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浦東從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30年前的灘涂,變身為一座現代化新城。這裡崛起了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浦東又肩負起了新的使命,要用7年左右時間,實現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的新目標。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這個萬物勃發的季節,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作為改革的親歷者,在黃浦江畔接受了東方衛視的專訪,面對著這片發展的熱土,與我們一起重溫往事,思考未來。
"站在地球儀旁思考"的浦東開發者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聽說當年在食堂貼了一個標語,"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放"。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當時全球化已經開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要和外國對話,一定是(和)最重要的經濟城市、工商城市來對話,就是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那中國呢?中國是哪個呢?應當是上海。但當時我們的實力不夠,我們通過開發浦東,讓它具備對話的能力。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當時怎麼樣定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的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還有我們的張江科學園區這四個區塊的一個規劃定位呢?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就整個浦東而言,它是上海的一部分,它必須為上海總體規劃做貢獻,因此,它的功能要比較完整,所以當時設立了四個開發區。這裡就包括對外貿易,如陸家嘴,包括了當代工業,如金橋,當代對外的物流就是外高橋,還有浦東的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一開始規劃就是4條跑道,這個很出乎很多同志的意料。你們有虹橋了,為什麼還要一個(機場)?城市大了,一個機場不夠。那有人說,你虹橋那兒可以造兩條跑道啊。不行,如果天氣不好,兩條跑道會一塊兒封的。距離40公裡之外的浦東,就會是兩個局部氣候,並且一下設計四條跑道,是不是心太大了?不是。我們站在地球儀旁邊看,這些國際大都市都不是只有一條跑道。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所以這個時候要做這樣的規劃,既需要一個前瞻性,也需要一個氣魄的。你看我今天在這兒,我們來對談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感慨,我們的對面就是陸家嘴。當年聽說要把陸家嘴作為經濟貿易區的時候,人家會覺得你這地兒什麼都沒有,怎麼來做這個金融貿易區。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我在國內外做了很多的演說。我就說了你們看地圖,從東京、大阪、神戶往這邊,經過首爾,經過上海,經過臺北,再到香港,再伸延到新加坡,這叫做亞太經濟走廊。你如果在上海投資的話,你把銀行搬到上海來的話,你把總部搬到上海來的話,一伸手到東北亞,韓國日本,往下一伸手到東南亞,這多好的地方,你們來吧,浦東在跑道上了,就要起飛了。
Free Trade Zone——特殊的英文名埋下改革伏筆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就是外高橋的保稅區,我注意到它的名字就是Free Trade Zone,其實就是今天我們說的自貿區,這個是某種巧合還是就是一種前瞻?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當時設計外高橋保稅區的時候,我們調研了世界我們收集到的所有的自貿區的資料,完全是按照自貿區設計的。所以我們為了吸引外資,英文就是Free Trade Zone。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所以這是一種前瞻,而且也是我們前面說的,這就是面向世界的一種態度。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我覺得回顧起來,我們當時浦東有什麼特點呢,我覺得就是兩點,一個是改革開放概念的堅持,一個是膽大和創新(謹慎)的結合。這兩個不結合的話,只膽大會盲動,只謹慎會保守,不可偏廢。我們要不停步,要繼續改革。
而立之年 再造一個新浦東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新時代中央交給了上海三大任務。那您看這三大任務,它會給上海帶來什麼,在這個當中浦東又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這三大任務實際上讓上海挑更重的擔子,不只是做好上海,而是要做一種引擎,發動起來,把整個長江三角洲做得騰飛,乃至於對全國服務,同時在世界上,顯露我們的崢嶸、我們的光彩、我們的作用。我覺得浦東要進一步深刻地思考,還是要繼續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已經30年了,當初的具體的經驗,我覺得可以參考,但是不能重複。可以重複的是什麼?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改革開放的精神。今後的戰鬥更艱苦,更要自力更生。關鍵的技術,要中國做牽頭羊,關鍵的基本的發明,我們要佔足夠的領域。
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當年的美少年現在到了而立之年,今天你想對他說什麼?
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首任主任 趙啟正:現在30年,還是一個過程。我們有幸,我們這個年齡享受了這個過程,但是我今年已經80周歲整,往後的過程,就是你這個年齡的人去繼續享受。但享受這個過程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有奮鬥的機會,自己的一個設想變成現實,自己的一個藍圖變成實際了,這種享受是至高無上的。
採訪場地提供:POP美式餐廳和酒吧。
(看看新聞網Knews 記者 雷小雪 編輯 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