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特別贊同毛姆的一句話:「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每當我為什麼事情生氣,就會對自己說,這都是不讀書之過,如果你的世界無限寬廣,又怎能會為這種事情動氣呢?這就是鄙吝之心啊。
我一直非常相信這個道理,直到上周在杭州開讀者見面會,主持人蕭耳老師問我,你好像沒有寫過惜春和迎春?
其實這兩位我早年都寫過,惜春先不說,迎春我忘了說她什麼了,可能當時覺得金陵十二釵總得都寫一下,雖然關於她並沒有太多可說的。唉,誰沒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少作呢?
但是這個下午,蕭耳老師問到我的這一刻,一個念頭冒出來,我說,總有人問我是像寶釵還是像黛玉,我現在想想自己最像迎春。
當迎春遇到麻煩時,就是躲到書裡去,她的丫鬟和她奶媽的兒媳婦吵架,她勸不住,乾脆拿了本《太上感應篇》來看。
這不就是把閱讀當成避難所嗎?
87版《紅樓夢》迎春是由兩個演員演的,第一個叫金莉莉,真像書上形容的「溫柔沉默,觀之可親」,後來她上大學去了,換了個演員叫牟一。
多少年後紅樓劇組重聚首,牟一倒是蛻變出典雅如希臘女神的氣質來,但當年扮演這個角色時,不知怎的,眉宇間就有點晦氣。當然,迎春確實算十二釵裡最倒黴的一個,但是她自己也說,在大觀園裡曾經度過些快樂時光,把她想成一個苦命的工具人是不對的。
迎春這個人笨嗎?好像是不太聰明,大觀園裡起詩社,黛玉湘雲寶釵輪番展示才華,迎春和惜春總是靠後。寶琴她們來走親戚,寶玉馬上就邀她們參加詩社,探春說二姐姐病著呢,寶玉說:「二姐姐又不大作詩,沒有她又何妨。」元宵節元春做的燈謎,也只有迎春和賈環沒有猜到。
她處事也極其懦弱,她的首飾攢珠累絲金鳳被奶媽偷去當了做賭本,丫鬟繡橘回了她,她騙繡橘說一定是司棋收著呢。繡橘去問司棋,司棋說她沒有收,顯見得是被奶媽拿走了,但迎春還是裝聾作啞,眼看過幾天中秋節要到了,要戴這個金鳳,迎春還是不聞不問。
我覺得這事兒我也幹得出來。上次看京東版的《脫口秀大會》,有個京東的高管說,他們結過很多奇葩的諮詢,其中有個人問,我能不能給樓上買臺冰箱而又不被他發現。這人為啥要做這活雷鋒呢?是因為樓上冰箱太響吵得他不得安生,他又不敢跟人家提出來。
就是不想面對,花錢買平安吧。
迎春的小伎倆被丫鬟揭穿了,只好老實承認她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回事:「何用問,自然是她拿去暫時借一肩兒.我只說她悄悄的拿了出去,不過一時半晌,仍舊悄悄的送來就完了,誰知她就忘了.今日偏又鬧出來,問她想也無益。」
家裡出了個賊,迎春的態度還是「問她想也無益」。
倒是丫鬟繡橘不肯就這麼認了,直指迎春太過「軟弱」,跟奶媽的兒媳婦大吵起來,迎春像個唐僧似的左右勸架,看誰都不聽她的,乾脆拿了本《太上感應篇》來看。後來探春在外面聽到,召來平兒,替她擺平了。
我以前看到這些,對迎春很不以為然,但活了一把年紀,跟各路人馬幾番過招之後,有了點自知之明,處處能認出自己。
迎春為什麼執意不去問奶媽要累金鳳?就是一種淡淡的疲憊感,能躲一時是一時。
奶媽的兒媳婦提出,她可以去贖回累金鳳,前提是迎春要去找賈母幫奶媽說情,因為奶媽賭博的事被賈母知曉,現在人已經被關起來了。
換成趙姨娘,估計要跳起來了,換成探春,也會震怒,這要求實在不合理。但是不管哪種反應,都還是對生活有熱情的表現,認為生活應該具有某種秩序。但在迎春看來,這不過是各種光怪陸離中的一種,她平靜地表示絕不會去求情:「問我,我也沒什麼法子.他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
至於私自拿去的東西:「送來我收下,不送來我也不要了。太太們要問,我可以隱瞞遮飾過去,是她的造化,若瞞不住,我也沒法,沒有個為他們反欺枉太太們的理,少不得直說。你們若說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你們處治,我總不知道。」
還真不能說是懦弱,如果是懦弱,她就不會在太太們面前替奶媽遮掩了,她也不指望一定遮掩得過,瞞不過的話她也不在乎。她一點也不緊張,甚至比大多數人都鬆弛,怎樣的結果她都接受,太太們的觀感和貴重的首飾她全不在乎。
這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佛系啊,雖然她拿在手上的書是《太上感應錄》。黛玉笑她 「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又說:「若使二姐姐是個男人,這一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哉。」
你看,這話多麼明白,多麼自洽,迎春也許並不是笨,她只是懶得用力,知道活在這世上用力也是白搭,倒不如省些氣力。我平時跟人打交道,也每每因好說話被家裡人責備,為什麼不講價呢?因為相對於那點可能的利益,我更希望這個給我製造困擾的人早點從我眼前消失。
自小習慣了輸的孩子會長成這樣的性格。勇於跟人死磕的人,則是從小習慣了贏,他們覺得天生就該自己贏,他們就總是贏,哪怕抽獎,中獎的概率都比別人高。
你希望外人怎樣對待你的孩子,你就怎樣對待TA。強勢的父母指望孩子對別人勇敢,這很不科學好嗎?
我努力掙錢的動力,很大一部分是免於跟人碰撞,我感覺我三分之一的錢都花在這上面了。迎春雖然不掙錢,她願意讓出其他利益,隨便猜燈謎也罷,不問累金鳳也罷,都不過求一個眼下安生。「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迎春也是相信這句話的吧?我娃小時候聽到,說應該是「逃避雖有用但可恥」。
但事實上,並沒有鳥用。所謂的避難所只能躲點小風雨,真的抗不了大風浪。好在我還有非常規武器,請參看這一篇(這裡放「老實人」那篇連結),迎春手無寸鐵,只有送命。
讀《紅樓夢》很容易產生代入感,有意思的是,少年時候,會把自己代入黛玉湘雲這些優秀的人物,人到中年,某些際遇倒是跟趙姨娘迎春這些不如意的人更相通,就像有人想穿越回古代做才子佳人,我卻因為擔心自己穿越成春燕娘而從來不動這類念頭。
只是,產生代入感,不完全是認同,更多是提醒,越是有可能成為趙姨娘,越不要成為她,倒比那些把自己代入林黛玉的人,更有可能避免趙姨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