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一個古老的節日

2020-12-23 狸花貓PPT

生活有陽光 | 手中有書香

文 | 季大官人

談起「寒食節」,最廣為人知的要數蘇軾的《寒食帖》,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由於世人對蘇東坡的喜愛,稍微對歷史有所涉獵的人對這篇貼都有所耳聞。然而對於古人最重要的節日「寒食節」卻知之甚少,今天就給諸位分享一下「寒食節」這個古老而富有深意的節日。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在農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相關故事

最廣為人談論的「寒食節」的來歷是跟介子推有關的,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也有人稱「屈子死,遂端午;子推死,遂清明(寒食)。」

「寒食節」真實來源與發展

起源

「寒食節」其實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在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和山火,於是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過一段時間之後(史料記載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地方長達數月)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此後這一習俗延續兩千多年。

春秋時期

傳說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而下令設定的「寒食節」。從這個傳說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寒食節」,並且在小範圍內流行。

魏晉時期

據《後漢書》講,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很長,最長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個月。「寒食節」期間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對人的健康不利。於是有了魏武帝曹操取消「寒食節」,據《陰罰令》記載:「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長時間吃寒食確實對身體不好,特別在人均壽命很短的古代。

三國歸晉以後,由於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於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華夏的共同風俗習慣。

清初改革

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若望,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寒食節」與清明節

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唐代玄宗時期,清明寒食一起放假的習俗正式以官方文書的形式確定了下來。宋元時期,「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所取代,祭祀先祖的習俗自然也一併被清明節所繼承了。於是人民只知道有清明節而對「寒食節」知之甚少。

「寒食節」習俗

禁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比如唐玄宗讓宮廷「寒食節」禁火三日,自己卻跑到郊外行宮做飯去了。

拜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玄宗規定在「寒食節」掃墓。《新唐書》記載:「開元敕寒食上墓」,這說明唐代已經由官方規定將「寒食節」定為掃墓的日期。唐代是我國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並擴大到全國各地。

在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所以祭祖本來跟清明節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飲食

現在江浙滬清明節附近流行的「青團」就跟「寒食節」有很大關係。寒食食品五花八門,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踏春

踏春我們更多稱為踏青,盛興於唐宋,後代也都有延續。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不得不說春天踏青確實是個好的放鬆活動。

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蘇軾的《寒食帖》名震天下。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

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遊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後來慢慢傳到民間,成為一大娛樂活動。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掛彩繩。」

蹴球

現代足球的先祖,始盛於唐代,據《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寒食節」的意義

自秦漢一統之後,很多的古典節日都是根據儒家的思想來解釋說明的,「寒食節」慢慢延伸出祭祖、踏青等活動,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儒家思想理念。

「寒食節」祭祖跟清明節祭祖的區別

「寒食節」祭祀先祖的習俗一般是墓祭,紀念家中逝去長輩的墓祭。唐朝文化大融合也開始祭祀一些廟了。

而清明節更多是廟祭,如孔廟,萬世之師表;如武侯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魯迅故居,我以我血薦軒轅;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等。清明廟祭,是對華夏人族先祖的敬重,見賢思齊,效法先古聖賢。後來「寒食節」合併到清明節了,所以就一起都祭祀了。

「寒食節」的知識今天就講到這裡了,下次當別人提起「寒食節」的時候你可是不要再一頭霧水了。

—— END ——

禾子出品 | 必屬精品

相關焦點

  • 寒食節|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寒食節,是陌生的,甚至從來就沒聽說過。其實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寒食節來歷介之推是當時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給重耳充飢。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筆者認為古老而又傳統的習俗節日,其實與別具一格的社會思想各階層民眾的生活習慣,以及古代先民與大自然相互碰撞之後的經驗總結息息相關。原始崇拜、祭祀文化、天文曆法等,都是古代傳統節日與習俗形成的契機。寒食節與清明節都是古代社會中比較重要的祭祀節日,寒食節誕生主要是沿襲了遠古時期的「改火」舊習;而清明節則是上古時代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從這個角度來看寒食」與「清明」兩個傳統節日,雖然節日性質與起源時代基本類似但卻並非同一個節日。
  • 中國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位於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從先秦到南北朝, 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
  • 2019年寒食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寒食節是什麼節日
    2019年寒食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寒食節是什麼節日  「寒食」是冬至以後第一百零五日,一般多在夏曆清明節前一兩日。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士介子推而創設的一個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
    寒食節:又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禁火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寒食節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寒食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蕩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 清明|插柳、踏青、寒食,背後竟都有這樣的「中醫原理」?
    本 期 導 讀 清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同時也代表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很多人對於清明習俗非常了解,但你知道清明習俗與中醫的關係嗎?清明節除了具備豐富的自然內涵之外,也是唯一一個以節氣命名的重大節日,它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在歷史的淬鍊中逐漸發展形成,它不僅記載著我們祖先對自然運動規律的認識與把握,也顯示了從古至今經濟、人文的發展。
  • 寒食節又稱「禁菸節」,一種飲食習俗的節日,當天人們只吃冷食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寒食節在古代是個什麼節日?寒食詩詞知多少
    又是一年寒食節。現在的寒食節不再是法定節日,一般和清明節合併起來過,可是你知道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寒食節曾經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寒食節習俗,吃生冷的的熟食,一個傳統習俗!
    這個年代是一個錚錚鐵骨,馬革裹屍的豪情。寒食節習俗,吃生冷的的熟食,一個傳統習俗!寒食節寒食節又名禁菸節、熟食節、冷節,是我國中國古代的重要節日之一。冬至後數一百零五日即為寒食節,過節時禁止燃火,人們只能吃先前備好已冷卻的熟食,寒食節由此得名。
  • 中國傳統節日之寒食節,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寒食節。其實相對於寒食節,大家可能更熟悉清明節,但是寒食節也是在清明節前的1~2天。通常的是在冬至後15天。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節是更為人熟悉的,但是大家又是否知道寒食節已經在中國綿延了2000餘年,曾經被稱為是我國民間的第一大祭日。
  • 2013寒食節是哪一天 寒食節的由來與習俗盤點
    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等地方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今年的寒食節為2013年4月3日寒食節的由來遠古時期寒 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
  • 清明前一日稱為寒食節,寒食節的4大講究你了解多少?
    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即今年的4月3日,有一個鮮少被人提及的節日,它也是我們古人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名叫「寒食節」。但時過境遷,如今這個節日已經甚少被人所提及,但我們依然要發揚中華傳統的文化,為新的時代增添一份亮色。
  • 寒食節和清明節知多少
    問   你對寒食節和清明節有多少了解?那麼清明節和寒食節究竟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   寒食節與清明節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來說,這兩個節日相隔比較近,所以不少人弄混了這兩個節日。
  • 越南傳統節日「寒食節」不可缺少的越式湯圓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越南的「寒食節」。在這一傳統節日裡,越南人常常做越式湯圓以祭祀祖先。越式湯圓分別為綠豆湯圓(越語稱「Bánh chay」) 和紅糖湯圓(越語稱「Bánh Trôi」)等兩種;其做法較為簡單,主要原料包括糯米粉、紅糖和綠豆。
  • 寒食節與清明節,有什麼區別
    寒食節與清明節,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寒食節和清明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兩個節日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時間、來源、功能和活動等四個方面。1.寒食節,也叫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農曆冬至後的第105天,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曾經,寒食節在中國民間是第一大祭祀之日。2.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一般在每年公曆的四月五日,是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寒食節之後。二、功能。
  • 英孚英語課堂之傳統中國節日——社日和寒食
    【天極網家電頻道】(2017年3月20日,上海)春節與元宵的繁華節日與酒醉酣暢之後,英孚英語課堂要為大家介紹幾個較為生僻的傳統中國節日——社日節和寒食節,今年的春社日就在本周的3月22日。雖然同屬自古傳承的中國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如今卻鮮有人過,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未被定為法定假日以及信仰的差異,另一個原因也和這些節日都根據農曆的計算方法來確定具體日期有一定關係。秉承著「教育,讓世界無界」的使命,英孚致力於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提升跨文化理解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如何用英文給外國朋友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
  • 沒有寒食節,清明就是一個節氣而已,哪來的今天三天假期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不僅是我們祭祖的日子,也給我們帶來了三天的假期,但是在兩千多年以前,清明就是一個節氣一樣,跟其他的二十四節氣一樣,但是那是卻已經有了寒食節。寒食節又叫做"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這一天裡,禁菸火,只吃冷食。
  • 好像還有一個寒食節,您能介紹一下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好像還有一個寒食節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寒食節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