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臺由雲南省中醫管理局主辦,感謝您的支持!
【導讀】
生活中,咳嗽是常有的事,很多人一旦出現咳嗽,「止咳」二字立刻划過腦海,便嘗試著用各種方法止咳。或許,歷經多種嘗試,咳嗽仍然不止。您可知,看似簡單的止咳,其中也大有奧妙,只是很多人未必了解通透。小編今天就和您一起來學習一下止咳法,看看止咳法到底要怎麼用!
對於以咳嗽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臨證時應根據病情、病因、病機的不同,施用不同的治法,去其致咳之因以達到止咳之目的。對於虛證咳嗽可酌情使用斂肺止咳之固澀法,對於實證咳嗽或邪戀未解者不可妄用酸澀收斂法,以免礙邪滯痰之弊。臨證止咳的方法主要有制止咳嗽、去其致咳之因等作用,除審因論治、審機論治外,具體表現為以下九個方面:
一為宣肺止咳,採用汗法、理氣法,常用藥物有麻黃、杏仁、桔梗等,代表方劑有麻杏甘石湯、止嗽散、麻芩止咳糖漿等。
二為斂肺止咳,採用固澀法,常用藥物有烏梅、罌粟殼、訶子、五味子等,代表方劑有九仙散、五味子湯、人參五味子湯、補肺湯等。
三為解痙止咳,採用息風法,常用藥物有鉤藤、地龍、全蠍、僵蠶等,代表方劑有小兒化痰丸、息風緩哮霧化吸入液、半夏白朮天麻湯、升降散等。
四為舒肝止咳,採用理氣法,常用藥物有鬱金、柴胡、青皮、白芍、薄荷等,代表方劑有牛黃散、止咳靈等。
五為通絡止咳,採用活血法,常用藥物有地龍、赤芍、莪朮、川芎等,代表方劑有血府逐瘀湯等。
六為瀉肝止咳,採用清法,常用藥物有青黛、龍膽草、酒軍、梔子等,代表方劑有清熱寧嗽化痰定喘丸、青黛散等。
七為鎮驚止咳,採用安神法,常用藥物有龍骨、遠志、茯神、硃砂等,代表方劑有桃花散、牛黃鎮驚丸等。
八為化痰止咳,採用祛痰法,常用藥物有陳皮、半夏、膽南星等,代表方劑有二陳湯、清金化痰湯等。
九為瀉下止咳,採用下法,常用藥物有大黃、芒硝、厚樸等,代表方劑有承氣湯類方、千金牛黃散、牛黃散等。
臨床選用止咳法時除對於久咳不止的虛證咳嗽可以採用斂肺止咳法外,對於邪盛、邪未盡之證儘量不用。對於劇烈咳嗽、夜間咳嗽影響正常生活或睡眠時,暫時給予對症止咳治療的一種方法與措施之一,待病情緩解後再圖固本。
臨證除常用斂肺止咳、解痙止咳、鎮驚止咳法外,亦有化痰止咳、宣肺止咳、肅肺止咳等其他的止咳方法與措施。
斂肺止咳法是以收斂肺氣以消除咳嗽的一種治療方法,本法熔斂肺、補肺、宣肺為一爐,補中有宣、宣中有斂,主要適用於內傷咳嗽,或外感咳嗽日久邪去、肺氣耗散不斂之證;另外對於咳嗽劇烈、影響夜間睡眠者,亦可一時應用。
對於久咳不止的虛證,臨床上針對虛證之本,根據虛的性質、部位進行相應的治療,如補益肺之氣陰、補脾、補腎等法,若屬肺氣虛而久咳不已者當用補益肺氣之法,如益氣補肺、補益肺氣、培土生金等具體方法與措施;若久咳傷陰者當用養陰潤肺之法,如滋陰潤肺、養陰潤肺、清肺養肺、滋補肝腎而潤肺等具體方法與措施。如六君子湯之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以補益脾肺之氣,沙參麥冬湯之用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養陰潤肺潤燥,九仙散之用人參、阿膠、川貝母,以及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協定處方醒脾養肺散之用人參、茯苓、甘草益氣補脾益肺,沙參、款冬花、青蒿、麥冬、鱉甲滋養肺陰等,他如五味子湯、人參五味子湯、補肺湯等皆此配伍思想。除此之外,當根據病情靈活配伍應用酸澀收斂之固澀法藥物,以達對症止咳之作用與目的,以治其標。臨證常配伍應用酸澀收斂之烏梅、五味子、訶子、罌粟殼等藥物,如人參五味子湯之五味子,九仙散之烏梅、罌粟殼等,均佐用斂肺止咳之法。又如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協定處方百部止咳糖漿(止咳靈)主治表邪不著、肺熱不盛、久咳不止之證,系在祛痰之百部、款冬花、紫菀、瓜蔞、桔梗、陳皮,清肺之蘆根,肅肺之前胡等治因治機的基礎上,佐用收斂之白芍、炙罌粟殼,以達肅肺化痰、順氣止咳之功。
斂肺止咳藥物亦有不同特點,臨證時須結合具體情況靈活應用。如罌粟殼的斂肺止咳作用最強,但該品有毒、且可成癮,故不宜久用及過量應用;五味子上能斂肺止咳、下可滋腎澀精,主要適用於肺虛久咳及肺腎不足的喘咳;烏梅主要適用於肺虛久咳、痰少之證;訶子既能斂肺下氣,又能苦降洩火,且有利咽開音之功,主要適用於肺虛喘咳,對於久嗽失音者更佳;五倍子斂肺降火,主要適用於肺虛久咳兼有虛熱者。
對於咳嗽劇烈、痙咳、頓咳影響正常生活或睡眠時,特別對於頓咳、支原體肺炎引起的咳嗽。臨床上治療的關鍵在於控制咳嗽次數、程度,特別是減輕或緩解患者痛苦。
解痙止咳法主要採用平肝息風的方法,以緩哮、解除氣道攣急,達到止咳之目的,臨床常選用幹地龍、白僵蠶、蜈蚣、鉤藤等藥物。
解痙止咳法在應用時,除針對咳嗽的病因病機進行有效的治療與處理外,應靈活應用下氣肅肺、通腑瀉下、分利諸法,其目的在於以降洩氣機為主,以達到止咳之目的。可選用下氣肅肺之前胡、葶藶子、蘇子等,通腑瀉下之大黃、厚樸等,分利之車前子、竹葉、茯苓等。
可根據病情的需要,靈活選用其他各種有效的止咳方法與措施,以達減輕或緩解臨床症狀,減輕患者痛苦之目的。如痙咳頻重、氣不得續者,除祛邪、下氣法外,可加解痙止咳、舒肝止咳、通絡止咳等對症止咳法。
或佐用舒肝止咳,臨床主要採用疏肝解鬱的方法,以抑木平肺,間接達到止咳之目的,臨床常選用鬱金、柴胡、夏枯草、薄荷等藥物。
或佐用瀉肝止咳,臨床主要採用清瀉肝熱的方法,以抑木理肺,間接達到止咳之目的,臨床常選用龍膽草、青黛、黃芩等藥物。
或佐用通絡止咳,臨床主要採用活血法,能疏通氣道、緩解氣道攣急,達到止咳之目的,臨床常選用活血化瘀之莪朮、桃仁、赤芍、丹參等藥物。
若痙咳伴嘔吐頻作,或時有泛吐痰涎者,除祛邪、下氣藥外,可加和胃降逆之制半夏,重鎮降逆之代赭石、磁石,消痰利水降逆之旋覆花,以達緩解咳嗽、嘔吐之功。
若痙咳伴兩脅脹痛、兩目紅赤者,可加龍膽草、青黛、酒軍、梔子等以清肝瀉火止咳,如清熱寧嗽化痰定喘丸之用青黛,止喘靈注射液之用洋金花。
對於此類咳嗽,待咳嗽減輕或緩解後,再著重顧本進行病因病機學治療,以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治療思路。
對於夜間劇烈咳嗽、頓咳影響正常睡眠時,臨床上治療的關鍵在於控制咳嗽次數、程度,特別是能減輕夜間咳嗽,減輕患者的痛苦。鎮驚止咳法在應用時,除針對咳嗽的病因病機進行有效的治療與處理外,應靈活應用下氣、通下、分利諸法,其目的在於以降洩氣機為主,以達肺宣肅有權、自然止咳之目的。
夜間劇咳影響睡眠者,可仿《醫宗金鑑》桃花散之硃砂配伍意義與思想,臨證治療時可酌加遠志、龍骨、夜交藤、硃砂等鎮驚安神藥物,以達鎮驚止咳之功。如桃花散之用硃砂,麻芩止咳糖漿之用制遠志等皆以安神法為主,以達鎮咳、止咳之功。或配伍解痙止咳、舒肝止咳、通絡止咳等對症止咳諸法,與鎮驚法合用,以圖達到緩解症狀之目的。
【本文摘自《中醫治法學》,來源於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編校發表,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編 校/雷婕 夏瑞 排 版/高海燕
投稿/意見/建議郵箱:ynzywx@qq.com
歡迎大家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微社區參與話題討論!
↓點這裡↓請您挪動手指↓點擊大拇指讚一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