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值編輯 | 識無邊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營
2019年,北醫六院黃悅勤教授團隊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的文章,報告了中國第三次精神疾病調查結果。
國內檢出的抑鬱症終身患病率為6.8%。終身患病率的意思,就是病好了也算,只要一生中得過病的都算在內,這樣的人在樣本中的比例是6.8%。也就是說,一生中至少會遭遇到一次抑鬱症的中國人,差不多16個人當中就有一個。
所以絕非是什麼罕見疾病了。
什麼是抑鬱症
真的是有這麼一種病,叫抑鬱症。不是內向、矯情、心情低落,它更像是一場大腦的一種疾病。
抑鬱症並非是簡單的心理疾病,更是一種功能性疾病,腦子裡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一些器質性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在大腦中的一些部分,導致他快樂的化學物質是偏少的。讓他自信、膽大的腦區活動是減少的。
能夠通過放鬆和旅遊變好的就不能稱之為抑鬱,只是一種心情的惡劣,是一種抑鬱情緒。
從未缺席的抑鬱症
醫學上對抑鬱症的定義雖然直到近幾十年才明確,但它確是與人類相伴而生的。
在最早的神話《吉爾加美什史詩》裡,主角就有這樣的描述:「陽光消失,昏暗不明;電光閃爍,烈焰飛騰。烏雲低迷,大雨傾注不停。光消失了,火也熄了,掉下來的一切都劃為塵土灰星。」
在《從犯愁到解愁:抑鬱症的歷史》裡,作者梳理了從古希臘羅馬到近代,「抑鬱症」是怎樣轉變的。
在古希臘時期,人們相信體液學說。於是人們認為,「憂鬱」的人,是憂鬱體內的憂鬱體液分泌過多。羅馬時期的宮廷醫生蓋倫,繼承了這種說法,黑膽汁黑暗的陰影遮住了頭腦中負責思考的區域,於是患有「憂鬱症」的人便會感到害怕。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埃米爾·克雷珀林和弗洛伊德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抑鬱症。克雷珀林用嚴格的生物醫學觀念對抑鬱症進行分類,他提出了「躁狂—抑鬱性疾病」這樣的類別。
克雷珀林的理論奠定了對抑鬱症研究的基礎,因為他十分注重對疾病的觀察。
抑鬱症在中國
019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發表研究文章,中國的抑鬱症12個月的患病率為3.6%,而終身患病率則達到6.9%——依據這個數據,可以推算出中國約有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惡化的極端形式,是自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自殺已經是造成15-29歲年齡段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自殺造成的死亡數量達到了每年80萬人,這遠超戰爭和兇殺——但它引起的關注,遠沒有戰爭和兇殺多。
中國的農村自殺率要明顯高於城市,而農村女性的自殺率更是高出男性。90年代,農村婦女地位比今天更為低下,整個環境對農村婦女的不友好造成了農村婦女自殺率高的現象。
還有種可能是婦女在家庭中的「委屈」與感情糾纏在一起,這種感情並未減弱家庭中的衝突,反而因為家庭成員對感情的期待落空而最終導致矛盾的強化。
如何診斷患有抑鬱症
當我們說抑鬱情緒的時候,可能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清晰狀態不太好。實際上感冒的狀態,更接近於一個輕度的抑鬱情緒。
當抑鬱情緒嚴重的時候,就達到了抑鬱狀態。抑鬱狀態的定義可以等同於抑鬱發作,以情緒低落、興趣減退還有愉快感缺乏為表現,並持續兩周以上,還會對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
但抑鬱症是一個病,需要經過專業的人員和程序,才能診斷。抑鬱症只有抑鬱發作,是不會有躁狂和輕躁狂的。
所以,是否判斷自己是心情不好,清晰低落,還是真的到了抑鬱症的地步,需要專業醫生的診斷。抑鬱情緒還能通過自身調整改變狀態;到了抑鬱症層面的,需要專業的醫生介入治療,及時幹預,以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抑鬱症
人們很難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絕望,明明世上本無事,明明你還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明明根本沒那麼糟糕,為什麼會覺得人間這麼痛苦?痛苦來自哪?
抑鬱症患者長期存在心理的折磨,你明明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再支撐自己往前走,你想退,你想軟下來,慫下來,打累了?那我不打了行不行?你有退路,可是你深深地知道,那條退路,不會被世俗的價值觀接受,也不會被你的父母容忍。
你甚至無法說服自己,因為幾十年的教育和社會薰陶,你的價值體系已經深深固化,無法撼動。
他們的絕望是來自於折磨,累了,極度疲憊。
所以對抑鬱症深度患者來說,死亡不是可怕的,死是解脫。那些說出「死都不怕,還怕活著」的人,沒有這種絕望的經歷,他們充滿偏見,但他們很幸運。
抑鬱症並不單純的屬於心理疾病範疇,長期的心理疾病的壓力折磨,副交感神經一直處在緊繃狀態,隨時有崩塌的可能。導致很多的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失眠、持續失眠;飲食障礙,沒有任何胃口;伴隨著身體焦慮的症狀,坐立不安,腸胃道反應等等。真正是體會到了度日如年。
每一分每一秒的難受,是未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的。並不是咬咬牙堅持一下,想開點就能好起來的那種。小編親歷抑鬱折磨,那一刻,要的不是雞湯勵志文,他們都已經是因為太乖,逼自己逼得太久了;這一刻更需要的是一種陪伴,一种放下所有,一種哪怕成為最糟糕最失敗的人也無所謂的託底。太累了,死了也許是解脫。真的是抑鬱人群才懂的梗。
真的,是有抑鬱症這麼個東西,讓抑鬱症患者活著,仿佛死了。好在,這個病可以治療。前不久看騰訊醫學ME大會,北醫六院陸林院長有一段分享。他說現在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很成熟了:藥物、心理治療、物理療法,綜合起來70-80%的病人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最大的制約在哪裡呢?在於認識——還是有很多人不去看病。
在現在的中國,只有20-30%的抑鬱症患者能夠得到治療。而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是80%。關於抑鬱症的相關知識,目前處在一個起步,慢慢普及的過程中。應該看到可喜的一面是,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精神健康,也是有各式各樣的資訊在普及抑鬱症相關知識。了解到抑鬱症患者人數會超過心血管病人數,成為繼癌症之後的第2大慢性疾病。
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了解和普及抑鬱症相關知識,能對身邊得了抑鬱症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鄰居更多一點的關心和呵護。能讓愛更近、鬱更遠。
推薦書籍:《鬱金香陪伴者手冊》(抑鬱科普知識200問)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