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流失的電量回歸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償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遠大理想,相信終會成功,為那個理想竭盡全力,奮不顧身,有能曲能伸的氣魄,有不畏艱難困苦的決心和勇氣,相信成功終究會屬於我們。在美麗的烏江湖畔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纏綿於山間地頭,他們執著於一件事,而就是這一件事,不斷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規範了供電企業的規範化管理,他們就是沿河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用電檢查班,4人組成的電力偵查隊。
強抓提質增效,規範用電秩序
南方電網公司的企業使命是「主動承擔三大責任,全力做好電力供應」,做好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的同時,還要做好經濟責任,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讓每一度電實現它的價值,提升國民經濟發展,發揮國有資產的全部力量。
沿河供電局客服服務中心用電檢查班電力偵查隊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作為南網人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在自己崗位上履職盡責。
2017年1月以來,在這素有「黔東北門戶,烏江要津」之稱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土地上,電力偵查隊不斷深入13個基層一線供電所,對轄區的22個鄉鎮429個行政村的2282.94千米10kV線路, 1636.48千米400V線路,2098臺公變,1124臺專變。進行了隨機抽樣式用電大檢查,以點慨面,規範供電所管理,讓每一度電不在流失。截止8月,共查出違約用電15起,追補電量51萬度,追回電費26.3萬元,挽回國有資產的流失。
沿河境內地形呈狹長帶狀分布,山高坡陡、蜿蜒崎嶇,往往一個臺區的用戶成幾何分布,檢查一個臺區下來,需要1天的時間,面對特殊地理環境,電力偵查隊為了高效完成對線路臺區用戶的檢查,每到一個站所就對線路臺區進行全面梳理,通過計量自動化系統、線損情況、電量波動情況、抄表情況進行綜合統計統籌分析,針對性的進行目標鎖定,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用電檢查,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
「為了能幫助供電所提升效益,減少電量損失,我們基本上每天都要去現場,在供電所裡檢查,有一回我們連續12天都待在了那裡,一直到問題解決」隊員黎剛說道,張林1982年參加工作,已是工作35年的老同志,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樸實細緻,他還是一位退伍軍人,給人的感覺,無實不散發著剛正不阿的軍人氣質。這是他們工作的真實寫照,為的就是那份責任,那份做為一名南網人的熱情。連續12天奔波於電能計量現場和用戶之間,在他們的工作內容中是很常見的事,電力偵查隊用執著堅守的工作態度和認真解決一切困難的精神抒寫電力人在平凡的崗位發光發熱。
督導通道清理,減少電量流失
電能在輸送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因素的損耗,為了更可能減少損耗,我們必須強化日常維護工作,確保設備線路在最佳狀態安全穩定運行。每到春季,萬物復甦,是植被生長最為茂盛時期,樹枝快速生長,藤蔓迅速拔高。
「春夏兩季,樹木長得很快,特別是藤蔓一晚上就纏著我們電桿的拉線到線路和設備上去了,不及時處理,充滿水分藤蔓和樹木是導體,容易發生觸電危險,非常不安全,而且還會產生電能損失」隊長譙佐鋒給筆者這樣講到。每到這個時候,供電所員工就會開展對線路、設備的通道進行全面清理工作,砍伐掉影響線路的樹木枝條,確保電力通道暢通安全,有效減少樹枝與導線接觸,產生放電損耗。
電力偵查隊每次到現場巡查,都會帶上一臺相機,相機記錄裡沒有華麗的風光美景,沒有閃現的人群,有的只是線路和設備以及旁邊的枝丫,線路設備上或周圍任何多餘和不該存在的物體現象都是這臺相機所要抓捕的對象。在群山峻岭中,有線路、有設備、有計量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今年的夏季特別炎熱,巡視下來,隊員們都是汗流浹背,滿頭大汗,儘管如此,哪條線路的通道旁的樹枝未清理乾淨,哪臺計量的某一相未採壓都逃不過他們敏銳而專業的眼睛。
那是7月中旬的一天,和往常一樣電力偵查隊到轄區進行用電檢查,當巡查到10千伏毛甘線(毛田村到甘溪鎮)輸電線路的時候,發現12#杆到13#杆之間,有棵樹離線路大楷只有1米的距離,如果在讓其生長,很容易觸碰到線路,造成隱患和電量流失。做好各項記錄,隊員黎剛首當其衝,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又在邊防當個兵的他,拿其鐮刀就往那棵樹前去,樹周圍有許多雜草,還好刀口鋒利,也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去除雜草靠近樹木,就在這時,黎剛突然感覺臉上一陣疼痛,當時也沒太注意,一心只想把樹砍倒,很快把隱患清理完畢,才發現地上有一團蜂窩,蜂子正圍著蜂窩打轉。這才下意識的往臉上一摸,這一摸,知道自己被蜂子咬了。
這樣的事情,對用電檢查班的他們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怪,在山地雜草叢生的郊外,蜂子蚊蟲毒蛇都不知道遇到過多少次。因為做為南網人,心繫著萬家燈火和企業的利益,責任在,在大的風雨和困難都阻礙不了供電人前進的腳步。
情系萬家客戶,米粒電費收回
「我們是移民搬遷戶,咋個要交電費,管是政府給我們交,你們管去找政府要,不要找我要……」淇灘鎮王其華用戶這樣說到。「老哥,這是國家規定的,你們用了電,就得交電費,電費是國有資產,用了電不繳電費是違法的」隊長譙佐鋒這樣給用戶王其華解釋道。「剛開始,用戶的態度還是很堅決,就是不繳電費,最後在我們的努力下,用戶還是把幾年沒繳的電費繳了」。至今已經幫助供電所追繳了欠費4萬多元,欠費用戶多數是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就通過打電話聯繫用戶,找他們的親戚朋友,以串聯的方式把欠費收回來。
當問到在催繳電費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的時候?用什麼好方法解決這些難處?他們只是會心一笑,隊員李友說道「最難的是就是碰上釘子,被用戶冷眼相迎,但是這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都必須面對,這好多電費單都是我們基層供電所同志自己掏錢墊付的,我們得給我們的同志交代,也是為我們的用戶能合理合法的用電」被拒絕和打擊有時也更能激勵個人和一個團隊更好的成長,在遇事面前做到風雨不阻迎難而上,李友又說道「我們也沒什麼好的做法,就是與用戶拉家常拉近距離,在慢慢向用戶做好解釋,直到用戶理解。其實我們的用戶說通了,是很理解我們工作的,是以前長期的各種原理導致,只要把這些事說明白,事情也就解決了」。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只要我們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的本質和根本原因,然後針對問題解決,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正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
有一次,電力偵查隊在甘溪鎮江邊村用電檢查的時候,一位忠厚樸實的村民上前來反映說「自家已經好幾天沒用上電了,打米都是到別人家(鄰居)去打的,又不知道找哪個,然後我們支書把線接好了,給你們說下,實在是要用電,才請支書幫忙的」,這位用戶是江邊村用戶楊忠,屬於苟當溪公變,「老人家,如果你以後遇上用不上電,你一定要給管片人員反映或者到供電所去反映,我們知道了一定能幫你把線接好用上電。你家是在哪個位置,我們去幫你看看」隊長譙佐鋒這樣回答道。在村民楊忠的帶路下,電力偵查隊來到了楊忠家,經過仔細查勘線路,原來是用戶的進戶線,就是從電錶出來進家裡的線斷了。用戶進戶線出問題是很常見的事,很多用戶不懂電,不知道怎麼處理,需然進戶線不屬於供電部門的產權,但我們的同志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很樂意幫助用戶解決。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發展戰略的正確導向,更離不開基層員工在一線的辛勤付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價值,用精湛的工匠精神抒寫電力人不平凡的人生,因為他們堅信,所有的付出,都是作為一名南網人應盡的責任,他們也相信,只要努力,明天會更好。(冉和勇)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