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一座明朝古橋,至今在使用,建者是一寡婦,卻被皇帝剝皮

2020-12-22 王牌太史

安徽有一座明朝古橋,至今在使用,建者是一寡婦,卻被皇帝剝皮

橋梁是人們通行的重要工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歷史上也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古橋至今還在使用,比如五亭橋,趙州橋等等。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座古橋,卻非常有特點。這座橋坐落於安徽歙(she)縣練江邊上,名叫「太平橋」。但它還有個名字,叫做"人皮橋"。

聽到這樣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是一哆嗦,這座橋為什麼會有如此恐怖的名字呢?難道是用人皮做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人皮橋"背後的歷史故事……

這座橋建成於明朝弘治年間,雖然官方將它命名為「太平橋」,但是百姓們仍然將其稱為「人皮橋」。在宋朝的時候,練江上其實本來有座浮橋,但是安全係數什麼的都不高,再加上連年的戰亂最終使得這座浮橋也無法使用了。

這給練江兩岸的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平日出行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見到此情此景,當地的一位女子感慨不已。

這位女子是名寡婦,大家都叫她李寡婦。家中頗有些家財,但是她平日裡非常節儉,而且樂善好施,和鄰裡們的關係都不錯,於是她就想幫助大家修一座橋。

可是修橋所需要的各項開支加起來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使是李寡婦這樣的富戶也很難一下拿出來。不過最後李寡婦還是將自己畢生的積蓄全部捐出,才有了這座全長260多米、寬8米的十六孔橋。這座橋將新安碑園、太白樓和歙縣西幹山全部連接了起來,這使得兩岸百姓的出行獲得了極大便利。

然而李寡婦沒有想到的是,她的這一善心之舉,竟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當時出於實用性的考慮,這座橋被修成了雙孔的,但是在明朝唯有皇家才可以使用雙孔橋。

而這一消息,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一些奸佞小人將這一消息添油加醋地告到了皇帝面前。在古代冒犯了皇帝的天威,結局也是可想而知。根據當時的法律,李寡婦犯下了欺君之罪,應該被剝皮抽筋。

當地的群眾們得知這一消息後都自發請願,希望皇帝能夠寬恕李寡婦的罪行,但奈何小人從中作梗,最終李寡婦被剝皮而死。對於這樣的結果,很多人都是無法接受。李寡婦一生的善意,沒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場,這讓人們都怨天不公。

為了向這種不公正的做法抗爭,也為了紀念李寡婦,當地百姓自發選擇將這座橋稱為"人皮橋",而這一稱呼延續了數百年。

即使是今天,歙縣當地的很多人也都知道這一故事。數百年以來,行走在這座橋上的人民都會想起李寡婦所遭遇的不幸,也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便利!

這座橋在後來也多次加固,現在仍然正常使用,練江兩岸的人們也通過自己的雙手建造出了美麗的家園。

數百年前發生的故事和石橋一樣,永遠的成為了當地的景觀,但是我想,唯有在這樣的盛世下,這座橋才可被真正稱為「太平橋」!

相關焦點

  • 成都被忽略的一座古橋,是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橋,有400年歷史
    不管是古橋的發展,還是古橋與古橋之間的差異,有座古橋即使經過千百年,仍保存完好,一座古橋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失,令人嘆為觀止,不管發展到哪一座,古橋的發展都顯示出不同的價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古橋本身使用的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並非所有的老橋都保留得很好,但是,在我們國家漫長的歷史中,也留下了許多古橋,所以簡單介紹一下,我在東京的一座橋,其實這座古橋的開發價值代表性也很高,我想去一些景點。
  • 浙江寧波郊區有一座很精緻的古橋,已有130年歷史,至今保存完好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我國浙江寧波古橋中最精緻的一座,現如今保存完好,已經有超過130年的歷史了!在我國江南地區,小橋流水的景象幾乎隨處可見,而且有的古橋還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經歷過很長時間的洗禮,卻依舊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甚至還在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 廣州有一座紀念一位「好老師」的百年古橋,遊客:經過卻不知道
    每次廣州曉港地鐵站出來,向前進路方向走到經過曉港公園的東門後,站在馬路上能遠遠地看見曉港公園內有一座用花崗巖砌的古橋。好多次經過看到,經常看見,卻一直都沒有走近這座古色古香的橋。直到這個周末,有了空閒時候的珊珊三丫頭來廣州的曉港公園閒逛,才第一次走進這條一直只在遠觀的古橋:雲桂橋。
  • 江蘇省的一座古橋,曾「黃袍加身」,被稱為「中國最美的橋」
    就在這個地方,有一座古橋存在了幾百年,她是揚州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被列為我國古代的十大名橋之一。她處在瘦西湖之上,旁邊綠樹如茵,楊柳依依,非常漂亮,更是被稱為「中國最美的橋」。她名為五亭橋,因其橋面上有五座亭子而得名,其橋仿建的是北京的五龍橋與十七孔橋。
  • 安徽被洪水衝毀的明代古橋修複方案通過,專家建議堅持原工藝
    央視新聞9月17日消息,今年安徽發生了特大洪水,一座明代古橋——鎮海橋,被衝毀。近日,被毀古橋的修復設計方案通過了國家評審。   被衝毀的古橋
  • 北京十三陵多座偏僻古橋加裝「文保牌」
    十三陵多座偏僻古橋加裝「文保牌」下一步將細化文保牌中的歷史信息 古樹等分散文物也將得到更好的保護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除思陵外,明十三陵各個陵寢前都有古橋建築,但古橋基本位於園寢紅牆以外,管理中容易被忽視。
  • 湖州最原始的古鎮,千年歷史沒有商業化,至今尚存古橋21座!
    說起江南,想必大家會情不自禁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很多人忽略了,在蘇杭中間,還有一座富庶的、令人驚喜的江南老城。當江南水鄉烏鎮西塘日漸喧鬧,這裡的古鎮,卻保留著最地道的江南味道。清幽的環境,靜謐的生活,儘是現代人嚮往的舒心愜意。
  • 拱衛京師三大古橋都有哪些? 北京沙河歷史故事由此揭開
    北京有很多古橋,其中京東八裡橋、京西盧溝橋、京北朝宗橋被稱為拱衛京師的三大古橋。三大古橋歷來都是交通要道,擔負著繁重的運輸任務,也曾為守衛北京發揮了巨大作用。三大古橋中,盧溝橋與宛平城、八裡橋與通州為眾人所熟知,而朝宗橋與其附近的軍事重鎮鞏華城,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淡出大家的視線。
  • 中國古橋有多美?這6座古橋,讓你見識中國古橋的魅力!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神州大地的橋,密布如織的橋梁四通八達,連接著祖國的各個地方。在中國橋梁中,古橋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民勞動智慧的美麗,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些橋梁,是最具代表性的6座古橋,讓你最直觀的感受到中國橋梁的魅力!
  • 北京的古橋|斷虹橋:紫禁城內最精美的古橋
    北京的古橋歷史上北京的橋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形式多樣,別具風採。可以說,北京的古橋是人類建築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之一。「北京的古橋」欄目將展現北京古橋的歷史與文化,並向公眾介紹北京古橋保護的工作進展與成果,從而喚起更多人對北京古橋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 明朝最有爭議的皇帝——正德皇帝
    至於寵幸宦官,這也沒什麼說的,我們之前講過明朝的文官實力強大,所以明朝的皇帝把扶持宦官,對抗文官作為既定國策,所以他寵幸宦官這不是應有之禮嘛。至於第三個,荒於政事,熱衷軍事。從表面上看,好像確實不對,但仔細想想也不是那麼回事,下放政權,抓住軍權,這是相當英明的一個行為啊!畢竟掌握軍事實力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啊!
  • 道古橋與《數學九章》
    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與玉泉校區之間,靠近西溪校區)有一座石橋,叫道古橋。始建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1),初名西溪橋。南宋鹹淳初年《臨安志》有載:「『西溪橋』,本府試院東,宋代嘉熙年間道古建造」。這個造橋的道古不是別人,正是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道古是他的字。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明朝,為什麼好皇帝這麼少呢?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到崇禎皇帝煤山以身殉國,共計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在對外問題上從來沒有妥協過,做到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明成祖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親自鎮守國門,崇禎皇帝寧死也不願受辱,可謂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多位清朝皇帝來過遼寧,途經的這座古橋如今成景點
    在瀋陽城西的永安村,有一座始建於1641年的石拱橋,名叫「永安橋」。這座被清朝多位皇帝走過的大石橋,如今遊人如織,成為一處免費參觀景點。「現在每天到這兒來的人很多,他們都聽說了這裡有一座清代古橋」。樸大媽年逾八旬,已在永安村居住了64年。
  • 廣州這400多年的古橋,始建者一生得罪「兩巨頭」,為「學生」建
    古時候的廣州,除了有煙波千頃的珠江,還有許多縱橫交錯的河湧、溪流,可以說廣州是水網密布。也因為這樣,廣州建起了一座座的橋梁,這些大大小小的橋梁加起來有上千座也不稀奇。
  • 南京溧水藏著一古橋「國寶」,建於明正德年間,距今已480年歷史
    前面有小夥伴給樂樂留言,讓我去看看溧水洪藍的浦塘古橋;正好近期有空,我便提上了日程。這座古橋有些年頭了,也是我小時候的滿滿回憶。我們浦塘本地一直流傳著關於這座古橋的傳說,但未有史料記載。浦塘橋是一座九孔石橋,也是溧水目前保存最大的一座古橋了。它一直是浦塘重要的交通橋,上世紀80年代,為了保護這座古橋,便在它的不遠處建設了新橋;所以現在去看,浦塘是有兩座大橋的。
  • 湖北鍾祥有個特殊的皇帝陵,陵墓主人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老爸
    在湖北省荊門下轄的鐘祥市的純德山上,存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帝王陵墓,它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它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也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它,就是明顯陵。其疏密有間,錯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築掩映於山環水抱之中,相互映襯,如同「天設地造」,是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傑作。明顯陵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十分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陵寢建築中金瓶形的外羅城、九曲迴環的御河、龍鱗神道、瓊花雙龍琉璃影壁和內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僅見的孤例,尤其是它「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 安徽發現一座千年皇帝墓,埋葬著一男兩女,出土一隻「癩蛤蟆」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安徽出土一座皇帝墓,裡邊卻發現一隻「癩蛤蟆」,這是怎麼回事?在安徽省的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個巨大的土墩,據村裡的老人說它已經存在千百年了,相傳這是一座「天子墓」,裡邊埋藏了一位皇帝,而這裡的村民都自願成為了守陵人。2015年的時候,因為要配合城市建設,文物局特派考古學家前來對這座「天子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由此才揭開了這座千年古墓的真面目。
  • 歷史上的奇怪的皇帝都集中在明朝了,做木匠的,做將軍的都有
    眾所周知,明朝有數位皇帝極其奇葩,如整天忙著玩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還有沉迷煉丹、不可自拔的嘉靖皇帝。今天木子的就和大家聊聊這些明朝皇帝的奇葩事。見證王朝更迭的故宮將愛玩精神進行到底的朱厚照正德皇帝朱厚照14歲即位,31歲吐血而亡。他在10多年的皇帝生涯中,將愛玩、會玩表現的淋漓盡致。
  •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