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腿疾患者,因怕再次被困電梯,現暫住在別處;一名古稀老人,經歷電梯事故後再也不去這座樓看望自己的孩子;就在十幾天前,一名中年男子被困在電梯裡長達半小時……
槐蔭區前屯小區西區這部問題頻出的永大牌電梯,讓樓上居民憂心忡忡。
居民反映
電梯頻頻出故障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槐蔭區前屯小區西區F樓住戶共有30多戶,居民近百人,其中不乏兒童及老年人。
3月22日,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十幾天前他被困在該樓電梯內半個多小時,看到這部電梯,至今心有餘悸。
一位出樓鍛鍊的老年人告訴記者:「以前還坐這部電梯的時候,起步和停止時總往下墜一下,電梯運行的時候總有響聲。有時候就『啪』一聲掉下來,好幾回了,裡面都有人,下降速度很快,不知道就卡在哪一層了。」
另一位居民告訴記者,2011年搬到新建的樓房時他很高興,「我腿部有嚴重疾病,最怕多走路和爬樓梯,但樓內有電梯,讓我很寬慰。」可不久後,原本搬進有電梯新樓的喜悅,卻被樓內頻繁出事故的電梯衝淡了。「我遇到電梯故障不止一次了」,他說,「有次在電梯裡,轎廂從10樓掉到了8樓,本來我是要到樓下的,可是電梯從10樓開始下降速度突然加快,到8樓後,電梯停止,電梯門突然自動打開,嚇得我趕緊出來了。」「進去得扶住,」他向記者做了一個蹲下馬步,張開雙臂的動作。「電梯如果真的掉下來,這個動作應該管用。」「還有一次,電梯到一樓的時候,剛一進電梯,電梯突然跳閘停電了,裡面一片漆黑,手機也沒信號,我只能在裡面大聲呼救了。」他告訴記者,「這次我是真的害怕了,最後有鄰居來把我救了出去。」
採訪中,眾多居民均向記者反映了他們乘坐這部電梯時的夢魘般的經歷。
記者試乘
報警後未見維修人員
在槐蔭區前屯小區西區F樓,記者發現,該樓除步行樓梯外,只有一部永大電梯供住戶使用。
電梯牆壁右側,貼著濟南浦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張貼的電梯安全管理的通知,並留有維修保養責任人的電話及聯繫方式。電梯門框右側,金屬片上寫明了上海永大電梯設備有限公司服務電話及電梯承重量。
試乘過程中,記者沒有遇到被困或電梯突然下降的問題,但能明顯的聽到電梯有金屬碰撞的聲音。
為了檢驗電梯出問題後,維修人員能否及時趕到現場,記者按動了電梯自帶的警報器,工作人員通過電梯電話得知是電梯突然下降的問題後,語氣立即緩和下來,並且表示,立刻到現場進行查看。
按照居民的說法,從電梯值班人員到F樓不過20多米的距離,但記者等待20分鐘後,仍未看到有工作人員前來對電梯進行維修。
一位乘坐電梯的居民向記者說,「他們總是說來修來修,但問題沒法根本解決呀。而且不光我們樓電梯這樣,E樓的也有問題。」
在E樓電梯,記者看到了和F樓電梯內一樣的景象,只是由於電梯頂燈具損壞,使這裡的環境顯得更加凌亂。在這裡,記者聽到了比F樓電梯運行時更大的金屬撞擊聲。
售後維修
儘快回應居民訴求
接受採訪時,濟南浦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維修保養工作人員表示,槐蔭區前屯小區西區F樓電梯總共出現過兩次電梯困人事故,並且兩次都是由該工作人員趕赴現場處理解決的。「該電梯出現困人事故,可能是由於房屋裝修時,有大量沙子落入電梯內部,影響電梯正常運行導致。十幾天前,我們已經為該電梯更換了電路板,目前還沒有再次收到電梯困人的報告。」
對於居民反映的F樓電梯經常出現快速下降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從未收到過居民反映此類問題,同時,該工作人員簡稱,永大電梯安裝了超速保護裝置,絕對不會出現超過正常運行速度下降的問題,因為他至今還未發現電梯內安全鉗有使用過的跡象。
上海永大電梯設備有限公司服務人員將記者反映的問題記錄後,表示會儘快聯繫山東分公司對總出問題的電梯進行調查處理。(本報記者崔雲飛 實習生 劉雅然)
相關連結
電梯事故演變成「城市病」
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電梯成了「必需品」,然而「乘坐電梯」卻在慢慢成為人們的一種心理隱患。從去年北京奧的斯「電梯門」事件,再到重慶金秋家園的「火箭」電梯,電梯事故頻頻牽動著民眾的敏感神經。業內專家表示,電梯的安全與否拷問著電梯企業的良知與責任,也考驗著質檢部門的把關力度,實施國內外「差別標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安全的一大隱患。
據了解,電梯按照標準可分輕型與重型兩類,其中輕型的一般應用在人流較為稀疏、負重不多的地方,而重型的則應用在載重多、人流密的地方。對於電梯這種涉及人身安全的設施,國外一般按照「從嚴、從重」的標準進行選擇與採購,因此採用重型的標準多,但國內大多數採用的是輕型的,這是造成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
此外,從市場角度來看,許多電梯生產商為了獲得訂單,相互之間壓價、大打價格戰,這造成產品品質的下降。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生產的電梯大部分能夠達到國家標準,但電梯行業存在惡性價格競爭,產能過剩。一些廠商出了所謂「經濟型」電梯,這些經濟型電梯與正常的電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減掉了。例如電梯的「到站鍾」聲就沒有了,本來應該顯示「正在維修」的也不顯示了,一些功能被簡化,價格雖下來了,但隱患也增加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