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陝西省11月「陝西好人榜」評選結果出爐,16名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好人為我們共同奏響了一首文明和諧之曲。
劉永生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但他用無私奉獻的醫者仁心和把病人當親人的實際行動譜寫著救死扶傷的感人篇章;周新成是一名普通的小吃店老闆,但他身殘志堅,誠信立業,用誠信傳遞了人間真善;沙磊是一名普通的駕駛員,當危險來臨時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生命和實際行動保護37名乘客安然無恙;陳永兵是一名普通的農民,他右眼失明,雙手重度殘疾,全靠養豬、種地、打小工供養一對失去父母的侄兒侄女上學……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他們卻共同奏響了一曲和諧之歌,在我們靈魂深處不絕迴響!
11月「陝西好人榜」評選結果
助人為樂類(3人) 劉永生、任鳳祥志願服務隊、劉洋
見義勇為類(2人) 趙振華、張博
誠實守信類(2人) 寧蔣娟、周新成
敬業奉獻類(6人) 貟恩鳳、沙磊、李紅梅、馬定忠、趙喜楨、黨莉萍
孝老愛親類(3人) 李文全、陳永兵、張德鳳
11月份上榜「陝西好人」事跡簡介
助人為樂類(3人)
劉永生,男,1959年5月出生,陝西省潼關縣人,中共黨員,現為潼關縣秦東鎮荒移村鄉村醫生。劉永生是潼關縣秦東鎮荒移村的一名鄉村醫生。他既非醫門之後,也不是科班出身,懷著對鄉親們的無限摯愛,1976年他高中畢業就當了一名鄉村醫生,一幹就是38年。在這38年裡,他牢記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守在鄉村衛生工作一線,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天職,把病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滿腔熱情地為鄉親們療疾治病,無私奉獻。他以「為了村民的健康,願做一輩子村醫」的樸實情愫詮釋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先進本色,以「病人就是自己的親人」的實際行動譜寫著救死扶傷的感人篇章,贏得了荒移村及附近十裡八鄉村民的信任和熱愛,樹立了醫務工作者的聖潔崇高形象。(渭南市文明辦推薦)
任鳳祥志願服務隊,是由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任鳳祥於2013年6月組建,現有志願者16名。在佳縣的黃河岸邊,任鳳祥已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任鳳祥志願服務隊」中的隊員每日輪守在黃河岸邊,上演著愛心接力。每年入夏以來,到黃河上遊玩的人絡繹不絕,但由於黃河水情複雜,上下水層溫差大,旋渦多、暗礁多,有暗流,溺水事故時有發生。從組建到現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任鳳祥志願服務隊已在黃河裡救起溺水者16名,挽救了12條生命。志願服務隊裡有幾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們天天在岸邊、渡口輪流值班巡查。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不過夕陽紅」的美稱。(榆林市文明辦推薦)
劉洋,男,1988年10月出生,河北省保定人,現為陝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2012級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陽光開朗的他不想做「宅男」。從2008年到2014年,從河北到陝西再到甘肅,進礦區宣傳保健知識、支教西部山區15所小學、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陪伴空巢獨居老人……劉洋做公益上了「癮」。劉洋現擔任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行知」公益社社長、陝西師範大學「龍的傳人」公益社團副主席、西安聯合高校支教團陝西師大負責人。在不耽誤學業的前提下,他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類公益活動,先後參加了「雛鳥伴飛」、「三星夢想課堂」、「箭牌防災教育」、春暖啟夢助學、「大愛秦嶺」、「青春伴夕陽」、走進無聲世界」等幾十項公益活動,到目前為止,劉洋已經在西北地區15所小學支過教。或許成為一名志願者是容易的,但真正堅持下來人並不多,而劉洋是大家的榜樣。(省高教工委推薦)
見義勇為類(2人)
趙振華,男,漢族,1964年6月出生,陝西省興平縣人,現為中航工業陝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員工。2014年8月19日,趙振華在徐州火車站短暫休息時,看到一名6歲小女孩不慎掉下站臺,在明知火車即將啟動的緊急情況下,他毫不猶豫跳下站臺,在列車開動前一分鐘將女孩成功救出。趙振華臨危施援手,勇救遇險女孩的見義勇為的英雄壯舉引起了強烈反響,贏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讚譽。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榮譽,面對鮮花與掌聲,趙振華依然平靜地表示「沒啥值得炫耀,這事放誰都會這樣做。」樸實的話語,高尚的胸懷。這就是一個航空電源人的心聲和寫照。(鹹陽市文明辦推薦)
張博,男,1982年9月出生,陝西華縣人,陝化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化肥公司電儀一車間副主任。2014年2月15日中午,張博途徑華縣紅嶺機械廠家屬院附近時,看到一棟家屬樓三樓臥室窗戶正冒著滾滾濃煙,一位老人與一名6歲左右的男孩正在廚房窗口大聲呼救。樓下聚集了大量圍觀路人,有的在觀望,有的焦急想辦法。張博立刻靠路邊撂下摩託車,衝進人群了解情況。在得知已向119報警後,仔細觀察周圍地勢與環境,發現二樓的住戶安裝了防盜窗。「我來上!」張博果斷背上別人找來的一盤繩索,順著一樓住戶廚房、二樓防盜窗向三樓廚房攀沿。張博正準備用帶上來的繩索固定在窗戶上,這時大火已經蔓延到廚房,火舌從窗戶呼嘯而出,根本沒有時間也無法固定繩索。張博迅速用一隻手將孩子抱在懷裡,另一隻手抓住防盜窗準備向下爬。此時屋內發生了閃爆,飛濺的玻璃碎片划過張博緊抓防盜窗的右手,鮮血噴湧而出,棉襖被大火燒著,此時匆匆趕來的消防隊員用水滅火,張博的衣服也被澆溼。可張博像是完全感覺不到一般,左手抱著孩子,右手緊緊抓著防盜窗,一點一點小心向下攀沿。下到地面後,張博將孩子安全交到了消防隊員手中。看到消防人員營救出那位老人,張博才鬆了口氣,然後捏著流血的手指悄悄離開了現場。(省國資委推薦)
誠實守信類(2人)
寧蔣娟,女,1970年6月出生,陝西省長安區人,現任西安市長安區合民意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陝西秦尚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監事長。2011年,寧蔣娟牽頭成立西安市長安區合民意種植專業合作社,使村裡一家一戶的個人行為變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合經營組織。不只是自己的大棚,附近魏寨、炮裡的西瓜和蔬菜,只要質量有保證,都可以用她「瓜大姐」的品牌。2013年的一天,寧蔣娟突然接到老客戶餘總的電話,說在他們提供的菜豆裡發現了許多壞菜豆。她連忙開始調查,最後發現壞菜豆並非出自她家大棚,而來源於菜豆的生產農戶王某。於是她趕緊聯繫王某,王某雖然承認了但卻不肯退錢。寧蔣娟無奈之下便承擔了所有的經濟損失。從此之後,寧蔣娟嚴把供貨渠道,給超市供的果菜質量都很過關,越來越多的超市找到寧蔣娟主動要求合作。由於嚴把質量關,嚴格操作規程,「瓜大姐」瓜果、蔬菜名聲遠洋,受到市場及消費者的認可,產品一直供不應求。企業也先後被評為省、市民營科技企業、西安市優秀婦女合作社、西安市長安區科技示範園。(西安市文明辦推薦)
周新成,男,1971年6月出生,陝西省洛南縣四皓鎮代塬村人,中共黨員,信誠小吃店老闆。周新成20歲時因病致下肢殘疾,無法獨立行走,但他身殘志堅,奮力打拼,開辦了信誠小吃店,18年來以誠信立業,堅持顧客吃飯自找零錢,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在食品經營過程中,周新成誠實守信,嚴把食品質量關,菜選水靈的、肉挑新鮮的,每天先品嘗第一個包子,對不合格食品絕不出售。同時,他照章納稅,樂善好施,奉獻愛心,積極回報社會,對顧客遺失的大到一個錢包、小到一副眼鏡、一把雨傘,都原物奉還。18年來,周新成先後退還顧客遺失現金2萬多元,手機40多部,向社會愛心捐贈5萬餘元,解決了20餘名下崗職工、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幫助了3名殘疾人就業。身殘志堅的周新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崇文厚道自強包容的洛南精神,用誠信傳遞了人間真善,譜寫了人生最美的精彩樂章,先後被評選和表彰為商洛市道德模範、洛南縣誠信經營個體戶、洛南縣學雷鋒標兵、洛南縣首屆勞動模範。(商洛市文明辦推薦)
敬業奉獻類(6人)
貟恩鳳,女,1940年1月出生,陝西西安人,祖籍陝西華陰,中共黨員,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政協第四屆委員,第五屆至第八屆常務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60多年來,貟恩鳳把為人民歌唱作為自己的精神信念,她始終堅持歌唱主旋律,以樸素的、健康向上的、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民歌,優秀的創作歌曲去鼓舞人,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精神力量。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燦爛絢麗的中外舞臺,還是艱苦簡樸的工廠礦山、農村地頭、部隊軍營、鐵路隧道、煤礦井下、煉鋼爐旁、醫院病房、工讀學校,還是在列車上、輪船上、幼兒園、孤兒院、少管所,她走到哪裡,所到之處不僅留下了她優美的歌聲,也留下了她的真情,更留下了她無私奉獻的美德。從1990年開始至今,她每年春節都下基層慰問演出,凡是到學校、部隊、公安幹警、孤兒院、幼兒園等地義演時,從不收取分文,即使有演出費,她也大都返還或捐出。貟恩風卻說:人民已給了我工資,唱歌就是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986年她應邀在北京舉辦了獨唱音樂會,是建國以來第一位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辦獨唱音樂會的歌唱家。1965年以來,貟恩鳳隨中國藝術團、友好代表團出訪過蘇聯、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泰國、菲律賓、美國、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西安市文明辦推薦)
沙磊,男,1983年1月出生,陝西省延安市人,銅川市第一汽車客運有限責任公司川口分公司駕駛員。2014年8月6日下午16時左右,沙磊駕駛滿載37名旅客的大巴車由延安汽車站駛往銅川。當車行至包茂高速甘泉路段以南14公裡處時,一塊拳頭大的鐵塊突然「砰」的一聲擊穿正在行駛的大巴前擋風玻璃,擊中了正在專心駕駛大巴車行進的駕駛員沙磊的頭部、眼部,血流不止,他強忍劇痛,緊握方向盤,冷靜地剎車、減速、靠邊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在幾秒鐘內,在高速公路飛奔的車流中,艱難熟練地完成了一系列標準剎車、停車動作,保護37名乘客安然無恙,並不顧頭部、眼部傷痛,打電話報警,打電話給公司匯報情況,用自己的責任與擔當詮釋了一名客車駕駛員的職業道德,乘客們眼含熱淚激動讚美他說:「這小夥子真負責,傷的那麼重,還想著乘客的安全,把車停穩後,打了四五個電話,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還是我們乘客撥打120的。我們這車人真幸運,遇到了這麼好的司機,要不然後果都不敢想。」沙磊用自己的生命和實際行動阻止了一起車禍,譜寫了一曲踐行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觀的壯麗頌歌。(銅川市文明辦推薦)
李紅梅,女,1963年4月出生,陝西省黃陵縣人,現任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教授。政協延安市第四屆委員。28年來,她以「醫者仁心」的態度紮根老區,情系群眾,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道主義、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為老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奉獻著青春和生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一次次迎接新生命降臨的過程中,贏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先後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老促會「築夢老區,出彩女性」稱號、陝西省三八紅旗手、陝西省巾幗建功崗位標兵、延安市三八紅旗手,延安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2013年12月5日,全國婦聯辦公廳以《接生萬餘嬰兒,樹起一座豐碑—記紮根陝北27年的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產科主任李紅梅博士》為題,用《女報內參》的形式向中、省主要領導呈送了李紅梅的事跡。陝西省委書記趙正永,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做了批示,陝西省婦聯、省衛計委和延安市委分別作出對李紅梅同志的表彰及學習決定。(延安市文明辦推薦)
馬定忠,男,1963年4月出生,陝西省留壩縣人,漢中市留壩縣留侯鎮閘口石小學教師。1981年,馬定忠回到家鄉留壩縣留侯鎮閘口石,走上了三尺講臺。30多個春秋裡,他先後在九子溝村、月亮坪村、閘口石村、火燒關村4所村小任教20餘年。在九子溝村小學任教時,每到冬天下大雪,他就會在學校兩側的陡坡處去接送學生,保證學生安全的走過該路段。在閘口石村任教時,他常常給家長不在家的兩兄弟做飯吃,使他們不再餓著肚子來上學。1996年,因家中困難,他不得不離開他心愛的三尺講臺,回家幹起了農活。村裡的學生家長們非常著急,村幹部找到了他,給他做工作,希望他重返講臺。看著鄉親們期待的目光,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他決定重返校園,重返講臺!在之後的教學生涯中,他走遍了閘口石學區的所有村子的小學。多年來,母親住院、家裡農忙,由於工作忙,他都沒有耽誤教學工作。2013年他獲得了「陝西省最美鄉村教師」的榮譽稱號。(漢中市文明辦推薦)
趙喜楨,男,1982年6月出生,2005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鐵道信號產品研發工作,目前已經成長為專業技術帶頭人,其研發的新產品已累計為公司創造效益3億元。2006年至2007年,作為鐵道部關注的重點項目「軌道電路分路不良整治方案」的主要研發人員,負責理論計算工作,貢獻突出,該項目於2007年12月11日全路首家通過了鐵道部基礎部組織的技術審查,技術水平國內領先。2008年2月,任技術科科長,負責軌道電路分路不良整治方案的成果轉換及技術推廣工作,該項目的成功推廣使得工廠08年的訂單歷史性的突破億元大關,營銷市場拓展至全路18個鐵路局,為工廠打開了良好的經營局面。2009年至2010年,主持「高阻電抗器」項目的研發工作,該項目解決了我國在使用電氣化軌道電路以來一直存在的送、受扼流變壓器同側同時斷線的情況下無分路檢查的安全隱患,於2010年6月通過了鐵道部技術審查。2012年,作為主要標準起草人起草的「不對稱高壓脈衝軌道電路暫行技術條件」、「不對稱高壓脈衝軌道電路暫行維護標準」,通過了鐵道部審查,已按部標發布實施。2014年,其研製的不對稱高壓脈衝軌道電路在路內先後首家通過英國勞氏安全評估機構的SIL4級安全評估認證、中鐵檢驗認證中心的CRCC認證和國家鐵路局行政許可認證。共申報國家專利11項,發表三篇獨著論文,先後獲得西安鐵路局十大青年標兵、茅以升鐵道工程師、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火車頭獎章、西安鐵路局十大領軍人物等稱號。(西安鐵路局推薦)
黨莉萍,女,1990年4月出生,陝西省合陽縣人,陝西省高速公路西渭分公司華陰管理所潼關收費站收費員。該同志從18歲來到陝西高速集團西渭分公司華陰管理所,一直工作在收費一線。她六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敬業奉獻。2011年、2012年、2013年黨莉萍同志連續三年徵費額突破千萬元,2013年徵費額超過3111萬元,發卡量55791張,成為集團公司徵費狀元,同年被陝西省交通運輸廳評為高速公路五星級收費員、獲得集團公司第二屆最美高速人,集團公司先進工作者及優秀共青團員,2014年5月作為集團公司優秀員工代表赴北京參加全國勞模座談會。從事收費工作六年中,黨莉萍同志總計收費達20多萬車次,接遞卡達40多萬次,點鈔70多萬次;連續1300多個工作日保持全勤,6年窗口服務無一例投訴,向過往司乘人員問好送別50萬次,解答司乘人員的各種諮詢6000多次。黨莉萍同志每月都被站評為「服務明星」、「 四星、五星級收費員」,在全年工作中無請假、無誤操作出現,各項考核中成績均名列前茅。她以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真誠熱情的服務品質贏得了領導的肯定、同事的欽佩和司乘讚許。(省交通廳推薦)
孝老愛親類(3人)
李文全,男,1966年12月出生,陝西岐山縣故郡鎮肖家橋村村民。2009年,李文全入贅到故郡鎮肖家橋村張紅麗家。從此,他扛起家庭重擔,打工養活繼子、繼女和愛人的婆婆。2013年8月繼子馬曉不幸遭遇車禍,造成重度顱腦損傷,右頭骨被摘除,成為植物人。馬曉度過危險期出院回家後,張紅麗外出打工,照顧兒子的重擔交給了李文全。餵水、餵飯、按摩、插尿管、端屎端尿……李文全竭盡全力,還發明了多種訓練方法。兒子不會說話,他像教嬰兒一樣,每天上百次重複同一個數字,教兒子練習發聲;兒子眼睛不會轉動,他就在每次吃飯前用食物做道具,晃動著讓兒子看;兒子四肢僵硬,不聽使喚,他就做兒子出事前經常打的交通手勢,企圖喚醒兒子的記憶;兒子意識不清,他不管兒子能否聽到,依然堅持給兒子讀報紙,讓兒子聽廣播。300多天的日夜守護,用無私的愛創造出奇蹟:兒子在幫助下能坐起、站立了,不僅能張口說話,還寫出了家人的手機號碼。(寶雞市文明辦推薦)
陳永兵,男,1967年8月出生,陝西省石泉縣人饒峰鎮幸福村二組村民。他右眼失明,雙手重度殘疾,沒上過學,但他從小聰明伶俐,尤其喜愛音樂,對唱民歌幾乎達到一種痴迷的狀態。也因此被大家親切的稱為「民歌王」。2000年的一次交通事故導致哥哥陳永勝癱瘓了!他把哥哥接到自己家裡養病,把侄兒侄女當成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待,給他們買衣服,送他們上學……沒有固定收入,沒有一技之長,全靠養豬、種地、打小工,養活這一大家人,日子過得清苦而艱難,但他卻無怨無悔。陳永兵身殘志堅,他不僅有愛心,而且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儘管自己家庭條件不好,但他從來不指望等、靠、要。今年在親戚幫助下,貸款2萬元發展養羊,供養一對失去父母的侄兒侄女上學。(安康市文明辦推薦)
張德鳳,女,1964年11月出生,陝西省柞水縣石甕鎮勝利村農民。 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與前夫離婚後,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張德鳳和下梁鎮西川村村民馮家重新組建家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改嫁後不久,前夫石全有遭遇車禍不幸身亡,長子石玉濤也在2012年10月因煤氣中毒離開人世,石家只留下了體弱多病的次子石玉林和年事已高的兩位老人。面對前夫家中一系列的變故,她沒有做任何猶豫便和丈夫馮家有商議,回到勝利村贍養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這是一對本無血緣關係卻勝似血緣關係的簡單選擇,她不為名,不為利,不求任何回報,她的仁孝行為贏得了鄉情們的廣泛讚譽,但她自己卻說:「我做的這一切沒有啥,只是在做一個兒女該做的」這句話聽似平常,但她卻用不凡的行為譜寫出了一首真實版的「孝義」讚歌。在前夫、大兒子先後遭遇不測後,拋棄前嫌,毅然與丈夫一道,挑起服侍前公婆的重擔,演繹著人性大愛。(商洛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