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特區40年
40年來,每一天,深圳經濟特區都在舒展筋骨,追尋更好的自己;而這其中的每一天,光明都在發力向前奔跑。城市發展,農場變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光明一路向前,演繹著這座城市一個無比遼闊、無比浩蕩、無比璀璨的未來。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
▲光明農場舊貌。40年前,這裡是光明農場。40年間,從新區到區,從光明農場到光明科學城,從「深圳的西伯利亞」到「國家級」聚光燈之下,這片土地與中國、與深圳一起走到聚光燈之下,深圳市光明區的戰略地位一再上升。
-
華發40年故事 | 麥繼謙:清華才女珠海特區築夢
40年不忘初心,40年砥礪前行,無數華發人用青春澆灌夢想,以實幹書寫歷史。 即日起,我們將陸續刊登華發40周年員工故事,講述流金歲月中那些最動人的記憶,凝聚成我們前行的力量。敬請垂注。 1934年於上海出生,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歷任廣西大學助教、廣西自治區綜合設計院技術員、廣西化工設計院技術員。1984年至1987年任珠海特區發展公司技術顧問,1987年起任華發集團技術顧問。 無論是站在十字門中央商務區璀璨的夜色裡,還是穿行在拱北口岸熙熙攘攘的人潮中,都能感受到珠海跳動的脈搏。誰曾想,四十年前腳下的這片土地,儘是低洼灘涂和沿海荒坡。
-
上海40年變遷故事⑥三灣一弄的故事
上海40年變遷故事⑥三灣一弄的故事 40年來,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樣的傳奇?
-
2020年國慶中秋深圳光明農場大觀園活動詳情
2020年國慶中秋深圳光明農場大觀園活動詳情活動時間:9月25日-10月25日購票入口:入口見文末提示活動期間舞臺節目表從「光明大街站」下車後,步行200米至「光明中心」公交站,再換乘M451或光明假日接駁專線 2 路至光明農場大觀園站即可到達。
-
從門票看特區變遷
1980年,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置廈門經濟特區時,我剛出生。2000年7月,懷著對廈門經濟特區的嚮往,我報考了廈門大學。9月,父母坐了三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把我從晉南運城送到廈門。那時起,我開始收藏廈門各景點的門票,當時距離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剛好20年。 記得我辦完入學手續後逛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與其相鄰的萬石植物園。與40元一張的萬石植物園門票相比,南普陀的門票則要「親民」得多。
-
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新華社廣州9月7日電 題: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今年8月,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在廣東汕頭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
-
【四史學習】《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曾經的國禮「小飛樂...
【四史學習】《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曾經的國禮「小飛樂」、「三灣一弄」的故事 2020-06-28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深圳光明農場大觀園交通指引(地鐵+公交+自駕)
2020年深圳光明農場大觀園交通指引1.優先推薦出行方式——地鐵6號線8月18日,地鐵6號線正式開通運營,想來光明農場大觀園遊玩的遊客朋友們有福了
-
深圳特區40年的「變」與「不變」
改革開放40年間,眾多有著鮮明時代印記的「地標」在深圳不同時期鮮亮登場,一個又一個「第一」彰顯著特區深圳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特質,把這些地標串聯起來,就是一部完整的深圳特區發展史,而追尋這些不斷變換的全國性或地域性地標,背後不變的就是特區人銳意改革、勇往直前的初心。
-
一座牛場的記憶與興盛:從國營農場邁向光明科學城
光明農場20世紀50年代年建立, 隨著發展的需要,1980年光明農場在原有奶牛場上再建立了現代化城市型牧場——圳美牛場。在這個過程中,陳坤容也經歷了從農民到職工的轉變。 如今,坤容叔的新身份是圳美社區退休支部書記、社區股份公司監事會成員。
-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⑥ | 「三灣一弄」的故事
來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別策劃 你還記得曾經的上海嗎——80萬個馬桶,80萬個煤球爐,公交車上每平方米能站12個人,一家5口擠在14平米的房間……40
-
光明農場老知青 四十年後聚廣州(圖)
本報訊記者童雯霞、實習生黃念、通訊員張紫露報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間,6000多名廣州、汕頭等地熱血青年,帶著青春的激情與憧憬奔赴廣東寶安縣(今深圳)光明農場。流金歲月四十年,昨天,500多名光明農場老知青重聚廣州頤和大酒店共敘情誼。
-
...田緣,崇明,花海,乳膠廠,油菜花,農場,向日葵,廠房,光明,沿線...
圖片說明:2015年崇明薰衣草節,連片薰衣草盛開 來源/東方IC 隨著「光明田緣」遊客接待中心昨天在崇明正式落成,集合薰衣草、油菜花、向日葵的三個萬畝花海景觀也進入籌備倒計時。明年此時,崇明農場將成為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度假新地標,也為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的舉辦再添色彩。 「光明田緣」項目選址長徵農場區域,分為外圍大地區、核心生態區和服務配套區,其中外圍大地區打造「萬畝薰衣草、萬畝向日葵、萬畝油菜花」三個萬畝經濟作物花海,通過田間阡陌步行系統,讓遊客行走在花海之中。
-
人民日報聚焦深圳光明:創新之光,照亮科學之城
人民日報2020年09月17日13版創新之光,照亮科學之城——深圳光明區見聞本報記者 呂紹剛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從一個南海邊陲小漁村,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生動註腳,也是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發展奇蹟。在特區西北部,光明區由昔日的荒涼農場蝶變為如今的科學之城,一座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正在逐漸成形。
-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⑤ | 曾經的國禮「小飛樂」
來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別策劃你還記得曾經的上海嗎——80萬個馬桶,80萬個煤球爐,公交車上每平方米能站12個人,一家5口擠在14平米的房間……40年來,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樣的傳奇?
-
深圳光明區:從農場到科學城的蛻變
圖為俯瞰光明科學城一角。 陳文 攝(特區40年)深圳光明區:從農場到科學城的蛻變中新網深圳8月29日電 題:深圳光明區:從農場到科學城的蛻變作者 鄭小紅 朱族英 郭宣序位於深圳西北部的始建於1958年深圳光明華僑農場(又名光明華僑畜牧場),是深圳市轄區唯一的華僑農場
-
深圳特區40年||深圳律師業伴隨深圳特區共成長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間,深圳在法治道路上,始終昂揚向上,不斷探索,為全國法治建設貢獻了&34;。深圳律師業的發展與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腳步同步,曾創下多個&34;。深圳律師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拼搏創新的奮鬥精神,正是對特區精神的弘揚。
-
特區40年·對話見「圳」者 | 艱難中起步的特區大學如何屢創「奇蹟」?
本期的《特區40年 對話見「圳」者》,我們專訪了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1997年,劉洪一從外地調入深圳大學當中文教育系教授。2007年又調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擔任校長、黨委書記長達10年,期間進行了頗有影響力的大刀闊斧的改革。2016年他又重返深大校園,擔任黨委書記,注重文化創新發展對大學靈魂的塑造。他在深的工作生涯中,有一半多的年華都奉獻給了深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