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差距

2020-08-28 郭媽媽的育兒觀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差距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34;經常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絕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和肢體靈敏度的區別,更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大腦,你永遠不知道,運動對孩子的好處有多大。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差距

1.對身體的好處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一點誰都知道,但仔細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從前靜態了很多。打遊戲、看電視,屏幕時間支配了孩子的課餘生活。那些一天12個小時在戶外奔跑、攀爬、遊泳的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對一些孩子來說,即使是校園健身房和體育課都成了他們不感興趣的事。

所以,只有有組織的團隊運動才能讓孩子們好好運動一場。他們能花上一整天來奔跑、運動,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健康、更有食慾、心情更好,同時也能學得更好。

2.運動,讓孩子的專注力更好

日常中,我們學習工作時常有思路堵塞、當機的時候,這是起來走一走,喝杯茶,看看風景,動動脖頸,再回到緊張的工作學習中去,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種現象,其實是運動後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

在人腦中,專管決策、專注力、注意力的部位叫前額葉皮質。

當我們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血液會從大腦前額葉皮層分流出去,一旦停止運動,血液就會快速回流。

3.長期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運動能增強身體抵抗力和反應力,變得機敏。孩子運動越多,對大腦的刺激和保護就越明顯,孩子的腦結構改變就越大,也就變得越來越聰明。英國詩人蒲柏說:&34;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那些堅持運動的孩子,都顯得&34;了。


4.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食慾

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的多樣性反而使很多兒童出現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個矮的兒童往往食慾不佳。運動可以使體內的能量消耗增加,還可以使胃腸道的蠕動增加,從而促進孩子的食慾,而合理的飲食是身體骨骼、肌肉生長的物質基礎。

5.可塑造兒童性格

體育鍛鍊不僅是身體的鍛鍊、大腦的鍛鍊,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鍛鍊。體育運動能克服某些不良行為,使兒童的性格開朗、活潑、樂觀。對於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遊戲,與眾多兒童接觸,可改變其孤僻、憂鬱的性格,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孩子每天應該運動多久?

美國兒科學會(簡稱AAP)建議嬰兒、幼兒、青少年和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每天都進行一定時間的運動。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量如下:

· 嬰兒每天至少需要30分鐘的&34;和其他互動遊戲時間;

· 2.3-5歲的孩子每天至少需要運動3個小時,或者清醒時保持每小時運動大約15分鐘;

· ≥6歲的孩子需要在每周的大部分日子裡維持60分鐘的中到高強度的運動

無論哪項運動,也要注意提前熱身,運動後拉伸,並循序漸進,適量運動。因為過度運動,也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想讓孩子變得更好,那麼,就讓運動帶給孩子們好運吧~

相關焦點

  • 喜歡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不僅是身體上的
    文\好孕姐經常運動和從來都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這種差距不僅表現在身體上,還表現在智力上。體育,在此之前一直被稱為邊緣性科目。一星期只有兩節,而這兩節也會被有需要的老師隨時佔用。就算不佔用,上課的內容也很隨意,除了前期偶爾鍛鍊,後期更多的則是自由活動。所謂自由活動,就是安靜地坐在樹蔭底下,玩耍逗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運動就顯得無足輕重。
  •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一個缺乏運動的孩子,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負責,更何況以後的人生?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熱搜視頻,真實體現了運動和不運動的區別。 如果孩子對運動毫無興趣,在家長的強制下被動參與,是不會產生良好的鍛鍊效果的,也不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簡單的運動入手。 像飯後一起去公園散散步,周末去約上好朋友來一次親子賽等活動,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魅力的。
  •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有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想法,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完全不放在心上。不論是在家寫作業感到乏味枯燥時,解不出難題心煩意亂時,或者心情不好時,很多這樣鬱悶的時刻,都是運動讓人變得平靜和堅強。孩子對運動毫無興趣,在家長的強制下被動參與是不會產生良好的鍛鍊效果,也不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簡單的運動入手,像飯後一起去公園散散步,周末去約上好朋友來一次親子賽等活動,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魅力的。
  • 愛運動和不愛運動的孩子,不用十年差距就會很大,家長要重視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喜歡宅在家裡不愛運動,開始像大人一樣成日抱著個手機待在家裡一動不動。殊不知,若長此以往,不用十年,這些愛宅在家裡不運動的孩子,與從小經常運動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 你家娃平時運動嗎?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差距很大,別不在意
    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它有能力深遠地改變人們的一切。但是運動作為這樣一種重要的核心習慣,卻不被很多父母和孩子重視起來。這種觀念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的身體素質沒有跟上身體發育,有的孩子會過於肥胖,有的孩子過於瘦弱,有的孩子走幾步路就氣喘籲籲,有的孩子輕輕被人碰一下就會摔倒在地。孩子背負著沉重的學習,運動並不會讓這個負擔更加沉重。強壯的體魄才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基礎。
  •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家長好好重視
    在人人報班學習的暑假,這對父母不但沒有給孩子報任何學習班,還逼著孩子出門做戶外運動,實在是很另類。當然,我也聽有人表示擔憂,孩子每天花2個小時出門做運動,是不是在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在這裡我必須要說一句:做運動絕對不是浪費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做運動和不做運動,長大後差距很大。
  •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看完就懂了
    有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想法,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完全不放在心上。事實上,有遠見的家長更願意花精力在孩子的運動上。在家寫作業感到枯燥乏味時,解不出難題心煩意亂時,孩子會有很多這樣鬱悶的時刻,都是運動讓他們變得平靜和堅強。
  • 堅持運動一周、一月、一年後,身體怎樣?和不愛動的人差距在哪?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通過讀書,氣質、談吐以及胸襟都會和不讀書的人存在明顯差距,只不過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已。運動又何嘗不是呢?每天堅持運動的人,和不愛運動的人站在一起是別人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也是明顯不同。
  • 讓孩子動起來吧!你知道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 長大後的差距有多大嗎?
    有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想法,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完全不放在心上。事實上,有遠見的家長更願意花精力在孩子的運動上。儘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可見家長們是時候,該正視運動給孩子所帶來的影響。1、堅持運動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項統計表明從1991年開始,中國人的身體活動總體水平下降了44.9%以上。缺少運動對兒童的影響非常明顯:30%的兒童因缺少運動導致肥胖,體質下降,進而影響學習能力和成績。
  • 讓孩子多運動,對孩子的人生意義非常重要!(上)
    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運動是毫無意義的,覺得孩子就應該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運動鍛鍊就是他們貪玩的藉口。但事實上,有遠見的父母會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培養孩子運動的事情上。堅持鍛鍊的孩子和不鍛鍊的孩子差距究竟有多大呢?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大幫助?
  • 教育部: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十年後是不一樣的人生
    帶上兒子去跑步、騎自行車、遊泳,基本保持一天一小時的運動量。後來,金產界身體強健了,便進行了「鐵人三項」的挑戰訓練。如今,大獎小獎拿到手軟。看得見的,是健康和榮譽;看不見的,卻是這五年間孩子更深層次的塑造。
  • 家長別讓孩子過早接觸這些「運動」,不利於孩子身體成長
    導讀:現如今,家長不僅僅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很關注孩子的身體素質情況。愛默生也曾說過:「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誌。」體溫低會影響孩子的兩個方面:體溫低的孩子的免疫力會比體溫高的孩子弱;體溫低的孩子對營養的吸收能力較體溫高的孩子要慢。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現如今孩子的身體素質整體上來說偏低,所以他們更需要運動來加強身體素質。
  • 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到底差在哪?
    能打車就不走路,能癱著就不跑步。 貪圖眼前安逸的後果就是,自己的生活會跟別人的越差越遠。 因為運動和不運動的人,過的其實是兩種人生。 運動的人,身體更健康 運動能夠強身健體,這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
  • 籃球運動不僅僅是身體對抗,籃球文化也很重要,你了解多少?
    在籃球運動場所,由於賽場的情況始終處於變化之中,參賽人員的表情變化也是十分的豐富,他們的沮喪、喜悅往往難以使人忘懷,而這些都充分表明籃球運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這也是籃球運動賴以發展的基礎之一。例如,NBA前球員喬丹、詹森等世界優秀籃球運動員,他們將對籃球技術、智慧的運用升華到了藝術化的境界,這不僅僅體現了個人的才華,而且又能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智慧的啟迪。
  • 這4種常見的運動,孩子不宜過早接觸,耽誤身體發育,別不重視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業上,還有身體素質方面,學校也是講究德智體美勞,好的身體素質孩子們才能更好的學習,身體一直都是革命的本錢,所以,運動也開始從娃娃抓起了。,但是不適合年紀比較小的,特別是6歲以下的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身體還未發育成熟,骨骼的彈性大,硬度比較小,一個不小心很容易摔跤或者導致骨骼變形。
  • 早教就是開始有目的的培養孩子的肢體運動和智力運動能力
    1、運動是健康成長的保障運動能夠促進孩子身體機能全面、協調發展,運動的基本動作是跑、跳、爬、滾,這些動作就是成長活動中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保障個體身體健康和獲取成長資源的基本生活行為。運動能夠在自然的條件下通過孩子自主意識完成各項綜合運動,能夠促進孩子全身血液循環,鍛鍊心肺功能,增加身體運動控制能力和動作靈活性,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所謂:「健康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夠增強孩子身體綜合素質,促進孩子身心協調發展。現今,學校教育中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孩子們學習上的高分時常出現「體育老師身體欠佳的現象」,孩子們應有的運動鍛鍊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 運動科普 | 為什麼孩子不能過早進行專項運動
    如今在獎盃和獎金的誘惑下,體育訓練變得越來越功利,很多孩子很早就開始了專項訓練(通常在10歲之前)。青少年運動變得越來越職業化,家長們或許有些忘記了運動的本質,在成績方面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許多家長擔心如果不及時讓孩子展開專業訓練,會「跟不上」或「無法提高」。
  • 孩子愛運動是好事,但這4種運動不宜過早接觸,對身體有害無益
    孩子6歲之前的身體還是非常脆弱的,長時間跑步很容易讓孩子的骨骼和組織受損,此外長跑不但對孩子的腿部力量有要求,對孩子的心肺功能也是有要求的,在孩子的心肺功能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長時間的消耗,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 從小運動身體好?這3種運動別太早讓孩子接觸,耽誤孩子發育
    小明的爸爸認為在這樣的鍛鍊之下一定能夠讓小明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這個時候卻有學體育的朋友告訴小明爸爸,其實孩子並不是越早進行運動越好,盲目運動不僅不能夠起到幫助寶寶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但是四歲之前的孩子進行舞蹈訓練也是不正確的,這樣對於孩子的骨骼發育非常不好,甚至會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損傷。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練習舞蹈,一定要等到7歲以後。3.長跑跑步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最方便進行的一項運動了,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通過長跑的方式讓孩子進行鍛鍊。
  • 孩子不愛運動怎麼辦?不運動的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曾提出:「只給食物和擁抱,不給孩子充足的運動和玩耍,腦部控制運動和平衡的感官系統,與觸覺及運動相連的情感系統等,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說,腦功能會失常,表現為暴力、幻覺以及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