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假期綜合症
中秋、國慶長假已結束,調休也進入尾聲。相信大家在這個堪比「第二個春節」的假日裡過得非常愉快,不過假期帶來的後遺症好像也悄悄的來了,不少同學節後明顯散漫不少,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狀態。下面我們就和家長們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從時間上、心理上回歸學習的日常。
提前安排規律的作息時間
給孩子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是一勞永逸的「收心術」。長假結束前,家長要提前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逐步減少孩子看電視、打遊戲等玩樂時間。讓孩子儘快適應學習生活的時間規律,從懶散的假期生活中走出來。
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應該從十一假期中儘快走出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所以,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規律生活,並儘量創造樂於學習的家庭氛圍。
陪孩子溫習功課,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對於心玩野了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一個勁兒地跟孩子著急只會讓他們更加逆反、厭學。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溫習功課,孩子所學知識有連貫性和連續性,只有當舊知識的鞏固率達到一定程度時,學習新知識才不會感到費力,注意力才能獲得有效分配。而且,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哪怕在一邊看書,也會營造出不錯的學習氣氛,從而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高關注、高反饋
如果無法長期陪孩子學習,至少在恢復日常學習的一周左右,家長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家長的高關注和高反饋能給孩子一個暗示:你已經回歸學習生活了,學習是主要的任務。吃喝玩樂該放一放了。讓孩子做好該好好學習的心理準備。
對於已經出現不良症狀的孩子,家長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對孩子的症狀進行分析,及時疏導;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通過與孩子交流,減輕其內心的壓力;家長切忌表現出緊張和過度擔心,以免加重孩子的症狀。
溫馨提示:
讓孩子知道,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生活中,想要取得一定成就,一定離不開不懈的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過來的?有一些人誤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輕鬆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堂下不需要預習、複習,不需要刻苦努力。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在別人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設定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快樂更多體現在學習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
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出他們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
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會在工作中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所以,真正的教育,不但要讓孩子學習到知識,還要讓他們樹立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綜合能力、團隊精神、情商逆商等。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會伴隨他們一生,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後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