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網事·感動2015"第三季度網絡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2015年助殘日,冉存英校長到秭歸進行講座(資料圖)。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靳赫 王龍)由新華社發起的「中國網事·感動2015」第三季度網絡人物評選結果15日揭曉。從10月1日起網民通過上百萬張選票,選出了自己心中的「草根英雄」。他們分別是:
——「大愛媽媽」冉存英。作為一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13年前她萌生了創辦自閉症兒童康復學校的念頭。如今她夢想成真,不僅減輕了兒子的病症,更用無私的母愛,幫助當地上千名自閉症患兒接受教育和治療。
——「好男人」張忠祥。妻子患病兩天一次透析,智障哥哥、失明母親需要人常年照顧,父親、妹妹相繼意外離世。20餘年,張忠祥獨自撐起多「病」的家,用行動詮釋了男人的擔當。
——「留守兒童的母親」汪付珍。她在貴州麻山腹地堅守近30個年頭,除了上課,作為校長的她還要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像媽媽一樣把「母愛」給了邊遠落後山區的留守兒童。
——「輪椅天使」丁玉坤。殘疾的身體並未阻止她追求時尚的腳步,燦爛的笑容也從未從她的臉上褪去。從「吃低保」到幫助「吃低保」的貧困殘疾人,堅強的信念撐起了她的微笑人生。
——「逆行消防員」魏振遠。多年的參軍夢眼看要實現,入伍關頭他卻毅然轉身,回到消防崗位,奔赴火場,在天津「8·12」事故現場救援。錯過入伍,他只想永遠守著兄弟們戰鬥過的地方。
——「勇抗肝癌的工作狂」袁野。他是一位平凡的銀行客戶經理,一位勇抗肝癌的鬥士,他用樂觀和堅毅戰勝病魔,並用敬業和奉獻譜寫了一曲銀行人自立自強、愛行敬業的感人讚歌。
——「幸福傻子」葉德奕。作為一名普通的供電工人,葉德奕有80多個「娃」,十多位「父親」,還是20多名貧困學子的大哥,他那十餘年不變的電話號碼是小縣城的服務熱線,在別人口中他是「傻子」,但他覺得很幸福。
——「陽光指引者」王金雲。他在12年來的公益行動中,勸服53名在逃人員投案自首,幫助170多名出獄失足青年找到工作,其中無一人重新犯罪,600多人受到感化,放棄犯罪念頭。
——「微視頻表情帝」湯彥傑。這位江南民警操著東北口音,圍繞百姓人身財產安全問題,自編自導自演了11部形式活潑的防範系列微視頻,獲得了12億的網絡點擊量,在創造公安網絡話題關註記錄的同時,傳播安全知識和正能量。
——「雙拐企業家」王鐵繼。因為小兒麻痺症落下終身殘疾的他歷盡艱辛成功創業,又發起並成立了全國首個經過合法註冊的殘疾人汽車駕駛協會。五年來,在王鐵繼和協會的幫助下,江西已有超過1500名殘疾人拿到駕照。
「中國網事·感動2015」評選活動由新華社主辦,新華網為官方網站,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承辦,知名地方網站、都市報和手機媒體共同參與,通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聯合評選的方式,評選在網民中有較大影響力、主要事跡發生在本年度或在本年度引起網絡廣泛關注的網絡人物。本次評選結果是綜合統計網頁、微信、微博、客戶端四個渠道的投票結果而得。
相關閱讀:大愛媽媽冉存英:用愛守護孤獨的天使
圖為:冉存英校長(右二)和孩子們在一起。
新華網宜昌7月29日電(曾偉龍)他們的世界我們很難走進,我們的世界他們無法融入。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雨人」,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
在湖北宜昌,有一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13年前,她經歷了為兒子求醫、求學的艱難之路,萌生出創辦一所自閉症孩子康復學校的夢想。13年後的今天,宜昌市博愛特殊教育學校不僅讓她夢想成真,而且結下了豐碩的成果。13年來,接受訓練的自閉症患兒數千人,接受家長諮詢數萬次,進入普校和幼兒園的學生有100多人。
兒子突發自閉症,如水的幸福被冰封
冉存英是湖北省宜昌一個偏僻山村的農家女。1992年,她大學畢業後與丈夫喜結連理。此後,這個小家一直愉快地生活著,丈夫的關心備至使得她過著小鳥依人的生活。
1994年,兒子天天來到人間,原本就很幸福的小家庭更是充滿了無盡的歡樂。然而,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向快樂、溫馨的家庭生活,竟會被自己活潑可愛的兒子一夜之間打的支離破碎。
1999年12月20日,冉存英如水的幸福被冰封了,5歲的兒子天天突然之間不說話了,你跟他說話,他就像沒聽到一樣毫不理會。他喜歡原地打轉,整天跑來跑去、時哭時笑、瘋瘋癲癲,自此打破了原本很幸福小家的平靜。
遭遇此劫,冉存英頓覺天快塌下來,一下子進入絕望,她說要不是家庭感情很牢固,估計這個家早就破碎了。自此,父母不說話,每當回到家裡死一般寂靜。懷孕時還在憧憬著未來,說等孩子出生後要給孩子安排學畫畫,學彈鋼琴,可這突如其來的遭遇,讓所有的希望都化為烏有。
為此,她還經常半夜做惡夢,夢見孩子掉進了無底深淵,自己不停地求救,可是路人過來看看又都走了,無計可施的她最後自己跳了下去,然後就嚇醒了。從1999年至2003年,她不停的在尋根問藥。
到了上學的年紀,丈夫好不容易找關係進了一所小學,可孩子時而在走廊上傻笑,時而在教室裡尖叫,時而在小賣部偷吃。有一次自己去學校,一大群孩子正在圍著天天取笑,一見她便喊:「傻子的媽媽來了。」我一個箭步跑上去,把孩子抱起就走:「孩子,這裡不適合你。」
正當冉存英掉進無底洞不能自拔時,沒有一個人來關心她,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這時兒子推門進來了,他用小手摸了摸她的頭說:「媽媽,你怎麼了?」瞬間,她摟著兒子抱頭痛哭,心中暗下決心,「即使賣血,我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風雨十年辦學路,為了讓孩子不再孤單
冉存英帶著孩子顛簸輾轉到處求醫,北京、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神農架、秭歸等偏遠山區,只要聽說有什麼「偏方」或「高人」能治好孩子,就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2003年,冉存英與北京一家孤獨症訓練基地機構取得了聯繫,經過評估,兒子被診斷為自閉症,並被告知需要接受特殊訓練,於是他們交了報名費,排了一年多時間的隊,終於輪到兒子去北京訓練治療了,卻因為費用昂貴而未能成行,冉存英一人在家傷心地哭泣。
無處求醫,冉存英萌生了自辦一所自閉症學校的想法。「沒有資金,她把兩口子買斷工齡的老本拿了出來;沒有場地,她向湖北夷陵好人李廣佳求助;沒有老師,她就自己出去學習。」
當年7月,單位改制,夫妻倆買斷工齡。冉存英不顧家人的反對,放棄了待遇優越的工作,奔走於北京、武漢、南京等地參加特殊教育的專業培訓,國內外資深教授親自授課,通過艱苦學習,取得特殊教育資格證書。
冉存英把買斷工齡的錢全部投入,辦起了博愛特殊孩子康復學校。當時,宜昌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初步統計大概在200人左右,這些孩子大多數被關在家裡,孩子痛苦,做家長的更是苦不堪言。自閉症、腦癱、智障……冉存英的學校裡收留了15個這樣的孩子。
博愛特殊教育學校的創業之路,是一條沐浴愛的陽光之路。創業缺資金,親朋好友紛紛解囊相助;辦學之初學校缺校舍,夷陵好人李廣佳提供了200多平米的場地。
起步時最大的艱難是留不住人,全國學自閉症專業的老師少之又少。辦學之初,工資收入低,老師留不住,冉存英恨不得跪下來求她們。「那時沒錢,我還打腫臉來充胖子,自己掏錢請老師吃西餐。」
2006年以來,我們每年減免部分特困家庭的學費。雖然減免的不多,但這些錢是從我們牙縫裡摳出來的。「有一個孩子家庭條件不好病特別重,其他的康復中心不收,幾十歲的老奶奶跪下來求我。」沒辦法只好接收,因為自己經歷了切膚之痛,所以無法讓你罷手,視而不管。
如今,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母親,正用一種不平凡的母愛,擦亮一群孩子的灰色天空,從一個孩子的母親,變成一百多個孩子的母親。
冉存英校長(後排右三)創辦的首個支持性就業項目「雨人筷樂餐廳」(資料圖)。
「兒子穿的像個叫花子,你眼中只有別人的孩子」
走進宜昌市博愛特殊教育學校,映入眼帘的是該校牆壁上宣傳畫面,一塵不染的校舍,其中,舒適的遊樂場所,功能完備的訓練視聽教室、飯廳、一對一教室、臥室,讓人有溫馨如家的感覺。
「熊熊是第一個康復的學生,現在在四川上高中,上次電話裡還喊我去九寨溝玩。」冉校長帶著我們參觀學校,介紹已經康復的學生熊熊時,她很是欣慰,臉上洋溢著幸福和驕傲。
「我從一個小鳥依人的小女人變成一個女漢子。」冉存英感嘆時光流逝,掃視了一下自己一手經營起來的這所學校,不知不覺已經走過13個春秋。
宜昌博愛特教學校常務副校長譚寧說,冉校長為了這群孩子很捨得,學校那麼艱難,還經常組織老師出去參加培訓,甚至學校經費艱難時,還對貧困家庭進行減免學費。她對學校的老師也關懷備至,還記得老師的生日。
由於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校的建設上面,經常忽視孩子和丈夫的存在。為此,丈夫譚鱘多次與她吵架:「你口口聲聲說辦校是為了孩子,現在孩子穿的破破爛爛,穿的像個叫花子,違背了辦學的初衷,你眼中只有別人的孩子。」
學校沒有專業指導,冉存英經常以校為家,有一次孩子突然從背後拉著她的手說:「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回家啊?」這才意識到忽視了他的存在,就連兒子的鞋子小了都沒發現,還逼他跳繩,引發了甲溝炎。
辦校之初,為了減少開支,她讓爸媽來學校看門,沒一分錢工錢,還讓他們擔驚受怕。有次母親沒看緊,一個學生偷溜出去學校,全校老師滿大街找。因為這件事,把老人直接嚇哭了。說起這件事,她總感愧疚。
在宜昌十大新聞人物頒獎典禮現場,有這麼一句話評價冉存英:「一個偶然,使她成為不一樣的母親,一個決定,讓她改變更多人的命運。心懷博愛,執拗地彌補上天的誤筆,不離不棄,喚醒一個個塵封的心靈。」
折翼天使待展翅飛翔,首個支持性就業項目舉步維艱
冉存英告訴記者,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及刻板重複動作、異常行為等主要特徵,自閉症在每個孩子身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
「等我們老了,我們的孩子該去哪兒呢?」冉存英很是擔憂的說,他們很難就業,基本上沒有企業願意接納,當他們接受康復訓練,長大成年,卻面臨無處可去的狀態」。從事多年自閉症康復訓練,冉存英深有感觸。
在宜昌,有一家特殊的餐廳——「雨人筷樂」餐廳,服務員全是自閉症的孩子。這是博愛特殊教育學校做的可持續就業的一個試點,學校專門派出三名老師參加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就業輔導員對他們進行全程一對一輔導,直到有一天孩子們能獨立在自己的崗位上完成工作任務,真正進入社會,正式走入職場。
冉存英告訴記者,為了創辦這家餐廳,博愛特校前期投入了十幾萬元。不過,餐廳目前還處於虧損階段。「如果此次試點成功,今後我們還要開烘焙、絹花製作店」,冉校長說道,希望更多的心智障礙人士能夠藉此順利實現就業,真正融入社會。
「雨人餐廳」從去年12月份運營至今不到一年,目前已有一個孩子從這裡「畢業」後成功「就業」。冉存英說,這種支持性創業是對大齡自閉症救治敢為人先的一次勇敢嘗試,她期待這條路能夠走得更遠,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面出臺一些長效幫扶機制。
她認為,專業知識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教學非常重要,特別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她說,以前自己更多的是把老師送出去學習,今後希望能夠把專家請進來。下一步,冉校長還想選幾個家庭,讓他們學習專業知識和心理知識,準備籌建家長支援中心。此外,冉存英還發現自閉症特教老師的壓力很大,平時這個人群很少得到關注。她們也需要釋放壓力,比如開展野外素質拓展訓練。
通過參加第四期全國孤獨症兒童康復學科帶頭人研修班學習,冉存英認為不僅可以了解國家政策,還可以學習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她認為浙江嘉興公辦民營的辦學模式特別值得推廣,通過公家把場地裝修好,讓學校免費去經營。這樣既規範了公辦鐵飯碗,又克服了民辦學校的壓力。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