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寒食節。其實相對於寒食節,大家可能更熟悉清明節,但是寒食節也是在清明節前的1~2天。通常的是在冬至後15天。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節是更為人熟悉的,但是大家又是否知道寒食節已經在中國綿延了2000餘年,曾經被稱為是我國民間的第一大祭日。並且寒食節呢,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中,是唯一一個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一個節日。
小編剛剛也說寒食節已經有2600多年歷史。據古代書籍記載,寒食節的起源呢,緣由在於,介子推與重耳的故事。相信有很多寶寶都聽過了他們兩個之間的故事了。那小編今天就簡單的跟大家回顧一下吧。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公子中重耳,因為他人的禍害。所以要逃去其他國家生活。但由於它是有身份的人,因此,他只能在其他國家流浪長達19年的時間。而此時,他的大成子介子推並沒有離他而去,而是伴隨左右,不離不棄,一直在重耳的身邊。以至於到最後,重耳終於成為一代明君,晉文公的時候,介子推卻要與母親歸隱,不貪圖利祿。而重耳,醉了將介子推回來不惜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燒死。
因此從春秋時期到現在,寒食節這天吃冷食呀,要去拜祭,踏青等等習俗都被遺留下來,漸漸的也融入大家的之中被大家所接受,慢慢的寒食節也融進清明節裡面了,當時介子推的封建思想也慢慢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化載進史冊,但不變的是幾千年下來,人們對於廉潔、忠誠還是始終如一的。
剛剛跟大家普及了寒食節的歷史、特色以及來源,接下來跟大家談談寒食節的習俗,寒食節的習俗就非常多了。例如,禁火、拜祖、飲食、踏青等等。真的有很多習俗,其中寒食節中的飲食和禁火習俗就特別有意思,不僅能體現各地的風俗文化特點,還能跟直接的了解該地方的風土人情,值得你擁有呦,今天,就很小編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寒食節中的禁火習俗在古時候就被古代人們稱為「禁菸節」顧名思義就是不能生火,吃冷食,在中國的少數地方遇到寒食節就會禁火三天,少則一天,當然這是少數地區,自己我們現在寒食節已經跟清明節慢慢融在一起,並且隨著時代文化的變化,禁火這一習俗在大多數地區已經慢慢消失了,反而在飲食方面的習俗,有小部分還是保留在的,例如寒食節間要吃棗餅,細粿等數十種之多的食物。
最後小編想說,清明節不僅僅是晉文公為了紀念忠誠介子推所設的節日,而且這也能給我們後代忠告,思想,警惕的一個節日,介子推他的忠君愛國,清明廉政和功不言祿就是對寒食節最好的詮釋,更是對民族社會有很大的意義,同時,寒食節也跟孝有關,是中華民族道德的核心。關於寒食節,大家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