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中秋節掃墓習俗,客家人生者與逝者共團圓

2020-12-25 墓碑廠家凱瑞石業

「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古代有春祭和秋祭的習俗,即在春季和秋季時節祭掃先人墓。那麼為什麼會進行春秋祭祀呢?其中一個古人的說法是通過春季和秋季的祭祀來思念祖先的恩德和父母的恩情。春祭在清明時節,秋祭分為兩個時段,一個是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是在重陽節左右的。

縱觀現今的漢文化圈,已經基本沒有春祭和秋祭的文化習俗,唯有客家人罕見地還保留有中秋掃墓祭祀的習俗。無論是閩西北地區的客家人,還是粵東一帶的客家人,都有一部分選擇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後進行拜山祭掃,也有部分是在重陽節的時候祭掃。

客家人中秋掃墓祭祖的緣由

中秋掃墓對於客家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節日習俗,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儘量趕回家,在這一天闔家團圓,一起祭掃祖先親人。作為一個古老的習俗,中秋祭掃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並傳承至今,自然是有其緣由的。

其中有一個歷史的緣故,客家人是一個漢民族南遷出現的分支,遠道遷徙過來的他們在清明時節因生活窮困,無法置辦祭品進行清明祭掃,因而選擇在中秋節進行秋祭祭掃,旨在告慰祖先、慶祝一家團圓。

當然,中秋掃墓之所以能夠保留至今,還是因為正好各種客觀條件正好契合。在沒有規劃公墓之前,歷代客家人都是選擇土葬,將墳墓建在山上。中秋節前後,草木植物已經過了生長期,種子還未成熟,此時進行清除,將有大半時間不會再生雜草。而且中秋前後,以農為生的客家人,已經完成夏收春種的農忙,正處於農閒時節,正好有時間為先人祭掃。隨著社會的發展,客家人也不再只是從事農業,政府也規劃建有公墓,但長久以來的習俗並沒有被遺忘,而且中秋節作為國家法定假日,也是很多有祭掃習俗的客家人可以有時間,在這一節日去公墓祭拜先人。

中秋節作為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客家人在這個時間祭祀,不僅能趁此機會與家人宗親聚會,還可以讓在世的人與已經去世的先人一起共團圓。這是對祖先的感恩和緬懷,也是他們的孝道,俗話說得好「以時祭祀,展其孝思也」。

客家人中秋掃墓習俗過程

在進行祭掃的這天,客家人會早早起來準備祭祀用的祭品,在家中點燭燒香,燃放鞭炮。在吃完早餐之後,這家的家主會帶上兒孫,拿著鏟草工具和祭品,進山掃墓。

掃墓的過程先是清除雜草野樹,清理淤泥,之後在墓碑的碑頂、墓碑兩肩和墓邊都壓上紙錢,然後擺放祭品,點燃蠟燭和條香,燃燒紙錢和鞭炮,最後一起祭拜,才算完成一次祭掃,接著家主會帶著兒孫去往下一個先祖墓。通常祭掃要持續好幾天,先是祭掃各個姓氏宗族的始祖墓,然後祭掃姓氏支系的祖墓,再祭掃家族私墓。由於宗族關係龐雜,祖墓不少,宗族族親一般一起共同祭掃。為增進感情和宗族團結,這一天一般會在宗祠共進午餐,也就是所謂的「祭墓酒」。

到了下午,家裡開始準備晚上豐盛晚餐的備料,家主會帶著祭品去往各個祖祠和村廟進行祭拜。晚上,擺上豐盛的晚餐,先上香點燭,請先人回家團聚吃團圓飯,再一家人圍坐吃飯。如果有家人在外未歸,還會留一個位置,擺上碗筷,象徵著團圓。吃完飯,一家人一起悠閒地賞月,甚是開心。正所謂「千古團圓推此夜」,不外乎如此。

相關焦點

  • 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
    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小光專注歷史故事帶來的精彩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為: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為什麼有的客家人在中秋前後掃墓?
    縱觀現今的漢文化圈,已經基本沒有春祭和秋祭的文化習俗,唯有客家人罕見地還保留有中秋掃墓祭祀的習俗。作為一個古老的習俗,中秋祭掃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並傳承至今,自然是有其緣由的。 其中有一個歷史的緣故,客家人是一個漢民族南遷出現的分支,遠道遷徙過來的他們在清明時節因生活窮困,無法置辦祭品進行清明祭掃,因而選擇在中秋節進行秋祭祭掃,旨在告慰祖先、慶祝一家團圓。
  • 中秋節奇葩習俗大盤點,韓國掃墓,越南過兒童節,泰國拜神!
    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中秋節有哪些習俗?1.對於吃貨來講當然是吃月餅啦!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象徵團圓和睦。其實中秋節不止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而是東亞多個國家共同過的節日,只是習俗各不相同。如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有過中秋的習俗的哦。日本中秋節——吃「月見糰子」日本的中秋節叫做「月見節」。日語中賞櫻花叫做「花見」,那麼日本的賞月活動叫什麼?對了,就叫「月見」。
  •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秋節團圓 至於中秋節何時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為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 韓國人過中秋節有啥不同,一種習俗讓中國人難接受,不挨罵都算好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韓國人過中秋節有啥不同,其中一種習俗讓中國人難接受,不挨罵都算好了。朝鮮陰曆的八月十五是秋夕節,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上的中秋節,所以這一天除了中國很熱鬧之外,韓國也是非常熱鬧的,這一天也是韓國人團聚的日子,甚至他們認為中秋比春節還要重要,在這一天他們會祭拜水果酒、鬆餅、新谷以及各種各樣的水果,還會舉辦踢毽子、玩陀螺的活動。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習俗1:賞月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中秋節的習俗3: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中秋將至,除了吃美味的月餅外,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就著月餅、螃蟹、桂花釀,感受古人有關中秋的妙詞佳句。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
  • 「中秋節專題」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吃什麼
    又是一年中秋節,除了難得的放假以外,吃喝玩樂自然也少不了,與家人共度這歡樂的團聚時光。而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十五月圓夜在中華大地可是遍地開花,舉國同慶。而關於中秋的由來和各地的習俗,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下面就跟隨MaiGoo編輯一起來了解下吧。
  • 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今天,我們帶您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順便欣賞幾首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裡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節。中秋節來歷三中秋節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祭祀土地。
  • 中秋節:中國人的團圓情結和月亮崇拜
    唐朝的八月十五賞月詩共111首,出自65位詩人之手。到了宋代,不僅延續了唐代賞月宴飲的習俗,而且還發展為全民通宵達旦的狂歡,詩詞吟詠,遠勝前朝。特別是宋詞中,寫中秋賞月的作品藝術成就斐然,在《全宋詞》中收有中秋詞210首,有「中秋」字樣的就多達178首,有「月夕」的有3首,沒有題序的中秋詞29首。
  • 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我國農曆分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時指三秋之半,又在仲秋之中由此得名。中秋夜空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明亮的滿月。皓月當空,仰望明月,使人不由生出天上月圓,人間團圓的願望,而離鄉的遊子思鄉念親更甚。
  • 中秋將至,看中韓中秋節習俗大PK
    中秋佳節但,韓國居然也有中秋節,寡聞的小編才知道。它的起源先不說了,小編在此想嘮嘮咱們的中秋節和韓國中秋節的一些習俗,PK一番。咱們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等習俗,且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正應了那一句經典詩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嫦娟。所以在中秋節咱們中國人一般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祭月、賞月為主。祭月呢,就是向月神示敬,這種習俗由宮廷貴族逐漸發展到民間。人們在向月之處安置祭桌,其上放置祭品,然後對著月亮祭拜,表達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 邀明月·話中秋·品古韻·慶團圓——水木清華園開展中秋節主題活動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人間天上,佳期勝賞,今夜中秋;方尊美酒,年年歲歲,月滿高樓。當圓圓的月亮,遇上秋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團圓佳節——中秋節。現在,就請您跟隨麗水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水木清華園的小朋友,一起走進「邀明月·話中秋·品古韻·慶團圓」中秋節主題活動吧。
  • 中秋節 明月滿 家團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南京人說的「八月節」 也就是代表團圓的中秋佳節如約而至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此後的中秋節,將當年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 中秋節快樂~~~了解下韓國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跟家人團圓的日子了,今天大家跟小編一起了解下中國跟韓國的中秋節差異吧。中秋節是源於中國的傳統佳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不僅在中國,在我們的鄰近國家--韓國,中秋節也是重要的節日。韓國人對中秋的重視不亞於春節。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看下韓國人是怎麼過中秋的吧。
  •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韓國「秋夕節」
    」習俗——韓國「秋夕節」 (1/10)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韓國、日本、越南也過中秋節?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中國文化傳播的途徑有以下幾種:一、中國歷史文化空前繁榮時期,各國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了解相應的習俗,回國後,再大力宣傳發揚;二、移民,華人自己把文化習俗帶去國外,例如新加坡,總人口的80%都是華人,不難猜到這些移民者會將中國文化帶到新加坡的本土文化之中, 中秋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唐朝開始就隨之傳播到日本、朝鮮半島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原標題: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