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華能如何打造高山風場的風向標

2020-12-13 人民日報

  綿延數裡的山巒上,一臺臺標有「中國華能」的風機如「定海神針」般矗立於蒼穹之下,錯落有致、生機盎然,它們帶來綠色電力的同時,也成為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全國範圍來看,江西風資源開發舉步維艱,可開發利用資源更加稀缺,但隨著風機科技研發投入和創新力度不斷增強,江西的山地區域已具備了建設風電的條件。」 華能江西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能江西清能」)黨委書記彭強告訴記者,「與平原地區的風電場相比,不論是施工難度、運維管理還是綠化保護、水土保持等方面,都存在更多的挑戰。」

  高山地區發展風電通常面臨著嚴格的環保要求,高山施工條件往往也較為有限,環保難度也進一步加大。作為建設方,華能江西清能在項目開發初期就對環境進行了評估,在施工期間採用「下邊坡零擾動」技術方案,維護了道路邊坡綠化環境,同時也保護了當地風土人情特色。

  「下邊坡零擾動」就是在施工過程中將「開挖邊線」向山體內側平移,除溝壑、道路內彎半徑不滿足大件運輸車輛轉彎半徑等必須要進行回填外,所有餘土外運至棄土場,最大限度保護下邊坡原有植被不受擾動,維持下邊坡原有生態。彭強表示,「即使施工成本有所增加,但總體上來說,項目收益仍有所保障。」

  由遠景能源提供風機,華能江西清能開發建設的高龍山和打鼓寨風電場2020年上半年風電領先統調37小時,實現行業對標領先。彭強指出,「在風資源相對較差的江西山地,初期風電場選址與項目設計研究就變得尤為重要。」

  據介紹,在高龍山風電場投標初期,遠景考慮到各機位風資源特性的差異,通過對機組成熟度、方案經濟性等各方面因素進行調研,最終採用了混排的方式,確定該風場以28臺葉輪直徑121米的2.2兆瓦風機和8臺葉輪直徑131米的2.3兆瓦風機組合而成。同時,基於高龍山風電場項目的風資源數據以及機型載荷情況,遠景能源也在現場對每個機位的風況信息進行了精準分析,針對特定區域對該風電場塔筒進行了定製化設計與應用。

  高龍山風電場首颱風機併網時間為2018年8月10日,截至今年6月,該風電場累計發電量3.4億千瓦時。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該區域內年平均風速低於可研風速0.89米/秒的情況下,高龍山風電場可利用小時數也達到了2333.47小時,超出可研小時數245.73小時。

  對於打鼓寨風電場,華能江西清能與遠景能源同樣進行了詳盡的前期資源調研與項目設計,採用141米葉輪直徑28臺3兆瓦、4臺2.5兆瓦風機。打鼓寨風場班長李達林告訴記者:「打鼓寨風電場裝機規模總計為94兆瓦,自2019年11月投運至今風電場運行情況良好,今年上半年該風場也成為了該區域內發電小時數最高的風場。」

  李達林告訴記者,江西山地區域風電運維挑戰頗多,一到冬天風機往往面臨結冰難題,不得不停工檢查,但從打鼓寨風電場運行情況看,遠景風機可靠性得到了驗證,持續運行期間風機各項指標優良。

  在彭強看來,兩座山地風電場的良好運行,離不開風機技術的進步。「華能江西清能與遠景能源連續合作的這兩個項目都是山地風電項目,而這也是江西風電開發的一大特色之一。與全國情況對比來看,江西風機成本持續下降、技術不斷提升,江西山地區域才具備了建設風電的條件。」

  作為整機商,遠景能源利用智慧風場平臺系統,配合業主提高山地風場運維效率,實現發電量5%的提升。另外,為解決山地風電場的運維一體化管理難題,華能江西清能採取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運維一體、遠程集控」的智能化運維和「構建並舉」模式下集約化人力資源管理等模式,精簡運維人員,提升運維管理水平,提高集中控制管理工作效率。

  江西山地風電資源開發潛力仍有待挖掘。彭強透露,目前華能江西清能也在積極布局更多風電項目,甚至包括山地大基地項目。隨著山地風電場容量擴大,風電單機公攤成本也能夠得到有效降低,這也為中東南部山地地區風電平價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

相關焦點

  • 華能酒泉風電有限責任公司:六星三評聚工作合力 「1236」創特色品牌
    支部注重在思想上做引領、樹標杆,在實踐中走在前、幹在先,通過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團技術示範崗」等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委員、黨員充分發揚奉獻精神,主動放棄休班,面對洪水衝毀的道路積極開展搶修,風場存在的安全隱患主動開展排查,遺留的技術難題牽頭進行攻關,對自己負責的區域帶頭做到最優,使黨員的先進性、代表性和示範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得到了廣大職工群眾的認可,為打造出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肯奉獻的黨員隊伍提供了保障
  • 數字華能 :華能數位化「變形記」 中國華能 今天
    如何從龐大數據中準確判斷設備狀況?如何根據關聯數據調整最佳工況?   以前只能依靠人力,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依靠「大數據」高效運行的「KXM工業大數據平臺」的應用系統10分鐘內就能準確分析出設備的最優工況,確保整個過程高效運轉,節能降耗,減輕人員負擔。
  • 華能力度①丨向海爭鋒——華能大豐一期海上風電建設紀實
    華能供圖  24小時後,海纜帶電顯示無異常。至此,矗立在127平方公里海域的68颱風機全部併網運行,國內離岸最遠海上風電場宣告正式投產,華能「東線」戰略再下一「城」。  從7號機位第一根工程樁打入海底,到一期300兆瓦機組全部併網運行,大豐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周期歷時9個月零10天,其中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期足足縮短了8個月。
  • 華能濮陽風電一期用實績證明實力
    比如自2019年6月首臺GE 2.5-132風機吊裝,同年8月首颱風機併網以來,濮陽一期500MW風電項目曾在單日併網41颱風機,打破了華能單日併網風機數量紀錄,同時刷新了GE在亞太地區的單日併網紀錄。如今南部片區最後10颱風機併網,代表著濮陽一期500MW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投產發電。
  • 華能山東公司推進智能熱網建設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熱源...
    原標題:華能山東公司推進智能熱網建設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熱源體系綠色熱源暖萬家   隆冬時節的齊魯大地,室外寒風刺骨、滴水成冰,室內暖意融融、春意盎然,
  • 【聚焦海上風電】​華能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9月30日22時25分,華能江蘇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順利完成240小時試運行,全面進入商業運營階段。  華能江蘇清潔能源分公司以創建華能集團首個海上「國優工程」和「示範工程」為目標,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狠抓安全質量,加強現場管控和科技創新,科學有序,爭分奪秒,經受了海上颱風頻發、施工海域地形複雜等困難考驗,成功創造了國內海上風電建設領域多個「第一」,為華能海上風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 疫情下,國投電力在英國是這樣運維海上風場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由國投電力參股的蘇格蘭588MW Beatrice風場於2019年7月正式投產,為確保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Beatrice風場運維人員安全,運營商調整了運維方式,採取了一些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 荷蘭:先造人工島,再建世界最大湖上風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我們平常提到最多的海上風電實際屬於「離岸風電」的一種,除此以外,還涵蓋一些內陸水域,如湖泊,以及峽灣、有遮蔽的沿海地區水域建造的風電場。今天我們提到的這座離岸風場就是位於荷蘭艾瑟爾湖中的Windpark Frysln離岸風場。艾瑟爾湖(Ijsselmeer)面積1100平方公裡,平均深度5~6米,原是荷蘭中部的內陸海灣。上世紀二十年代,荷蘭開始建設須德海,築起長29公裡、寬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攔海大壩。
  • 華能陝西子長風電項目順利投產
    華能陝西新能源分公司生產部副主任 李勇該工程是目前世界首次一次建成規模最大高塔筒3MW級山地風電場。採用大量節能環保和科技創新技術。96颱風機採用輪轂高度130米、葉輪直徑141米、單機3.2MW的大容量智能型低風速機型。
  • 2019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公告
    點擊查看>>>2019國企招聘公告信息匯總[8月]國企招聘公告:2019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公告已發布,報名時間: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19年9月3日下午16:00。 華能煤炭技術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煤炭技術公司」)是中國華能集團旗下二級產業公司華能煤業有限公司(目前管理煤礦生產能力7760萬噸/年,2018年全國煤炭行業產量排名第14位,「十四五」期間規劃突破億噸級規模),投資設立的新型專業技術研發全資子公司。
  • 中國華能:灌雲、大豐海上風電項目相繼併網發電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據中國華能集團5月12日消息,近日,國內首個旋轉流潮汐海域風電、連雲港地區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華能灌雲海上風電項目、國內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場——華能大豐二期10萬千瓦海上風電相繼併網發電。
  •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拜會山西省省長林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11月16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同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在太原舉行會談,雙方就「十四五」期間深化清潔能源技術和經濟領域合作,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等深入交換意見,共同見證華能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籤署
  • 長沙力量助力秦皇島搭建世界第一大風場
    &nbsp&nbsp&nbsp&nbsp長沙力量助力秦皇島搭建世界第一大風場&nbsp&nbsp&nbsp&nbsp三一起重機吊起亞洲第一高風機&nbsp&
  • 李鴻忠廖國勳與中國華能主要負責人舒印彪鄧建玲會談
    25日,市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籤署關於加強能源經濟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保障供電供熱安全穩定、加強氫能科技創新、探索城市綜合用能新業態、加大新能源項目開發等領域深化合作。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勳與中國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總經理鄧建玲共同見證籤約並會談。李鴻忠感謝中國華能長期以來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他表示,中國華能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多年來與天津保持密切合作關係。當前,我市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著力推進能源革命。
  • 華能、國電投、大唐、三峽等電力央企的新圈地運動!
    一、華能集團2020年2月月25日,華能呼倫貝爾公司與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政府籤訂《新能源發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取得30萬千瓦光伏資源開發權。適逢疫情嚴控期間,雙方通過線上遠程籤約,成功籤訂框架協議。協議的籤訂標誌著呼倫貝爾公司在蒙東四盟市開發建設新能源項目規劃布局初步形成。
  • 錨定一流,為華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公司上下要深入查擺總部『機關病』的具體表現,下定決心圍繞打造一流總部抓整改。」  華能堅持一把手抓改革,不僅從整體上把握,而且從抓改革方案制定入手,一直抓到部署實施、政策配套,一竿子抓到底。按照集團公司總部「四個中心」定位,圍繞「兩強」(功能強、能力強)「兩高」(工作標準高、工作效率高)目標,聚焦轉變職能,著力打造「一流總部」;聚焦授權放權,著力激活各級企業活力;聚焦基層減負,著力提升管理效率;聚焦整改實效,著力促進高質量發展;聚焦建立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整改成果。
  • 《中國華能》6月刊 安全文化蓄力遠航
    多年來,華能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以「鐵腕治安」之態不斷強化依法治安、科技興安、改革強安,在運用發展成果夯實企業安全基礎的同時,不斷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安全環境,努力建設久安之勢、長治之業。
  • 林武與中國華能董事長舒印彪舉行工作會談
    11月16日,省長林武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在並舉行工作會談,共同見證省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副省長盧東亮、中國華能總會計師王益華籤約。林武代表省委、省政府對舒印彪一行表示歡迎,對中國華能長期以來為山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並簡要介紹了我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華能將開發8000萬到1億千瓦的清潔能源
    「華能近年來致力於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前一周我們邀請了15位院士,包括杜院士,規劃我們華能集團『十四五』期間的能源轉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舒印彪提出,在『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幹8000萬到1億的清潔能源,我們初步估算新能源調整的投資力度在7000億人民幣左右,所以提出了『兩線兩化』的戰略布局,為祖國西北和東南兩線插上一雙綠色能源翅膀,突出基地化、規模化
  • [公告]中國華能集團公司:18CHNG3Y: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債券...
    [公告]中國華能集團公司:18CHNG3Y: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受託管理事務報告(2018年度) 時間:2019年06月24日 14:30:31&nbsp中財網 債券簡稱:20 第一章 公司債券概況及受託管理人履行職責情況 一、公司債券名稱 (一)16華能債 1、債券簡稱:16華能債 2、債券代碼:13684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