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文藝復興時期 17世紀荷蘭美術【25】

2021-03-02 藝術寶庫

尼德蘭、荷蘭、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的文藝復興

    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還普遍處於封建專制制度統治的時期,荷蘭共和國的獨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為北方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

  17世紀前期荷蘭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在那裡有比較廣泛的言論自由與信仰自由,其他國家被迫害的異教徒紛紛逃到荷蘭避難,許多學者到荷蘭著書立說。至1645年荷蘭已有6所著名的大學,在荷蘭最早出現定期刊物,報紙也逐漸普及,科學技術十分發達。新的文化氣氛培養了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產生了荷蘭畫派,它繼承了15、16世紀尼德蘭民族藝術傳統,以寫實、純樸為其特點。由於荷蘭人是通過英勇頑強的鬥爭而獲得勝利的,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因此如何表現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現實生活、人的情感與願望,就成為荷蘭畫派多數藝術家關心的主要課題。他們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現實世界,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周圍的日常生活和他們熟悉的各階層人物以及美麗的自然景色。絕大多數畫家都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新興的資產階級和中下層平民開始成為繪畫中的重要角色,繪畫藝術反映現實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大為增加。但是新興的資產階級與市民階層有追求進取的一面,也有滿足現狀、追求安樂的一面,荷蘭小畫派的某些作品過多地描繪了他們的生活瑣事與閒情逸緻。

  荷蘭藝術由於寫實而受到市民的歡迎,人們購得油畫,懸掛室內,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辦公室、飯館等公共設施,因此油畫變成商品,大量進入市場。這一時期,肖像畫、風俗畫都獲得了極大發展;風景畫、靜物畫也成為獨立的繪畫科目。各類體裁之間的分工已達到專門化的程度,出現了肖像畫家、風俗畫家、靜物畫家、動物畫家、風景畫家等等。這些畫分類細、畫幅小,美術史上就稱這些畫家為「荷蘭小畫派」。

 17世紀荷蘭傑出的肖像畫家弗朗斯·哈爾斯(Frans Hals  1580-1666)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是一個極有個性的肖像畫家。在哈爾斯的畫中總是充滿歡快奔放的情緒,健康愉快的笑臉,富有感染力的生氣勃勃的市民形象。因此有人稱哈爾斯為「笑的畫家」。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聖路加公會。當他作為畫家開始獨立創作時,正是荷蘭人民革命鬥爭獲得勝利之初,荷蘭共和國正處於蓬勃向上繁榮發展時期。在哈爾斯早期與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現了荷蘭市民健康、愉快、充滿生命力的形象,從20年代到30年代,他廣泛地描繪了荷蘭各階層的人物,如軍官、市民、音樂師、酒徒、少女、孩子等各色人物,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騎士》1628年、《彈曼陀鈴的小丑》、《吉卜賽女郎》、《揚克·蘭普和他的情人》等。他刻畫人物時,特別注意面部表情,善於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和心理狀態,使畫面生動活潑,決不矯揉造作。雖然多為單人半身肖像,卻常常使人聯想到畫面之外還有其他人物,構成一個情節,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有如一幅風俗畫。

 哈爾斯的油畫技法也別具一格,他的用筆輕快敏捷,流通奔放,帶有明顯的筆觸,給人一揮而就的印象,作品就像速寫似的生動。哈爾斯那短促、跳動的筆觸,用於描繪那些醉酒的男子、蓬鬆的捲髮、歪戴的帽子和歡快的場面是再恰當不過了。

《微笑的騎士》

 《彈曼陀鈴的小丑》:畫家選擇了一位處於社會底層的流浪藝人,著意描繪他那樂觀詼諧的小丑形象。他的裝束和表情雖然顯得滑稽可笑,卻顯示了荷蘭平民的性格特徵:他們幽默機智,忍辱負重,對艱澀的人生懷著樂觀的態度,畫家抓住了他那轉瞬即逝的斜睨的眼神,透露出他那幽默機靈、充滿歡樂的內心世界。

《彈曼陀鈴的小丑》

 《吉卜賽女郎》:自由不羈的活潑少女;洋溢的青春活力和自然野性;神秘的微笑。畫家在這幅畫中採用了明快的大筆觸,以加強形象的表現力,並有意給這個到處漂泊的窮苦女郎增加快樂的情緒,以表現吉普賽少女的熱情、豪爽。這幅畫與其說是肖像,不如說更像一幅風俗畫。畫中少女沒有宮廷女性的矯揉造作,沒有思想束縛,充滿民間氣息。畫家以敏銳的觀察力、嫻熟的技巧和熱烈的色調,把這個吉普賽少女表現得神採飛揚,栩栩如生。

《吉卜賽女郎》

 除了單幅肖像之外,哈爾斯還創作了一系列團體肖像畫,在構圖上突破了呆板、平整的布局,人物安排錯落有致,善於把眾多的人物按照一定情節組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時期,哈爾斯創作的肖像畫中充滿著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他以流暢奔放的筆觸表現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構成哈爾斯偉大不朽的肖像畫藝術的獨特風格。

《聖喬治民團軍官宴會圖》1627年

他的晚年作品《哈勒姆養老院的女管理員群像》、《一個戴寬邊帽的男子》等多取古典構圖的正面形象,畫面上流露出一種憂鬱的情緒。

《哈萊姆養老院的女管理員群像》

《一個戴寬邊帽的男子》

 在作品題材上與維米爾相近的風俗畫家還有很多,他們著意描繪彈琴、唱歌、做些輕微家務勞動的婦女,歌頌荷蘭市民美滿的家庭生活。其中著名畫家有:傑拉德··博爾奇(格拉爾德·特·特鮑赫Gerard Ter borch,1617—1681)、皮特·德·霍赫(皮特爾·德·胡格Pieterde Hooch,1629—1684)、加布裡埃爾·梅曲(加布裡爾·梅蒂綏Gabriel Metsu,1629—1667)等人。

 傑拉德·特·博爾奇在藝術上的成就和名聲雖然遠不及維米爾,但他卻以詩意般的描繪而收到大量上層社會的訂單,肖像畫和室內畫深受人們的歡迎。多畫室內景,其筆下人物往往靜靜地從事某種活動:婦女梳妝、彈琴、進行高雅的消遣或閒談,對人物心理也有細膩描繪。傑拉德長於表現絲織服裝的閃光和婦女的髮飾等,而在形象上有時卻超越了寫實,以使筆下的人物更具魅力。

《一個警衛室室內》

 傑拉德晚期作品色彩比以前豐富,人物的動作也比較活潑。代表作有《音樂課》、《年輕姑娘一位婦人讀信》1662年等。

《音樂課》

《年輕姑娘一位婦人讀信》

《年輕女子彈琴》1667年

皮特·德·霍赫的作品:

《餐具室》1658年

《母親的職責》1658年

加布裡埃爾·梅曲的作品:

《維金納琴旁的女士》約1660年

《生病的孩子》1663年


這時期重要的風俗畫家還有:阿德裡安·勃魯威爾(阿德裡安·布魯維爾Adriaen Brouwer,1605—1638年)、阿德裡安·凡·奧斯塔德(Adriaen van Ostade,1610—1685)和揚·斯丁(揚·斯蒂恩Jan Steen,1626—1679年)。

布魯維爾擅長創作一些墮落的女子、酒徒,以及愚笨的人物的形象,通過這些來反映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以及對自由的渴望。代表作有《吸菸者》等。

《吸菸者》

他繼承了老彼得·勃魯蓋爾農民風俗畫的傳統,善於表現農民的生活。除了描繪他們在田野中的勞動之外,特別喜愛表現充滿戲劇性衝突的場面,如農民唱歌、爭吵或者在小酒店裡喝酒的情景。代表作有《村中的酒店》、《老百姓的毆鬥》等。

《愛吵架的農民》

《農民打架》

《背部開刀》:江湖郎中正在給一個背部長瘡癤的農民開刀。農民顯出痛苦的表情。大概醫術不甚高明,又無麻醉,農民扭歪著臉,現了一副滑稽可笑的面貌。醫生正用那雙粗笨的手在動刀,表情十分認真。後面有一上了年紀的農民,包著頭巾,眯著細眼在傻笑,左手拿一個承接流血的醫療器。這兩個人物處在暗處,被手術的農民形象據於畫面中心。室內和諧的光線加強了露出背部的農民的整個側面。勃勞威爾的色調比較粗率,有時還不大講究輪廓的正確性,但其藝術特點是形象風趣,觀察力敏銳。這幅畫的3個農民形象構成完整的對話,令觀者感到忍俊不禁,油然地感到自己也參與到這幕戲劇中去了。

《背部開刀》

凡·奧斯塔德也曾經是哈爾斯的學生,1634加入畫家公會,一直在故鄉哈勒姆工作。早期作品也多為農民風俗畫,描繪農民酗酒或鬥毆的場面較多,人物形象活潑而粗獷。晚期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與動作都趨向平和。上述兩位畫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生活困頓、苦悶的狀況。

揚·斯丁的作品大多為風俗畫,在他創作生涯的後期主要也是表現農民生活。《快樂的家庭》1668年,是畫家的代表作。畫面上不同年齡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盡情嬉笑,並且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充滿了真誠的喜悅,構成十分活躍而熱烈的場面。

《快樂的家庭》 

《小酒店前的農民們》

《打牌者》

《梳妝的婦女》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臺。有需要請聯繫微信:glailp-

相關焦點

  • 《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一周觀展指南丨決瀾社文獻打撈藝術史,富士珍藏看西方五百年
    北京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展期:2018年10月23日—12月23日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展廳此次展覽選取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史歷程中經典藝術流派的60幅繪畫作品所展出的畫作詮釋了西方繪畫藝術五百年的流派興替,描繪了一波又一波的西方藝術運動及風格的演變軌跡,堪稱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一次短暫巡禮。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如果再深究一層,這裡的「藝術史」甚至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西方藝術史,準確地講,它代表的,或者講述的,是在當年西羅馬帝國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西方基督教界(Western Christendom)所涵蓋的那幾個傳統西方國家——義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尼德蘭(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和以今天的德國及奧地利為核心的中歐——的藝術史。
  • 耶魯大學廢棄取消「藝術史導論:文藝復興至今」一課引眾怒
    今年,耶魯大學決定廢除其歷史悠久的「藝術史導論:文藝復興至今」一課。然而這一決定引起大批公眾關注乃至憤怒,甚至授課老師都感到相當驚訝。藝術史系主任蒂姆·巴林傑(Tim Barringer)稱之為「一次直截了當的現代化行動」,他在接受《耶魯每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在一學期的時間裡教授任何一門概論課都不可能是全面的。
  • 被定義的和被誤解的文藝復興
    視覺訓練是解讀藝術史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既為我們揭曉看不到的真實,也為我們掩蓋看得到的幻象。在學習藝術史、研究藝術史、解讀藝術史的過程裡,我們往往不斷尋找真相在哪裡,是否有真相的存在。在這樣的語境下,簡單地將「文藝復興」英雄化,視作人的勝利,或是不加判斷地處處與心靈宗教勾連,講述的只是個人想像中的文藝復興。
  • 講座|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堅:「藝術視野」下的藝術史
    二戰以來,以德語為母語的藝術史轉變為趨於全球化的英語的藝術史,這期間對德語藝術史學傳統的諸多洗鍊、遮蔽和重塑,構成了西方現代藝術史學史的一個重要篇章,頗值得玩味。近日,中國美術學院張堅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圍繞藝術史研究中的兩條線路——作為文化史的藝術史和形式主義的藝術史,以北方文藝復興作品為例進行分析,強調了德語藝術史學中「視覺」的人文主義發現線索。而事實上,相較於義大利文藝復興以線性透視和解剖學為基礎的視覺再現模式而言,北方文藝復興表現性的視覺表達方式和藝術觀念,更加契合於中國的視覺藝術傳統。
  • 豆掰8.1分,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讓孩子也能明白西方藝術
    大話西方藝術史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籍,作者意公子——藝術類自媒體人,通過詼諧有趣的寫法帶我們了解西方藝術史封面就感覺是本有趣的書籍此書從西方藝術史的遠古起源,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這兩個藝術的古老奠基,到中世紀,文藝復興以及後現代主義5個時間階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畫作來闡述西方藝術史的發展一,首先是遠古時期藝術的來源遠古時期的的藝術也就是壁畫
  • 用風趣幽默,深入簡出的方式解讀《大話西方藝術史》
    但是呢,看了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能夠深入簡出的知道,西方藝術發展歷程,能夠讓我們知道世界名畫或者有名的作品怎麼去欣賞,有什麼歷史故事。這樣淺顯易懂,系統性的了解西方藝術史是很有趣的,不僅圖文並茂,還有句句有梗,讀完之後不會讓人覺得古噪乏味,看完之後會讓人覺得豁然開朗,原來這個畫,這個畫家所要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 三分鐘讀懂世界藝術史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被稱為文藝復興美術的三個代表。跟天朝領導人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沒有任何關係……他的解剖學理論被運用到了之後油畫創作裡,帶領著拉斐爾、喬爾喬涅、丟勒等人扛起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大旗,為西方的油畫發展奠定基礎。
  • 梵谷:幾分鐘通關西方美術史
    梵谷:別看我當年一幅畫沒賣出去,現在可是天價,《向日葵》就甭說了,去年蘇富比拍賣我的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以6,000多萬美元成交。據悉,該畫買家為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王中軍。
  • 圓桌|中國美術史在20世紀的建構與寫作,及當下面臨問題
    中國在20世紀的藝術史建構幾乎是參照西方藝術史這棵「大樹」生長起來的,包括學科、研究對象、寫作方式,甚至包括學術討論會的形式都是西方的「舶來品」。第三點,西方藝術理論和藝術史理論的影響。中國在20世紀的藝術史建構幾乎是參照西方藝術史這棵「大樹」生長起來的,包括學科、研究對象、寫作方式,甚至包括學術討論會的形式都是西方的「舶來品」。西方藝術史原典的翻譯在20世紀初並不多,大多為半翻譯半創作的成果,如傅雷的《西方美術史二十講》。改革開放後,西方藝術史大師的代表作幾乎都有了中文版。
  • 重溫|「藝術史和歷史學」座談輯論(上)
    我本人研究世界史,早期是希臘史,現在主要是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但我感覺藝術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是人文素養的本質所在,值得座談。現代意義上的學科建制起源於十九世紀,歷史學也在這一時期成為獨立學科,藝術史學科自然也確立了。往前推,溫克爾曼(Johan Joachin Winckelmann)已把藝術史基本框架建立起來了;再往前,古代希臘有人也寫過藝術家的生平傳記,不過已經流失。
  • 世界藝術史上十幾位巨匠介紹以及作品展示
    Leonardo da Vinci 達·文西   萊昂納多.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很多幼兒教師都不知道的西方著名美術家,您又知道幾個呢?
    2、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有《摩西》、《創世紀》《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等。3、拉斐爾,義大利傑出的畫家,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 文藝復興美術——西班牙
    但縱觀西班牙此時期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西班牙對幾乎橫掃歐洲的文藝復興藝術並不是亦步亦趨的跟隨,文藝復興的異教性質始終與這塊土地的虔敬氣質不相容。 對於西班牙人來講,宗教不僅是精神上的信仰,而且是現世生活的法則。強大的王權與宗教合一的國家性質使西班牙一直停留在中世紀傳統當中,保持著信仰的純粹性。
  • 超星學習通《西方美術欣賞》章節測試答案
    A、20世紀初西方繪畫由表現走向再現B、20世紀初西方繪畫由再現走向表現C、西方現代繪畫拋棄了形D、西方現代繪畫回到人的主觀我的答案:BCD得分: 20.0分 4【判斷題】行草的用筆方法有20多種。(  錯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判斷題】在20世紀初的時候,西方繪畫由再現走向了表現。
  •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作品賞析,文藝復興時畫家及代表作品欣賞
    我反對這種說法,對西方世界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佔據著他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歸根究柢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宗教藝術,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會的宗教藝術。這一點要首先明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技法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在風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協調和自然,不拘一格。
  • 國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考研歷年真題/試題集錦
    談談透視法及其在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中的體現和影響(50分)三、論述:1.中外山水畫的異同( 50分)美術理論:一.推薦一部史論作品並介紹其背景及影響 (50分)二.什麼是藝術風格>藝術概論: (適用於人文學院所有方向)一.名詞解釋(25分)1.
  • 文藝復興運動的歷程,分為三個時期,內容有哪些呢?
    歷史的學習者:孤帆看歷史在幾個世紀前,文藝復興登上歷史舞臺,並且持續了兩個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起於14世紀初期,止於17世紀中期。一般地說它始於義大利的但丁,結束於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當然,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國發生、發展和衰落的時期不盡相同。但作為文藝復興的故鄉,從所發生的「蒙發運動」來說,則是發軔於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文主義者,而從文藝復興的故土產生的自然科學,作為一個新文化「運動」來說,到布魯諾和伽利略等天文學家的活動以後即趨於衰落。現在小編就和代價介紹一下這場文藝復興的立場。
  • 2021年浙江師範大學學科教育美術913中外美術史考研參考書
    第三章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本章主要考核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尼德蘭、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的美術,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各國美術的影響和文藝復興的緣起等方面的內容。第四章 17、18世紀歐洲美術本章主要考核17、18世紀歐洲義大利、佛蘭德斯、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美術發展狀況,巴洛克藝術的風格特點等方面的內容。第五章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本章的主要考核19世紀法國、英國、俄羅斯和美國美術的發展現象和規律,以及現代美術的起源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