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喜歡宅在家裡不愛運動,開始像大人一樣成日抱著個手機待在家裡一動不動。殊不知,若長此以往,不用十年,這些愛宅在家裡不運動的孩子,與從小經常運動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鄰居家的女兒就是一個從小熱愛運動的小朋友,名叫千千。平日在幼兒園裡,千千的各方面表現都十分出色,經常被老師表揚,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別看千千是個女孩子,但有關運動項目方面的活動,她一點都不比男孩子差,尤其是跑步和坐位體前屈,千千都能輕鬆駕馭。她還時常會給同學們加油打氣:「不怕,我來陪你練習」此外,千千在學習上也不曾落下,真的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小孩了。
或許喜歡宅在家跟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在短時間裡看不出有什麼區別,但不出十年,我們就會發現,曾經那些宅家不運動的孩子,在性格上和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某些問題。他們的性格會比較孤僻,且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比較大。
相反,從小經常運動的孩子,無論是在個人的性格發展還是身體素質上都會領先於他人,並且社交能力也會比較強。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距所在。
此外,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中小學生每天體育運動的時間都小於1小時,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幾乎不運動!」
還有一組數據更令人震驚!「根據北京大學公共健康中心根據中國兒童日常習慣得出,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5000萬兒童被列入超重或肥胖。」相關醫學專家都曾表示,肥胖是一切病痛的來源。由此可見,運動對於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到底是有多重要。
1、父母不重視運動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都不重視運動的重要性,孩子又怎麼會去動起來呢?雖然家長們都十分在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基本側重點都在於孩子的飲食習慣方面,並且還會給孩子吃各種營養保健品。因此,大多數父母很容易忽略了運動對孩子健康的影響。
2、父母的過度保護
很多父母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摔一下都緊張得不行。像給孩子穿衣,餵孩子吃飯等等,能不讓孩子動手就不讓動。一是覺得孩子還小,還未能做得了這些事;二是為了省麻煩,孩子不如自己動作利索。這樣,就更別說帶孩子運動了,畢竟運動難免會磕磕碰碰,受傷也是難免的。
因此,父母的過度保護已經讓孩子形成了「懶得動」的習慣,孩子也變「軟」了。這樣的孩子關於運動能力方面的發展也是比較緩慢的。
1、基於孩子的興趣出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可以多多觀察自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什麼樣的活動比較感興趣,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從而讓孩子接受運動。例如,孩子喜歡玩水,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學遊泳,這樣不僅達到了運動的目的,又滿足了孩子的興趣愛好,還掌握到一項技能。
2、積極為孩子創造運動的機會
運動並不一定要到運動場上或者健身房去才算運動,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供孩子運動的器材。比如,父母可以養成帶著孩子一起步行去買菜,或者飯後到樓下散步,以及到附近的公園裡做做小遊戲等等,都是不錯的運動契機,這樣也降低孩子對運動的抗拒心理。
3、以積極的運動熱情帶動孩子
要想孩子從小就喜歡運動,父母的帶頭作用可少不了。家長們也要積極地動起來,以此來激發孩子對運動的熱情。父母在孩子運動的時候,千萬不要懶在一旁玩手機看電視,要積極與孩子一起開展運動鍛鍊,努力營造出良好的運動氛圍,讓孩子覺得運動也是一個非常快樂的遊戲。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注意做好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選擇最適合孩子的運動方式,並且最好在家裡備好小藥箱。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快樂運動,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