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才明白,早知發篇SSCI就好了。」

2020-08-28 SCI論文發表常識指導

我的一個博士朋友,最近跟我聊天時,說了這麼一句話:「這輩子就只發SSCI了。」


我覺得,這哥們是個狠人,但細想起來,他的話也有點道理。


這是因為,對於人文社科專業的老師同學們來說,我們在發表論文時有一個巨大的坑,那就是爭著搶著設法發表國內中文期刊(C刊),卻對國外的英文SSCI視而不見。


這樣的結果,被認為容易讓國內社科研究者產生兩種「死法」,一種是「累死」,一種是「冤死」。


「累死」自然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現在發C刊太難了!真的是僧多粥少。目前要想在社科領域立足,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比C刊數量,你10篇我20篇,數量少了,根本就沒話語權。


「冤死」,有些人可能就不明白了,我明明辛苦發了很多C刊,而且質量上自我感覺還OK,怎麼就「冤死」了呢?


那是因為你不夠了解SSCI,當你知道你原本可以通過發SSCI走捷徑之後,你就知道自己很「冤」了。所以,本文的宗旨,就是讓帶你一起開啟科研生產的新思路,將視野放眼世界,開始嘗試發表國際SSCI英文期刊!


為什麼要發SSCI?這裡給出四個理由:


1、SSCI地位很高。現在很多高校都將之排在國內很多頂級C刊之上,其價值和受肯定程度遠高於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為過)。碩士拿SSCI申請國內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業、老師拿SSCI評職稱,都是絕對的殺手鐧。師生發表SSCI,很多學院會當新聞來報導的。


2、SSCI難度並不一定高。雖然好的SSCI肯定會難,但是好的中文C刊也能難到讓你焦頭爛額。其實對比一下數量,我們覺得SSCI也不一定真的就難:中文C刊有700多種(含拓展版),但SSCI多達3500種。雖然SSCI是面向全球的,但中國人多啊,所以C刊競爭也是可想而知的。有老師兩種期刊都發過,認為SSCI並不一定比C刊難。


3、SSCI很公平。它注重新意,對格式什麼的要求沒有中文C刊高。而且是匿名評審,沒有關係稿,不看作者頭銜、身份,不像部分中文C刊就喜歡發大牛的文章,小字輩的容易被直接pass。


4、SSCI更適合未來發展。現在科研競爭越來越大,以後的學術生存,肯定要有國際化的學術發表。國家「雙一流」發展目標,也有對高教科研走向國際化的要求。中國社科以前底子差,可以只在國內發展,以後肯定不能再這樣了。


所以,青年學生/學者爭取發表SSCI是一件很要緊的事情。我們推薦大家都試試。


對了,有些同學老師可能會想,我英文不好啊,怎麼發英文論文呢?這裡要提醒你的是,英文不好,其實是可以中文寫作的,然後翻譯一下就行了,自己不會翻譯,也可以找別人啊——那都不是事!


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SSCI期刊的基本情況、期刊要求、寫作要求、投稿策略,我們特地給大家請來了一位老師——Yihang博士。Yihang是國內top高校的博士,早在讀研究生時,就發表過C刊、SSCI多篇,並且還擔任了SSCI期刊Citie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匿名審稿人。對於同時擁過這兩種期刊發表經驗的他來說,給大家講授如何發表第一篇SSCI再適合不過了。


我們邀請Yihang博士的原因還在於他很年輕。他的個人案例本身就是一個好的教材,告訴我們,發表地位上等於甚至高於國內權威期刊的SSCI並不難,作為小白的你,只要方向正確、努力到位,都一樣會有機會。


具體來說,Yihang博士講授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如何發表第一篇SSCI


第一節:SSCI期刊基本情況及為什麼要發SSCI


  1. SSCI發表應該會用的資料庫
  2. 各個學校期刊認定(評獎評優、讀博升學、教師職稱評定和晉升)
  3. SSCI的檢索工具(Scopus、Web of Science),湯森路透JCR排名,中科院JCR分區的區別。
  4. 其它相關信息。


第二節:SSCI發表需要了解的資料庫使用方法


  1. web of science的操作頁面(中文版)
  2. 每一個界面對應的含義
  3. 期刊檢索和文章下載
  4. 實例操作


第三節:發表SSCI該如何選擇目標期刊


  1. 六種確定研究主題的方式
  2. 如何尋找目標期刊
  3. 如何深化研究方向的理解,充實儲備,實現良性循環
  4. 藉助他人經驗了解期刊的風格,難度,如何知曉審稿周期等。
  5. 期刊固定格式


第四節:SSCI論文撰寫(上)需要把握的要點與方法


  1. 文章結構(一般/特殊)
  2. 題目(很關鍵)
  3. 摘要關鍵詞
  4. 內容推薦/文章的計量方法使用,期刊偏好
  5. 結合自己的實例講述論文的撰寫布局。


第五節:SSCI論文撰寫(下)典型實例分析


  1. 寫作主題
  2. 文獻導讀
  3. 寫作技巧
  4. 計量方法


第六節:SSCI投稿一定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1. 投稿前最後一步,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2. 不同出版商的不同投稿特點(愛思唯爾/斯普林格)
  3. 投稿處理的階段,每一階段代表的含義,時間間隔
  4. 從審稿人角度舉例論文的審稿流程,審稿特點以及對論文作者的啟發。
  5. 投稿處理結果的不同應對方法(接受/小修/大修/拒稿)
  6. 關於一些投稿常見的問題(論文署名/一稿多投)

SCI~中文渠道,包錄用,普刊錄用7天

1.醫學SCI定製,論文修改,潤色,翻譯,發表;

2.醫學普刊,統計源核心,北大核心等中文期刊輔助發表;

3.基金申請諮詢,課題設計,科研設計,標書設計,課題整體服務

4.專利申請- (晉升職稱包過) VX:Sci888Sci

5.專著掛名出版 (課題基金包中) QQ:835993942

6.本科/碩士/博士畢業論文服務包過

7.走經費可過帳開發票(試劑-翻譯潤色-技術服務等)開發票

我們公司天眼可查,工商局有備案!籤合同,籤保密協議,開發票

Tel:13426715175誠招代理合作

相關焦點

  • s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被ssci檢索收錄的文章就是ssci論文,那麼什麼是ssci?ssci從名稱上看與sci有關,事實上,ssci也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的檢索系統,全稱是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ci則是科學引文索引,sci偏理科,ssci偏文科。
  • ssci和sci的區別
    ssci和sci的區別是什麼?ssci和sci都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研發的學術檢索系統,二者只有一個字母之差,看上去就密切關係,事實也的確如此,ssci和sci可以說是同等級別的檢索系統,在國內認可度非常之高,對於個人乃至對於國家科研水平的提升都有著重要意義。
  • 法學論文SSCI期刊有哪些 怎樣投稿
    ssci期刊作為sci期刊的姊妹篇,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學術權威,但是ssci與sci相比,在學科領域上有所不同,sci更偏重於理工類期刊,ssci
  • 一位「土博大神」的SSCI論文發表經驗
    發一篇ssci論文,對於一個沒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在中國社科教育體制下的成長起來的學者來說,真是要脫一層皮。先說中文經歷,以表明一篇英文ssci論文比中文論文難多少!我那篇英文論文的完成過程就非常艱辛。最後在哪一期發表我還不清楚,不過我見過有accepted後排2年才出版的雜誌。比較國內學者和期刊的浮躁心態,恨不得投稿後3個月內就出版。英文期刊寧願等2、3年也不願意把有問題的文章登出來壞自己的名聲。
  • 一位「土博士」的SSCI論文發表經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發一篇ssci論文,對於一個沒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在中國社科教育體制下的成長起來的學者來說,真是要脫一層皮。
  •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是什麼意思,sci,ssci與cssci之間有哪些區別?sci,ssci論文寫作,論文發表首先,我們都已經知道了論文發表的目的就是為了分享自己在某個學科領域的成就與經驗,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度
  •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
    首先,ssci期刊的級別運營一本期刊,肯定要與對手競爭,評比出優劣。而期刊評比後,有了期刊等級劃分。一般來說,期刊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國內核心期刊、國際核心期刊。而國際核心期刊中,包括sci期刊、ssci期刊、istp等。在國際期刊中,被sci檢索收錄的期刊,地位更高一些。但sci檢索收錄的範圍偏重理科,適合理科方向的作者發表論文。
  • 大學畢業才明白的道理,早點知道該多好
    三.關於大學生兼職四.大學生人際交往建議五.大學生必考證書六.畢業後才明白的道理,早點知道該多好1.加入社團數量建議不超過2個我剛進大學時就盲目加入了好幾個社團,現在只覺得自己很傻很貪婪,技能型社團和興趣型社團,我覺得各自加入一個就好,加入太多會很亂。2.加入社團會不會影響學習?
  • 有些人和事,心裡明白就好
    人生的路上,看透人心,別去糾結;讀懂人心,別去後悔;誰好誰壞,心裡明白就好;誰真誰虛,自己清楚就行。與人交往,交淺別言深,情深別刻薄,交往很淺的人,沒必要推心置腹,交往很深的人,也別翻臉就翻臉。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有些人,認識就好;有些事,經歷就好;有些景,看過就好。再深的海,終有底;再小的心,都難測;人不交,不知好壞;人不窮,不知冷暖;水不試,不知深淺。
  • 心裡明白就好,有些人和事,別往心裡去
    有些事情知道就好,不必多說,說透了,連朋友都沒得做;有些人認識就好,不必深交,只是過客,掏心掏肺沒必要,誰好誰壞,心裡知道就好,三分聰慧,三分傻氣,留下四分沉默給自己。有愛無愛,坦然對待就好,誰好誰壞,心裡明白就行。別高估關係,別試探人心,它會讓你失望。
  • 有些事看破不說破,心裡明白就好
    俗話說:「看穿別說穿」意思是說,有些事情既然已經看穿,自己明白就好,就不要多說什麼了。話說:「人心隔肚皮」別人怎麼想的你無法知道,也不必知道。言多必失,禍從口出,這是從古到今一直流傳下來的話。人和人之間,情分有深有淺。一些事往往是從說話開始的。
  • 有些事畢業了才知道,還有些坑是入行了才明白
    很多事情是真正嘗試過的人才知道,就像小學生的課文《小馬過河》說的一樣,每個人都不同,自己嘗試過,才知道水深水淺。每次高考完,幾乎所有人都會反覆討論報考哪個專業「吃香」,哪個專業有「錢途」,說真的,一個大學本科下來怎麼也要四年,四年後啥樣子誰曉得哦,誰能預測4年後?誰敢保證4年後xxx專業仍然「吃香」?說個身邊的例子吧。
  •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經歷的人情世故,直到畢業後才弄明白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社會」,經歷的人情世故,直到畢業後才弄明白。大學是一座高等學府,同樣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對很多事情都充滿著未知與好奇心。極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後,還不能很好的把握事情或人之間的度。從而很多大學期間經歷的這些人情世故,直到畢業後才弄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
  • 研究生學姐:畢業後我才明白這3個道理,真希望早點知道!
    研究生學姐:畢業後我才明白這3個道理,真希望早點知道!如今考研的學生越來越多,成功上岸的機率也變得越來越低,其實在考研之前有不少同學都是比較迷茫的,畢竟自己沒設麼經驗,只是想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一位研究生學姐指出,她在畢業之後才明白這3個道理,也許會對考研的同學有所幫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什麼事是你畢業找工作後才明白的?
    最近到了畢業季,我收到了不少應屆生的簡歷,也面試了不少人。有些人的能力欠佳,常常讓我恨不得馬上結束面試;有些人的能力出彩,面試途中我就想直接發offer,同樣是應屆生,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答案是有的人在找工作時,做了充足的準備。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求職心得,希望能給初入職場、準備入職場的你們一些參考。
  • 畢業文案‖後來才明白前程似錦其實是告別的意思
    今年畢業寫下:「我的生命裡,無疑會有很多個夏天,但沒有哪一個,會如今夏。」後來才明白前程似錦其實是告別的意思。Later, I realized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ctually a farewell.在廣袤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中,能與你們共享一顆行星和同一段時光,是我的榮幸。
  • 人生感悟句子,走過坎坷,才知平安就好,歷盡興衰,才知知足就好
    二 * 走過坎坷,才知平安就好。嘗過酸甜,才知平淡就好。歷盡興衰,才知知足就好。費盡思量,才知糊塗最 好。人生最 好的活法:且行且惜不悲不怨,活在當下珍惜身邊!三 * 一輩子不長,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想要的平凡生活,你是誰,並不重要,誰是誰,也不重要,生命寶貴,別太浪費。
  • 學生時代老師說過的「謊言」,騙了很多人,畢業才明白其良苦用心
    希望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明白老師們的良苦用心。 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老師當年說的這句話是一句謊話,大學裡雖然學習的壓力沒有高中階段那麼大,但是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一點都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