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這些神經功能障礙,可統一叫做神經官能症,簡稱神經症。這玩意,在現代社會是時髦病。據專業人士估計,城鎮人口,約有一半的人,在某個階段會遭遇這個問題。
那古代有這種病嗎?有的。
神經症是情緒性疾病,經諮詢專業人士,其發病原因很多,但有一個普遍的誘發因素就是壓力太大。
抑鬱症
在古代,如果社會承平富強,一般百姓的心理壓力,比現代信息社會要小。但這種好時候有多少呢?而有一些人,總有壓力,比如當皇帝。
皇帝這個職位是真不好幹,但卻很誘人,所以為了爭寶座,歷史上經常明爭暗鬥。坐不上的一肚子氣,坐上了的卻天天睡不著。一來偌大的國家需要他治理;二來官場多內鬥,不省心;三還得防備政敵和外敵算計。你說,誰天天一腦門官司會痛快呢?
如果是雄才大略的帝王還好,如果是能力一般還心重的拉郎配者,日復一日,在這種大壓力下,就難免患上神經症。
舉個例子,就是明朝的嘉靖帝朱厚熜。
朱厚熜(1507-1567年),明憲宗朱見深之孫、孝宗朱祐樘之侄、武宗朱厚照堂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朝第11位皇帝,1521-1567年在位。
嘉靖帝朱厚熜
其實嘉靖得的是抑鬱類,屬疑病和妄想症,反正都是神經症。每個神經症患者都有自己的特點。
天下老大,怎麼會抑鬱呢?看看老兄所經歷的就知道了。
朱厚熜從少年,陸續經歷了如下不爽的事:
一.在14歲,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忽然得到問鼎天下的機會,卻是靠坐木籠囚車搶到的。
前任正德帝朱厚照,太能瞎搞,玩過了,天天跟「豹房」美女廝混不說,心血來潮在江南體驗當漁夫。結果旱鴨子掉到水裡,哏屁了。還沒來得及生兒子,由誰繼位成了問題。
首輔楊廷和與閣員們議定,給血緣最近的幾個藩王下詔,誰先到北京,誰繼大統。
離得最近的是河北一個藩王。但因過於自信,正常三四天的路,老兄花了七八天。朱厚熜家在湖北鍾祥,正常得走半個多月。但幕僚中有高人,把他扮作朝廷欽犯,用木籠囚車押送,一路可以免檢。日夜兼程,結果只用了五六天,第一個到了北京。這一關,朱厚熜僥倖得過!
朱厚熜坐囚車發明的菜
二.到紫禁城後,該從哪個門進?爭了一番。
朱厚熜第一個到,大出內閣意料。本來他是最不被看好的,也沒臣緣。於是,心懷不甘的大臣提出,藩王不能從正門走,要從旁門進。在平時是這規矩。
朱厚熜的老媽蔣氏,北京大興人,不白給,懂這個。說這不是藩王覲見,是新皇繼位,得走正門。一哭二鬧三上吊,終於從正門進了。這一點很重要,免得留下來路不正的忌諱。朱厚熜又過一關!
三.大禮議:到底認誰做爹?很糾結!
朱厚熜是以朱厚照的弟弟、朱祐樘嗣子的身份繼位,在家譜上應列在朱祐樘名下。也就是管朱祐樘叫爹,管自己的親爹叫叔。
當初下詔進京時,是有這麼個說法。但真當了皇帝,你不讓他認親爹,難點!今非昔比了,況且他老媽確實挺厲害。
剛提給爹正名這事時,自然遭到楊廷和等先皇派極力反對。但他娘倆用了一招,就是發動群眾,也就是「大禮議」,讓朝野公開討論。最後,溜須派佔了上風,朱厚熜有了兩個爹,一個生爹,一個嗣爹。那當然是生爹更重要!
終究扳不過皇帝,原首輔攝政、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廷和辭職。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那咱就識相點吧。
大禮議爭爹是誰
四.朝政難為!還好,嘉靖朝前期成績不錯。
前任玩主朱厚照,把朝政搞得太亂了。嘉靖繼位後,需要撥亂反正。政府積久的很多問題,也需要整頓改革。一個一二十歲的小屁孩做這些事,難點!
還好,有他老媽,還有幾個能幹的大臣。政績還不錯,史稱「嘉靖中興」,但耗身體、耗精力那是不用說了。
五.工作累,身體得補,補出問題來了。
嘉靖帝前期幹得不錯,也很辛苦。他嗣爹朱祐樘鞠躬盡瘁,38歲就累死了。後宮女人多,嘉靖身體開始不給力了。江山已穩,就得在意在意自己了。
怎樣才能延年益壽呢?補!
嘉靖跟明朝很多皇帝一樣,信道教,找江湖術士給他配製丹藥。補來補去,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果。這玩意跟興奮劑似的,可能有時會興奮一下。
術士這些人,都有張好嘴,能忽悠,將嘉靖玩弄其中。有術士說,他的丹藥需要年輕女子的骨髓做藥引。所以,很多宮女就倒黴了。從身上取骨髓給別人吃,誰能接受的了?最終釀成了宮女行刺案。
六.壬寅宮變,嘉靖摸了把閻王鼻子。
嘉靖帝此時,心理已經出現問題了,變得孤僻、無情、自以為是。大概是內心太孤獨,他在宮裡養了很多貓。視之比宮女地位高,宮女不得對貓不禮。但貓這東西,多了確實很煩人。拉尿,亂抓,晚上還發情叫春。累了一天的宮女們,晚上不得休息。
這時候,嘉靖又頻頻讓宮女給他貢獻骨髓。一些宮女受不了了!
嘉靖21年,十幾個宮女決心弄死他。趁夜色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把他按住,想用繩子勒死他。但因為慌亂也無經驗,繩子打成死結,嘉靖撿了條命。
事後,參與行動的宮女均被處死,但嘉靖帝也不敢住紫禁城了,搬到西苑的萬壽宮住。
七.物價飛漲和平倭寇,很操心。
嘉靖在位前後,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發現了優質銀礦,銀的產量空前提高。南美本地生產工具、大牲畜和日用品缺乏,他們就用廉價而來的銀子,就近買中國的這些東西。而中國是小農經濟,產能有限,結果搞得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和財政支出受到影響。所以,明朝開始施行閉關鎖國政策。
可一閉關,原來在口岸做國際貿易的人沒飯碗了,就和一些日本浪人混在一起,劫掠沿海百姓。這就是倭寇的由來。
朝廷費了很大力氣,戚繼光俞大猷出馬,總算把倭寇的騷擾降下來。但只要閉關,就少不了有海盜,跟現在的走私活動性質相似。
明朝抗倭
八.明朝的大臣是史上出了名的有性格,敢跟皇帝叫板。嘉靖挨了海瑞的狠批,徹底抑鬱了。
有前面這些事,夠悲催的了。嘉靖帝也愈來愈不正常了,所以他變本加厲,補!怠政!
在明朝中後期,大明的臣子,是相當的有性格和氣節,越有學問越難纏!
儒學四大宗師之一的王陽明,就是身為中下級官員,卻夥同他人跟朝廷叫板。被廷杖,後被貶到遙遠的龍場驛,去跟苗民格物致知,最後悟出心學的。
也怪了!印象中,明朝那麼嚴苛的東廠西廠特務制度,士子們怎麼那麼有骨氣?因為明朝推崇教育,知識分子地位高,受到全社會的尊重,誰骨頭越硬誰越受稱頌。
剛正不阿的海青天
嘉靖的胡來和怠政,引起一些剛正朝臣的批評。最敢作的是大清官海瑞。他寫了長篇批判書,拿到朝堂上,歷述嘉靖帝的種種不是,罵了個狗血噴頭。
人家海青天說得有理有據,立場公正,站得住腳,嘉靖身為皇帝也得聽著。但已是老人家,又是萬民父母,遭此狂損,怎麼受得了?嘉靖徹底抑鬱了,加上長期的縱慾和亂補,身體徹底垮掉,不久抑鬱而終。
這麼看,當皇帝還真不是什麼好活!嘉靖帝還算命長的,執政46年,活到60歲。很多皇帝年紀輕輕,就吹了。但後世的人,還是趨之若鶩地熱衷於當皇帝,或是掌權,大概是不了解嘉靖這些人的苦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