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先祖古老民風的民族,擁有怪誕的結婚習俗,卻幾乎被世人遺忘

2020-12-20 青風的旅行

導語:繼承了先祖古老民風的民族,擁有「怪誕」的結婚習俗,卻幾乎被世人遺忘

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的經濟、科技都在迅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一些人就喜歡到國內的各個地方看看中國的大好河山。我國由包括漢族、滿族、維吾爾族等56個民族組成,這些民族都是我們平時所熟知的,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民族卻幾乎被世人所遺忘,它就是位於湖南湘西的花瑤族。

花瑤是被我國史料給遺忘了的瑤族的一個分支,他們屬於瑤族,卻從來不曉得有瑤族鼻祖「盤王」,更加不知道「盤王節」的存在,甚至於瑤族沒有半點的相似之處。花瑤幾乎被我國的人民和史料所遺忘,但是這裡的人們始終延續著先祖們留下的古老民風,雖然沒有瑤族的「盤王節」,但是花瑤也有屬於自己的傳統民俗。

花瑤在湖南湘西南腹地的隆回縣邊界,大自然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的奇山異石,山寨的石瀑都要感謝自然的鬼斧神工。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花瑤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習俗。其他地方傳統都是媒婆說媒,但是花瑤說媒的卻是一些能言會道的男人,這些人在花瑤被稱作「媒人公」。「媒人公」最大的特點就是手拿一把打不開的油紙傘。

花瑤的結婚習俗可以稱得上「怪誕」,這裡結婚當天賓客是不會太理會新郎和新娘的,娶親的新郎甚至會和平常人一樣混跡在送彩禮的隊伍當中,肩挑著彩禮,但是最奇怪的還要是洞房,新婚之夜,新娘是不允許和新郎洞房的,而要自己坐在堂屋的板凳上,聽著外面從熱鬧非凡到寂靜深夜,挨過漫長的夜晚。

花瑤姑娘結婚時身上所穿的服飾都會有花瑤傳統的手工藝「花瑤挑花」,花瑤挑花是花瑤所獨有的,正是因為花瑤女子的筒子裙上都會裝飾有這些鮮豔的挑花而得名為「花瑤」,但是由於現在都市的發展,一些花瑤姑娘已經不再嚮往這些傳統的服飾裝飾,對挑花也逐漸失去了熱情,因此「花瑤挑花」的傳承越發的艱難。在2006年「花瑤挑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期望著有更多的人來學習挑花,傳承挑花。

花瑤這個險些被世人遺忘的民族,也因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其民族獨特的習俗文化,而成為了現在很多旅遊愛好者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愛好唱山歌的壯族人,都有哪些獨特習俗?習俗背後有什麼文化淵源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沉澱中壯族人形成了,極具本民族生活習慣的文化習俗。唐代詩人柳宗元在柳州遊歷時,曾親眼目睹了當地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被這種民風民俗深深感染的柳宗元,寫下一首著名《柳州峒氓》詩歌。這首詩描繪了柳州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場景,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初到柳州之後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佔年拜水神。
  • 中國獨特民族習俗,不結婚就可以生孩子,男女相處的方式很奇怪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漢族,那些少數民族也因為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而成為人們喜歡旅遊探險的理由。比如湘西苗寨,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旅遊,足以見得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有多大。其實中國除了56個民族之外,還有很多沒有被承認的民族,這些民族可能是因為人數少,或者來歷不明,也可能是56個民族分支出來的小部落,所以沒有被官方承認,但是這些民族的文化也很精彩,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比如雲南的摩梭人。它以獨特的婚禮習俗吸引了眾多好奇的遊客前來觀賞,帶動了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
  • 湖南邵陽有個被世人遺忘的自駕秘境,藏在深山中,最適合歸隱!
    這是一個被世人所遺忘的古老部落,僅9000餘人。千百年來,他們居住在雪峰山的莽莽群山間,儘管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他們依然日復一日,世代耕種,生息繁衍。這是一個特別愛美的民族。男人英俊帥氣,女人漂亮大方尤其愛美,服飾獨特、色彩豔麗、火辣搶眼,從頭到腳都是花的世界,豔美絕倫,明麗動人。
  • 新疆哈薩克族財產繼承習俗問題的法律思考
    新疆哈薩克族財產繼承習俗問題的法律思考薛玉梅,王貞勇(新疆大學 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摘 要: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我國目前學界各個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其中婚姻家庭領域的習俗較為豐富、複雜,包括財產繼承習俗等。各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習俗,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哈薩克族也不例外。
  • 有哪些習俗文化
    雖然並不是特別詳實,但是這可以通過這些記載了解到,柯爾克孜族的民族歷史至少有2000年。筆者認為如果從這個方面去分析,可以發現柯爾克孜族在發展過程中,也應該沉澱了很多獨特的民風民俗。1.也就是說在柯爾克孜族的傳說中,其民族源頭應該是四十個姑娘。二、柯爾克孜族古老的民俗文化柯爾克孜族作為古老的遊牧民族,他們給世人的第一印象很特別,戴氈帽、住氈房、騎駿馬、馴獵鷹,都是柯爾克孜人最突出的形象。很多年紀比較大的老者還會彈三弦,悠揚而又婉轉的庫姆孜琴聲,響徹於整個草原、雪山上空。
  • 去感受那些被你遺忘的傳統習俗!
    古代過七夕的習俗是多種多樣的。七夕節起源很早很早,源於上古,是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載體,傳說這一天女郎織女會在銀河鵲橋相會,人們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也是表達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在漢代甚至更早,就有了在七夕節乞巧的習俗,七夕節這天晚上,因為古代就是男耕女織嘛,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雙針織技術嫻熟的雙手,而織女是織布能手,正好是這些女孩子的崇拜對象,所以這天晚上,少女們就在夜空下的方桌上,擺上水果,朝天祭拜,一來祈求自己針線活兒越做越好,二來也祈求自己的婚姻順利,遇到美好的愛情。
  • 日本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卻被日本人逼迫遷移,還為他們取一恥辱名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事情都不會被遺忘,不管是美好的,還是悲痛的事情,都會被歷史一一記載,如果有人想要將它抹去,是絕對不可能的。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相當悠久的國家,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間的變遷也經歷了一輪又一輪。
  • 農村過年去祭拜先祖,哪些人是不能跟著一起去,這種習俗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農村裡面,其實有很多的習俗,雖然說現在很多的習俗,已經慢慢的被大家給遺忘了,但是生在農村的朋友們,多多少少都會知道一些習俗。新年才過了沒多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新年時候的習俗。說到新年的習俗,你們會想到哪些呢?東北殺豬飯?南方一些地區請神?又或者是舞龍耍獅?
  • 作為古代羌族的後裔,其習俗獨具歷史韻味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一首名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民歌,這首歌曲曾一度紅遍大江南北。我國作為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不僅具有兼容並蓄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擁有令世界矚目的民族大融合景象。在我國境內眾多少數民族中,有一個與彝族、拉祜族等民族,同源於古羌族的民族它就是哈尼族。
  • 西戎牧羊人羌族,民族文化為何令人仰視?從多姿多彩的民俗說起
    自古以來,就有天下少數民族出古羌的說法,大家比較熟知的羌、氐二族,以及壯族、藏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拉祜族等,其先祖基本上都與古羌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古羌族又屬於古代社會中西戎,最具代表性的部落聯盟。筆者認為,如果按照這個脈絡不斷延伸下去,可以發現羌族屬於古羌族後裔。而古羌族又是西戎部族中的強大民族,因此可以得知羌族應為西戎支系。
  • 彝族是中國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還有神秘的畢摩文化
    彝族是中國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老的風土人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彝族人民養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民族節目燦爛多姿。此外,他們還擁有獨特的飲食、起居、婚喪、服飾,待客及慶典禮儀盡可讓人返樸歸真,體驗古老的文明之韻味。畢摩被彝族人稱為智者,能司通神鬼,掌管神權,不僅為族人主持祭祀,編造典籍,醫治疾病,還傳播文化,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
  • 北方「被遺忘的古鎮」,一條街橫跨三省,就在漢中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全國各地都有很多自然景觀,我國地域廣闊,南方和北方的風土人情截然不同,因此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民間習俗也各有不同,很多旅遊景點都受到人們的青睞。我們國家有很多古鎮,但保留那種原始氣息的古鎮是少之又少,大多為修復後的古建築。而且很多古鎮已經完全商業化,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歷史氣息的村莊古鎮也漸漸消失。
  •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
    緬懷太公,小朋友都參與,從小培養孝道清明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而且這種習俗家譜裡都有明確記載,後輩必須共同遵守。祭祖的形式無非是給祖輩掃掃墓,清理一些擋道的柴草荊棘,擺放些水果鮮花日常祭品,藉機跟先祖拉拉家常,匯報一下活著人的生活。
  • 記錄民俗:豫東農村青年結婚拜墳習俗
    年三十,村裡一個弟弟結婚。二十九下午拜墳 ,我跟著拜墳的隊伍將這個風俗記錄下來。電瓶車裡拉的是煙花爆竹,值錢,酒等一些拜墳用的必備品。跟在後面的是村裡的人和祭拜先祖的供桌。嗩吶三人組。美女手裡拿著的這個叫什麼?突然想不起來了,這個樂器學名應該是鈸。但家裡叫什麼,希望知道的說下。抬供桌的弟弟之一,他應該還在讀初中。前兩年,我經常在他家門口和他一起刷王者榮耀。
  • 這個民族結婚比婚姻法管得還嚴,七代以內都是親戚,不許結婚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婚姻法》明令禁止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這是為了保證優生優育,減少遺傳疾病發生的風險的做法,同時也是符合倫理道德的做法。不過在我國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不但三代以內近親不得結婚,甚至七代以內的宗親都不可以,部族內婚姻也不被提倡,至今這個民族還嚴格地執行這種氏族外婚和嚴格禁止七代內親戚結婚的風俗。這就是生活在我國西北部的哈薩克族同胞,哈薩克族同胞的先祖來自中亞地區,歷史上戰亂等因素輾轉來到我國國內定居。因此在生活習慣等方面,哈薩克族人與境內各民族都有著顯著差異。
  • 最好客民族:曾被侵略無數次,有一家族自稱先祖是中國人
    對於國際上的認可,亞美尼亞人多會微笑表示:3世紀甄選亞美尼亞國名時曾有過一個「海雅斯坦」的別稱,也就是「好客民族」的意思,因此,遊客們在亞美尼亞旅行被當地人拉回家盛情款待是常有的事,長輩們依舊沿襲「來客必住三天」的習俗,這三天內不僅吃好喝好,還會邀請鄰居一起載歌載舞為來客助興。
  • 罕見中秋節掃墓習俗,客家人生者與逝者共團圓
    縱觀現今的漢文化圈,已經基本沒有春祭和秋祭的文化習俗,唯有客家人罕見地還保留有中秋掃墓祭祀的習俗。無論是閩西北地區的客家人,還是粵東一帶的客家人,都有一部分選擇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後進行拜山祭掃,也有部分是在重陽節的時候祭掃。
  • 「寒食節」一個古老的節日
    由於世人對蘇東坡的喜愛,稍微對歷史有所涉獵的人對這篇貼都有所耳聞。然而對於古人最重要的節日「寒食節」卻知之甚少,今天就給諸位分享一下「寒食節」這個古老而富有深意的節日。「寒食節」的由來「寒食節」:在農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 平涼市「點燈背猴」:鮮為人知的古老平涼婚俗
    泱泱中華大地,承載著五千多年燦爛的民族文化;巍巍黃土高原,積澱著渾厚的地域民風民俗:土窯洞、木偶、皮影、剪紙、荷包……等等。而流傳在隴東黃土高原崇信縣山區的「點燈背猴」這一古老的婚俗,至今盛傳不衰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