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孩子四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澱區肯定不夠。」最近,北京一家培訓機構的宣傳文案迅速刷屏,引發各方熱議。現實中,在「彎道超車」「上課外班『搶跑』才可能贏在起跑線上」的喧囂聲中,各種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新華每日電訊)
新聞中,一位父親的內心掙扎,具象而真實:兒子轉眼就要上小學,他的英語剛學到字母「X」,而有的幼兒園中班孩子,已經能用英語講故事……這份糾結,太多的家長感同身受。被培訓機構嚇著,被身邊親朋比著,由不得為人父母者不為所動。畢竟,起跑線焦慮,在我們的社會中,從來都是根深蒂固的存在。
「不搶跑便是落後」,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在搶跑,所有人都停不下來,比賽的強度越來越大,幾乎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孩子四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澱區肯定不夠。」當真,不得不佩服培訓機構的天才文案,其儘管極盡聳動之能事,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如今「教育競賽」的激烈程度。當然了,誰也沒想過,對於一個幼升小的孩子來說,那貌似龐大的英語詞彙量,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學習的能力是一回事,學到的「知識量」則是另一回事。就算先人一步多掌握了點英語詞彙量,但這真的是永久的、不可逆的優勢嗎?超前學習,帶來的往往只是非對稱競爭下的「暫時優勢」,其最終的結果既可能是「一騎絕塵」,當然也可能是「後勁不足」。之於此,培訓機構當然不會進行「風險告知」了。
教育主管部門一再強調,小學一年級必須「零起點教學」,對於英語學科同樣如此。對於英語詞彙量已有1500個之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會否覺得一年級的課堂有些無聊呢,又會如何打發那無聊的課堂時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