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公布後,家長和考生進行高考志願的填報,怎樣參考歷年的分數等數據,往年的分數能否直接依據嗎?
我們知道,由於歷年的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不同,歷屆的高考成績之間的分值也不相同,因此,單單是分數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可是,歷年的錄取數據,又是高考志願填報的關鍵參考依據。我們進行高考志願填報時,可參考歷年分數,進行相應的換算。
通常,位次法、線差法就是其中通用的方法。這也是高考志願填報的兩種主要方法。
第一方法:線差法
高考成績公布前,各地會公布當年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這就是批次線。
線差,包括考生線差和院校線差。
1、考生線差=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績—今年批次線。
2、院校線差=院校當年的投檔線—當年批次線。
如河南省2018、2019、2020年的理科線分別是499、502和544分,鄭州大學在河南2018、2019、2020年的理科錄取線分別線,561分、585分和624分。
則鄭州大學2018、2019、2020年院校線差分別是:
2018年線差=561-499=62分
2019年線差=585-502=83分
2020年線差=624-544=80分
為了避免偶然性的出現,我們通常選擇一所院校近三年的平均線差,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線差來比較。考生的線差能超過院校線差的均值,則被投檔的概率就比較大。
鄭州大學2018、2019、2020年院校線差的平均值是75分,如果一位考生在2021年高考中,理科分數能超出河南理科一本線75分,或者高估5分,超出分線80分,報考鄭州大學就有非常高錄取率。
當然,因為歷年的高考分數波動較大,線差法的準確度並不太高。頗有參考價值的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位次法。
2、位次法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時,省招生辦會公布高考成績分布表或一分一段表。通過這個表,每位考生都是能知道自己的成績在全省所有考生中的排名,也就是每一位考生所處的位次。
位次法就是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分科類排名,根據位次來選擇填報志願的學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於或者大於所選院校或者專業前幾年錄取考生的排名,報考這所院校或者專業,錄取的機會就比較大。
這裡,通過考生的排名,可以換算出以往幾年的等效分。比如一位同學,2020年的高考成績是理科640分,位次是15000名。那麼,我們看一下,在2019年,該省的考生第15000名的分數是多少,這個分數能否被自己選擇一所大學或專業錄取,如果可以,那麼今年錄取的概率依然很大。用此法,可以同時多算幾年錄取等效分,以增加錄取的概率和準確性。
在一些高中學校,有經驗的教師會說,報考時,你看一下去年我們學校和你同位次的同學讀了什麼學校,你報那所學校就可以被錄取。
這兩種方法,要根據當年的招生計劃、影響因素的變化來綜合考慮。並注意高考出現的大小年現象。通常情況下,學校錄取的分數或者位次是相當穩定的。
我們的高考營公眾號,願意和更多的家長交流高考志願填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