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軟體開發商Zoom無疑是新冠疫情期間的大贏家。
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Zoom的股價一天內暴漲超過40%,收盤報457.69美元,市值1291億美元,超過老牌科技企業IBM(市值1096億美元)。據彭博億萬富豪榜,Zoom華裔CEO袁徵身家一天增加了66億美元,今年迄今已暴增了195億美元。
市場對這家會議軟體服務提供商的追捧情緒高漲,源於Zoom在最新財季取得的亮眼表現。
美國時間8月31日,Zoom公布了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截至2020年7月31日的3個月),其中總營收達到6.63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58億美元相比增長355%;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857億美元,這相當於Zoom在整個2020財年錄得的淨利潤數據的8.5倍。
袁徵。圖片來源:GlassDoor
遠程會議的火熱是否會隨疫情得到控制而降溫?那時的Zoom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這份財報背後又透露著怎樣的信息?
用戶滿意度成就市佔率
在此季財報中,Zoom上調了2021財年的全年業績指引,預期該公司全年營收23.7億美元~23.9億美元,此前預期為17.8億美元~18億美元;全年經調整每股收益上調為2.40美元~2.47美元,此前預期為1.21美元~1.29美元。
Zoom在財報中提及,推動總營收增長的因素包括新客戶關係的建立和現有客戶的擴張。截至2021財年第二季度,Zoom共有客戶370200名(擁有超過10名僱員的客戶數量),同比上漲458%。在過去12個月的營收中,有988名客戶均貢獻超過10萬美元,這一數量同比上漲112%。
推行社交疏遠的當下的確給了Zoom更多刷新增長的機遇,但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它就已是業內的績優兵,市佔率增長迅速。
成立於2011年的Zoom,其創始人袁徵此前任職於視訊會議產品提供商Webex的副總裁。2007年Webex被思科收購,袁徵也加入思科,成為該公司工程部門副總裁。然而豐厚的待遇背後,袁徵在思科的日子卻日漸煩惱。
「思科給我的工資和待遇都特別好。但Webex就像是我的寶寶一樣。在2010年和2011年的時候,我幾乎沒有見到高興的客戶,這讓我感到非常尷尬。我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在技術上,為什麼客戶不開心?」在2017年與福布斯的一篇專訪中,袁徵這樣說到,2011年他離開思科,開始Zoom的創業之旅。
除了要與老東家Webex展開競爭,Zoom成立之際,遠程辦公軟體服務這一市場裡早已競爭者云云。類似的產品還有微軟的Skype和Skype for Business,Google的Hangouts,以及中小玩家如BlueJeans和GoToMeeting,它們都比Zoom更早成立。
但是,Zoom是一匹殺入這片紅海市場的強勁黑馬。據技術製圖服務提供商Datanyze,目前全球共有96家公司從事網絡會議服務提供,其中Zoom以35.99%的市佔率高居榜首,Webex以17.33%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此外,在Owl Lab發布的《2018年視訊會議市場報告》中,受訪者中使用Zoom的人數仍然位居第一,佔比25%,其次是Skype for Business。
圖片來源:Datanyze網站
用戶的滿意度高是Zoom能夠在競爭者如雲的市場裡披荊斬棘的重要原因。Zoom十分最重視的一項指標是淨推薦值(NPS,Net Promoter Score),這是目前國際通行的消費口碑評價與顧客推薦度評價體系,能直接反映消費者對企業產品與服務的認可程度和購買意願。
軟體提供商會諮詢用戶,「從0到10,你多願意(或不願意)把產品分享給他們身邊的人」,分數從-100分到+100分。2016年,Zoom的淨推薦值得分是69分,2017年又上漲到72分,然而同行裡的平均水平是19至48分。
高滿意度下是客戶數量的現象級增長。2017年,Zoom的客戶數量(10名員工以上的企業)有10900個,2018年為25800個,2019年為50800個,到了最新的第二財季(截至2020年7月31日的3個月),這一數量達到370200。
高毛利面臨挑戰
挑戰並非沒有,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Zoom的營收增速和毛利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在2020財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Zoom的營收增速依次遞減,分別為103%、96%、85%、78%。在招股書中,Zoom曾提到競爭對手建立的收購或戰略關係對其造成的影響,表示「他們試圖以這種方式來提供比我們更廣泛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組合可能使我們更難以有效競爭。我們預計隨著競爭者試圖加強或維持其市場地位,這些趨勢將繼續下去。」
此外,Zoom的毛利潤從2020財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均呈上升趨勢,但到了第四季度卻遭腰斬,從第三季度的毛利潤3.516億美元在第四季度直接降至1.558億美元。
紅點創投(Redpoint Ventures)的託馬什·湯古茲(Tomasz Tunguz)曾在其博客表示,「Zoom盈利能力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勞動力套利」,即將工作崗位轉移到人力成本低廉的地區,這在科技公司中是一種日益增長的趨勢。
Zoom在招股書中披露,其在中國的多個研發中心僱用了500多名員工,約佔其員工總數的30%。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在2020財年,Zoom的研發費用為近6708萬美元,佔運營總費用的13.6%,但是僅佔總營收的11%。2019財年,Zoom在研發上花費了3300萬美元,佔運營總費用的12.5%,佔總營收的10%。
據億歐分析,Zoom的研發中心主要在中國,即「低成本」因素來自中國的研發布局。不過,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同步提高,未來這種優勢將逐漸被削弱,高毛利自然也隨之下降。
「我們的產品開發團隊主要在中國,那裡的人力成本比其他許多地區的成本都要低。如果我們將我們的產品開發團隊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區,那麼我們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運營費用,這將對我們的運營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並損害我們的業務。」Zoom在招股書中也曾明確表示。
在Zoom的運營費用中,銷售和市場推廣的花費一直居高不下,這也引發了Zoom研發費用是否佔比過低,再投資較弱等討論。對於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的問題,託馬什·湯古茲曾評價,這一比例(10%)比其他軟體提供商要少得多,不到同行研發比例中值的一半。例如,澳大利亞軟體企業公司Atlassian的研發成本佔其總營收的40%以上,而Zendesk和Hubpot等較小的公司則將其總營收的20%以上用於研發。
對此,在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發表後,Zoom表示會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遠程會議需求爆發
新冠疫情暴發前,Zoom的業務在增速上出現一定放緩跡象,而後疫情下新的辦公趨勢又點燃了該公司的業績增速。2021財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69%,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55%。
然而,Zoom的營收大漲會隨著疫情最終的結束而劃上句號嗎?據億歐分析,事實上,此次的視頻會議風口並不是因為疫情的偶然推動,而是市場需求的「蓄謀已久」。
據 IDC 預測,包括視頻會議、語音聊天、內容共享等在內的移動辦公與協作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達到430億美元。此外,據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預測,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傳統視頻會議+雲視頻會議)的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達到71億美元,驅動視頻會議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便是雲視頻會議行業的增長。同時,高德納還預計通過嵌入式音頻會議參會的用戶的比例將從2016年的10%增加到2022年的65%。
在Zoom發布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後,美國資產管理公司D.A. Davidson & Co的分析師日什·賈魯裡亞(Rishi Jaluria)評價道,「我們相信,Zoom已經鞏固了其作為視頻會議提供商的行業標準低位,此外由於激烈競爭帶來的優勝劣汰,重返辦公室可能會為Zoom提供更多增長動力。」
RBC資本市場的分析師亞歷克斯·祖金(Alex Zukin)也看好Zoom,他表示這個行業還有未觸及的增長點。「我們相信,這將使Zoom成為一家全球統一通信提供商,為大型企業、消費者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每個人整合語音和視頻。此外,我們還看到了創建量身定製的視頻解決方案以滿足各種新使用情形(包括遠程醫療、教育和消費者)的重大未開發機會。」祖金寫道。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微軟、亞馬遜、谷歌等推出的雲視頻會議產品,都將與Zoom爭奪市場份額,激烈的競爭將給Zoom帶來不小的營收壓力。對於任何SaaS公司而言,增長是最重要的因素,這與其市場估值直接相關。
此外,隨著使用量的增加,對Zoom安全問題的強烈批評也隨之而來。4月,據外媒報導,馬斯克旗下火箭公司SpaceX已禁止員工使用Zoom的視頻會議應用程式,稱其存在「嚴重的隱私和安全問題」。早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波士頓辦公室還曾發布一份關於Zoom的警告,提醒用戶不要在該網站上進行公開會議或廣泛分享連結,此前發生了多起身份不明的人入侵學校網絡課程的事件。
行業大勢當前,Zoom乘勢而上的同時,如何完善軟體的安全問題仍然是影響它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