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溫州版火神山醫院今起收治病人!3個月工期縮短到7天,這就是浙江速度)
2月4日試運行,2月6日開出兩個病區,具備收治100位患者能力……從一家剛剛竣工的骨科專科醫院,到具備收治傳染病病人能力的臨時「戰場」,溫州給出的速度——7天。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距學院路院區約25公裡,這裡,被稱為溫州版「火神山」醫院。
短短7天,怎麼做到從空殼到正常運行?這裡發生了什麼?今天,溫州「火神山」醫院正式接受病人,讓我們了解一下溫州速度背後的細節。
牆上掛起軍令狀,3個月工期壓縮到7天
甌江口新區,位於溫州市東部甌江出海口。佔地面積123畝,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就坐落於此。
甬臺溫高速複線、城市輕軌S1和S2線出入口距醫院僅1公裡左右,有連接南北的市縣快速路經過此處,隔江與機場交通樞紐相連……風景秀麗,交通便利,按照原計劃,這家以骨科和康復科為主的新院區,將於今年4月投入運行。
疫情改變了原有的節奏。
1月28日,溫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安排,10天內啟用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並作為溫州又一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定點醫院。
病房還是空殼,要在一周內,從無到有,完成流程設置、人員配備、病房設置,投入搶救設備……醫院立即成立行政組、醫療組、後勤組和物資保障組四個小組,劃分出200多個任務清單,在臨時指揮部牆上,掛起軍令狀和倒計時。
排出推進方案後,醫院又自我加壓,將投用時間從10天縮短為一周。
首批開出100張床位,2月底最多可開放800張
從空殼到具備接診能力,這一周,甌江口院區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據了解,院區一幢一號樓的三、四層作為首階段隔離病房,可收治100位病人。兩個病區均嚴格按照防護規範要求,設置了汙染區、緩衝區、清潔區。
昨天下午,溫州本地媒體記者曾前去探訪:
為避免醫護人員與患者交叉感染,門診大廳張貼了不同人員通道單。
醫務人員從門診大廳正門進入,收治患者則從醫院西側進入隔離病區。
在檢驗科,兩名醫務人員正在操作檢驗設備。除臨床醫生外,檢驗檢疫工作者成為距離病毒最近的人群。
醫院的隔離病區比普通病房增加很多隔離關卡,並用粉色隔板隔斷了護理站與醫生工作區。
汙染區、半汙染區、緩衝區、清潔區…… 在汙染區工作的醫護人員結束工作,必須經過四道門,每道門都需要手消毒、消毒液噴門、再手消毒、開門等程序,其中一道門還需要開紫外線燈消殺等程序。
傳染病護理流程與以往流程不同,護理人員是從不同崗位抽調的,為讓她們徹底熟悉傳染護理工作,接下來她們將全部吃住在甌江口,在收治患者前對每項工作再落實。
其實早在2月4日,醫院相關醫務人員全部到崗進行了首次演練,模擬病人入院、檢查等相關流程。多科專家、負責人在每一個環節都認真的核對細節,查找不足,以確保收治病人的全流程準確無誤。
2月6日起,醫院首批開出2個病區共100張床位,每個病區配備9名醫生和26名護士。後期根據疫情防治需要陸續開放其餘床位,至2月底,院區可開放最大容量為800張床位。
特事特辦一路綠燈,啟用「特別工作法」
3個月工期縮短到7天,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背後,是溫州啟用「特別工作法」。
一周時間,正值春節,又遇交通受限,光採購設備就是難題。
溫州市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一路「開綠燈」,啟用緊急直接採購模式,解決了設備採購的難題;土地儲備中心、市城投集團,臨時開放了老黨校停車場,供來回甌江口院區和學院路院區的醫務人員停車;市交投集團每天特別開設了三輛車,往返甌江口院區和學院路院區,用來運送醫護人員和物資。
除了採購物資,還有很多程序審批。
比如CT,這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重要標準,但甌江口院區尚未辦理放射診療許可證。按照常規,法定辦理時間是20個工作日。
溫州速度,將辦理時間縮短到2天。
溫州市衛健委政務服務窗口於2月2日上午,通過線上溝通,將材料收集過來之後,由專人根據目錄梳理,指導補充材料,當晚,就將材料發給專家技術審查。2月3日上午,窗口工作人員帶著電腦、印表機、拍攝設備到現場查勘,當天下午就出具了電子版的放射診療許可證。
除了放射診療許可證,還有諸多牽涉到甌江口院區投用的證件,溫州市衛健委政務服務窗口都通過線上辦理,在短時間內全部辦妥,窗口在抗擊疫情期間還專門開通了24小時「不打烊」衛健政務平臺,讓醫護人員隨時隨地完成相關審批事項。
科研人員做起搬運工清潔工
一線護士剪掉長發「出徵」
物資、設備、程序到位,都需要人來落實。
2月2日,距離甌江口院區試運行還有2天。
後勤保障組組長應獻忠和原本同樣做行政工作的十幾位小夥子,早就在醫院等候,他們已經在醫院連續工作了5天,做的是後勤保障和平日裡從沒做過的搬運物資的活。
可說好上午到的病床,因為運輸受阻,3日凌晨才到了一車,應獻忠帶著小夥子們趕緊將病床從車上卸下來,搬到相應的病區,再由師傅把病床裝搭好。等到第二車病床到,已經是4日凌晨,後勤組幾十個人一夜沒睡,終於在上午11時試運行前,將100張病床裝搭完畢。
準備上崗的隔離病區護士,年齡大多二三十歲, 然而在疫情面前,她們顧不了自己形象。2月5日上午,一號樓三樓隔離病區,副主任護師郭君怡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工作的護士們一道,集體剪掉了心愛的長髮,把鬢角、前額的頭髮也剃掉,露出「最美」髮際線準備「出徵」。
還有溫醫大附二院的骨科教授、主任、原本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都暫時放下了手中的活,來到工地做清潔工、搬運工。
在溫版「火神山」醫院的籌備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在接到指令後,中國電信溫州分公司、國網溫州供電公司等單位組成突擊團隊,夜以繼日開展作業,並按時完成各項工程。
奧康投資控股董事長、王振滔慈善基金會創始人王振滔得知甌江口院區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後,向甌江口院區捐贈1000萬元,用於購買200臺負壓吸引器、200臺監護儀、20餘臺無創呼吸機等醫療物資。
因趕工需要人手,2月2日至3日,王朝大酒店100多名員工到場協助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如清理衛生、為工作人員準備工作餐等。
每個人、每臺裝備,緊密扣在一起,驅動醫院這臺「大型機器」正常運轉。
這裡,將是溫州戰勝疫情的新戰場。
全民抗疫 "最嚴管控"下的浙江溫州:村民憑證通行
「這是你們家的通行證,每2天派一個人出行,要保管好咯。」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仰義街道製作的第一批通行證這兩天陸續發放到村民手中,一直到2月8日24時,這張通行證將是當地村民出入的憑證。
本文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張憲超_NN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