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到底在哪裡?

2020-12-12 金博世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哈佛大學跨越70年對724名男性進行的跟蹤紀錄,目的是研究出什麼是幸福。今天看到一個紀錄片是對來自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會階層的三個孩子的跟蹤記錄,歷時差不多7年的跟蹤拍攝,目的是研究出他們的出路是什麼和命運又如何。

研究的對象之一馬百娟是來自甘肅農村,一個12歲的小姑娘,她拿著紙稿在山頂朗讀著她的作文:「我長大了要到北京去上大學」。

研究的另一個對象徐佳是一個城鎮青年,高考復讀生,大概20歲,在教室裡嘴裡不停讀著書上的文字,不知道讀的是什麼,很嘈雜。

研究的第三個對象袁晗寒,一個17歲就退學,然後在美院附中學習美術的北京女孩。

三個孩子,兩個女孩一個男孩,一個來自大城市北京,一個小城鎮,一個農村山區。

圖片來自網絡

馬百娟所在的甘肅省會寧縣頭寨子野鵲小學只有兩個老師,五個學生,破舊不堪的教室,有限的活動區域,混搭的教學模式,馬百娟在裡面是最大的,已經12歲的她才上二年級,一般情況下12歲的小孩應該上五年級了。一群穿著衣服破舊但顏色鮮豔的孩子中,她顯得很突出,因為個子最高。家裡的房子是窯洞,全家一年(2008年)的開銷不超過50元。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看見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用黝黑的手撕著冷硬的饅頭一樣的麵食餅往倒有開水的碗裡放,然後端起來埋頭吃起來。放學回家後,看不到她學習的情景,首先是背著一大捆比她還大的草堆一樣的柴草從山坡上下來,接著餵豬,還要跟父母一起去山裡收糜谷。寬闊的大山中看著她和她家鄉的人們背著大背簍,牽著牛馬行走在幾十幾百米的陡峭山坡上,渺小得像螞蟻,他們真得稱得上是在討生活。

徐佳鹹寧中學的復讀生,已經是第三次復讀了,他是農民工的下一代,寄託著父母殷切的希望,父輩吃著沒有文化的苦,在城裡打工受到歧視,所以特別希望孩子不要重走自己的老路,砸鍋賣鐵都要供孩子讀書的那種決心很堅定,不幸的是後來父親去世了。而徐佳在繁重的學業任務和沉重的學習壓力下,有段時間出現冒汗、手發抖的狀況,完全做不了想做的事情。為了父母的希望,他堅持著,後來如願考上一個較好的學校。

圖片來自網絡

另一個主人公袁晗寒是地道的北京人,與其他兩個主人公完全不在一個時空中,從小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美院附中也是特別好的高中。退學以後不知道怎麼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她完全沒有為生計奔波的煩惱。隨心所欲地做著自己想到的事情,辦畫展開酒吧賣東西等,她完全沒有去考慮今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處在哪一個階層,她只是覺得以後不會餓死就行了,她也相信沒有人會餓死。

三年後鏡頭又一次對準馬百娟,此時的她已經變了很多,胖了一大圈,從背影看舉手投足間感覺就像一個農村婦女,她已經退學了,15歲沒有辦法去打工在街上遊逛。坐在橋上,雖然面帶微笑,不斷搖頭,可以看出她有很多無奈,因為努力找過很多出路,但是無功而返。馬百娟的爸爸像一個六七歲的老頭,應該就是一個老頭,抽著煙:「女娃娃以後就是別人家的,只要生了娃,也要拖累大,即使有了工作,幹也幹不成」,周圍的人都在灌輸著這種「重男輕女,女大從夫」的思想,「女大從夫」就是那個農村山區女孩子的出路。

圖片來自網絡

徐佳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成了他生活的重心,為了父親的遺願他考上了大學。大學後就是找工作給媽媽更好的生活,不是為一個人活著。

袁晗寒去了德國,她沒有清晰的生活目標,接一些小活,也到國內做一些兼職。

再後來,就看到挺著大肚子的馬百娟,她已經跟表哥結婚了,即將生子;徐佳畢業後不久也結婚了,袁晗寒開了一個投資公司。

馬百娟沒有去北京讀大學,她走了父母認為女孩子應該走的一條路,嫁人生子,依靠丈夫。

徐佳看過袁晗寒的一些生活片段後,覺得社會是不公平的,但是覺得自己的下一代會過上袁晗寒的生活。其實徐佳已經找到比父輩好很多的一條出路,至少他不用去用體力去賺生活,稍微有了一些在塵世打拼的資本。袁晗寒似乎活得很隨性,狀態很佛系,一直沒提到她父母對她的束縛,她從來不用為生計擔憂,這也得益於父輩的努力積累。

似乎階層並沒有被打破,出路依舊是父輩們指向的那條路,沒有父母與眾不同的思維和堅持改變的決心還有積極地引導,光靠孩子一個人的力量極其微弱,最後只能走很多老路。

相關焦點

  • 二本畢業的農村大學生,出路到底在哪裡?這三條是最普遍的
    但是在大學四年學習之後,面臨畢業擇業才明白,自己跟其他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很多城鎮或者城市的同學,在畢業之前就已經早早的找到了出路,好些的出國留學,進自己家的公司或者企業,一般的也能在家裡管理的照拂下提前找到工作,而農村大學生卻發現自己的前路一片迷茫。
  • UI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
    UI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在UI設計這個崗位上做過幾年的同學,我想,很多設計師都問過或者曾經問過同樣的問題,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最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比較焦慮,基於此,本人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資源,回答了自己,UI出路應該是怎樣的?下面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所思所想。
  • 初高中生 不上學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作為初高中生的我們,不上學出路在哪裡?  別著急,如果你不想被父母嘮叨,不想被親戚朋友說叨,如果你也想讓自己有所成就,讓自己活得光鮮,下面上海新東方烹飪學校職業規劃師為您答疑解惑,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 中國的本科錄取率並不高,那專科生的出路在哪裡?
    在很多人眼裡,現在的大學生很多簡直滿大街都是,而且在普通民眾眼中這個大學生還是被默認為全日制本科,而事實上呢,中國目前的本科錄取率並不高,除了北京上海這些資源豐富且經濟發展的地域外,其他省區都在40%左右,那麼眾多的專科生出路到底在哪裡呢?
  • 活多錢少,代課老師的出路在哪裡?
    但是代課老師的待遇卻低得可憐,那麼代課老師的出路到底在哪裡?代課老師同工卻不同酬,作為臨時工一樣的存在,卻是支撐教育系統運轉的一分子,為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代課老師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工資待遇低,五險一金的繳納也面臨困境,提高代課老師的待遇也勢在必行。
  •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出路在於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事業單位裡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其實這個出路每個人的定義和要求是不一樣,並不是每一樣出路都是要根據職位或是收入的高低來作為評判的標準,能夠符合自己興趣愛好,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出路,也是一種前途。
  • 《都挺好》觀感,大齡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
    最近熱播的【都挺好】,除了一路作到底的爹蘇大強之後,對於網際網路工作的小編來講,大哥蘇明哲的工作問題,確實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大齡程式設計師以後的出路在哪裡呢?時代發展的太快,不斷的新人也步入了工作崗位,無形中90 後也是充滿了競爭!
  • 合同制教師的出路在哪裡?
    對於教師工作的整體發展方針:有人認為,合同制教師已經成為教師隊伍改革的一種趨勢,認為堅守崗位,紮實教學就是合同制教師的最好出路,待遇方面也會逐漸改善的。所以,合同制教師的出路在哪裡?就在自己手裡,加油,你一定行!
  • 打工的出路在哪裡
    打工的出路在哪裡,就是哪裡需要哪裡去。沒有最忙,也沒有最閒。忙可以休息會,身體是本錢,磨刀不耽誤砍柴工。太閒了,要找點事幹。沒有兼職就去學習,學習也在兼職,兼職也是學習,人是活到老學到老,知道就是好,努力最重要。
  • 老農感嘆:農村的出路在哪裡?
    老農感嘆:農村的出路在哪裡?農村「386160」部隊的這個腦洞確實令人敬佩,竟然想到這個數字代表含義,看來對如今的農村現狀確實比較了解,這串數字起初我也並不是很明白,之後仔細想了想看了才了解到:這「38」特指的是農村的留守婦女、「61」則象徵六一,指的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們、「60」則就是指年齡超過六十的老人們。
  • 全職媽媽的困局,不上班沒錢,上班沒人帶孩子,出路到底在哪裡
    導讀:全職媽媽的困局,不上班沒錢,上班沒人帶孩子,出路到底在哪裡文|天堂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全職媽媽的困局,不上班沒錢,上班沒人帶孩子,出路到底在哪裡!
  • 英語專業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基本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轉專業政策,計劃內允許的,隨便轉到哪裡。既來之則安之。好好學英語,學精了。有很多人會說其他專業的學生英語四,六級過了優勢會比我們強很多,確實是的。作為專業人士,你不學精了怎麼有優勢呢?於是,在大學期間本人先後把大學英語四級CET4、六級CET6、英語專業四級TEM4、上海中級筆譯證書,英語專業八級TEM8全考到手。
  • 高考落榜生的出路在哪裡?大學並非唯一出路,這些也值得參考
    成才的道路千萬條,高考落榜生的出路在哪裡,完全可以通過這些途徑實現自己的夢想,依然在面試的時候拿到屬於自己的高分。每年的高考,好像是個分水嶺,它讓很多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的學子心目中的夢想,如果考不上,人生並非走向了死胡同。高考考生可以通過這些途徑,實現自己成功道路。
  • 專科生畢業幾年月薪仍是3000多,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2020考研報考人數比過去幾年人數都多,因此很多人都在感嘆大學生就業難,但是在大學生本科群體之外,還有很多專科生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專科生在求職就業中沒有本科生那麼風光,很少能有專科生能獲得比本科生更好地工作,並且沒有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機會,身邊的一些專科生畢業幾年後月薪仍是3000多,他們工作沒有發展前景,因此使人不得不思考專科生的未來出路在哪裡
  • 非全日制的學歷好尷尬,自考生的出路在哪裡?
    自考生的出路在哪裡?q不可否認,非全日制的學歷畢業生確實存在著就業尷尬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非全日制學歷的畢業生就沒有出路了,那麼自考生的出路在哪裡?
  • 工地「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工地打工人的出路在哪裡?針對這一狀況,國家已經出手,陸續出臺各項政策及指導意見,引導建築企業和建築工人,重視提升技能水平、規範化管理和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措施。其中住建部《關於加強建築工人職業培訓工作發布指導意見》等文件為建築工人指明了未來的方向——提升技能,持證上崗。
  • 馬上畢業了,請問普通二本院校本科生的出路在哪裡?
    而我就是這樣的大學生,自己辛辛苦苦的順利的考上普通二本大學,四年後又迷茫了,應該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找工作非常的難,即使順利的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是那種還不夠養活自己的工作,那麼二本學生的路究竟在哪裡呢?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或許我們二本院校的學生可以這樣做。第一,毅然決定考研,開始積極的備考。
  • 清華大學宮鵬教授:遙感的出路在哪裡?
    可快速關注我們「遙感到底是什麼?遙感能為我們做什麼?」回答遙感是什麼的問題,可以讓我們向這個領域內部深入思考,而回答遙感能為我們做什麼的問題,在我看來更有想像空間。
  • 中國教育的出路在哪裡?你怎麼看
    中國教育的出路在哪裡?我認為,出路在於,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通過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來實現。教育綜合改革到底難在哪裡?我認為難在評價。眾所周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難點環節。多年來的時間已經證明,只要一提起教育改革,公眾首先想到的就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從高考到中考,這個指揮棒已經成為所有教育人頭上的緊箍咒。
  • 土木工程的女生,出路在哪裡?
    當然對於設計院 一注一類的性質能力推薦女性同胞多考考證這是女性的最好的出路。我現在是在施工現場工作。謹記抬頭不走路,走路看腳下,塔吊之下不久立。這幾個字是我親身經歷,別問我是怎麼的出來的經驗,女孩最好的出路是學建築。 C:考證或者設計院,再或者轉行去做資料或者預算造價。現場甲方監理最好別去,真的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