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培訓機構的老師是「高收入群體」,動不動一個月工資都是上萬。但又有很多人認為,這些培訓機構的老師吃的都是青春飯,因為做培訓機構的老師,教學壓力、招生壓力相較公辦教師要大得多,我們觀察身邊的培訓機構老師,也大多數為年輕教師為主,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每天的課時任務量都超過10個小時。
而對於這些培訓機構的老闆,選擇年輕教師為員工,對於他們來講也是百利而無一害。那麼這些年輕的培訓班教師,他們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出路一:繼續從事培訓行業,單幹當老闆
很多培訓班的年輕教師,一般都以剛畢業的大學生群體為主。很多人在培訓機構鍛鍊了幾年之後,自己也對培訓行業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也明白培訓機構的利潤之高。所以很多培訓班教師,在大一些的培訓機構學習和了解了幾年之後,在高工資的積累之後,很多年輕的培訓班教師都會選擇出來單幹,自己當老闆,而且主要以小型補習班起步。筆者身邊就有一些同學,在大學畢業之後在一些大的輔導機構擔任教師,積累了幾年的經驗之後,回到縣城開補習班,都有一定的成就,而且收入都十分可觀。
出路二:考取教師編制,成為公辦教師
這是很多輔導班教師的主要選擇之一,很多人之所以成為輔導機構教師,都是在為教師編制考試做準備,通過在輔導機構的上課和備課過程,積累一線的授課經驗,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讓自己在教學和備課上都能更加熟練。而這些實際的教學活動,都能為這些準備考取教師編制的輔導機構教師,在教師編制考試中能更加有優勢。
也可以說,選擇這種途徑出路的老師,選擇成為輔導機構的老師,知識他們考取教師編制的一個跳板而已。
出路三:轉行,從事其他行業
也有很多補習班的教師,在輔導機構雖然拿著較高的工資,但是由於工作壓力過大,教學任務過重等諸多原因。也讓很多教師最後選擇了離開培訓行業,從事其他行業。當然這一部分教師,很多人最後選擇的離開,也是永遠離開了教育行業。
其實在筆者看來,教師群體其實無本質的區別,主要任務都是教書育人,輔導機構的老師同樣也是光輝的教師行業一部分,他們也在行使著公辦教師難以做到的一部分,是公辦教育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我是鄉村教師看世界,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