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70%耕地受汙染 危及農村地區和農田

2021-01-09 環球網

德國《世界報》4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受汙染的耕地達70%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為其快速的經濟增長付出高昂代價。一項政府調查顯示,中國的耕地有很大部分遭受嚴重汙染。

過去30年來,中國農業掀起一場革命,糧食生產增加近一倍。中國依賴高產作物。為更多收穫,農田使用過量化肥,且高達65%的化肥使用不當,河流和農田因此受汙染,有毒物質留在土裡。

土壤汙染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健康隱患之一。科學家在土壤樣品中發現了有毒重金屬和禁止使用的除草劑。一些專家認為,中國耕地總面積的70%已受到汙染。(青木譯)

香港《南華早報》4月11日文章,原題:汙染破壞農村地區並危及農田內地高層環保官員昨日表示,汙水處理不當和農用化學品高投入正危及農田。中國農村已為長達數十年的糧食增產付出高昂的生態代價。

在中國社科院和國家統計局編制的《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2~2013)》出版發布暨研討會上,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莊國泰說,化肥、農藥和畜禽垃圾,以及政府對汙水處理的忽視,令全國至關重要的農田面臨威脅。

莊表示,中國農村現在每年產生90億噸的汙水、2.8億噸的垃圾,絕大部分都沒處理。由於中國60萬個行政村普遍缺乏相關設備,有個形象說法是「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該報告批評說,中國每公頃農田使用318公斤化肥,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

報告還指出,中國糧食人均產量低於發達國家水平:2010年中國每公頃農田產量為5.5噸,較英法德美等國的產量普遍低20%。

大多數中國農田施用化肥後只有35%有效,65%是將汙染物留在環境中。莊敦促應特別關注土壤汙染問題,因為這是緩慢積累的結果且將長期揮之不去。他說,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就禁用被稱為「六六六」的農藥,可如今在有些土壤中仍能檢測到。(作者曼迪·左,王會聰譯)

相關焦點

  • 農業部:《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徵求意見稿)
    本標準起草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廣東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湖南省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1 範圍
  • 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徵及汙染評價
    當前國內研究多集中在典型耕地[12~14]、蔬菜地[15, 16]、果園[17]和工礦區[18, 19]等小尺度區域土壤重金屬的富集特徵及空間分布, 而對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的汙染現狀進行系統地評價分析相對較少, 如Wei等[20]匯總了我國部分城市及農田土壤重金屬數據, 並對這些數據展開分析評價;宋偉等[21]根據138個典型耕地土壤重金屬資料庫計算了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的汙染概況, 結果顯示全國耕地土壤重金屬的汙染率為
  • 不同地區農田土壤多環芳烴汙染特徵與來源解析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3. 煤炭開採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4.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摘 要通過對農田土壤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分布特徵、汙染程度及成因解析,深入了解工業活動引發的土壤汙染問題,實現工業園區周邊農田土壤的汙染預警和科學合理利用。
  • 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試行)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到202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優化施肥、水分調節、低積累品種替代、土壤調理、撒施石灰、生物修復等),且實現農產品質量達標生產的輕中度汙染耕地面積,具體見「二、C類面積核算」;D:實施了嚴格管控類措施(種植結構調整、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劃分、退耕還林還草、休耕等)的重度汙染耕地面積;E:該區域受汙染耕地面積,即輕微汙染、輕中度汙染和重度汙染耕地面積之和。
  • 推廣農場公司+基地(農民的土地)+農戶模式(針對耕地荒廢嚴重的地區...
    海星光留言:  推廣農場公司+基地(農民的土地)+農戶模式(針對耕地荒廢嚴重的地區)  種田不如外出打工,部分地區的耕地已荒廢。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55歲以上的老年農民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 賀雪峰:土地和農村依然是中國穩定的根基
    但由於持續至今的新冠疫情和蝗災,今年以來的全球糧食生產和貿易受到極大影響。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本周警告,新冠疫情會引致大規模的糧食危機,令遭受嚴重飢餓的人數增至2.65億。糧食安全得到高度重視,4月初,中國多地農村如湖南永州、江西贛州、井岡山等地傳出嚴懲耕地撂荒。耕地拋荒是否普遍,其原因是什麼呢?保證耕地面積對糧食安全維護有何意義呢?
  • 中國大地汙染現狀嚴峻 每年導致糧食減產100億公斤
    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層或將在幾十年後消失殆盡,東北這一中國最大糧倉的產能也將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毒土:G D P至上的惡果當前,我國土壤汙染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汙染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區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遊向下遊轉移、由水土汙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汙染正在演變成汙染事故的頻繁爆發。
  •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陳章全副司長來川調研指導耕地質量建設...
    11月15日-19日,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陳章全率隊來川調研耕地質量建設工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小餘,廳二級巡視員石英文,農田建設管理處和省耕肥總站負責同志陪同調研。陳章全副司長一行先後在眉山市的東坡區、青神縣和自貢市的榮縣等地實地調查了解耕地質量監測點、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程等項目的實施情況,現場詳細詢問了耕地質量建設和保護等工作開展情況,並在自貢市召開了有3個市、5個縣(區)和四川農大專家參加的座談會。座談會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小餘匯報了四川省耕地質量建設工作情況,自貢市、眉山市及相關縣和川農大也分別進行了匯報。
  • 國辦發文規範補充耕地和建設用地指標調劑:佔用耕地基準價每畝10萬...
    國務院要求,根據各地資源環境承載狀況、耕地後備資源條件、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潛力等,分類實施補充耕地國家統籌。《補充耕地管理辦法》特別強調,重大建設項目原則上限於交通、能源、水利、軍事國防等領域。
  • 國辦發文防止耕地「非糧化」 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生產經營活動
    中國發展網訊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採取有力舉措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意見》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傾向。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
  • 中國農村衰敗的兩個最重要原因,耕地荒蕪與農村衰落.趨勢不可逆轉了
    當代中國農村的凋敝是一個囊括了經濟衰敗、生態破壞與道德滑坡等社會生活諸多層面問題的系統性的困境,它的成因和解決方案毫無疑問也應該是複雜、多樣和系統性的。最表面和直觀的原因是中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城市化吸納走了鄉村中的青壯年——他們既是經濟財富的創造者,也是最有活力的社會中堅力量,而將「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沉重負擔扔給了鄉村。
  • 在基本農田上植樹?不可以!在耕地上種呢?
    多項法規均禁止在基本農田種樹先明晰一下概念。基本農田是指中國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即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性保護。而耕地則範圍要大一些。
  • 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 陝西發布嚴格耕地保護實施意見
    對25度以上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汙染耕地等有序開展退耕還林還草,但不得將永久基本農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和坡改梯耕地納入退耕範圍。對不能實現水土保持的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的坡耕地、嚴重沙漠化和石漠化耕地、嚴重汙染耕地、移民搬遷後確實無法耕種的耕地等,綜合考慮糧食生產實際種植情況,經省政府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結合生態退耕有序退出永久基本農田。
  • 農村的「基本農田」違規佔有了,會被收回嗎?
    有朋友問:「違規佔用了基本農田改變了用途,會怎樣?」 其實,我國實行了是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 耕地上可以建大棚房、生態園嗎?建了合法嗎?
    現在農村大多耕地都包給別人種了,由於面積大,很多人為了管理,就開始建起所謂的大棚房、生態園,那耕地上可以建大棚房、生態園嗎?最高檢全面回應!
  • 農業農村部:堅決糾正耕地 「非糧化」行為
    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外媒:汙染讓中國GDP增長意義打折
    法制晚報訊(記者 黎史翔) 據中國環保部通報,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出現灰霾,波及面積約121萬平方公裡。這場覆蓋面廣、持續時間長的空氣汙染,也同時引發了外媒的熱議。  中國如何在霧霾中找到「治汙減排」的道路,是現在亟須解決的問題。
  • 以「生態園」「休閒農莊」等名義佔用耕地,不批且要嚴懲!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受到經濟利益驅動,農村等城鄉結合部的很多耕地被以「生態園」「休閒農莊」等各種名義佔用,突破了耕地保護的紅線,不僅破壞了生態,還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
  •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省第七次黨代會及省委七屆二次全會精神,切實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佔補平衡制度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 最高檢:絕不允許在耕地上建所謂大棚房、生態園
    城鄉接合部,城市周邊、淺山地區等,非法佔用農用地開發大棚房等案件往往多發。  二是非法佔用方式多樣。  三是農村村民委員會等農村基層組織或自治組織出於「政績」衝動或利益驅動,往往或明或暗支持這種行為。  四是隱蔽性強,不容易被暴露,辦案難度也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