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說|你問我像黛玉還是寶釵?我覺得我更像迎春

2020-12-23 這裡是安徽

我以前特別贊同毛姆的一句話:「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每當我為什麼事情生氣,就會對自己說,這都是不讀書之過,如果你的世界無限寬廣,又怎能會為這種事情動氣呢?這就是鄙吝之心啊。

我一直非常相信這個道理,直到上周在杭州開讀者見面會,主持人蕭耳老師問我,你好像沒有寫過惜春和迎春?

其實這兩位我早年都寫過,惜春先不說,迎春我忘了說她什麼了,可能當時覺得金陵十二釵總得都寫一下,雖然關於她並沒有太多可說的。唉,誰沒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少作呢?

但是這個下午,蕭耳老師問到我的這一刻,一個念頭冒出來,我說,總有人問我是像寶釵還是像黛玉,我現在想想自己最像迎春。

當迎春遇到麻煩時,就是躲到書裡去,她的丫鬟和她奶媽的兒媳婦吵架,她勸不住,乾脆拿了本《太上感應篇》來看。

這不就是把閱讀當成避難所嗎?

87版《紅樓夢》迎春是由兩個演員演的,第一個叫金莉莉,真像書上形容的「溫柔沉默,觀之可親」,後來她上大學去了,換了個演員叫牟一。

多少年後紅樓劇組重聚首,牟一倒是蛻變出典雅如希臘女神的氣質來,但當年扮演這個角色時,不知怎的,眉宇間就有點晦氣。當然,迎春確實算十二釵裡最倒黴的一個,但是她自己也說,在大觀園裡曾經度過些快樂時光,把她想成一個苦命的工具人是不對的。

迎春這個人笨嗎?好像是不太聰明,大觀園裡起詩社,黛玉湘雲寶釵輪番展示才華,迎春和惜春總是靠後。寶琴她們來走親戚,寶玉馬上就邀她們參加詩社,探春說二姐姐病著呢,寶玉說:「二姐姐又不大作詩,沒有她又何妨。」元宵節元春做的燈謎,也只有迎春和賈環沒有猜到。

她處事也極其懦弱,她的首飾攢珠累絲金鳳被奶媽偷去當了做賭本,丫鬟繡橘回了她,她騙繡橘說一定是司棋收著呢。繡橘去問司棋,司棋說她沒有收,顯見得是被奶媽拿走了,但迎春還是裝聾作啞,眼看過幾天中秋節要到了,要戴這個金鳳,迎春還是不聞不問。

我覺得這事兒我也幹得出來。上次看京東版的《脫口秀大會》,有個京東的高管說,他們結過很多奇葩的諮詢,其中有個人問,我能不能給樓上買臺冰箱而又不被他發現。這人為啥要做這活雷鋒呢?是因為樓上冰箱太響吵得他不得安生,他又不敢跟人家提出來。

就是不想面對,花錢買平安吧。

迎春的小伎倆被丫鬟揭穿了,只好老實承認她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回事:「何用問,自然是她拿去暫時借一肩兒.我只說她悄悄的拿了出去,不過一時半晌,仍舊悄悄的送來就完了,誰知她就忘了.今日偏又鬧出來,問她想也無益。」

家裡出了個賊,迎春的態度還是「問她想也無益」。

倒是丫鬟繡橘不肯就這麼認了,直指迎春太過「軟弱」,跟奶媽的兒媳婦大吵起來,迎春像個唐僧似的左右勸架,看誰都不聽她的,乾脆拿了本《太上感應篇》來看。後來探春在外面聽到,召來平兒,替她擺平了。

我以前看到這些,對迎春很不以為然,但活了一把年紀,跟各路人馬幾番過招之後,有了點自知之明,處處能認出自己。

迎春為什麼執意不去問奶媽要累金鳳?就是一種淡淡的疲憊感,能躲一時是一時。

奶媽的兒媳婦提出,她可以去贖回累金鳳,前提是迎春要去找賈母幫奶媽說情,因為奶媽賭博的事被賈母知曉,現在人已經被關起來了。

換成趙姨娘,估計要跳起來了,換成探春,也會震怒,這要求實在不合理。但是不管哪種反應,都還是對生活有熱情的表現,認為生活應該具有某種秩序。但在迎春看來,這不過是各種光怪陸離中的一種,她平靜地表示絕不會去求情:「問我,我也沒什麼法子.他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

至於私自拿去的東西:「送來我收下,不送來我也不要了。太太們要問,我可以隱瞞遮飾過去,是她的造化,若瞞不住,我也沒法,沒有個為他們反欺枉太太們的理,少不得直說。你們若說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你們處治,我總不知道。」

還真不能說是懦弱,如果是懦弱,她就不會在太太們面前替奶媽遮掩了,她也不指望一定遮掩得過,瞞不過的話她也不在乎。她一點也不緊張,甚至比大多數人都鬆弛,怎樣的結果她都接受,太太們的觀感和貴重的首飾她全不在乎。

這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佛系啊,雖然她拿在手上的書是《太上感應錄》。黛玉笑她 「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又說:「若使二姐姐是個男人,這一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哉。」

你看,這話多麼明白,多麼自洽,迎春也許並不是笨,她只是懶得用力,知道活在這世上用力也是白搭,倒不如省些氣力。我平時跟人打交道,也每每因好說話被家裡人責備,為什麼不講價呢?因為相對於那點可能的利益,我更希望這個給我製造困擾的人早點從我眼前消失。

自小習慣了輸的孩子會長成這樣的性格。勇於跟人死磕的人,則是從小習慣了贏,他們覺得天生就該自己贏,他們就總是贏,哪怕抽獎,中獎的概率都比別人高。

你希望外人怎樣對待你的孩子,你就怎樣對待TA。強勢的父母指望孩子對別人勇敢,這很不科學好嗎?

我努力掙錢的動力,很大一部分是免於跟人碰撞,我感覺我三分之一的錢都花在這上面了。迎春雖然不掙錢,她願意讓出其他利益,隨便猜燈謎也罷,不問累金鳳也罷,都不過求一個眼下安生。「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迎春也是相信這句話的吧?我娃小時候聽到,說應該是「逃避雖有用但可恥」。

但事實上,並沒有鳥用。所謂的避難所只能躲點小風雨,真的抗不了大風浪。好在我還有非常規武器,請參看這一篇(這裡放「老實人」那篇連結),迎春手無寸鐵,只有送命。

讀《紅樓夢》很容易產生代入感,有意思的是,少年時候,會把自己代入黛玉湘雲這些優秀的人物,人到中年,某些際遇倒是跟趙姨娘迎春這些不如意的人更相通,就像有人想穿越回古代做才子佳人,我卻因為擔心自己穿越成春燕娘而從來不動這類念頭。

只是,產生代入感,不完全是認同,更多是提醒,越是有可能成為趙姨娘,越不要成為她,倒比那些把自己代入林黛玉的人,更有可能避免趙姨娘化吧。

相關焦點

  • 高三班主任得知我如廁看《紅樓夢》,問我喜歡寶釵還是黛玉?
    班主任簡單安慰她幾句之後,就在課間悄悄過來問我:「聽說你最近在看《紅樓夢》?還是每天中午如廁的時候看?你都神了?」 我略為尷尬地說:「老師,沒辦法,實在太好看了,那文字怎麼可以寫得那麼美?你是不知道,裡面的詩我看過的都會背了。」
  • 偵察與反偵察:佳惠為什麼會對黛玉、寶釵用腳投票?
    可是當小紅讓佳惠跑一趟路,去趟蘅蕪院找鶯兒把她的筆要回來,佳惠卻說,花大姐姐等我抬箱子呢,你自己去吧。這明顯是藉口,所以紅玉也說:「他等著你,你還坐著閒打牙兒?我不叫你取去,他也不等著你了。壞透了的小蹄子!」兩人關係那麼好,小紅不舒服懶得動,為什麼佳惠不替她跑一趟呢?
  • 寶釵真的喜歡寶玉?還是黛玉把寶釵當成假想敵?
    不管是元妃省親時,還是歷次詩社,寶釵的才情與探花之女黛玉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若論見識,寶釵更是比從小窩在家裡哪裡也沒有去過的黛玉強太多。因問:「銜的那寶貝在那裡?」寶玉見問,連忙從衣內取了,遞與過去。水溶細細的看了,又念了那上頭的字,因問:「果靈驗否?」賈政忙道:「雖如此說,只是未曾試過。」水溶一面極口稱奇道異,一面理好彩絛,親自與寶玉帶上。
  • 《紅樓夢》中賈探春喜歡黛玉還是寶釵?
    我感覺探春對黛玉和寶釵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喜歡之分,都是自己的姐妹,都是詩友,都是玩伴,最主要的是沒有任何的根本的利害衝突,就是非常真切的兄弟姊妹親密的關係,相互彼此了解各自的性格,寶釵的心機在其他的人身上還可以用上,但對探春她會很小心的不大可能有嫁禍之舉,一個人用心機是要考慮對象的尤其是像寶釵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物,當初為什麼就可以嫁禍偷聽的不好的名聲給黛玉是基於幾點考慮的
  • 有人說看《紅樓夢》,少時喜黛玉,老來好寶釵,我認為是不正確的
    從這句話來看的意思就是黛玉是屬於少時的一種狀態中,這些情況表現在哪些方面,就是無所畏懼,心直口快,想怎麼表達就說出來,朝氣蓬勃,我行我素,不會去提別的去奉承什麼人,你看黛玉就算賈母是自己的外婆同樣的也不是會利用這樣一個利好來為自己撐腰或者作為靠山,但是我認為黛玉的行為舉止並不包含很多少年的其他因素比如好衝動,不多加思考就表現出一些稚嫩的行為出來,黛玉也你沒有像很多少年表現出來的缺少理智的行為
  • 寶釵像牡丹,黛玉似芙蓉,看看你的愛豆是什麼花?
    排在第一的是薛寶釵,我們看看原文是怎麼描述的寶釵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籤上畫著一隻牡丹,題著豔冠群芳四個字,下面又碼著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
  • 賈寶玉在賈母跟前說寶釵是「楊玉環」,寶釵為什麼會「大怒」?
    寶玉對任何人說話都沒有什麼敵意或者說要有意給你難看這就是寶玉可愛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喜歡他,而這句話對寶釵根本就沒有什麼敵意,更沒有要諷刺寶釵的意思,也就是當寶釵說:「我怕熱,聽了兩齣,熱的很,要走呢,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躲了。
  • 87版紅樓夢:釵黛初見,黛玉傷感並非因寶釵,而是因薛姨媽
    迎春、探春、惜春也都在,迎春果然呆木頭的樣子,惜春呢則歪著頭玩著自己的小辮子,實在萌得可愛。趙姨娘,邢夫人也在,趙姨娘還一臉不屑的表情,邊站著二三十個丫頭。薛姨媽一進院子,就先和老太太見過了,寒暄過幾句,就叫寶釵跪下,給老太太磕頭請安。三春見寶釵來了,都說說笑笑去見她,相互問好,丫頭們也很好奇。
  • 《紅樓夢》寶玉說寶釵「體豐怯熱」像楊貴妃,寶釵為何大怒?
    《紅樓夢》中,寶玉就曾把寶釵比作楊貴妃,而寶釵登時就怒了,這是為何呢?黛玉和寶玉這對「歡喜冤家」,耍小性子、鬧彆扭那真是家常便飯一般。正如王熙鳳說他們倆:三日好了,兩日惱了。賈寶玉這邊剛哄好了林黛玉,又被王熙鳳順勢打趣了一番。接著賈寶玉又在薛寶釵那裡碰了釘子,究竟是為何呢?
  • 寶釵的藥香和黛玉的體香,對寶玉充滿誘惑!
    這兩段情節,通過一個細節,寫出了寶玉對寶釵、黛玉不同的感情。原文第八回,寶玉去看偶染微恙的寶釵,兩個人互換金鎖通靈寶玉看,緊接著有一段關於寶釵藥香的文字描寫,非常有趣生動,深刻地刻畫了寶玉、寶釵之間微妙的關係。原文:寶玉此時與寶釵就近,只聞一陣陣涼森森甜絲絲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氣,遂問:「姐姐燻的是什麼香?我竟從未聞見過這味兒。」
  • 寶釵的心思有多細膩?這個情節,說是寶釵嫁禍黛玉,其實含義很深
    很多人說寶釵的金蟬脫殼,其實是在嫁禍黛玉,可事情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一、寶釵心思細膩,擁有與年齡不相匹配的成熟寶釵早年喪父,只有一個性格懦弱的母親,以及一個不著調的哥哥。寶釵說:「你們等著,我去鬧了他來。」說完這句話後,她便起身去尋找黛玉。但走到瀟湘館,她並沒有直接進去,因為她在半路上看到了寶玉。「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
  • 黛玉與寶釵誰的管理水平更高?紫鵑和鶯兒各倒了一杯茶,立顯高下
    在王熙鳳因小產不能理家後,王夫人委託探春、李紈以及寶釵三人共同管家。探春雖然是庶出,才志精明志自高,早就看到了家族管理的弊端,於是借著管家之際銳意改革。在探春理家的基礎上,寶釵對探春的一些舉措從人性化的角度進行了非常有效的補充,使這個方案更合理,也更容易實施。至此,有人認為,寶釵的管理水平是很高的。但是,黛玉難道真得不會管家嗎?答案是否定的。
  •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進了榮國府後都學到了什麼
    那麼林黛玉到底是天生就是這樣的性格,還是不斷地在改變和磨礪自己?其實林黛玉在來賈府之前就在家裡讀過很多書,老太太曾經問過她在家裡看過哪些書,黛玉開始回答念了《四書》,不過等到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這之後黛玉就不再說自己念過書,也是胡亂地認得幾個字。
  • 更適合孩子們聽的《紅樓夢》拾玖·林黛玉痛吟《葬花詞》
    寶玉笑著對紫鵑說:「好個丫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叫你疊被鋪床?』」寶玉說的這句話是《西廂記》中男主角對崔鶯鶯的丫環紅娘說,大意是說:將來如果我和你家小姐結了婚,保證不讓你當丫環鋪床疊被。那個時代的人,沒有婚姻自由,大戶人家的小姐更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所以寶玉這樣說就顯得太隨意了。黛玉一聽寶玉的話,頓時生了氣,拉下臉對寶玉說:「二哥哥你說什麼?」寶玉笑著說:「我沒說什麼。」
  • 寶釵滴翠亭嫁禍黛玉,書上說是「金蟬脫殼」,其實卻是另一個計策
    這是作為一個人該說的話麼?而我認為,小說中寶釵最為招黑的事情,莫過於她在滴翠亭外嫁禍於黛玉了。正好,賈芸在無意中聽到紅玉和小丫頭墜兒說自己丟了一塊手帕,於是他過後就把自己的一塊手帕拿給了墜兒,說這是他拾到的,要她拿去問一問紅玉,是不是她丟的那一塊兒。賈芸想,紅玉要是也對他有意的話,自然就會收下這份定情物的。
  • 史湘雲多次說林黛玉的壞話,黛玉為何從不認真對她發火?
    第二十二回,寶釵生日的時候,眾人都知道鳳姐說那個做小旦的像的是林黛玉,但沒有人敢直接說出來,偏偏史湘雲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倒象林妹妹的模樣兒。」寶玉怕她得罪林黛玉,急得只好給她使眼色,沒想到反倒把兩個人都給得罪了。
  • 黛玉與寶釵結為金蘭,她們的友誼是否牢靠?黛玉秋之絕唱裡有透露
    住在瀟湘館的瀟湘妃子黛玉身體弱不勝衣,總是逢秋必犯病,身體不好,又是寄人籬下,脾氣也變得很古怪,對誰都愛理不搭,稍不順心就亂發脾氣寶釵細細分析了黛玉的這些反常行為,認為黛玉這是孤單寂寞缺乏親情關愛所致,她覺得這是收服與她在寶玉一事上心存芥蒂的黛玉的好時機。是的,此刻病中的黛玉亟需有個知己來給她解解愁悶。
  • 紅樓夢寶釵與黛玉關係緩和 由情敵結為金蘭
    自從「繡鴛鴦夢兆絳雲軒」,寶釵聽見寶玉親口說他只要「木石前盟」之後,就很少見寶釵去怡紅院單獨和寶玉相處,反倒是寶釵去瀟湘館陪黛玉談心的時間越來越多。寶釵幫助別人,很少說一些「假、大、空」的場面話,而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可以為別人解決實際問題的。
  • 《紅樓夢》送宮花時,黛玉玩九連環的細節是閒筆嗎?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紅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 我始終認為金蘭契寶釵不是真心的,因為作者在後文裡作出了明示
    對於黛玉而言,既然把寶釵當作親姐姐,哪有嫌棄親姐姐的?可問題是:賈府是沒有茶葉還是沒有使喚丫頭了?為什麼寶釵要把自己喝了一半的茶隨手遞給黛玉喝呢?只有一杯茶,誰口渴誰先喝,一會再倒,親姐姐也幹不出自己不渴,只是要漱漱口,先喝了把剩下的給妹妹喝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