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歷時5個月種出雜交水稻,網友:和袁老種的味道一樣嗎?

2020-12-23 國際在線

「早餐,一碗舂米就著鹹菜,米粒飽滿,回口甘甜。」吃著這份歷時5個多月才完成的「早餐」,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大二學生劉淏林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原來,這頓「早餐」是他親手種植的雜交水稻,劉淏林也因此備受關注。

看了袁隆平的一則新聞,他決定學習農學

登上了微博熱搜,劉淏林同學心情有些複雜:「既擔心又害怕,畢竟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而且這次比賽比我優秀的同學多了去了。」

對於這位大二學生成功種植雜交水稻,網友們觀點各異。有網友點讚支持:「自給自足,未來農業發展就靠你們啦!」部分網友「質疑」:「雜交水稻種植,俺家跟著爹媽就能學,何必要上大學?」

為何選擇「農學專業」?劉同學說是因為袁隆平的一篇報導。「我父母是工人,並沒有機會參加農業生產。我在高三時看了一則關於袁隆平爺爺水稻畝產增產的報導,讓我很是崇拜。再加上我比較喜歡化學和生物,就決定學習農學。」

在劉淏林看來,學習農業專業,是學習怎麼種好作物,怎麼可以大幅提高產量,怎麼科學種田、培育新品種,怎麼改進種植方法提高產量,等等。「農業是衣食之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該學會用科學的手段讓農業發展變得更強

5個月種出雜交水稻,有心酸也有成就感

今年4月下旬,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舉辦了雜交水稻種植與全生育期管護技能大賽,劉淏林報名參加。

比賽時間從4月末持續到10月初。由於時間跨度大,部分參賽者就因為暑期回家無法照看水稻,導致水稻因高溫而乾枯,被迫提前退賽。劉淏林卻整個暑假都在學校看護它們。

8月份,蟲害乍現,想要快點解決的劉淏林不小心打多了藥導致燒苗,結果到了本該抽穗的時候卻一直沒有進展。

打藥前擔心蟲害,打完藥擔心藥害。平時吃飯、睡覺、喝水,劉淏林都在想著這些水稻。「為了種好它,我都瘦了。」劉淏林笑著說。

9月下旬,劉淏林所在小組種的3株雜交稻成功通過老師驗收。他和隊友對其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晾曬後,進行考種,但結果並不理想。「除了千粒重達到標準,有效穗數、結實率等其他產量因素均未達標。忙碌了五個月,我們最後的產量僅為74.964克!」

煮一頓早餐,嘗嘗親手種的大米

由於稻穀產量很低又品質不高,考種結束後劉淏林便將稻穀置放在宿舍,沒有再管過。

直到一位朋友問他收穫的稻穀是否可以直接食用時,他才突然想嘗嘗自己種的大米的味道。

「我們借了一個小電煮鍋,準備藉助實驗室儀器完成舂米後,煮一頓稀飯吃。」一開始他們並不知道實驗室有小型碾米機,他和隊友丁梓軒決定效仿古人進行人力舂米。

然而,半小時裡只有30粒左右的稻穀完全去殼,還有不少的稻穀被碾碎。使用碾米機後,幾分鐘內他們便完成了所有稻穀的去殼工作。隊友丁梓軒感慨:「第一次這麼真切地感受到技術帶來的方便!」

說到稀飯的味道,「雖然賣相不好,嘗起來也比較糙口,但米飯的清香絕對是市場上的大米比不了的。」劉淏林這樣向記者形容。

劉淏林團隊表示,農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未來還會嘗試更多的作物種植試驗,希望在科研這條路上能走得更堅定、更遠。

網友:原來種水稻這麼辛苦,要更加珍惜糧食

看過劉同學的故事,許多網友表示原來種水稻這麼難,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大二男生校園裡種雜交水稻 歷時5個月終變早餐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王龍龍 通訊員 張瓏瀠)「雖然賣相不好,嘗起來也比較糙口,但是米飯的清香味絕對是市場上的大米比不了的!」近日,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大二學生劉淏林在談及自己歷時五個月才完成的「早餐」時,這樣向記者形容。
  • 陪伴了袁老五十餘年的雜交水稻用英文怎麼說?
    上周,袁老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接受媒體採訪。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只要腦袋還行,就會一直工作下去。他還寄語年輕人:要有高雅理想,應該賺對社會、百姓有益的錢。因為中國幫助他們發展雜交水稻,非洲國家的明天將是光明的。「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不少網友驚呼「袁爺爺英語十級了吧?!」還紛紛表示要記住「雜交水稻」這個詞的英文,「今年要考的!」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可能不是袁隆平……
    先做個聲明:本文不講水稻的雜交,因為光科普雜交,一篇文章就寫不完,太過複雜,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還有三系二 先做個聲明
  • 「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hybrid rice雜交水稻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你記住了嗎?
  • 為什麼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用英文回答
    比如說當地有一種青蛙,不愛吃害蟲,就愛吃水稻;還有一種變色龍,雖然不吃水稻,但喜歡在成熟的稻田裡「衝浪」,壓倒大批水稻導致減產……但團隊一點一點全部克服,直到他們的膚色和非洲人不分伯仲。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試種大獲成功,種植面積達到兩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7噸。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面對面丨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他把雜交水稻種到沙漠,種到鹽鹼地;他把雜交水稻種到非洲,種到全世界。
  • 袁隆平飈英語又上熱搜,雜交水稻英文原來這樣說!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ID:Chinadaily_Mobile)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
  • 87歲袁隆平全程飈英語演講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你聽過87歲的袁隆平老先生飈英文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嗎? 有網友說:袁老的謙虛是真謙虛,我的謙虛是真心虛啊。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 這些與雜交水稻有關的數據,恐怕沒有誰比袁老更清楚了吧。 如網友所說:用英文介紹雜交水稻,不止是英語要好,還要懂很多專業術語! 在現場聆聽袁隆平的英文演講時,中青網記者也被震撼到了。
  • 全英文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  7月12日新浪微博熱搜榜(網絡截圖)­  這一關鍵詞之所以成為熱搜,源於中國青年網昨天發布的一條短視頻: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87歲的袁老用全英文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獲贊無數。
  • 袁隆平生日蛋糕上是水稻,回望造就的「神話」,他總結了八個字
    去年5月,專家對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有機覆蓋膜直播試驗示範田的「超優千號」水稻進行測產驗收,喜人發現,畝產高達1065.3公斤,讓袁院士的生日願望提早實現。早些年,袁隆平的夢想是「禾下乘涼」——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籽粒像花生那麼大……為此,他和團隊刻苦攻關,幾十年如一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水稻奇蹟」,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獲獎無數,榮譽滿身,袁隆平卻一直把鼓勵當鞭策,從未懈怠。近些年,袁老又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 袁隆平:一生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走進遠離鬧市的湖南長沙馬坡嶺,很遠便能看到「隆平高科」的大牌子,這裡就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也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袁老現在每天至少還要工作7個小時。」2010年12月24日,採訪袁隆平時,他的秘書告訴筆者。幾十年來,袁隆平就是靠著這樣的堅持,培育出一批批雜交水稻,為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和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
  • 90歲袁隆平飆英文上熱搜,網友:學會了「雜交水稻」單詞
    昨天,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網友:學會一個詞,「雜交水稻」!
  • 87歲的袁隆平全程飈英文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視頻)
    解決了無數人吃飯問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經87歲高齡,而他最近因為說了一口流利的英文震驚了一眾網友。   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用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這不袁隆平又上熱搜了!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其實,袁隆平的英語水平本來就很高,甚至可以說,英語本就是他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養育3個兒子,各個都是人中翹楚
    中國當代神農說到水稻,我們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肯定是被親切地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這位水稻專家,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來研究雜交水稻,不畏艱險、嘔心瀝血換來的成果不僅造福於中國,更對整個世界影響深遠。
  • 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是如何成為大國基石的?
    我的第一反應是國士無雙,袁老和鍾老這樣的國士受到追捧,說明國人的價值觀開始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這是好事。第二反應,去年全球糧食減產,今年似乎情況也不樂觀,這讓大家意識到屯糧的必要和中國的糧食安全,袁老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
  • 蘭花科普|關於原種、老種、變種、原生種、原生老種等概念淺探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們介紹幾個術語:1、種(Species,縮寫為sp.):簡單來說就是基本特徵一樣的單個生物體(植物)的群體。2、亞種(subspecies,縮寫ssp.):是某個種的表型上相似種群的集群,在分類學上和該種的其他種群不同。
  • 87歲袁隆平以流利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14日報導,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飈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焦點訪談]雜交水稻之父的夢想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5月22日播出):點擊看視頻〉〉〉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