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帶來的啟示

2021-01-20 國際在線

今年,上海浦東開發開放迎來30周年裡程碑。1990年4月,中國政府正式批准開發開放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此後,又有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制定出臺。30年前的浦東是連上海本地人都嫌棄的「鄉下」,只有江畔稻田和尋常巷陌,今天的浦東有車水馬龍的國際金融中心,有不斷刷新記錄的天際線,是高度現代化的世界城市標杆。

今昔巨變離不開一個小小的「地球儀」。當年的開發者有一句口號:「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開放」。

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意味著要有全球化思維,也意味著要對標世界最高標準。浦東開發開放之初恰逢當代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之際,中國準確把握這一機遇,提出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目標,成為與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比肩的世界級城市。浦東以「亞太經濟走廊」這一概念吸引全球投資者,讓來浦東投資興業的企業面對太平洋,左手聯結東北亞,右手聯結東南亞,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也能進入亞洲,向全世界展開了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胸懷。跨國藥企羅氏製藥看準商機,早在1993年便落戶當時還是一片農田的浦東張江。羅氏披露的業績顯示,去年企業國際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1%,中國市場是其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作為投資沃土,上海浦東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羅氏這樣的企業,同時它也成就著自己:今年3月,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7)顯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已升至第四位。

一段時間以來,逆全球化思潮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愈演愈烈。在全球化浪潮中乘風而起的浦東新區何去何從?答案就在這幾年不斷出臺的新政策新舉措當中:2013年9月正式成立的上海自貿區,全面對標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美墨加協定(USMCA)」等自由貿易協定,通過不斷擴容、不斷刷新標準、不斷突破自我,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再比如進入開幕倒計時的第三屆進博會,展覽面積超過去年,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數量達到往屆規模,還有一批企業為了儘早預訂好展位,已籤約參展未來三屆的進博會。

「疫情下,中國前三季度經濟數據轉正,進博會『如約而至』,釋放出積極信號,堅定了外商在中國持續深耕發展的信心」,歐萊雅中國區副總裁蘭珍珍的這席話正能說明,儘管遇到挫折,但全球化不會止步,只會在各方積極參與下,朝著更加包容、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這是國際企業的共識,也是浦東30年來「站在地球儀旁」搞開發開放帶給人們的啟示。(熱點觀察評論員)

相關焦點

  • 專訪趙啟正: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浦東從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30年前的灘涂,變身為一座現代化新城。"站在地球儀旁思考"的浦東開發者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聽說當年在食堂貼了一個標語,"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放"。
  • 前灘推薦|徐建:站在地球儀旁重新思考浦東開發開放
    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建浦東開發開放之初,趙啟正同志的一句「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將浦東的崛起與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起的當代全球化歷史進程有機連接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之際,在全球化面臨重大調整的當下,重新思考浦東與世界的關係,無疑是必要且緊要的。
  • 當年「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成金句,三十年後,浦東如何再...
    浦東開發開放之初,趙啟正同志的一句「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將浦東的崛起與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起的當代全球化歷史進程有機連接,這句話也成為當時的一句金句。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之際,在全球化面臨重大調整的當下,重新思考浦東與世界的關係,無疑是必要且緊要的。
  • 「風從東方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10月30日上午,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首個大型藝術展「風從東方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從即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為一個月。
  • 趙啟正口述:回望三十年,細數浦東開發「軟成果」
    5月6日,浦東新區籌委會主任、首任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後為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同志,應邀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圍繞"四史"主題教育,回顧浦東開放開發三十年發展史,以"浦東開發的思想歷程——浦東開發的'軟成果'"為題作講座。
  • 網易《中國和力》|原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站在地球...
    基辛格博士三次來浦東和他有怎樣有趣的對話?他對中國文化的核心「和」有著怎樣的看法和解讀?百年中國看上海,30年發展看浦東。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經過30年的發展,今天的浦東以全國1/8000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十五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浦東的開發,是一個城市化、工業化、國際化的過程。
  • 浦東三十而立,看總臺如何報導這位最牛「90後」
    今天的人們認識浦東是通過高樓大廈,然而三十年前,這裡卻是上海人口中的「爛泥渡」。「浦西一張床」還是「浦東一間房」,這是聞名全國的一道選擇題。黃浦江奔流,一側是日新月異的「城裡」,另一側依然阡陌縱橫的「鄉下」,這是1990年。就在這一年的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和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在浦東大道141號正式掛牌,國務院決定開發浦東。
  • 趙啟正:浦東開發的思想歷程——浦東開發的「軟成果」
    他強調,進入新時代,黨中央繼續對浦東開發開放提出明確要求,把一系列國家戰略任務放在浦東,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下文為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於10月19日在上海圖書館的演講,題為「浦東開發的思想歷程——浦東開發的『軟成果』」。觀察者網已獲授權整理刊發。
  • 開放,刻入基因的卓越品格【而立浦東再出發】
    30年開發開放,浦東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間奇蹟。了解浦東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能夠創造這個奇蹟,浦東靠的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這樣說。
  • 浦東新區:改革開放,讓城市更有溫度(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從「找茬窗口」到家門口服務站,精細化服務,讓百姓溫暖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是從前。現在的浦東人煙稠密,人流如織,熱鬧而有序。過去黃浦江如「天塹」,現在公共運輸10分鐘就穿越。  位於浦東的地鐵世紀大道站,4條軌道交匯換乘,以日均35.8萬人次成為上海最大換乘站——超過冰島的總人口。
  • 4D+AR黑科技北鬥地球儀,薇婭推薦能夠開發孩子的大腦的地球儀!
    不久前,帶貨網紅薇婭在直播間賣了一款北鬥地球儀。僅直播時間功夫的銷量就達到100,000臺。有些父母甚至直接買了幾臺,那麼北鬥地球儀的魔力是什麼?經過一番了解,我意識到了這10萬筆銷售背後的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是北鬥地球儀本身充滿了黑色技術,聚集了最先進的AR技術和4D立體動畫。
  • 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很多人都喜歡站在外灘眺望黃浦江對岸,這裡是觀察上海、觀察中國的一個絕佳窗口。上世紀90年代初,瑞士人威廉·凱勒也是站在同一個角度望向當時的浦東,他看到的是只有第一個「球」的東方明珠和低矮的城市天際線。
  • 網易《中國和力》|原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趕上浦東...
    經過30年的發展,今天的浦東以全國1/8000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十五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浦東的開發,是一個城市化、工業化、國際化的過程。如今,通過浦東的開發使上海成為一座和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香港平起平坐,能與世界經濟對話的大城市。百年中國看上海,30年發展看浦東。
  • 北鬥AR地球儀
    案例介紹  2016年,由北鬥地球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域北鬥圖書有限公司、非凡部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北鬥AR地球儀」,北鬥地球儀負責地球儀硬體開發、北鬥圖書公司負責內容開發、非凡部落公司負責
  • 心得體會範文: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觀後感共5篇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作為國家戰略的集中承載地,「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是浦東開發之初就明確的重大使命和責任。如今,上海浦東新區今年也正好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的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代名詞。
  • 浦東開發開放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1990年4月18日,李鵬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浦東開發開放後,上海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時隔六日,時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的夏克強同志接到了一項「十萬火急」的任務:三天之內落實浦東開發辦的辦公地點。
  •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時間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變化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市舉行。他強調,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黨中央對浦東開發開放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強調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要求浦東在擴大開放、自主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 莊崚:浦東開發開放,艱巨而偉大
    1993年10月,年近50的莊崚調回上海,首先進入浦東新區管委會辦公室,此後跟隨浦東開發開放一路前行。2006年8月,自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退休,成為業界口中的「骨灰級浦東老開發」。    談及《浦東開發開放之路—2020瞻望》的起源,他打開了手中一本《求是》雜誌(1994年第19期),其中刊發了他的一篇文章《浦東開發—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點睛之筆》。
  • 聽這位浦東「800壯士」講開發開放的故事
    今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日,為此,本網記者專程對話陳高宏,聽浦東老開發人講述浦東開發開放的故事。 以下為採訪實錄—— 浦東開發開放,帶動「一江春水」 我一直在思考,上海的改革開放在全國改革開放中處於什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