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飛寒食節二十首

2021-02-08 baiyongfei


【編者按】:一年多祭日,又至寒衣節。歲月蹉跎,茫茫然慈母離世已逾十載。每憶往事,淚眼婆娑;每思恩情,肝腸寸斷。庚子冬來,寒衣節至,念母之吟,與日俱增。身在他鄉,未能親祭,萬千悲悽,愧怍於心。今朝淚題,十餘詩詞,遣作思念,遙寄天國。離之母聲,祭之高恩,願祈康安,永饗梓福。聲聲入耳,句句存心,離言難盡,即此為記!



五絕•寒食節(二首)

寒食猶來久,風催向冢煙。
籬鴉棲臥柳,幾處墜鞦韆。

悽期別景離,柳燕剪春枝。
十裡尋青徑,何驚暮影熙。



五律•庚子寒食節題
籬疏寒食節,寞雁對斜暉。
冷柳垂雲色,芳亭倚畫幃。
空山何日曉,野徑漸春歸。
越盡門前客,悲思化羽飛。




七絕•寒食節感題(八首)

惻隱寒思淚若風,殘梅散點小桃紅。
遙知嶺外多愁意,憑以鸞箋寄我衷。

晴山北向暮雲低,柳絮凝煙落影西。
經此歸來尋野火,海棠樹下聽鴉啼。

浮煙嫋嫋伴行人,野色青青漸別塵。
寄此何年多苦恨,酌添白衣踏離春。

一入春深漸落花,浮煙弱柳夕陽斜。
東風送我寥寥意,卻引悲情至遠涯。




砌影輕寒怨柳風,殘昏暗卷李桃紅。
遙知夢裡飛花落,映入雲煙又幾叢?

雲沉雪瓦暮驚花,御柳東風故雁斜。
縱引亭前西冷月,飛煙落處是誰家?

西臺雪冷映明霞,陌處荒風拾冢花。
遍歷雲中飛雁客,寒煙寂落入千家。

冬寒蕭古西風起,路道哀人慾念親。
兩世茫然何處見,隔光寄盼再添新。




七律•寒食節感題
天涯隔道古亭邊,石鼓祠堂吊介賢。
淚憫春臺花幾處,復知野嶺草新連。
平洲寄北聲呼雁,榆火辭南焰舞川。
欲曉清明多枉恨,歸人意盡斷殘年。

註:介賢,春秋時晉臣介子推


七律•庚子寒食節寄書
忽煙嫋嫋起西臺,迢遞斜暉故影回。
野步難隨花柳事,殘梅共憶雁丘來。
飛雲亂驛悲秋暮,落葉空名葬古埃。
欲寄今期寒食節,春芳滿處為誰開?




七律•寒衣節思母(三首)

西臺送雁寄思情,此恨傷離近野明。
十字街頭悲影顧,三更夢境淚憂驚。
星光鎖月青煙寂,朽木沉風露靄輕。
卻問今秋何以見,孤寒盡處兩蕭程。

朔日哀情惶語哽,猶如故節黯傷深。
曉臨墳寢焚魂信,暮向街頭寄仿襟。
半世冷儂煙嫋嫋,凡塵悲象影沉沉。
昏黃依道垂珠淚,遙付溫音表寸心。

冷夢蕭殘欲別期,生平寂影若依痴。
悲秋隱隱飛煙落,野暮茫茫曉月離。
故淚成珠常引散,新音卻盼寄休遲。
今知往事何其短,歲去寒來念母慈。




鷓鴣天•寒食節(晏幾道體)
嶺外飛鴻雁闕還,西鄉歸客倚春欄。
醉當楊柳門前月,悲引蕪梅月下寒。
煙冢沒,暮雲殘,幾回幽徑落煙繁。
年年今日傷離事,人世忙來幾處閒。


鷓鴣天•寒衣節思母(晏幾道體)
漫處西風落影蒼,蕭途煙火映秋光。
闊離寒暮催悽雨,曾別春明伴瑟霜。
情怯怯,意茫茫。十年一夢憶悲涼。
今宵別夢寒裳祭,遙寄哀音向故方。




卜算子•寒食節(蘇軾體)
陌柳綠成陰,雁過春樓月。嶺外雲舒獨自寒,雨打風塵夜。
昏道引東風,卻恨梨花謝。更謁荒丘不忍歸,怎曉悲情滅。




滿江紅•寒食節(柳永體)
陌靄沉沉,平川闊、朗風寂夜。臨寒食、寥煙疏淡,明通蕭節。幾處空驚春柳寂,歷經風雨流芳越。將行令、當此念忠心,丹書烈。
春樓滿,鴻影別。心似劍,魂如鐵。悵天涯咫尺,漠丘高闋。何日風秋驚夢雪,昏途更解雲霜月。歸去來、問得舊前銘,情何滅。




作者簡介:白永飛,筆名白子,1984年生,山西忻州人。大學本科,從事醫療工作。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忻州市詩詞協會會員、秀容詩社會員、遺山詩社會員、遺山散曲社會員。興趣廣泛,業餘從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諸報、書刊及網絡文學平臺。
個人郵箱:baiyongfei3688@126.com。


相關焦點

  • 說說寒食節的來歷,讀幾首寒食節詩詞,讓寒食節攪動人生的惆悵
    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後來寒食便代表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也許正是因為寒食節的來歷和它所傳達的一種精神,所以古代詩人留下了很多關於寒食節的作品,下面就一起欣賞幾首。寒食即事(唐 王昌齡)晉陽寒食地,風俗舊來傳。
  • 詩意寒食節,燦爛中華魂,10首詩記錄寒食節的樂與愁,推薦收藏
    由於寒食節和清明節挨得很近,寒食節的一些習俗活動,常延續到清明節,漸漸就模糊了清明節和寒食節的區別,如今很多寒食節的習俗已經移入清明節。「寒食節」這個節日,也漸漸從國人生活中消失了。這首詩並無議論,卻暗含諷刺之意。中唐時期,宦官擅權,得到皇帝的寵信,一時權勢燻天。「五侯」就是指皇帝寵信的近臣。寒食節時,百姓不準熱食,要禁菸,但是皇帝卻可以給近臣賜火。其中的諷刺與擔憂,不言自明。
  • 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
    寒食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都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寒食節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流傳了晉公子重耳與大臣介子推的故事,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這為忠臣,就在這一天禁止煙火。很多詩人都創作過寒食節的作品,比如唐代的孟雲卿就有,「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宋代的李清照就有「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寒食節期間,民間有祭掃、踏青、蹴鞠、鬥雞等風俗,體現了一種民族的根祖文化,更豐富了百姓們的文化生活。下面就分享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
  • 寒食節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寒食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蕩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異同之處1.「寒食節」之上古「改火」說「寒食節」又稱為「禁菸節」、「冷節」或「百五節」 。從這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上來看,可以得知在寒食節這一天人們只能吃「寒食」。這首詩的大意為春季長安城道出飄散著落花;寒食節這一太難東風吹拂著皇宮內的柳樹黃昏時分皇宮中傳出「御賜燭火」,這些燭火的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韓翃撰寫的這首《寒食》其實是一首諷喻詩,按照舊俗「寒食節」這一天必須要「禁火」。但是受寵的宦官卻得到了皇帝御賜的「燭火」,這說明人們已經忘記了舊制。
  • 寒食節的起源與文化風俗
    人草木茶禪文化據史籍記載,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段有關「寒食節」起源的故事。「寒食節」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不變的。
  • 2013寒食節是哪一天 寒食節的由來與習俗盤點
    寒食節的來歷與習俗盤點(資料圖)2013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當前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等地方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今年的寒食節為2013年4月3日寒食節的由來遠古時期寒 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
  • 「寒食節」一個古老的節日
    然而對於古人最重要的節日「寒食節」卻知之甚少,今天就給諸位分享一下「寒食節」這個古老而富有深意的節日。「寒食節」的由來「寒食節」:在農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今天是寒食節?明天是清明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 【衣食住行】寒食節的來歷與習俗
    真正明確記載介子推與寒食節之間關聯的是晉時範曄的《鄴中記》:「鄴俗,冬至一百五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乾粥,是今之糗。并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燒死,世人為其忌,故不舉餉食。非也。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飲食祀神,及作五色新盤相問遺,不為介子推也。」
  • 寒食節、清時節傻傻地分不清楚
    寒食節最初定的時間是農曆冬至後的第105天,一般會在清明節前兩天,這一天禁菸火,人們只能吃冷食。所以漢代的寒食節也叫禁菸節,這一天百姓人家不得點火,到了晚上皇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清明寒食節最初是在清明節前兩天,考慮到連續兩天吃寒食不利用人們的身體健康,清朝初年湯若望曆法改革時,將寒食節定在清明節前一日,傳承至今。
  • 2019年寒食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寒食節是什麼節日
    2019年寒食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寒食節是什麼節日  「寒食」是冬至以後第一百零五日,一般多在夏曆清明節前一兩日。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士介子推而創設的一個節日。
  • 清明前一日稱為寒食節,寒食節的4大講究你了解多少?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可以說,寒食節,是專門為介子推設立的節日。那麼在這樣一個節日當中,又有哪些民俗呢?01 禁火在古代,寒食節也叫「禁菸節」,家家戶戶會禁止生火、燒紙等,以表達對介子推的紀念,對忠臣之志的肯定。時間到了唐代之後,這一習俗被唐代皇室認可,並參與,從而使得寒食節不局限於山西,而走向全國。
  •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描寫農村寒食節的古詩,乃是一幅風俗畫
    在社會文化發展的今天,寒食節似乎越來越不受重視。一方面這個節日和清明節幾乎存在重疊,另外一方面寒食節是要求禁火的,這在今天是難以想像的。不過在古代社會當中,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而且其背後的歷史故事更代表了國人的價值觀念。
  • 寒食節和清明節知多少
    問   你對寒食節和清明節有多少了解?那麼清明節和寒食節究竟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   01   2019年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哪一天   2019年寒食節是哪一天:農曆二零一九年二月廿九,公曆2019年4月4日,星期四   2019年清明節是哪一天:農曆二零一九年三月初一,公曆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 寒食節與清明節,有什麼區別
    寒食節與清明節,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寒食節和清明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兩個節日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時間、來源、功能和活動等四個方面。1.寒食節,也叫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農曆冬至後的第105天,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曾經,寒食節在中國民間是第一大祭祀之日。2.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一般在每年公曆的四月五日,是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寒食節之後。二、功能。
  • 寒食節|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寒食節,是陌生的,甚至從來就沒聽說過。其實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寒食節來歷介之推是當時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給重耳充飢。
  • 寒食節詩節丨梨花自寒食 又是一年春
    寒食節,原本是春秋時期晉文公哀思介子推從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至今已經有2600年的歷史。古人很重視這種紀念忠義之士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不燒火,只吃冷食,後來漸漸興起了祭掃、踏青、蹴鞠、鬥雞等活動。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六首寒食節詩詞。
  • 中國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位於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從先秦到南北朝, 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
  • 寒食節又稱「禁菸節」,一種飲食習俗的節日,當天人們只吃冷食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