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出門,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一起度過這個特殊的長假?

2020-09-05 鈺鏡說

文/鈺鏡

這個年,太過特殊,全民防疫,學生推遲開學,家長延遲開工。面對這個不宜出門的長假,宅在家的你和孩子是如何度過的呢?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些什麼呢?

最不提倡的帶娃方式,你中招了嗎?

記得《少年說》這檔節目中有一期,一個男孩在臺上哭訴:&34;

男孩在臺上激動地講著,臺下竟然有不少孩子聽哭了。有的孩子表情十分凝重,若有所思。很明顯,一定是這個男孩的話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手機是爸爸媽媽的孩子,而另一方面,手機也可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就像這個男孩說的,父母想讓自己安靜下來,不搗亂,就會扔給他一隻手機。但是,當孩子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不愛學習,家長又會指責孩子老是玩手機,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孩子。

用手機制止孩子吵鬧的現象司空見慣,外出喝喜酒或者是聚會,常常會看到不少小孩子捧著手機安安靜靜地盯著屏幕看,就連劉墉的兒媳也曾使用過這一招。

有一次,劉墉和兒子一家外出遊玩。剛上車,兩個孩子便開始哭鬧。這時候,劉墉的兒媳說了聲&34;,便給孩子播放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兩孩子立刻安靜了。

美國西雅圖兒童健康行為及發展中心主任克裡斯塔基斯曾發表過研究報告:兒童在3歲之前看愈多電視節目,7歲之後愈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劉墉在親子教育課裡建議,3歲之前要少看電視節目,尤其不能看聲光強烈的東西;3歲以後也要節制。

扔一隻手機給孩子,刷抖音、看電視劇、玩遊戲,孩子長時間不自主思考極不利於他們的大腦發育,到了學齡期,他們很難安靜地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而對於大齡的孩子來說,一旦養成了玩手機的壞習慣,更是無法自拔。家長一時的安靜,很可能是害了他們。

家長可以如何更好地帶孩子呢?

1、 培養規律的作息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作息規律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規律的作息可以使孩子更健康,更容易帶;對於3歲以後甚至是大孩子來說,規律的作息可以讓他們在開學後更好地適應,更快地投入學習。

2、 保持學習的狀態

正所謂&34;,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已不再只是學校裡的事,不再只是學生的事。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而言傳不如身教。家長要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主動拿起書本學學有用的知識,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長假,學業壓力小,大把的時間用來看課外書是最好的方式,開闊眼界,充實大腦。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繪本,給孩子講講故事。

3、 培養動手的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糕點,製作玩具等,低齡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手眼協調能力,大齡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創新能力培養。除此之外,孩子也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4、 培養更多的興趣

很小的孩子都喜歡動手畫畫,咿咿呀呀唱唱歌,但如果不給提供環境或者受到制止和打擊,便會削弱甚至失去信心,從而喪失興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畫畫,一起唱歌,不管表現如何,不要做評判,只要孩子享受這個過程就好。

5、 一起做家務

現在的孩子普遍不勞動,這也導致了不少高分低能的現象。

有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更高,收入比後者高20%,且婚姻更幸福。

培養孩子做家務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還可以讓他們更自信。即使是兩三歲的孩子,用毛巾擦擦瓷磚都可以讓他們特有成就感。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6、 一起看看有益的電視節目

電視不需要完全禁止,也沒辦法完全禁止,因為堵不如疏,但是要注意控制時間。家長可以花少量時間和孩子一起看看有益的電視節目,看完後聊聊心得體會。這不僅是培養孩子思考的方式,也可以鍛鍊他們的概括能力。

結語

美國作家諾埃爾說:&34;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更需要父母的高質量陪伴。學會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父母的必修課。

疫情已經存在,我們只能以樂觀的心態謹慎地面對。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宅在家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而如何科學合理地用好這個長假,也將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和孩子一起,科學防疫,科學宅家。


鈺鏡:以人為鏡,五年教學工作經驗,讀者公眾號特約作者。努力成為優秀的斜槓青年,用實際行動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相關焦點

  • 特殊長假,整天和孩子一起宅在家,該怎麼幫孩子克服無聊情緒?
    這個春節,實在是十分特殊。不能拜年,不能逛廟會,不能外出旅遊,甚至連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打個麻將,吃個飯也不能了。更糟糕的是假期延長了,可是不能出門,成人都感覺得悶得發慌,不知道該做點什麼好,就更別提年幼的孩子了。
  • 國慶長假即將到來,如何度過漫漫長假?父母可以選擇4種方式
    一年一度的國慶長假即將到來,除了擁有漫長的八天假期以外,更讓人驚喜的是,國慶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兩個特殊的日子重合在一起,讓人對這個假期更加充滿了期待與嚮往。但是放假也就意味著父母要與孩子們相處很長一段時期,如何讓孩子有意義地度過這個假期,是不少父母都在思考的問題。
  • 如何陪孩子更好地度過特殊時期的暑假?
    那麼在現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該如何「陪」孩子更好地度過這個假期?我們家長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往往存在著諸多弊病,比如指責式、討好式、不管不顧式、放任自流式等,這些其實都是不科學的。我們提倡真誠接納式。我們要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特殊時期的假期的前提就是去真誠接納我們的孩子!接納孩子的優點與缺點,不要只看孩子的缺點。
  • 日本十天長假,留學生們會如何度過?
    但是日本竟然有人對此感到不開心,有些人因為假期太長了不知道去哪裡,感覺很無聊;有些家長則會擔心孩子的學習受到影響,畢竟4月剛剛開學,學習不到一個月就要放這麼長的假,但是學生們都表示非常開心。留學生們對即將到來的十天長假欣喜若狂!他們都會如何度過這十天假期呢?
  • 媽媽陪著寶寶一起度過分離焦慮期
    上個星期,幼兒園為了緩解孩子和家長的分離焦慮,基本上都是上半天就放學。真正的幼兒園生活從昨天開始,完整的一天下來,孩子情緒還不錯,還給我表演了幼兒園新學的歌曲,「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我還暗自慶幸,二寶上幼兒園可比大寶小時候順利多了,大寶上幼兒園第一個學期基本上就是哭下來的。
  • 怎樣度過這個特殊的假期
    怎樣度過這個特殊的假期2020年的暑假只有26天,相比較過往的假期,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3、除了知識學習外,練好鋼筆字,學習興趣特長,都可以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愉快有意義的假期。家長朋友們都在起早貪黑的奔波生活,但是在閒暇時間,陪伴孩子,重視孩子精神和心靈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必要。因為,一個人精神和靈魂的強健,更重要。寄希望於家長朋友們,要好好珍惜和陪伴自己的孩子。 1、閱讀是強健精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選擇和購買兒童文學讀物,要有耐心的挑選有閱讀價值的書籍給自己的孩子。2、抽時間旅遊。
  • 長假之後,和孩子一起收心,回歸到學習的日常吧
    相信大家在這個堪比「第二個春節」的假日裡過得非常愉快,不過假期帶來的後遺症好像也悄悄的來了,不少同學節後明顯散漫不少,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狀態。下面我們就和家長們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從時間上、心理上回歸學習的日常。
  • 【荔枝時評】國慶長假:度過愉快假期的秘訣
    對於很多車主來說,這就是長假的開始,相信結束時也是這個場景吧。   不少國人沒正經享受過帶薪休假。國慶長假自然抓緊出行,會會親朋,玩玩山水。都這麼想這麼做,就是這麼個結果。如果以糟心開始、糟心結束,未免顯得太過無聊。港劇裡說,做人嘛,關鍵是要開心。於丹老師也教導我們說,改變不了世界,可以改變自己。我今天談的事情,也是心態。長假出行,無非調整好三種心態。
  • 長假在家別閒著,和孩子一起布置一面「學習牆」,讓孩子更愛學習
    其實對於天性愛玩孩子的孩子來說,學習不免是最枯燥沒意思又需要花費時間集中精力的事情,孩子自然就無法對學習感興趣,更別說主動學習了。那麼漫漫長假該如何讓孩子愛學習呢?一位曾在國際學院工作的朋友跟我分享過:在每個國際班中,都會存在一面很大的"學習牆",上面布滿的都是與知識點相關的內容。
  • 特殊時期在家怎麼有意義?父母加強與孩子互動,度過美好親子時光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從吃餃子熬到了吃元宵,又堅持到吃完巧克力,這段時間和你們家的神獸朝夕相處,是一個怎樣的經歷呢?是痛苦的扎心撓肺,還是格外珍惜這段「額外的假期」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怎樣陪孩子們度過這一段有意義的時光。
  • 特殊的日子宅在家裡無法出門 如何度過空虛的一天?
    2020年真難,這是很多人的共同認知,這個春節,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人們少了以前過年的熱鬧,走街訪友變成了奢望。與其冒著風險外出,倒不如宅在家裡。即便疫情再猖狂,在廣大國人不出門、不扎堆的決心面前,也會最終潰敗。
  • 如何在家度過完美假期
    如何在家度過完美假期 2020年04月09日 16:44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五一」快到了,今年「五一」的五天長假你們都準備好了嗎?
  • 吳淑美:讓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
    臺灣新竹大學教授吳淑美,從1989年開始嘗試辦「融合班」,讓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按3:1的比例,一起學習。她通過開放式的教育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的個別優勢,讓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得到「雙贏」:普通孩子基本100%考上大學,其中三分之一進入了理想大學;而特殊孩子也學到了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以及與人相處的方式。日前,受邀為「當我遇上你——世界兒童融合藝術展」做公益講座的吳淑美接受了記者採訪。與優秀的人在一起才能更優秀?她的分享無疑是對這種教育觀念的顛覆。
  • 國慶長假,孕媽能出門旅遊嗎?專家給你整理了一份超詳細出行攻略
    執筆:陳芳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十一長假已經安排上了,很多準媽媽都想趁著孩子出生前再出去玩一玩,放鬆一下,因為孩子出生後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外出旅遊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準媽媽是可以旅行的,特別是懷孕4-6個月的準媽媽,這個時候胎兒相對穩定,是比較安全的,同時這個階段身體也不會過度笨重,出門遊玩也不會感覺太過勞累。那麼對於其他月份的準媽媽來講,有一部分媽媽也是可以出去的,但是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 長假不出門,孩子也得運動,推薦10個遊戲,和孩子一起動起來吧
    家裡那點地兒藏貓貓也藏膩味了。孩子的精力無處發洩,就要搞事情,可是,在家裡怎麼讓娃運動呢? 這裡推薦幾個特別好玩的遊戲,大家不妨一試。,一起向前走。也可以用孩子的鼻子或衣服上的紐扣做開關,按一下就走,再按一下就停。和較小的孩子玩時,大人可將雙手放在孩子腋下摟著孩子;對較大的孩子,大人只要拉著他的手就可以了。可以在路上放一些枕頭椅墊作障礙,增加遊戲的趣味性。適合年齡:1歲以上3.
  • 如何讓孩子充實地度過暑假時光?
    一到暑假,家長對如何讓孩子充實地度過暑假時光發愁,有的家長還盲目的跟風,給孩子報幾項補習班,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說,有的還讓孩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指導孩子有選擇的閱讀書籍,結合孩子的年齡、喜愛,幫助孩子選擇經典書籍和現代優秀文學作品廣泛閱讀。b、指導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等。c、要求孩子學會摘抄和寫海貝記事,嘗試理解和鑑賞書籍的能力,把好的段落摘抄下來,養成寫海貝記事習慣,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寫作能力。
  • 剛適應小學生活就迎來了假期,十一長假過半,如何幫孩子收心?
    十一長假過後,孩子們重返校園的時候,不會像9月1號開學時那樣的興奮,充滿新鮮感和好奇,但同時也不會像9月1號剛過去的幾天那樣落差很大。為孩子的收心的工作需要開啟了因此,從明天起,你就要開始漸漸地為孩子收心了。
  • 久違地,在故鄉度過這個春天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潔妤坦言由於疫情,以往的春俗簡化了許多,家裡的長輩們並沒有抱怨,大家萬眾一心共同抗擊疫情讓她覺得是這個春天最難能可貴的事情。正是源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下一個春天會更美好地團聚。佳欣認為,這個特殊的春天,能和家人們一起待在最熟悉的家鄉,便是最幸福的。對於佳欣來說,曾經平凡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如微光般點亮了疫情中的春天。一家人走在沙灘上,看著夕陽西下時斑斕的海南天空和海岸線連成了一片。潮起潮落,浪花湧上沙灘;夜幕降臨,一起揮舞仙女棒。絢爛的煙火下,佳欣覺得星辰大海不過如此。
  • 疫情中的家庭時光:孩子怎樣度過假期就怎樣度過人生
    對於大人來說還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對於調皮好動的孩子來說就真的是一場耐力和毅力的考驗。這不剛剛過去10幾天,5歲的侄女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門找小朋友耍了,哭著喊著要上街坐搖搖。儘管表姐一直在用家裡的玩具轉移侄女的注意力,還是沒有辦法讓她安靜下來,無奈之下只好給侄女戴上了口罩去超市買了一些零食,這才讓侄女心滿意足地回到了家裡。
  • 疫情下,怎樣和孩子安全、快樂地度過假期
    原來總覺得沒時間陪伴孩子,這下子,大人小孩都不能出門,大人可以好好彌補一下平時的缺憾了。不過,你有沒有發現,特殊情況下的陪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本來孩子就愛玩愛鬧,一旦一整天不能出門,很容易變得煩躁不安,愛發脾氣。這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