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禁止中小學生用手機,抑鬱、上癮、失控…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智慧型手機危害

2021-02-06 歐時大參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Jean-Michel Blanquer)周日宣布,為維護學校秩序以及國民健康,新學年起將禁止小學生和初中生帶手機上學。


布朗蓋12月10日參加費加羅、RTL電臺、LCI電視臺合辦的「大陪審團」節目時宣布,2018學年起,法國將禁止在小學和初中使用手機。他說:「我們正在研究相關問題,在實施層面可以採取不同形式。使用者可能有教育目的或緊急情況的需要,但原則上手機應當被限制。」部長補充說,有幾個中學已經成功實施了此項禁令。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下設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包括手機輻射在內的「射頻電磁波」劃定為2B類致癌物。該機構研究指出,使用無線電話導致膠質瘤(惡性腦瘤)的風險增加。



除了學校秩序框架,布朗蓋強調手機禁令也屬於「對家庭有益的公共健康信息」,對孩子有好處。部長提醒家長們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接觸屏幕,尤其7歲之前。

這也是馬克龍競選總統時的承諾。


許多學校反映手機影響教學質量、課堂秩序的情況愈演愈烈。《世界報》報導,根據2015年Credoc調查,80%的青少年配備有智慧型手機,對比2011年比例為20%。總體情況是從小學四年級起,不少學生便開始配備手機,因為從這個年紀開始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學,家長認為有手機隨時聯絡更放心。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Jean-Michel Blanquer)。


除了影響課堂秩序,手機對青少年的學習、思維和分析綜合能力的影響、甚至幹擾也是教育界擔心的問題。


預計這項措施的實施將非常複雜。教育法已經規定小學和初中上課期間不可使用手機。教師工會方面對此尤為懷疑,一方面,不少父母認為沒手機接孩子不好聯絡;另一方面,搜學生的書包恐將成為學校員工的新工作,而這很容易引發衝突。



近年來,過度使用手機現象稱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社會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據英國《每日郵報》,韓國首爾高麗大學教授Hyung Suk Seo團隊於12月1日公布了對手機成癮症患者的研究結論。發現「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與焦慮和抑鬱症的人相似。。


參加研究的青少年都採取了標準化的測試方法來診斷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上癮。對智慧型手機成癮的參與者承認,他們的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幹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社交生活、睡眠和工作學習能力。這些青少年在抑鬱、焦慮、失眠和衝動方面的「分數」也顯著高於對照組(分數不表示網絡成癮的參與者)。


手機和電腦屏幕藍光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並使睡眠處於淺狀態。人體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則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


好消息是,這些手機成癮的青少年在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後,大腦化學物質比例可以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



不誇張地說,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人體的延伸,找不到它就會「迷失自我」。根據BVA Orange-Psychologies於2016年中做的民意調查,56%的法國人承認自己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3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對其有依賴。法國人平均每人每天看200次手機,最常見的是清晨醒來就要先看手機。


美國在線心理學2012年調查報告顯示,18-29歲的青少年有90%將手機放在身邊入睡,95%會在入睡前一小時上網、發簡訊或看視頻。


2007年,第一臺蘋果手機出現以來,智慧型手機日益深入我們的生活,成了口袋、手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人類從此離不開手機了麼?它是否會重塑我們的思維方式、大腦神經?近些年來,出現了諸多矛盾的研究報告,這一邊剛剛出版揭露手機害處的研究報告,另一邊就以人類的適應能力為理由為手機唱讚歌……《世界報》記者Céline Mordant認為,我們對智慧型手機對人類身心造成影響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



醫學專家、「拯救上癮協會」發言人Laurent Karila認為:「智慧型手機就像一個虛擬的布娃娃或者情人,離開它會讓人感覺到痛苦、感覺到被拋棄。這種感覺類似於吸毒者,恐懼與手機分離是一種非常真實的情感。」但在國際科學層面,尚未承認「手機上癮」是一種疾病,與此相反,賭博成癮已經被收錄為一種精神疾病。


許多人認為手機提高了生活和工作效率。確實,手機使得在辦公室處理私事、在家裡辦公、處理突發事件更加方便。然而對許多打工者來說,休息時間老闆的召喚成為負擔。另外,我們的大腦不可能同時處理兩件事情,邊寫郵件邊打電話將造成兩件事信息混亂、動作衝突,並削弱思考能力。任務切換太多、執行期間被幹擾也影響效率。


手機的出現,本來是為了讓溝通更便利,結果卻使得人們更加孤獨。人們以為用手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與外界連接,但實際上電子產品提供的只是虛無縹緲的「氣泡式」交流。


我們面臨無數的分心機會:簡訊、郵件、網頁、電話只需一個點擊,因此難以專心於眼前的任務。2011年,美國作家Nicholas Carr甚至指出:谷歌讓人變成了傻子。電子版本使人不再惜墨如金,屏幕前的長篇大論讓人難以集中精力,在閱讀時不斷被新的連結和彈窗廣告打擾。


有人指出,問題並不在於信息過量,而在於人類失去對自己注意力的控制,用新工具不斷尋求更新的、更刺激的信息。「越來越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精力讀書,許多學者也傾向於用『重要段落』或視頻來代替著述」,社會學家Frank Furedi在《圖書》雜誌上刊文稱。


(歐洲時報/ 李婧詝 編譯報導)


編輯:凡桑



相關焦點

  •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最新回應!
    針對學生沉迷網絡和不理性消費等現象,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迷戀網絡和電子遊戲等不良行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推薦了「我是信息社會『原住民』」「趣味編程入門」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學校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
  • 法國教育部將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上學,如何實施或成難題
    據《歐洲時報》報導,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12月10日宣布,為維護學校秩序以及國民健康,新學年起將禁止小學生和初中生帶手機上學。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手機上癮致大腦內分泌失調近年來,過度使用手機現象成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社會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根據2016年法國有關民意調查,56%的法國人承認自己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3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對其有依賴。
  • 你支持「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嗎?
    >01教育部回應近日,教育部公示了對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三次會議中「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02討論如今,大多數中小學都是禁止學生攜帶智慧型手機進入校園的,對於「手機能不能進入校園」這個問題,大家也持有不同的態度
  • 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建議你挺嗎?歐洲多國已實行!
    如何減少手機等電子產品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幹擾?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建議,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網絡圖,某校園掛出的宣傳橫幅手機上癮、沉迷電遊,各種危害日益凸顯「孩子一直鬧著要手機,我正在猶豫要不要買。」
  • 別不信,全球都在禁止中小學生用手機,矽谷大佬帶頭幹
    矽谷父母對電子產品說不」,文章提到:——對一件東西愈了解往往就愈警惕。技術專家們知道手機的運作原理,所以許多人拿定主意,不讓自己的孩子靠近手機。有一種謹慎的態度一直在發酵,如今這種態度變成了地區性共識:屏幕作為學習工具的好處被誇大了,上癮和阻礙孩子發育的風險似乎很高。如今矽谷爭論的是,接觸手機到什麼程度是合適的。
  • 教育部正式回復「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上學」:沉迷手機有哪些危害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提出「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對此,教育部近日在官網公開答覆稱,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二是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三是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四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回應了
    近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中稱,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同時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此外,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 說說中小學生玩手機的那些事兒(一)
    第六,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強制性的,譬如上課和作業的安排,考試制度等等,但由於手機具有強大的社交功能,所以對未成年人來說,一旦用上手機,人在課堂,心在天涯的情況比比皆是,作業抄襲輕而易舉,學習的強制性讓位於遠隔千山萬水的精彩。  基於上述六點(甚至還不止),未成年人手機上癮,遠比歷代新潮流引起的上癮,要寬廣、隱蔽。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不被手機危害!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看看法國出臺了一個什麼舉措?
  • 俄四分之三受訪者支持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全俄輿論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俄羅斯人(73%)支持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期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   全俄輿論研究中心稱,「83%的俄羅斯人認為智慧型手機會影響學生學習。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3%)支持禁止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其他無關電子設備。69%的受訪者認為,限制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會讓孩子們學得更好」。
  • 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用嗎?
    一篇政協委員提議的報導在網上引發熱議——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用嗎?「應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少年使用智慧型手機。更不允許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關於青少年玩手機的危害的話題再次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話題源自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提交的《關於立法禁止16歲以下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建議》。趙志忠認為,智慧型手機進校園與網吧進校園無異,導致很多中小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電子小說、網絡社交等,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心不在焉,學習效果極差。
  • 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教育部回應!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教基建議〔2020〕335號您提出的「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
  • 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入校!如何杜絕中職學生玩手機的現象?
    據教育部網站11月13日消息,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中稱,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此消息一出,許多家長不禁拍手稱讚。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你不知道的危害及對策全在這,拿走不謝!
    昨天,在啟思維家庭教育的交流群裡,有一位媽媽吐槽自己6歲的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而且時間越來越長,不讓玩遊戲了就又哭又鬧!這位媽媽還說,孩子是因為爸爸愛玩手機,所以給慣的!媽媽很擔心孩子的眼睛,她很焦慮。現在手機的普及率確實很高,基本都是人手一部,很多人還有好幾部。這也給孩子創造了更多接觸手機的機會。
  • 智慧型手機校園管理難,專家建議立法對16歲以下中小學生禁用
    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志忠建議,儘快立法禁止16歲以下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多宗罪」「孩子一直鬧著要手機,我正在猶豫要不要買。」海口市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吳女士告訴記者。
  •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研究顯示手機使用上癮會對大腦造成危害 | 互聯...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的調查,約有77%的美國人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並且46%的人表示他們的生活無法離開智慧型手機。雖然智慧型手機和其他可攜式電子設備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方便,可是也有科學家們警告說,過度的使用手機、甚至對手機上癮,不僅會影響用戶和別人的正常社交,並且會對其身心造成危害。甚至有人創造出一個新的英文單詞nomophobia(no-mobile-phone phobia),用來形容那種手機不在身邊時的恐懼感。
  •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法國已經立法禁止了
    導讀: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法國已經立法禁止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法國已經立法禁止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剛剛,教育部正式回應
    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的具體內容。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 教育部正式回應,禁止中小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家長拍手支持
    但是現在的社會,手機方便我們大人的生活,但是對於中小學生,卻是一種影響,他們利用手機玩遊戲,刷視頻,上網課,導致孩子對手機上癮,每天只想著玩手機,沉迷於手機遊戲當中,影響學習。很多家長想管,但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甚至出現管不了的現象,很多初中生都有手機,隨身攜帶,並且已經帶到了學校,家長也非常無奈。
  •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入校,「亡羊補牢」也好 | 每日快評
    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手機不是剛需,但潛在危害是現實的。我們不能等出現了嚴重問題,再後悔當初時沒有鎖住「潘多拉魔盒」,那樣的試錯成本未免過於高昂。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有些人對此持不同看法,但大多數人都深表認同,有家長甚至覺得教育部措辭應該用「禁止」而非「原則上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