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恩旺武:「非洲的蒙娜麗莎」背後的奈及利亞畫家

2020-12-27 騰訊網

奈及利亞已故畫家和雕塑家本·恩旺武(Ben Enwonwu)的一幅畫作本周在英國首都倫敦的一場拍賣會上以110萬英鎊(合14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克裡斯蒂娜·戴維斯這幅畫於1971年完成,是世界上第二貴的本·恩旺武畫作

這幅畫的簡稱為「克裡斯汀」,是美國髮型師克裡斯汀·戴維斯(Christine Davis)隨同她的英國丈夫搬到拉各斯並與畫家建立友誼的。「克裡斯汀」於1971年完成。

本·恩旺武的另一幅作品是Ife公主Tutu的親切稱呼為「非洲的蒙娜麗莎」,於2018年以12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它被認為是國家的傑作。

著名的奈及利亞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2013年告訴媒體:「這幅特別的畫作「 Tutu」,是我成長時掛在奈及利亞東部每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牆上的。」

「非洲的蒙娜麗達」-本·恩原武的代表作《芭蕾舞短裙》失傳了40多年

那麼,本·恩旺武是誰?

本·恩旺武於1917年出生在奈及利亞的Onitsha,父親是雕刻家,母親是成功的商人。從小就對藝術有天賦。

他17歲那年就讀於伊巴丹政府學院,在那裡他在美術導師肯尼斯·默裡(Kenneth C Murray)的指導下學習美術。兩年後,他獲得了獎學金,前往英國倫敦大學的斯萊德美術學院學習。

本·恩旺武還在金史密斯和牛津大學就讀,後來在倫敦經濟學院完成了社會人類學的研究生工作。

他學習人類學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他在倫敦遇到種族主義所致。

女王「非洲化」

由本·恩旺武的兒子Oliver創立的本·恩旺武基金會對已故的大師說:「他因將土著傳統與西方技術和代表方式相融合而發明了奈及利亞民族美學而受到讚譽。」

1956年,這位年輕畫家受命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做官方肖像,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製作歐洲君主肖像的非洲藝術家。

本·恩旺武用女王的嘴唇創造了自由,並使它們更加飽滿,在英國藝術界引起了爭議。

儘管女王公開認可了該雕塑,但本·恩旺武在某些方面因「女王的非洲化」而受到批評。

本·恩旺武(右)於1957年在英國皇家畫家協會上揭開了伊莉莎白女王的肖像雕像

Nkiru Nzegwu教授說,創造女王的雕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恩元武自然會獲得專業地位,但是在奈及利亞處於獨立邊緣的時候,有很多人認為他是「尋求殖民統治者的認可」。

種族與殖民主義

本·恩旺武與西方世界的關係非常複雜。作為1950年代和1960年代裝飾最出色的非洲藝術家,他直接受益於與西方藝術界的緊密聯繫,但是作為非洲人,他感到被低估了。他在1958年接受採訪時說:「我不會接受在藝術界的劣勢。我的藝術也不會被稱為'非洲',因為我沒有正確正確地表達我的現實。」

兩年前,他在巴黎舉行的第一屆黑人作家和藝術家國際會議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他在會議上談到了種族,泛非主義和殖民主義。「我知道,當一個國家在政治上受到另一個國家的壓制時,被壓制者的本土藝術傳統便消失了。然後,藝術家們也開始失去自己的個性和自己的藝術成語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藝術,註定要失敗。」他在演講中說。

許多本·恩旺武的作品關於慶祝黑暗

本·恩旺武將殖民主義視為「限制或阻礙藝術創造力」的力量。他支持Negritude運動-由一群非洲和加勒比學生在1930年代在巴黎創立的反殖民文化和政治運動-並創作了一系列同名繪畫和雕塑,以慶祝非洲和黑人。

本·恩旺武還是著名的雕塑家

他說:「雖然歐洲可以為擁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中非洲最好的雕塑而感到自豪,但非洲卻只能被認為是英國藝術中最貧窮的典範,而歐洲其他藝術作品僅次於歐洲。」他在1956年的演講中說。他的演講後來發表在總部位於巴黎的泛非季刊《非洲報》上。

本·恩旺武於1994年在奈及利亞拉各斯去世,享年77歲。與許多偉大的藝術家不同,他在自己的一生中獲得了成功和成名。

他的作品無疑影響了許多當代非洲藝術家。本·恩旺武夢想建立一個享譽非洲藝術的世界的夢想仍然存在,而且隨著國際社會對當代非洲藝術的興趣日增,這種夢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

相關焦點

  • 奈及利亞作家本·奧克瑞著作中譯本出版
    記者獲悉,當代非洲文壇諾獎呼聲最高的作家本·奧克瑞的兩部著作——《飢餓的路》和《聖地事件》近日由譯林出版社引進出版。  《飢餓的路》是奧克瑞代表作,布克獎獲獎作品。而《聖地事件》是奧克瑞首部短篇集,八個短篇主題圍繞苦難的各個側面:戰爭、貧窮、飢餓、暴政……身陷苦難漩渦中的主人公在絕望中追尋希望,在掙扎中漸有新的領悟。
  • 著名畫家達文西畫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究竟有何秘密?
    相信大家都知道蒙娜麗莎的微笑那副畫。那副畫可是有著全球名畫的稱號。這幅畫是義大利一個畫家畫的,他叫達文西。很多人說,這幅畫後有很多驚天大秘密。讓人沉思。在這幅畫裡,蒙娜麗莎端莊的坐在山水前。笑的很微妙。有人說,他的笑容跟觀看者的角度有關係。所以每個人從不同地方看的笑容都不一樣。有人分析,說蒙娜麗莎的笑裡,有80%的開心,10%的厭惡,8%的恐懼,2%的憤怒。
  • 2010非洲國家杯參賽球隊介紹 奈及利亞重振雄風
    上世紀90年代,奈及利亞足球進入黃金時期,不僅連續參加世界盃,而且還在1994年非洲杯上奪得冠軍,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甚至擊敗阿根廷成為第一支獲得奧運金牌的非洲球隊。  不過進入21世紀以來,奈及利亞足球開始走下坡路,甚至錯過了2006年德國世界盃。上屆非洲杯上,奈及利亞在小組賽中在象牙海岸的幫助下,才勉強晉級淘汰賽,之後被加納所淘汰。
  • 奈及利亞引領非洲煉油產能增長
    原標題:奈及利亞引領非洲煉油產能增長   中化新網訊近日,數據和分析
  • 非洲「布克獎」頒布 奈及利亞作家《奇蹟》獲獎
    有非洲「布克獎」之稱的凱恩獎日前揭曉。奈及利亞作家託普·弗拉林憑藉短篇小說《奇蹟》摘得此獎。  弗拉林出生並成長於美國,他曾在奈及利亞和開普敦生活,目前定居於華盛頓。這也讓他成為了第一個在非洲之外定居的獲獎作家。
  • 蒙娜麗莎其實是男人?一起了解看看《蒙娜麗莎》背後的5個秘密
    《蒙娜麗莎》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作了。這個偉大的藝術作品,包含著諸多微妙的細節。這使得多年來,有許多人對其進行了研究。例如,有一些研究認為蒙娜麗莎實際上是個男人,一些研究旨在了解她是否擁有眉毛,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她實際上是個孕婦。總之,這幅畫作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的秘密。
  • 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搖籃 ——豐富多元的奈及利亞文化
    西非大國奈及利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搖籃」之稱。豐富多元的文化閃耀於廣袤的非洲大地,也為世界了解奈及利亞提供重要途徑。1986年,索因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戲劇家,尼戲劇也因此走向世界舞臺。  奈及利亞電影是非洲電影的代表。位於拉各斯的電影製作中心「尼萊塢」,以每年近千部的影片數量成為僅次於印度寶萊塢的世界第二大電影產地,也成為奈及利亞出口創匯重要來源。尼萊塢電影成功地將現代文明同古老歷史、文化、傳統融為一體,故事貼近現實生活,廣受非洲民眾喜愛。
  • 幾內亞沿岸的「奈及利亞」,為什麼會成為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世界各大洲中,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國家,目前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大約為2.3%,遠遠高於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非洲人口數量超過1億的國家總共有三個,分別是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和埃及(也有數據說埃及人口為9900多萬),這三個國家中奈及利亞的人口數量是最多的,目前奈及利亞的人口數量約為1.9億人,位居世界第七位。
  • 非洲的真實故事:你不知道的奈及利亞
    抓的非洲大蜥蜴吃起來還挺香接下來簡單說說奈及利亞的基礎建設:奈及利亞的基礎建設很落後,國家內也沒有幾條高速公路,而且奈及利亞的車輛也比較多大部分都是二手車所以出門在非洲,一定要喝瓶裝水和吃可靠來源的食物。(袋裝水只能用來刷牙)但是當地人喝這種水就沒事,我們就不敢喝這種水。
  • 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奈及利亞的玩具批發市場是怎樣的?
    【中外玩具網 10月21日訊】歐美、日本等是玩具出口企業重要的目標市場,相比之下,非洲市場似乎被本文作者借近來走訪非洲多國之機,向業界介紹這裡的玩具批發市場現狀。今天介紹的是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拉各斯(網絡圖片) 奈及利亞位於西非東南部,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人口接近2億。
  • 非洲疾控中心:奈及利亞或出現又一種新冠變種
    (圖源:美聯社)海外網12月24日電 據美聯社24日報導,非洲疾控中心當日表示,奈及利亞可能出現了又一種新冠病毒的變種。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稱,這一發現與在英國和南非出現的新變種並不一樣。他表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研究,奈及利亞疾控中心將和非洲傳染病基因組卓越研究中心一同進行分析。
  • 三位畫家畫蒙娜麗莎,最貴的卻是最不像的?專家評價一針見血
    起源|本期導讀:《蒙娜麗莎》作為一幅世界名畫,吸引了很多專家的關注與研究,很多國家的著名畫家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蒙娜麗莎進行創新,在中國當代油畫界,冷軍、楊飛雲、王能俊等著名油畫家對蒙娜麗莎也進行過創意,然而他們的出發點卻有所不同
  • 達文西十大詭異的畫,蒙娜麗莎的背後有外星人
    達文西是人類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全才,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而他流傳下來的畫作每一幅都被人研究至今,其中的各種謎團縈繞了人們數個世紀,光是一副蒙娜麗莎就讓無數人淪陷其中,在達文西十大詭異的畫中,每一幅都是傳世佳作,每一幅畫的背後都藏有驚人的秘密。
  • 奈及利亞鄉村拍電影 講述非洲故事引村民圍觀(圖)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非洲王子選擇新娘的故事。在奈及利亞東南部的伊格布早,整個村子的人都出來看拍電影。(網站截圖)「在瑙萊塢,不能浪費時間,」他說。「讓我們的電影大受歡迎的不是高深的技術,而是故事。我們講的是非洲故事。」「瑙萊塢」(Nollywood)是奈及利亞蓬勃發展的電影工業的代稱。
  • 價值8.3億美元的《蒙娜麗莎》:詭異微笑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世界上有這樣一幅神秘的畫作,它憑藉詭異的微笑,困擾了人們長達五百年之久,這就是著名畫家達·文西的畫作《蒙娜麗莎》,關於蒙娜麗莎微笑的秘密,至今人們依然沒有揭開,有的人說這是一幅藏寶圖,還有人說這是一把離開地球的鑰匙,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幅巨作,並嘗試解讀一下她背後的秘密。
  • 非洲最大產油國倒下!奈及利亞貨幣「崩盤」暴跌40%
    自本周一(6月20日)開始,作為非洲最大產油國的奈及利亞,本國貨幣奈拉已貶值超過40%,成為全球油價長期低迷後又一個「犧牲品」。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非洲經濟學家約翰•阿什伯恩(John Ashbourne)表示,鑑於其他石油出口國的貨幣情況,預計奈拉放棄固定匯率後的新匯率將跌至300左右。截至6月22日早盤,1美元可兌283.47奈拉。
  • 蒙娜麗莎真的是在微笑嗎?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漲知識了
    導語:蒙娜麗莎真的是在微笑嗎?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漲知識了相信有不少的朋友只要對美術有所了解,都聽過這幅世界出名的畫作。這幅達文西於數百年前繪製的名畫,目前被陳列在巴黎羅浮宮美術館。全世界不少人都曾經聽過或者看到過這幅畫,同時他也成為了該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而在這富肖像畫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不少人在觀看了相關的解讀之後感到毛骨悚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乍一看這幅肖像畫只是刻畫了一位美麗的婦人坐在山水前面臉上浮現著靜謐的微笑,有一些人則認為他的笑容與觀看者所在的視覺角度有關,每一個人看到的笑容可能都是不同的。
  • 馬克龍訪問奈及利亞 強化與非洲英語區國家關係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瑞士資訊7月4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稱,奈及利亞當地時間7月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尼首都阿布賈拜會該國總統布哈裡,隨後轉往拉各斯參加頌揚非洲文化活動。據報導,馬克龍前往非洲節奏音樂傳奇人物費拉?庫蒂當年的表演地點「聖壇」,展開充滿活力的訪問活動。
  • 對話非洲版「張蘭」:從賣蛋炒飯到奈及利亞華人一姐
    非洲市場便是其中之一。2005年,紀曉輝從東北來到西非奈及利亞,自一份蛋炒飯開始,到如今創立起非洲高端中餐品牌,搭建起政商兩界資源網絡,擁有橫跨多領域的商業布局,是否也因為踩中了歷史的進程?日前,寒武非洲孵化器、Volanews 與紀曉輝聊了聊,關於她從語言不通到建立起奈及利亞在地資源的發展歷程與經驗。
  • 《蒙娜麗莎》是哪個國家的文物?義大利副總理要求法國歸還
    《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油畫之一,創作於1502年,作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達文西。1516年,達文西受到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請,去往法國工作。1519年,達文西去世後,弗朗索瓦一世以4000埃居的價格從他的助手和學徒手上買走了《蒙娜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