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對911幸災樂禍?國新辦原主任趙啟正曾這樣回應

2020-12-17 觀察者網

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的趙啟正有「中國第一新聞發言人」之稱。

從1993年由上海市副市長兼任浦東新區黨工委書記及管委會主任開始,趙啟正大量接觸國內外媒體,在其後20多年間,在不同崗位上,他或接受採訪,或參加對話節目,或主持新聞發布會,與國內外媒體人士互動頻繁。

近日,趙啟正出版《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收錄了他在1995年至2014年間,與媒體人士交談、接受近百家國內外媒體訪問等59篇文章,主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國際關係等多方面。

《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

新書多以問答形式,記錄了趙啟正與國內外媒體記者對談的全貌,堪稱「原汁原味」。又因為有20年的時間跨度,該書像大事記一樣,記載了上海和中國在一段時間的熱點、變遷。

本文原題為《文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基礎》,是2001年9月14日,也就是美國「9·11」事件發生3天後,趙啟正在柏林亞太周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當時有記者提出,中國年輕人對「9·11」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情緒。趙啟正表示,他們顯然聯繫到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和中美撞機這樣的事件,因此這只是他們一時的感情表達,而不是哲學的思考。

澎湃新聞獲新世界出版社授權,以下為文章原文:

趙啟正(以下簡稱趙):我們這次來柏林的主要任務是參加「亞太周」活動,它包括許多內容,其中大量的節目都是文化類的,也有一些經濟座談會。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加強兩國的相互了解,而文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基礎。

德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產生過許多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科學家。對這樣的國家,我們從哪個角度來介紹中國都是個新的課題。有一位日本老人告訴我:他總覺得每個中國人都像是他的文字老師。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人總覺得每個德國人都像是哲學家。(笑聲)現在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德國記者:目前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美國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表示了對美國的同情與支持。據說,中國年輕人則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情緒,請問是否有這種現象?

趙:事件發生之後,我也在思考,這次恐怖事件對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可能我比其他中國人感覺更敏感之處在於,我本人在上海工作時,在那裡建造了一座與紐約的世貿中心幾乎一樣高的大樓——金茂大廈,屬世界第三高度。金茂大廈在設計、管理等方面與世貿中心有著良好的關係,現在它失去了一個好姐妹。由此我想到,這樣的恐怖活動不僅對美國,事實上對所有國家都具有威脅性。

至於你剛才所說的中國某些年輕人的反應,我相信是有的。但中國人口很多,光是在校大學生就有1000多萬人。而真正在網上表達這種情緒的人,在1000人中不會超過1人。他們顯然聯繫到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和中美撞機這樣的事件,因此這只是他們一時的感情表達,而不是哲學的思考。(笑聲、掌聲)在東方和西方一樣,成年人需要和年輕人交朋友,經常交流思想。

事件發生之後,江澤民主席很快給布希總統發了電報,又與他通了電話,充分表達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立場。中國人民和德國人民一樣,強烈譴責這種恐怖活動,並提出願意提供援助。

「德國之聲」電臺記者:我們注意到,江主席向美國表達了深切的哀悼,並表示予以援助。中國是否認為這次恐怖事件是伊斯蘭極端恐怖分子所為?另外,中亞五國合作機制也有共同遏制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注1)的責任,因為它們對中國的西北也是一個威脅。請問中國是不是也面臨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挑戰和擴張的問題?中國將如何與之鬥爭?

趙:這次恐怖活動是不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所為,應該由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回答。似乎他們已發現了很多線索,我相信美國會很快將真相公之於眾。

上海五國組織,實際上已有六國,明確提出共同打擊恐怖活動,不管來自何方,包括極端的宗教主義派別的恐怖活動,都要堅決打擊。對危害中國西北地區的恐怖活動,中國政府當然將嚴厲打擊。我認為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更應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德國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中國將在哪些方面給美國以支持,包括在具體打擊恐怖活動方面?美中兩國貿易已經受到美國國內經濟疲軟的影響,是否會受這次恐怖襲擊事件的影響?

趙啟正(資料圖)

趙:第一個問題我沒法具體回答你,這要看美國的要求。順便說一下,中國的醫療水平和生產藥品的能力比一般人估計的要好。(笑聲)至於在打擊恐怖活動方面的國際合作,具體內容需要細緻討論才能決定。中國政府的意願是明確的。

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為740億美元。美國經濟的不景氣對中美貿易會有影響,在這次事件之前中國已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應對。今年前幾個月,中美貿易還是有所增長,但和去年相比,增長得較少。順便說一下,中國在美國的貿易公司有18家在紐約的世貿中心設有辦公室。我們對他們的生命安危非常關注。

《法蘭克福快報》記者:現在已確定中美雙邊貿易額將低於去年,中國有沒有考慮在此情況下提前啟動「經濟景氣計劃」或擴大建設規模?

趙:我們的具體措施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投資;加強西部開發建設;進一步開發國內市場,對於東部發達城市促進消費,如以銀行貸款方式鼓勵購買住房等。

歐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對華貿易額為690億美元,和美國、日本差距不大,加強和歐盟的貿易也是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渠道。

《光明日報》記者:趙部長,剛才您坦率、全面地回答了有關WTC(注2)事件的相關問題。我的問題是有關這次「亞太周」活動的,中國政府組織了這樣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來柏林,是想給德國人帶來什麼?是以經濟為主,還是以文化為主,或者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趙:主要是文化的內容,包括傳統的和現代的,其中有剛剛出現的先鋒派藝術,它能否長久生存下去,還需要時間的考驗,現在想請德國人也看看,不知他們有什麼見解。另外,中國民間的社火、腰鼓、戲劇也都是最具傳統和最樸素的。

在經濟方面,我們組織了中歐經濟論壇,中德雙方都有不少重要人物出席。希望以此來幫助那些還沒有和中國建立聯繫的歐洲公司能夠明白中國市場的潛力。去年歐盟15國對中國投資只有44.7億美元,只相當於歐盟對世界各地投資的1%。在德國的對外貿易中,對華貿易只佔2%。而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美國人會計算,如果每人每天喝一瓶可口可樂,這是多大的數量。柯達公司和富士公司曾計算過,中國有3億家庭,如果每個家庭每年用一盒膠捲,一年銷量將達3億卷。而愛克發(Agfa)沒有計算過,所以丟掉了中國這塊市場。(笑聲)

德國《經濟周刊》記者:這次在柏林舉辦的文化活動規模很大,選擇德國是偶然的,還是另有深意?中國通過這次活動有什麼樣的願望?對中德經濟關係有什麼期望?

趙:選擇德國當然不是偶然的。世界上國家很多,排排順序,德國是排在中國人的視線前列的。中國人知道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發動機,德國在中國的投資項目都取得了成功。聽一位德國朋友說,世界上吊車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和柏林,但大眾轎車最多的城市是上海,(笑聲)它的成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此外,西門子、德國電信也都很成功。上海磁懸浮列車工程已經開工,這也是德國地鐵在中國的成功的延續結果。還有很多案例可以留待晚上的經濟研討會繼續討論。

《金融時報》記者:中國政府是否縱容和包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與他們之間有何聯繫和接觸,比如和塔利班政權?

趙:中國政府已於1993年撤走了駐阿富汗大使館,因此目前和阿富汗處於非正常的外交關係,更談不上與塔利班政權有什麼聯繫。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兩國關係正常。

在和各國的接觸中,我們堅決反對恐怖主義的立場在許多方面是一致的,也是一貫的。和其他國家一樣,我們對各種形式的恐怖活動也懷有警惕。

鳳凰衛視記者:美國遭受恐怖分子襲擊已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所在,對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次「亞太周」活動可以說是「天時不利」。趙部長,您如何評價這次活動的意義與效果?另外,是否可以透露一下中德兩國領導人的題詞?

趙:這次「亞太周」活動籌劃了近一年,不幸趕上了恐怖分子襲擊美國的事件。所以經過研究,我們取消了少量過於有熱烈喜慶色彩的活動,有一部名叫《緊急迫降》的電影也被取消了。但總體來說,對這次活動的影響不會太大,日程目前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此次「亞太周」活動的意義之一在於促進中德乃至亞歐的聯繫,增加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我想這樣的活動符合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後合唱《歡樂頌》的主題,(笑聲)應當提倡全人類相互團結,親如兄弟姐妹。(掌聲)

在活動的開幕式上,我們會表達對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的同情和慰問。既然恐怖主義已成為全人類的公害,我們就應該堅決地反對它,並把它從地球上驅逐掉。

中德兩國領導人對「亞太周」活動寫了富有感情的賀信,都表達了對對方文化的敬意。例如,江主席在賀詞中說:中德兩國都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古老而輝煌的文明驕傲,也對產生了舉世聞名的偉大音樂家、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的德國人民懷有敬意。

德國記者:據最近的統計說,中國愛滋病人數大增。部長先生,您對此有何看法?

趙:你說的是愛滋病在中國蔓延的情況,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目前這種情況多集中在雲南邊境的吸毒地區,還有河南省的一個村莊,那裡有人從事非法血液買賣活動。中國感染愛滋病的實際人數有多少,像許多國家一樣,很難統計準確,儘管衛生部門公布了統計數字。當然我們會爭取儘量準確。

在東方文化中,對涉及性的話題以前往往不願公開討論。有人如果患了性病,就不願去醫院。現在這種情況有所改變,政府也撥出一定的費用用於醫療補貼和全民防病教育。許多村莊、學校和居民區都加強了預防愛滋病的宣傳,在北京街頭可以看到預防愛滋病的宣傳畫。

中央電視臺記者:這次柏林「亞太周」活動將耗資多少?和1999年巴黎「中國文化周」以及去年的「中華文化美國行」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

趙:這次活動的成本是600萬馬克,其中包括柏林市政府的投入。(問身邊的柏林市政府代表)不知德方是否願意公布?(柏林市政府代表說:這次德國對整個文化活動將花費300萬馬克,目前德方投入的精確數字不好估算,大概還有40萬馬克。除此之外,柏林還提供了一些博物館、劇院等場地,以及其他人力物力上的投入。)

這次「亞太周」比前兩次在法國和美國的活動的內容與種類有所不同。德方選擇節目的標準很高,要求也十分細緻。有時幽默很難翻譯,讓我試一試:德國人在文化藝術上是很挑剔的,不好伺候。(笑聲)換句話說,我們的交響樂隊就不能來,因為德國人的耳朵早已被(德國的樂隊)慣壞了。(笑聲)

注1: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主張復興伊斯蘭教義,使其回到最初的原始教義,履行先知穆罕默德的遺訓,恢復《古蘭經》……他們認為今天阿拉伯人之所以受欺侮、貧窮,就是因為沒有按伊斯蘭原旨教義去辦。

注2:WTC為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的英文簡稱。WTC事件即 「9 ·11」事件。

相關焦點

  • 網易《中國和力》|原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站在地球...
    他有很多重身份: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的首任主任學核物理出身的他被委任浦東開發區的首任主任時,心態是如何?
  • 趙啟正:用「國際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從北京退休後的趙啟正選擇回到他曾工作過20多年的上海。12月18日下午,上海民主黨派大廈6樓報告廳座無虛席。在這個全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日子裡,趙啟正向大家講述了他在擔任上海浦東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時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報告會後,趙啟正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講述了自己伴隨新中國70年一路走來的激蕩歲月。
  • 網易《中國和力》|原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趕上浦東...
    百年中國看上海,30年發展看浦東。在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大咖深度訪談節目《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的錄製現場,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的首任趙啟正向知名主持人楊瀾講述了自己親歷浦東開發開放這波瀾壯闊的30年往事。
  • 如何面向國際說好中國故事?趙啟正新書講述60餘個傳播案例
    趙啟正是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兼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該書還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原主任賈樹枚從理論高度進行了細緻的詮釋和解讀。講中國故事就是講中國的現實「我們國家歷來重視宣傳工作,新聞宣傳是我們的強項。但是,對外宣傳是我們的一塊短板,國際輿論界長期以來存在著西強東弱的局面。
  • 趙啟正:中國擔心朝鮮難民大批湧入邊境地區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與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於2016年4月29日在中國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共同舉辦「首屆中日韓公共外交論壇暨2016年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期間,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就朝核問題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是有問題的。他對於一味制裁朝鮮來解決朝核問題的方式提出了質疑。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豔春,調任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6月15日上午,山東省政府官網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決定任命襲豔春為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免去魏長民的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職務。資料圖襲豔春長期任職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擔任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在武漢疫情嚴重期間,她曾赴武漢主持召開新聞發布會。
  • 新任全國政協發言人今亮相 曾稱慎用「無可奉告」
    曾主持「時效最快」的發布會郭衛民1958年10月生於上海,籍貫山西垣曲,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進入全國人大外委會辦公室工作,任綜合處幹部、主任科員、副處長。1996年起即在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工作。
  • 趙啟正回應劉翔缺席:委員長期請假將影響任職
    在昨天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發言人趙啟正透露,截至昨天中午12時,在2235名委員已經有1198名到大會秘書處報到,目前秘書處收到大會提案265件,大會發言稿307件。「經濟問題是當前政協委員們關心最多、討論最多的話題。」  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與新聞界打了多年交道的趙啟正,首次以新聞發言人身份與記者見面。
  • 開講啦第九課:趙啟正《我向世界說明中國》
    首播時間:2012年9月7日23:29 首播頻道: 所屬欄目:《開講啦》 所屬分類:科教臺文化 關  鍵  字: 本期《開講啦》主要內容:他是從容不迫百問不倒的中國政府第一新聞發言人
  • 2019上海書展:《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英、日文版亮相
    2019年8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先生撰寫的《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英、日文版亮相2019上海書展,「直面媒體,直面讀者——《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多語種圖書首發儀式暨讀者見面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
  • 中國留學生在美因流感離世,報警求助無果,警方這樣回應
    據悉,沈業明曾撥打911求助,警方搜尋45分鐘後放棄了搜尋。6小時後,他的室友回到家中,發現了沈業明的遺體。對此,美國警方也作出了回應。據《每日郵報》報導,28歲的中國留學生沈業明,在紐約州特洛伊市倫斯勒理工大學就讀。
  • 趙啟正吳建民:世博不是嘉年華 不能High過就算完
    趙啟正吳建民:世博不是嘉年華 不能High過就算完 中國政協網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05-05    來源:文匯報字號:[大][中][小]    列印本頁    關閉窗口
  • 專訪趙啟正: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
    在這個萬物勃發的季節,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作為改革的親歷者,在黃浦江畔接受了東方衛視的專訪,面對著這片發展的熱土,與我們一起重溫往事,思考未來。"站在地球儀旁思考"的浦東開發者東方衛視記者 雷小雪:聽說當年在食堂貼了一個標語,"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放"。
  • 趙啟正:2.5億人學英語,12萬外教來華,都是《中國讀本》頁碼
    「《中國讀本》是一本13億頁的大書,其實每個人都是某一頁,比如一個外國人讀了其中幾頁,那就是他頭腦中的中國人,所以國人請做好自己的這一頁。」 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如是說。22日,這位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負責人、前上海市副市長,又來到他再熟悉不過的「第二故鄉」浦東。
  • 國新辦介紹三個層次新聞發布工作和發言人制度建設進展
    2004-12-28 15:55:31主持人楊揚(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年底了,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彙就是「盤點」,各行各業都在盤點。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先生、副主任王國慶先生在這裡在國務院新聞發布工作和發言人制度上給大家一個「盤點」。
  • 國新辦主任解讀"不折騰" 或將成為英語專有名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發布會,國新辦主任王晨在會上解讀了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時用到的「不折騰」這個詞的內涵。他說:「胡錦濤總書記在這樣一個嚴肅的大會上說到『不折騰』,我個人理解就是表達了全黨、全國人民總結3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樣一條道路,這樣一個理論體系,中國在下一個30年、50年,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折騰』就是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這樣一個方向繼續奮勇前進。」
  • 人民大學形象片紐約展示中國文化 人大女神驚豔亮相
    原標題:人民大學形象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 人大女神驚豔亮相 圖片為中國人民大學官網首頁截圖   人大新聞中心主任鄭水泉表示,在國外播出形象片是人大提升國際性、加強大學形象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僅是在傳遞人大的形象,也是在展示中國大學的形象。形象片的播放由學校校友、亞太第一衛視執行總裁高強聯繫並提供全額經費資助。
  • 國新辦向日本創價大學贈送1500種中國圖書
    國新辦主任王晨出席在創價大學舉行的贈書儀式,為設立在該校圖書館的「中國圖書館」揭牌,並發表了題為《深化中日友好 促進青年交流》的主旨演講。下面請聽本臺駐日本記者王洋發回的錄音報導。   此次贈書活動是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共同主辦的「感知中國」日本行系列活動之一。捐贈圖書內容涉及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進程和現代風貌。
  • 國新辦向日本創價大學贈送1500種中國圖書(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在東京向日本創價大學捐贈了1500種中國圖書。國新辦主任王晨出席在創價大學舉行的贈書儀式,為設立在該校圖書館的「中國圖書館」揭牌,並發表了題為《深化中日友好 促進青年交流》的主旨演講。下面請聽本臺駐日本記者王洋發回的錄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