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值得家長好好重視

2020-11-01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很火的視頻,內容是湖南長沙的一對父母,在暑假期間,要求家裡9歲的兒子每天必須玩夠2個小時,不然不讓寫作業。在人人報班學習的暑假,這對父母不但沒有給孩子報任何學習班,還逼著孩子出門做戶外運動,實在是很另類。

當然,我也聽有人表示擔憂,孩子每天花2個小時出門做運動,是不是在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在這裡我必須要說一句:做運動絕對不是浪費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做運動和不做運動,長大後差距很大。

運動的孩子長大後,比不運動的孩子,有更多快樂和童真

運動和讀書學習一樣,短期內看不見效果,但是重在一朝一夕,終有一日你自然能看見它的好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最強大腦》,它裡面有一期國際對戰的節目,「蛋叔」李勇的兒子李雲龍和義大利少年安德烈對陣。比賽結果是李雲龍獲勝,但是李雲龍因為賽場上壓力過大,現場失聲大哭,安德烈卻表現出較好的心理素質。

有人對比分析過他們兩個人成長的經歷,李雲龍每天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學習上,幾乎沒有太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閒時間;而安德烈不僅能享受周末,每天還可以踢足球。所以,有人直言:「李雲龍雖然贏得了比賽,但是丟了快樂和童真」。運動可以調節人的身心健康,也能幫助人廣交朋友,長大後擁有更好的心態,和更多愉快的回憶。

運動的孩子長大後,比不運動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效率更高

曾經有人做過一組實驗,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兩組,讓一組學生堅持做早操,另一組學生不做早操,然後觀察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表現。結果發現,做早操的學生比不做早操的孩子,表現出更好的專注力,學得好,也記憶得好。

運動可以讓孩子產生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直接影響人的學習,可以促進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幫助提高記憶力。所以,運動的孩子長大後,注意力和學習效率方便,表現得更加優秀。

運動的孩子長大後,比不運動的孩子,視力更好、不容易近視

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去醫院看眼睛,配近視眼鏡的不在少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天看太多電子產品。其實預防近視是沒有捷徑的,孩子每天最好保持3個小時的戶外運動。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夠刺激視網膜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軸的拉長。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堅持運動,尤其是在日光「浴」下,長大後的視力也會更好,不容易近視。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喜歡運動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喜歡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不僅是身體上的
    文\好孕姐經常運動和從來都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這種差距不僅表現在身體上,還表現在智力上。體育,在此之前一直被稱為邊緣性科目。一星期只有兩節,而這兩節也會被有需要的老師隨時佔用。就算不佔用,上課的內容也很隨意,除了前期偶爾鍛鍊,後期更多的則是自由活動。所謂自由活動,就是安靜地坐在樹蔭底下,玩耍逗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運動就顯得無足輕重。
  • 愛運動和不愛運動的孩子,不用十年差距就會很大,家長要重視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喜歡宅在家裡不愛運動,開始像大人一樣成日抱著個手機待在家裡一動不動。殊不知,若長此以往,不用十年,這些愛宅在家裡不運動的孩子,與從小經常運動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有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想法,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完全不放在心上。成年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候難免會抑鬱、不高興,但是跑完後心情馬上就能愉悅起來。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多次說,自己能夠堅持寫作,全仰賴於每天堅持跑步。
  • 吃母乳與不吃母乳的孩子,長大後有很大差距,家長要引起重視
    很多媽媽認為奶粉中也含有很高的營養成分,給孩子喝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雙胞胎媽媽給姐姐餵奶粉,妹妹餵母乳,一年後倆娃差距明顯小芳非常幸運地懷上了雙胞胎,看著自己的肚子一天天變大,小芳感到非常心滿意足,而且家裡人對小芳也非常好。
  • 你家娃平時運動嗎?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差距很大,別不在意
    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它有能力深遠地改變人們的一切。但是運動作為這樣一種重要的核心習慣,卻不被很多父母和孩子重視起來。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還是重視成績遠大於運動,甚至還有的家長會覺得
  •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看完就懂了
    有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想法,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完全不放在心上。事實上,有遠見的家長更願意花精力在孩子的運動上。在家寫作業感到枯燥乏味時,解不出難題心煩意亂時,孩子會有很多這樣鬱悶的時刻,都是運動讓他們變得平靜和堅強。
  • 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家長要重視起來
    所以我覺得,「棍棒教育」並非完全不可取,有些時候該打還是要打!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差距?1、性格差距首先,我要說明一點,我認為孩子在6歲前是可以適當通過打來教育的,6歲後則要減少,尤其是在12歲後就不能再打孩子了。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家長們別不信
    愛哭是孩子成長過程常有的事,也是他們宣洩情緒的手段。但是有的家長認為「哭鼻子」是件很沒面子的行為,還會試圖阻止,甚至看見男孩子哭就更加惱火。當孩子開始哭泣的時候,家長們都會感到心力交瘁,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件很差勁的事嗎?那愛哭的孩子跟不愛哭的孩子存在著哪些差距呢?
  •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差距
    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差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34;經常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絕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和肢體靈敏度的區別,更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大腦,你永遠不知道,運動對孩子的好處有多大。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差距
  • 「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不止是性格差距
    有的孩子部分男孩非常的淘氣,一天下來根本就坐不住,一會兒動動這一會兒弄弄那,有的孩子則非常的安靜,一天也不怎麼說話,所以有的孩子坐的住,有的孩子就坐不住,那些坐不住的我們就說是活潑好動,那些做得住的我們就說是比較文靜,只是覺得是性格的差異而已,並沒有往別的地方想太多,其實「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肯定不止是性格的差距。
  • 讓孩子動起來吧!你知道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 長大後的差距有多大嗎?
    有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想法,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完全不放在心上。事實上,有遠見的家長更願意花精力在孩子的運動上。儘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邁著輕盈的步伐、聽著沉重的呼吸聲,汗水和淚水一起從臉上冒出,那一刻心情就放鬆下來了。在家寫作業感到枯燥乏味時,解不出難題心煩意亂時,孩子會有很多這樣鬱悶的時刻,都是運動讓他們變得平靜和堅強。
  • 經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長大後雙方差距很大,家長們要重視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育兒小知識,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哺苗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對孩子進行打罵,甚至有的家庭認為這樣經過打罵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優秀,但其實從小在父母打罵之下長大的孩子,在長大後和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會非常明顯了。
  • 李玫瑾直言:「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沒有哪家家庭不安裝電視的了,而有些家庭,更是將電視當中是孩子的「保姆」,孩子不好好吃飯,給孩子看電視,就會好好吃;孩子不聽話,給孩子看電視,立馬就安靜下來;家長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給孩子看電視!
  •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家長要重視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跟「打」有關係,他們覺得如果家長不嚴厲的話,孩子就不會成才,「棍棒出孝子」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些孩子的成長經歷其實並不美好。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喜歡運用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但對於很多國外的家長來說,他們是禁止以這種「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但不管哪種方式,其實都是可以教育出一個比較優秀孩子的。
  • 睡午覺的孩子和不睡午覺的孩子,不需要長大,6歲後差距一目了然
    生長期的孩子雖然一天都不能缺覺,但中午睡覺和晚上睡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很多家長都覺得其實孩子不睡午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確定睡午覺和不睡午覺的孩子的差距前幾年看不出來,但6歲以後,差距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家長要先了解清楚。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差距會很大,尤其在這3方面
    家長總會好奇孩子長大以後究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或是上什麼樣的大學有一個什麼樣子的工作,其實孩子以後的生活和自己的發展,都蘊藏在小時候的許許多多表現中,同樣地,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差異也會映射到長大後的區別中,所以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和喜歡出去玩的孩子也有著很多區別。
  • 睡午覺和不睡午覺的孩子,長大後智商差距很大,家長別輕易忽視
    ,孩子睡午覺和不睡午覺,有不同的影響嗎?正是因為這一個簡單的理由,睡午覺和不睡午覺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都會越來越大。除此之外,午睡還是大腦發育的有效途徑。堅持午睡,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加完善,長大後智商自然會更高,而不喜歡午睡的孩子,則把「大腦發育」留給晚上睡覺的時候。久而久之,喜歡午睡的孩子,比不睡午覺的孩子,大腦發育更進一步。雖然只有一點,但家長別輕易忽視,說不定這一點,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區別。
  • 「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不僅僅是性格
    #34;坐不住"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一般來講,"坐得住"的孩子偏文靜,而"坐不住"的孩子比較好動活潑,所以在性格上就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但這樣的差距並不僅僅只是在性格上,在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很顯著。
  • 孩子從小戴眼鏡和不戴眼鏡,長大後顏值有很大差距,一目了然!
    旁邊坐著的一位奶奶問那麼年輕的媽媽,怎麼孩子這麼小就給他戴了眼鏡了?孩子媽媽說,孩子眼睛有些散光,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散光度數挺高的,一定要佩戴眼鏡進行矯正。不戴眼鏡就看不清,看不清就會眯眼去看,這樣更加重視疲勞,度數也會越來越深,或者裸眼視力發育不良導致弱視,所以就給孩子配眼鏡戴了。孩子從小戴眼鏡和不戴眼鏡,長大後顏值有很大差距,一目了然!
  • 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成年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候難免會抑鬱、不高興,但是跑完後心情馬上就能愉悅起來。」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曾多次說,自己能夠堅持寫作,全仰賴於每天堅持跑步。 他從33歲開始跑步,每天按照規定的公裡數目,已經堅持跑了三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