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韓國「秋夕節」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韓國「秋夕節」 (1/10)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亞洲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如果你選擇在中秋假期去東南亞各地旅遊,一定要看看這些習俗,還是和中國有些許區別的,可以借著假期好好體驗下當地的風土人情,讓中秋旅程更加不一樣哦!

韓國「秋夕節」:家團圓,品松糕。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 秋夕在韓國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韓國「秋夕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穿上豔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遊戲。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糕。松糕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2008年9月14日,韓國首爾景福宮,為慶祝中秋節,韓國舉行民俗文化節,一名表演者正在展示自己的絕活技藝。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發布時間:2012-09-29 08:54:56 【編輯:李美多】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韓國「秋夕節」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韓國、日本、越南也過中秋節?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中國文化傳播的途徑有以下幾種:一、中國歷史文化空前繁榮時期,各國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了解相應的習俗,回國後,再大力宣傳發揚;二、移民,華人自己把文化習俗帶去國外,例如新加坡,總人口的80%都是華人,不難猜到這些移民者會將中國文化帶到新加坡的本土文化之中, 中秋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唐朝開始就隨之傳播到日本、朝鮮半島
  • 通訊:「秋夕」——別樣的韓國中秋節
    原標題:通訊:「秋夕」——別樣的韓國中秋節  新華網首爾9月26日電(記者王家輝)韓國人也過中秋節。這個被稱為「秋夕」的日子,與當地的農曆新年、端午節並列為韓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按照傳統,秋夕之日,韓國人除了回家團聚外,還會在這天舉行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活動:清早,家家戶戶要舉行非常莊重的中秋「茶禮」。
  • 韓國的中秋節不亞於春節,我們的呢?
    韓國也是過中秋節的,基本都是和我們的陰曆八月十五同期,他們叫秋夕( ),是一個慶祝豐收和感恩糧食的節日,在韓國,有很多地方的秋夕節日氣氛甚至比春節更隆重。
  •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因此屬於豐收節。 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為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 亞洲各國的中秋美食:日本人吃糰子
    原標題:亞洲各國的中秋美食:日本人吃糰子  中秋佳節將至,提起中秋的美食自然有很多人想起了最傳統的月餅。但是過中秋佳節的不止有中國,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也會有各種慶祝的方法,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美食。但是你知道麼,其他國家的中秋是不吃月餅的,他們會吃什麼?
  • 外國人也過中秋節 各地習俗各不同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日本「月見節」:吃糰子,賞月會
  • 納尼,韓國人說中秋節起源於韓國,那中秋節真正起源於何?
    今天是中秋節,首先祝各位中秋節快樂!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四大傳統佳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
    不過,小編要考考大家,世界上只有我天朝人民過中秋節嗎?答案是NO!那麼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還是NO!要知道,月亮作為古人心中的「全民女神」,一直以來都是各國人民崇拜的對象,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法,不少地方甚至也有「中秋節」!那麼,歪果仁都是怎麼過「中秋」的呢?也和我們一樣吃月餅、賞月亮嗎?
  •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日本的傳統中秋節叫芋明月,也叫慄明月,但現代日本人已經不過中秋節了。那天人們可以不工作,在家裡呆著喝啤酒,不看月亮,看電視節目。二、韓國與朝鮮「秋夕節」朝鮮與韓國的中秋節叫「秋夕節」,也有賞月,吃月餅的習慣。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荔枝說】
    不過,小編要考考大家,世界上只有我天朝人民過中秋節嗎?答案是NO!那麼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還是NO!要知道,月亮作為古人心中的「全民女神」,一直以來都是各國人民崇拜的對象,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法,不少地方甚至也有「中秋節」!那麼,歪果仁都是怎麼過「中秋」的呢?也和我們一樣吃月餅、賞月亮嗎?
  • 韓國人過中秋節有啥不同,一種習俗讓中國人難接受,不挨罵都算好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是舉家團圓,歡慶中秋,吃月餅、賞月、孔明燈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除了我們中國在歡度這個節日之外,還有一個國家也是過中秋的,那就是韓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韓國人過中秋節有啥不同,其中一種習俗讓中國人難接受,不挨罵都算好了。
  • 中秋節快樂~~~了解下韓國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
    --韓國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跟家人團圓的日子了,今天大家跟小編一起了解下中國跟韓國的中秋節差異吧。中秋節是源於中國的傳統佳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不僅在中國,在我們的鄰近國家--韓國,中秋節也是重要的節日。韓國人對中秋的重視不亞於春節。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看下韓國人是怎麼過中秋的吧。
  • 中秋節到底是中國的,還是韓國的?
    之前,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端午節的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國人都罵韓國棒子,不要臉,恬不知恥!明明我們中國老百姓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卻被你們申遺,說是你們的,真是太可恥了。同時這件事情警惕國人,我們要對自己本國的傳統節日文化要做好保護。既然,端午節被韓國人申遺了,那這中秋節肯定也躲不過。
  • 日本、韓國、越南、泰國也過中秋節!怎麼過呢?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農曆的9月至10月初。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 賞味中秋 韓國的「秋夕」美食
    中秋節在韓國叫做秋夕,也有嘉俳、仲秋佳節或"Hangawi"等別稱。作為韓國一年中最   盛大的團圓節日,秋夕被賦予家庭團圓、秋季豐收等美好寓意,是韓國民眾闔家團聚、追憶先祖恩德的重要時刻。和很多國家一樣,美食在韓國節日慶祝活動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韓國的中秋節這樣過~
    成韓韓國語教學組幾個田田漾細風乍看綠葉想花紅昆明湖上浮輕舫六月春光訝許同作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節,在韓語中稱「秋夕(추석)」。中秋節,韓國人有返鄉與父母團聚的習慣,也會到景福宮、韓國民俗村、國立民俗博物館、南山韓屋村等地進行各種各樣的中秋民俗活動,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從傳統節日中,看韓國對漢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引言在如今文化軟實力成為第三種競爭力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開始有了文化保護的風尚。節日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受到了各國的保護。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歷史上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在傳統節日中部分與中國的傳統節日重疊,是對漢文化的一種繼承。
  • 又是一年中秋到,東亞各國的中秋你可知曉?
    在東亞文化圈中,中秋既是廣受人們歡迎的民俗之節,又代表著團圓的文化共識。東亞文化以傳統儒家文化為基礎,通常中、日、朝韓被視為一個東亞文化共同體。因為不論在風土人情,還是在社會文化思想等方面都表現出高度的相似性,同時又被分具有各自的典型性。東亞的區域劃分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五個國家。
  • 韓國申遺「搶」走了中國的中秋和端午?其實是「烏龍」
    韓國的「中秋節」其實叫秋夕節,和我國中秋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是在農曆八月十五。韓國秋夕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我國春節。騰訊新聞國際頻道獨家欄目《聚焦》,本期關注:韓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有何不同?從2005年韓國成功將所謂的「端午節」加入世界遺產名錄開始,國內輿論漸漸形成了一個讓人聽起來不太舒服的概念:中國的文化項目,都被韓國「搶」走了。這其中也包括「中秋節」。不少網友為此在網上對韓國口誅筆伐,可謂言之鑿鑿情之切切,但這把怒火,多少還是受到了一些誤導。
  • 韓國人也過中秋節,節日名稱與中國不同,他們是怎樣過的?
    比如韓國也像中國一樣,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韓國人也過中秋節,只不過韓國人稱之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當然朝鮮和韓國是一個民族,也是一樣過的。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曆新年)更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