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雞就有不下百種的做法。說到雞,就不得不說一說白切雞了,白切雞又叫白斬雞 ,是一道中華民族特色菜餚,起源於廣東,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以粵菜的白切雞最知名。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廣東人對雞的愛,深入骨髓。粵菜廚壇中,雞的菜式有數百種之多,每天有上百萬隻雞被做成鹽焗雞、蔥油雞、豉油雞等被端上餐桌,而最為人常食不厭的正是「天然去雕飾」的白切雞,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睞。白切雞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是體現粵菜對食材品質追求的極致之一,幾乎所有自詡美食家的人都對此味品頭論足過。
南方人的口味特別清淡,不喜歡那些重口味的調料,因此他們在做白斬雞的時候,用的調料特別少,製作方法也特別的簡單,所以說白斬雞吃起來口味特別的鮮美,清淡,非常符合南方人的口味,但是對於北方人來說,因為他們的口味都偏重,因此都不喜歡白斬雞的味道,因為吃起來一點味道都沒有,讓人接受不了,北方人在南方吃「白斬雞」,上菜後卻不動筷子,網友:雞太白沒味道?
北方人每頓飯都離不開辣椒,因為有辣椒的食物會更美味。大多數北方吃貨朋友們來到南方當地吃到的白切雞,卻發現味道這一方面跟白開水差不多。就算是蘸上一點辣椒醬,味道還是非常的怪,所以,大多數北方吃貨朋友們就不怎麼愛吃白切雞。對此怎麼看?
簡單白切雞
材料:正宗三黃雞或者土家養的閹雞一隻、姜蔥適量
做法:
1、雞洗乾淨,把裡面的內臟去乾淨。姜切片備用
2、鍋裡倒入涼水,放入薑片蔥條,大火燒開,用手提起初加工的雞的雞頭,將雞身放入水中浸燙,然後提起,再放入水中浸燙,再提起,重複浸燙三次,使雞的腹腔內外溫度保持一致,但每次浸燙的時間5秒不宜太長。最後將整雞放入鍋中, 要求水沒過雞身煮微煮5到8分鐘分鐘左右,然後蓋鍋浸泡15到20分鐘(視雞的大小,時間加長)雞熟撈出。這樣做是為了雞不會爆皮,吃起來更緊緻,很多人直接扔下去煮,最後雞的皮爆了,就是因為這步沒處理好。
3、準備一盤冰水,把撈出來的雞放進冰水裡浸泡,重複翻動雞身三次,直接放涼拿起了瀝乾水,搽上香油。就可以斬件了
家常白切雞
食材:三黃雞750克,蔥姜適量,生抽適量,料酒適量,糖適量,雞精適量;
製作:第一步,準備好需要的三黃雞的量,取出雜質後,仔細的用清水將雞肉清洗乾淨,瀝乾水分待用;
第二步,大蔥白切成段,生薑切成片,鍋中添上水,待水煮開後,放入蔥段和薑片,待鍋煮開後;
第三步,下入處理好的三黃雞,加上些許的料酒,繼續大火煮開,轉至中火煮5分鐘;
第四步,時間差不多後,翻過面,煮5分鐘,再翻面,繼續煮製15分鐘;
第五步,燉煮好的雞肉,撈出來後,放在盤子中,在雞皮上抹上點油,徹底將其涼透;
第六步,涼透的雞肉,去掉雞骨後,將雞肉切成塊,裝在盛菜盤中;
第七步,一個乾淨的小碗中,加上蔥花、油、鹽、糖、生抽、薑末和雞精,攪拌均勻後,澆在雞肉上,即可開始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