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沒造卻市值300億美元!這是一家什麼新能源公司?

2021-01-14 知鋼

找貨、查牌號請用鋼好Pro

詳情點擊上方圖片



資本市場中從來不缺激動人心的故事,本周引發投資者熱議的,是一家還沒有生產出一輛車,收入為零的新能源車公司Nikola。


這家公司的名字取自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與著名的特斯拉電動車公司仿佛一對「孿生兄弟」。由於Nikola公司未來主要產品為電動卡車,這也讓投資者很容易將其聯想成電動卡車界的特斯拉。


在正式上市交易不到一周的時間,Nikola的股價已經翻了兩倍,市值一度站上300億美元,除了特斯拉和通用外,Nikola這家還沒有生產出任何一輛車的公司的市值已經超越了美國所有其他汽車廠商。該公司的創始人身家也暴漲至近百億美元。


Nikola的這一輪「造富神話」,背後是資本力量的推動,成立5年的Nikola 通過反向收購方式實現了快速上市,參與者有貝萊德、摩根史坦利等金融機構,上市後,Nikola所打造的新能源概念,以及特斯拉、SpaceX的光環效應共同作用下,讓其股價實現了騰飛。


股價暴漲市值超越福特


自6月3日正式交易以來,Nikola股價從每股35美元一路上漲至80美元以上,不到一周的時間股價已經翻倍。在本周一的一個交易日中,Nikola的股價就暴漲了100%以上。在一輪暴漲後,該公司的市值已經站上300億美元,除了通用和特斯拉以外,Nikola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所有美國汽車廠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家公司至今連第一輛車還沒生產出來,根據其此前公布的計劃,該公司準備在2021年開始進行生產,並在菲尼克斯南部建一座100萬平方英尺的工廠。這家公司計劃到2027年達到3萬輛燃料電池動力汽車的產量峰值,並在2028年達到年產1.5萬輛電池車生產。


目前支撐Nikola股價上漲的理由,大部分基於其所宣稱已經拿到1.4萬個總價值100億美元的訂單,今年4月份,這家公司告訴潛在投資者,正在與客戶進行談判,將這些訂單轉化為需存保證金的正式協議。這家公司還計劃到2028年,在北美建成700座充氫站,到2032年,在歐洲建成70座。


未來產品線覆蓋眾多市場


儘管還沒有生產出第一輛車,但Nikola已經宣布的旗下新能源車產品已經十分豐富,包括大型貨運車Nikola One,Nikola Two,Nikola Tre,小型皮卡Nikola Badger,以及全地形車Nikola NZT,Nikola Reckless,以及摩託艇Nikola Wav。


根據Nikola目前所公布的產品,其所覆蓋的潛在市場也十分廣泛,既包括長途貨運、也包括普通民用市場,甚至還包括軍用市場以及戶外運動休閒市場。從市場所在的地理位置來看,Nikola從一開始便將自身定位為一家國際性公司,北美、歐洲、亞洲都是已經在其計劃中的市場。



Nikola於2014年成立於美國猶他州,目前總部位於亞利桑那鳳凰城,從公司名來看,Nikola與業內知名的特斯拉公司仿佛孿生兄弟一般,分別取自著名發明家和工程師尼古拉 特斯拉的姓和名。


Nikola將自己的業務劃分為三大塊:電動車、氫能源以及全地形運動,分別對應電動車產品,氫能源站和全地形車和軍用機車等。


在上市交易之前,Nikola獲得了總共5億美元的投資,但去年底,該公司帳上現金僅剩8600萬美元,考慮到該公司還沒有正式進行生產,因此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了產品的研發中,此外,還包括該公司2019年6月新成立的斥資7500萬美元打造的鳳凰城總部,2019年3月份斥資2300萬美元在亞利桑那州Coolidge購置的389公頃的地塊,用於未來工廠的建設。目前,Nikola共有260名員工,該公司計劃到今年年底將員工數擴大至400名。


反向收購實現快速上市


在上市交易之前,Nikola僅僅還是一家活在特斯拉陰影中的小創業公司,夢想者有朝一日能夠超越「大哥」特斯拉,但上市後僅不到一周的時間,Nikola甚至已經搶了特斯拉的風頭,憑藉著股價的驚人表現,成為資本市場中人人談論的話題。


Nikola的上市過程,也和這家公司本身一樣十分特殊,並不是通過普通的上市途徑,而是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實現快速上市。


該公司的上市要追溯到2018年5月份,一家名為VectoIQ的公司上市,這家公司屬於空白支票(blank check)公司,是一種專門用於進行收購的空殼公司實體。VectoIQ順利完成了以每股10美元發行2300萬股的上市,並將獲得的2.3億美元存入信託帳戶中,這筆錢專門用於未來進行收購。


VectoIQ公司吸引的投資者中還包含BlackRock、Cowen Investments等金融機構。


在完成注資後,VectoIQ開始物色潛在投資標的,從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VectoIQ公收到了上百個潛在的收購機會,並對其中超過85個進行了初步盡職調查,並從中選取了16個作為有潛在收購意向的標的,在對這16家入圍公司進行更為深入的盡調和與管理層溝通後,VectoIQ向其中6家發出了收購意向書,最終,VectoIQ決定對Nikola發起併購,稱基於其在技術方面的領先、有能力和遠見的管理層以及在可預見未來在新能源車和能源基礎設施方面的巨大潛在市場,Nikola展示了無可比擬的投資機會,並表示,Nikola現有的燃料電池車100億美元的訂單,已經證實了對於Nikola所提供的方案,市場存在強勁的需求。


將雙方撮合到一起的是投行Cowen,這家投行當時正在作為Nikola的財務顧問,幫助其進行C輪融資。2019年11月,Nikola公司的財務長Kim J. Brady在獲得了Cowen所提供的與VectoIQ合併的潛在可能性後,開始與Nikola的管理層其他成員進行討論。


隨後,雙方進行了多輪密集的談判,在初步接觸一個月後,VectoIQ便向Nikola提交了併購意向書。2019年12月底,VectoIQ開始與投行摩根史坦利商討執行併購的具體方案,並再度以每股10美元發行5250萬股,融資5.25億美元。


根據雙方協議,每股Nikola股票轉換為1.9股VectoIQ股票,最終普通股總股數為3.5億股,按照當時VectoIQ每股11.07美元的交易平均價格計算,併購總價值近40億美元。


本次併購完成後,VectoIQ股票代碼變更為NKLA,並於6月3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正式交易。


從合併後公布的財報看,Nikola在2019年淨虧損1.05億美元,其中研發費用6751萬美元。從2017年至2019年,Nikola虧損總額為1.8億美元。


300億美元市值從何而來


目前根據Nikola所披露的信息,這家公司稱自己目前還處於「pre-revenue」階段,即沒有任何收入的階段,但即便如此,上市不到一周,股價已經瘋漲了2倍多,市值一度站上300億美元。


這背後Nikola所打造的未來新能源出行概念讓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鶩,Nikola稱,其主力產品氫能源卡車使用燃料電池,在加氫站加衝氫氣後形成電力,為汽車提供動力。


與目前主流的電池電動車相比,燃料電池車具有續航裡程更長,充電時間更短(10-15分鐘)等優勢。


但要想讓Nikola的燃料電池車真正跑在路上,需要解決充氫站的問題,該公司稱計劃到2028年,在北美建成700座充氫站。在開始上市交易的同一天,Nikola又發布新聞稿稱,已與能源公司Nel ASA籤署總額3000萬美元的購買協議,每天可以生產40噸氫氣,該購買協議主要用於支持Nikola 初始的5座充氫站每天8噸氫氣產量。


目前Nikola的估值水平很大程度上基於對未來的預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僅就其所規劃的氫能源來說,由於目前基礎設施不夠,基本上相當於從零開始,初期成本投入巨大,一位能源行業專家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一個加氫站的造價相當於普通加油站的20倍,此外,包括氫氣的儲存、運輸等涉及到巨大的成本,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根據Nikola公布的未來業績預期顯示,2021年預計實現收入1.5億美元,2022年3億美元,2023年14億美元,2024年32億美元。相對應的電動卡車銷售或租賃量分別為600、1200、3500和7000輛。


在併購協議中,VectoIQ表示,根據可比較公開上市公司估值法(包括蔚來汽車、特斯拉、維京等),2020年的企業價值/收入比率中位數為4倍,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比率為29.5倍。


VectoIQ董事會認為,合併後公司企業價值/收入比率從2022年至2025年分別為11.1倍、2倍、1倍和0.6倍,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比率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別為15.6倍和5倍。


按照2024年預計息稅攤銷折舊前利潤2.13億美元和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15.6倍計算,可以得出預計2024年企業價值為33億美元。不難看出,目前Nikola的市值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併購發生時所預期的估值水平。



相關焦點

  • 蔚來、理想、小鵬市值1500億美元,碾壓奔馳寶馬,中國新能源汽車站...
    新能源汽車的狂歡,紅利的追逐,已經讓資本殺紅了眼。截止到11月28日,國內三大新能源造車勢力股票瘋狂上漲。而其它造車新勢力,包括特斯拉,每年合計銷售量都沒有到達60萬的規模,還抵不上傳統車企的一個小零頭,甚至某些新能源廠商還出現了「賣一輛虧一輛」的奇觀。銷量差沒關係,這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市值一個比一個高,碾壓行業「前輩」。
  • 新能源三兄弟市值一夜暴漲1700億,新勢力造車夢能持續多久?
    編輯 | Arti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前幾日,造車新勢力的股價,突然開始啪啪啪的上漲,小鵬漲近34%,理想漲逾14%,蔚來漲超12%,特斯拉雖然墊底,也漲了6%。
  • 百度宣布造車蘋果也重磅出擊:新能源汽車股還能投嗎?撤退or進攻
    近期,特斯拉股價更是加速上漲,一周的時間就漲了近25%,總市值達8300億美元,超過Facebook,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公司。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也藉此成為了全球首富:他的個人淨資產上升至1950億美元,超越了亞馬遜CEO貝索斯。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特斯拉股價飆漲了700%。
  • 百度被傳親自下場造車,市值大漲重回600億美元,網際網路企業正加速向...
    繼小米之後,被傳將要造車的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又多了一家。日前,據路透社報導,百度正在考慮自行製造電動汽車,或與汽車製造商組建一家合資企業,百度將持多數股權。同時,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百度已與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以及一汽紅旗等展開早期接洽,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但未做出任何最後的決定。
  • 市值蒸發2000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能走多久?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汽車企業不同,這三家企業實施的都是先預訂再生產的銷售方式。面對不斷增加的銷量,國際投行也紛紛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但是在亮眼銷量和國際投行看好的「雙重優勢下」,當日三家新造車企業的股價卻出現了暴跌。
  • 百度造車或更近一步,結果將如何?
    01被傳「造車」,百度股價大漲媒體報導稱,百度提出了兩種不同的造車方案,一個是自己造車,讓企業代工生產,二是百度與整車廠商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合作造車。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消息傳出後,百度對此事拒絕置評。吉利方面表示,對此事不知情。一汽目前未做回應。
  • 造新車、開公司,賈躍亭的造車之路還有多遠?
    有些人可能對FF這家公司表示陌生,但如果說到賈躍亭造車,估計很多人就會懂了。沒錯,FF就是美國車企法拉第未來(FaradayFuture,簡稱FF),這家公司由樂視的創始人賈躍亭創建於2016年,2017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首發了旗下的首款量產電動車FF 91,隨後,該公司就完成了10億美元的A輪融資。
  • 蘋果什麼時候造車,得看中國產能什麼時候過剩!蘋果造車前景分析
    我對造車這事是這麼看的,將來蘋果會造車,百度會造車,華為也肯定會造車!所以,今天我們不是討論蘋果會不會造車。我們要討論的是蘋果什麼時候會造車,會造什麼車。蘋果是什麼想要知道蘋果啥時候造車,就得對蘋果有所了解。蘋果是什麼?是一家電腦公司嗎?是一家通信公司嗎?是一家設計公司嗎?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嗎?是最注重用戶體驗的公司嗎?
  • 那些PPT造車公司這三年都做了什麼?-虎嗅網
    很明顯,對於一家只有20多條槍和300萬投資並且聲稱要在2017年量產汽車的創業公司來說,這種言論充滿風險。結果在發布會之後,世界上就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PPT造車。產品:2017年集體亮相不管發展歷程怎樣,一提到造車,各路吃慣群眾與專業觀眾最關心的都是各家的汽車什麼時候能夠上市或是看到,用一句略有意味的話來說就是——沒車你說個PPT啊,智東西通過採訪與公開報導統計了各家公司的車輛研發情況。
  • 百度入局第二波造車潮,股價重回800億美元!
    百度終於還是聯合吉利下場造車了! 近日,百度官方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簡稱「吉利」)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同日,吉利官方也確認了雙方聯合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的消息。
  • 傳統自主車企VS造車「新勢力」冰火兩重天?
    其中,UC瀏覽器很快脫穎而出,這讓何小鵬徹底實現了他創業初期的目標,37歲的他財務自由了。2014年6月11日,UC整體併入阿里巴巴,並組建了阿里UC移動事業群,據UC方面透露併購價格刷新了中國網際網路併購規模紀錄。同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很快,何小鵬有了新的目標——新能源造車。
  • 「卡車界特斯拉」承認造假,成立六年未造一輛車
    2020年9月消息,興登堡研究公司發布報告稱,這家明星新造車公司存在「欺詐」行為,並指責公司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Trevor Milton)多年來一直在說謊,關於電池和氫燃料電池技術,以及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訂單額上都在誤導投資者的判斷。隨後,尼古拉公司承認了報告裡揭露的部分事實,尤其是偽造其原型電動卡車在公路上正常行駛的視頻。當時他們採用了第三方的零部件,並用膠帶掩蓋品牌。
  • 坊間臆測馬斯克或將收購戴姆勒 市值暴漲將破2萬億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12月8日收盤,特斯拉股價上漲1.27%,報收649.88美元/股,總市值為6160.22億美元。目前,特斯拉市值超過了豐田、大眾、奔馳、寶馬的總和,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而市值的瘋漲也令其CEO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資本的積累讓特斯拉有了新的擴張計劃。
  • 口嫌體正直,「蘋果」們紛紛下場造車
    雖然多方均未對此事正面回應,但是華爾街的熱情已經被點燃,受該消息影響,百度股價連日大漲,市值也重回600億美元。此外,11月16日,滴滴發布其與比亞迪共同研發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一切設計為網約車場景服務。11月26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聯合推出「智己汽車」,首輪融資達百億規模。此時入場造車,科技公司們打的什麼算盤?
  • 蔚來市值逼近5000億 超越戴姆勒成全球車企第五
    原標題:蔚來市值逼近5000億,超越戴姆勒成全球車企第五  距離中國車企市值榜首,僅一步之遙。  新能源汽車中概股又迎來一波強勢增長。  美東時間11月23日,新能源汽車股集體走高。特斯拉股價再創新高,報收美股521.49美元,市值達到4943.2億美元。
  • 巴菲特花70年辛苦建立的伯克希爾帝國,被一家上市才10年的公司超越了
    然而有一家公司更為「神奇」,它正是在上周五晚超越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成為全美第七大市值公司,他就是特斯拉。 5552億美元!特斯拉到底賣了多少臺車? 蔚來市值超越比亞迪 截至11月27日美股收盤,蔚來汽車總市值為7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4億元),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此前的「老大哥」上汽集團屈居第三,甚至有被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趕超的風險。
  • 恆馳1路跑官宣,恆大造車翻開底牌
    在國內新能源造車這條賽道上,巨頭林立,競爭激烈。外有氣勢洶洶的特斯拉,內有蔚來、理想和小鵬等新勢力造車者,更有傳統車企如比亞迪等。但恆大汽車在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下,自有過人之處。目前恆大汽車上海、廣州兩大基地已全面進入試生產,達產後可做到每分鐘生產一輛汽車。按計劃,恆大汽車將於2025年前實現年產能約100萬輛,2035年前達500萬輛。技術和人才是核心競爭力新能源造車以何取勝?技術和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許家印顯然明白這個道理。
  • 華為三年之內不造車,那三年後呢?
    「沒想過」、「不考慮」、「不造車」,這一開口,便知道是「老任正非」了。數年如一日,華為類似的公開否認造車次數已難以統計。就在11月25日,關於華為造車的「否認三連」又有了新版本。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登了一份公司總裁任正非籤發的文件——《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文件中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 全球車企市值最新排名:大眾豐田不敵特斯拉 比亞迪超奔馳
    公布的全球車企市值數據顯示,特斯拉依舊以絕對領先的優勢超越豐田和大眾,成為全球汽車廠商市值最高的車企。比亞迪、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眾多新能源車企市值也是飆升。所謂的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
  • 恆大跨界造車,除了刷新大眾的認知,還能濺起什麼水花?
    6月16日,恆大又與瀋陽市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瀋陽市投資120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也就是說在這六天時間裡,恆大光為了建三大基地,砸出了2800億的大單。蔚來汽車的李斌曾說,"沒有200億最好別想造車。"這話在當年聽來豪氣幹雲,現在跟恆大一比,感覺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