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媽媽談教育
隨著基礎教育的程度的提升,不單單著眼於應試教育了,開始發展素質教育,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同時給孩子減負,因此一些理論知識的科目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利於興趣培養的科目。
逐步實現美育中考
2020年中旬的時候,教育部衛生體育藝術司長提出了「美育中考」的概念,所謂美育中考就是中考科目不再僅是數語外物理歷史政治這些理論科目了,還會有一些培養審美,適用於素質教育的考試科目。
首次提出美育中考的概念,就實施了具體措施,提高體育在中考中的分值,與三大主科同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身體素質,一些省市在新一屆中考中,就會實施這一措施。
美育中考還意味著,不久的將來音樂和美術這兩個藝術類科目,也都將加入中考中,這一概念看似是在為學生減負,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審美培養,但其實無形中讓學生壓力更大了。
美育中考給學生帶來了哪些壓力?
首先,對於一些天生體質差的孩子,體育成績成為拉後腿的科目,所有理論科目成績都很好,唯獨體育不好,而且體育不是通過努力就能趕上來了,那麼美育高考的概念對於體質弱的孩子真的公平嗎?
其次,如果音樂美術都加入中考,那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差距不就更大了嗎?畢竟農村孩子從小接觸不到美術和體育,而城市孩子可以上預科班,無形中產生差距。
最後,如果其他科目分值不減,或者不取消一些科目,那麼對學生來說增加體育、音樂、美術,根本不是減負而是增負。
素質教育是讓學生全面放發展,那麼如何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增加學生的審美和興趣愛好呢?
加拿大小學生作業,將知識和審美完全融合在一起
1、自畫像+自我介紹
我們小學老師也會給學生留「自我介紹」的家庭作業,往往都是孩子書寫下來一段話,或者父母幫忙準備一段話,第二天帶到教室進行演講,而加拿大留的自我接受家庭作業則是自畫像+文字書名的形式,學生在特定的人物圖像中填充上自己的五官表情,然後畫出自己所在城市的特徵特點,再在旁邊的自我介紹欄中,填寫上文字。
2、畫出並寫出自己的職業理想
我們也經常留關於《我的理想》的作文,學生往往寫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老師、我要當警察,話說完就完事了,對自己的理想沒有半點了解,而加拿大小學生關於理想的作文,則是繪畫結合的文字的形式,比如說下面這個小學生,想當醫生和導演,把手術臺和導演走紅毯的情景畫下來,就很有藝術氣息。
3、畫出水壩科學原理圖
如果你覺得只有文科類作用能用畫和寫的形式,那你就錯了,數學題也可以,數學老師讓學生畫出水壩的操作原理圖,這樣學生既能記憶非常深刻地學會順流逆流和加速度的原理,還能培養設計能力。
分析:
從以上3個加拿大小學生作業,我們能看出來加拿大小學在教授知識的同時,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像上述小學生作業中國小學生就不一定會做,因為從小到大用的從文字的家庭作業形式,冷不丁讓用寫結合畫的形式,難度還是很大的。
那怎麼樣培養學生的審美,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呢?
其實所謂素質教育,不單單指興趣愛好、藝術鑑賞能力、品味審美這些,還包括道德品質、行為規範方面,所以不用一味地強調音樂、美術這方面的鑑賞能力。
素質教育還是需要家庭學校一併執行的,例如有條件的家庭,從小送孩子去接觸藝術方面的東西,同時用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例如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經常帶著孩子讀書,培養共情力等等。
當然了學校減負仍要踐行,從根本上上解決學生學業壓力,才更有時間進行素質教育培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和學校互相配合完成,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實現素質教育的。
你覺得加拿大小學生作業形式可行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