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史學習】《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曾經的國禮「小飛樂...
【四史學習】《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曾經的國禮「小飛樂」、「三灣一弄」的故事 2020-06-28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⑥ | 「三灣一弄」的故事
平米的房間……40年來,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樣的傳奇?今天起,10集系列動畫短片《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帶你坐上「時光穿梭機」, 重溫改革開放歷程中那些難忘的「上海時刻」。 最美天際線的陸家嘴原來是爛泥渡;哪來的錢把浦東的農田變成高樓大廈;紡織女工變成「空嫂」;洋山港從荒島變成全球頭號碼頭;世博會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別策劃推出的這部動畫片,選取上海改革開放標誌性事件,以新穎的視角,誇張的動畫形象,用最直觀的方式,在輕鬆幽默中,展示上海從城市建設到市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動鮮活地再現上海改革開放的創業故事
-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⑤ | 曾經的國禮「小飛樂」
來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別策劃你還記得曾經的上海嗎——80萬個馬桶,80萬個煤球爐,公交車上每平方米能站12個人,一家5口擠在14平米的房間……40年來,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樣的傳奇?
-
「三灣改編"幕後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回湖南發動了9月9日的秋收起義,組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計5000餘人,引兵上井岡山創建根據地。9月29日,秋收起義部隊一路跋涉,來到永新縣的三灣村,在那裡休整5天,開創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奠定新型人民軍隊性質,確立「黨指揮槍」原則。
-
三灣改編、棚改、北京市井故事,國家話劇院三部新作來滬
已經舉辦了6個年頭的「國家話劇院上海演出季」金秋之際再度來滬。今年,國家話劇院將帶來最新的三部原創新作,分別是《三灣,那一夜》、《人間煙火》、《豆汁兒》,三部作品聚焦革命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 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添彩。
-
上海往事|三灣一弄:棚戶區巨變暢想曲
那個地塊有醫院二所、婦嬰保健院一所,小學一所、中學四所,還有一家頗有名氣的革新電機廠、名揚上海的造幣廠、申新九廠、國棉十四廠、一廠、六廠、新華印刷廠、華生電器廠、大隆機器廠、麵粉廠等等,以及滬人皆知的古廟宇玉佛寺。玉佛寺附近建有的新式裡弄——衛生間配有抽水馬桶、浴缸,灶間配有煤氣用具的金城里、集賢邨、光明邨和日式660弄住房。
-
《澳門人家》小人物故事書寫大時代變遷
該劇講述澳門老街三灣斜街上的百年老店「梁記餅屋」的故事,以梁家大屋歷經的產權變更為戲眼,以回歸20年的澳門百姓日常做背景,講述了「永葆中國心」的梁家三代在澳門回歸前後的生活變化。用一個家、一條街的風雨變遷,折射一座城、一個國家的探索與榮光。這是梁振華最初在創作時的設想,他直言這部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港片《歲月神偷》。
-
《澳門人家》收官 小人物故事書寫大時代變遷
該劇講述澳門老街三灣斜街上的百年老店「梁記餅屋」的故事,以梁家大屋歷經的產權變更為戲眼,以回歸20年的澳門百姓日常做背景,講述了「永葆中國心」的梁家三代在澳門回歸前後的生活變化。用一個家、一條街的風雨變遷,折射一座城、一個國家的探索與榮光。這是梁振華最初在創作時的設想,他直言這部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港片《歲月神偷》。
-
小人物故事書寫大時代變遷--人民網娛樂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小人物故事書寫大時代變遷 該劇講述澳門老街三灣斜街上的百年老店「梁記餅屋」的故事,以梁家大屋歷經的產權變更為戲眼,以回歸20年的澳門百姓日常做背景,講述了「永葆中國心」的梁家三代在澳門回歸前後的生活變化。 用一個家、一條街的風雨變遷,折射一座城、一個國家的探索與榮光。這是梁振華最初在創作時的設想,他直言這部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港片《歲月神偷》。
-
特區40年「光」陰的故事——光明農場變遷記
在建立經濟特區四十年的發展進程中,深圳一路乘風破浪,奔湧向前。40年來,光明從國營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我們與特區同奮鬥、共成長。時代在變,我們的初心不變。值此之際,光明融媒將推出「特區40年:光陰的故事」系列節目,用老照片講述光明好故事,用好故事傳播光明好聲音。
-
以人民的名義——從身邊故事看4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變遷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以人民的名義——從身邊故事看40年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變遷 新華社記者陳芳、田曉航 40年,見證一個國家由弱到強的蓬勃躍升。 40年,也記錄下中國衛生健康事業步履鏗鏘的印記。
-
武康大樓、藥水弄、新場古鎮……在老建築的故事裡,上海人留住城市...
12月14日,上海市民文化節「老建築的故事」市民創意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獲獎者們走上舞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賦予了老建築血肉與生命。 本次大賽2019年3月正式啟動,通過老建築閱讀之旅、「閱讀上海筆記」創作作品徵集大賽、「閱讀城市」攝影大賽、「老建築的故事」應用開發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吸引市民重新走近老建築,挖掘老建築的歷史和故事。
-
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正式公演
話劇《三灣,那一夜》編劇王寶社,導演殷弘毅,舞美設計史軍亮,燈光設計王瑞國,主演王暉、王力夫、王勇、買龍、劉長春、王廣濱等。該劇藝術化表現了「三灣改編」這一建黨建軍史上的裡程碑事件,生動展現了毛澤東同志在風雲激蕩中熔鑄人民軍隊之魂的政治遠見和艱難歷程。
-
話劇《三灣,那一夜》藝術化表現「三灣改編」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2019年10月30日 11:18 來源:解放日報》藝術化表現「三灣改編」 「看到當年那群年輕人的初心」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昨天,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作為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亮相美琪大戲院。
-
上海藝術節《三灣,那一夜》:再現毛澤東「支部建在連上」的政治智慧
10月29日,話劇《三灣,那一夜》在上海開演,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暉用湖南話字字鏗鏘地說出「支部建在連上」的想法,從勢單力薄到全員通過,這一夜的精彩對話,讓觀眾見證了「三灣改編」的歷史一幕。 《三灣,那一夜》劇照(攝/吳景春) 昨晚(29日),深秋的上海湧動著一股暖流,美琪大戲院兩層觀眾臺座無虛席,「慶祝新中國成立
-
曾經的難民來滬第一站 滬三灣一弄的前世今生
在北新涇至長壽路橋段,蘇州河曲折多彎,粗摸算來約有十八灣,每一灣都留下了無數個故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三灣一弄」——潭子灣、朱家灣、潘家灣和藥水弄,這些地方曾是難民到上海的第一站,也是後來著名的棚戶區、「下只角」。如今一切成為歷史,高樓大廈在這裡拔地而起,新的故事仍在繼續……曾是難民來滬第一站上海的棚戶區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
-
「不會打仗的書生」如何在三灣掌控「雷電」?
10月29日,話劇《三灣,那一夜》在上海開演,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暉用湖南話字字鏗鏘地說出「支部建在連上」的想法,從勢單力薄到全員通過,這一夜的精彩對話,讓觀眾見證了「三灣改編」的歷史一幕。《三灣,那一夜》劇照(攝/吳景春)昨晚(29日),深秋的上海湧動著一股暖流,美琪大戲院兩層觀眾臺座無虛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演出」之一、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在上海藝術節開啟首演。
-
《澳門人家》以小人物故事書寫大時代
該劇講述澳門老街三灣斜街上的百年老店「梁記餅屋」的故事,以梁家大屋歷經的產權變更為戲眼,以回歸20年的澳門百姓日常做背景,講述了「永葆中國心」的梁家三代在澳門回歸前後的生活變化。用一個家、一條街的風雨變遷,折射一座城、一個國家的探索與榮光。這是梁振華最初在創作時的發願,他直言這部劇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港片《歲月神偷》。
-
國家話劇院《三灣,那一夜》《人間煙火》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今年,來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應邀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而《人間煙火》則納入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系列活動。《三灣,那一夜》劇照-王昊宸 攝話劇《三灣,那一夜》編劇王寶社,導演殷弘毅,主演王暉、王力夫、王勇、買龍等。
-
佛道爭衡與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故事的變遷——吳光正
五 清修、雙修之爭與黃龍故事的世俗化黃龍故事演化過程中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黃龍禪師最後由黃龍誨機、黃龍惠南變成了一條妖龍,這一變遷昭示著黃龍故事已經由一個宗教神話蛻變為世俗故事。這一蛻變的契機存在於道教內部關于禁欲清修與男女雙修的長期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