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報志願對每一年的高考生和家長來講都是一件非常複雜、艱難、糾結的事情。2020年夏季高考山東省首次不分文理科,志願填報改為「專業+高校」模式,為96個平行志願,對考生來講可滿足對專業需求,而不存在志願調劑的風險。但是志願填報不當,也存在不能被心儀高校錄取的風險。
考生和家長要深入了解96個平行志願的填報規則,然後根據考分、位次和專業、學校方能合理填報志願,以滿足對學校的需求,也可滿足專業需求。對此,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到菏澤市育人招生考試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楊子賢予以解惑。
「首先就是要確定自己的位次。」楊子賢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位次就是考生高考成績的全省排位,是新高考分段填報志願、分段投檔錄取的核心依據。根據選科不同,考生可以獲得總分位次和選考科目位次,在選考科目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投檔。」
「隨後考生可就根據選擇的專業進行進行高校匯總信息、初選志願、優化志願和正式填報。」楊子賢說,「建議大家按照『衝、穩、保』的策略,分梯度降序確定志願順序。比如填報普通類96個志願,可將自己優勢不大卻很喜歡的志願放在前20-30個左右『衝一衝』,將具有一定優勢也較喜歡的志願放在中間50-30個『穩一穩』,將優勢較大且有把握的志願放在最後26-36個『保一保』。而正式填報中,藉助志願填報輔助系統預選志願,確定擬報考志願的最終順序,生成志願預填表。在規定時間登錄志願填報系統,『一鍵導入』志願預填表或輸入報考的專業、院校,及時提交報考志願信息。」
楊子賢介紹到,在考生填報完志願後,待投檔開始,由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發起「總攻」,將按照考生分數或者說排位位次、考生第一志願依次投檔,若有的高校本志願未滿、或者說別的考生第二志願分數高於另一考生第一志願,則繼續投高分考生到本志願;繼續檢索,若另有考生第10志願高於某第一志願考生,也是第10志願排位靠前列於本志願下。以此數輪,按排隊順序在前的人數,滿足該高校這一志願在山東省招生人數。「所有考生的96個志願均為「第一志願」,至於被哪個高校的哪個專業錄取,是由報考該專業考生按考分排位得來。專業最後錄取分數是由填報該專業考生的分數排位博弈得來的,也就是所有考生自己投出來的。」
記者了解到,今年志願錄取將靠計算機計算進行,人工無法幹涉。高校的權利僅是依據山東投檔數據進行符合性審查,比如專業限制:電氣工程專業須考生選考物理;身體條件: 輪機專業不要近視眼等。對於專業調劑、錄取誰不錄取誰,高校並沒有選擇權。「考生對於所報考專業應到該高校官網查看各類要求。如果因此原因進檔後被退檔,不會再被投檔,造成落榜。」楊子賢說。
楊子賢告誡志願填報學子到,96個志願看似很多,往年填報志願分數夠了,最多調劑到其他專業,達到學校錄取分還可以在該高校就讀,專業+學校模式志願填報失誤最終會導致無學可上。所以志願填報要拉開梯度,除了「衝、穩、保」,還要有墊底學校和專業做備選。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