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在打擊「八爺黨」時,雍正為什麼對十阿哥網開一面?

2020-12-14 騰訊網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在徹底粉碎八爺黨密謀篡權(八王議政)的陰謀後,雍正皇帝終於亮出了自己的獠牙,不僅將老八、老九褫爵抄家,還將他們削去宗籍,冠上「阿其那」、「塞思黑」的惡名,意圖給這些恨之入骨的政敵,以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

可是,同樣是八爺黨的核心骨幹,同樣參與了陰謀奪權的「八王議政」,十阿哥卻似乎沒有受到多大的打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很多人肯定要說,十阿哥背景深厚,雍正「幹不動」。當然,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可是小編覺得,當一個皇帝的真的想要收拾誰時,單憑一句「他背後有人」,肯定是不能解釋九五之尊突然「手下留情」的原因的。

其實,作為一部邏輯自洽的歷史正劇,《雍正王朝》曾經用幾個小細節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雍正會對十阿哥「網開一面」:

仗義執言,為十三阿哥開口求情

在木蘭圍場太子被廢之夜,十三阿哥因為替四阿哥頂缸,和鬱鬱寡歡的太子外出散心徹夜未歸。

本來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是,四阿哥他們沒有想到,也是在這個晚上,八阿哥與十四阿哥等人,竟然偽造「調兵手諭」,意圖給二阿哥胤礽(太子)冠上謀反的罪名。而在這個時候,軍中資歷深厚的十三阿哥恰巧還和太子一同「消失」,就是明顯的「有嘴也說不清」了。

就在康熙下令,將十三阿哥拘禁之時,一向與「四爺黨」不和的十阿哥卻突然仗義直言:「我胤 素來和老十三不和,可是要說他會調兵謀反,這事我不信」!

這時候,早就急於求情的四阿哥胤禛立馬說道:「十弟所言有理,十三弟為人光明磊落,決不會幹出這等陰謀卑劣之事。請張大人轉奏聖上,胤禛願以身家性命擔保!」

朋友們,可不要小看十阿哥的這句話。十阿哥的這一句「憨直」之語,不僅說明其對兄弟有情有義,更是無意間化解了四阿哥胤禛的一個「兩難之局」:

有奪嫡之心,但一直以「孤臣」自居的四阿哥,在朝中滿打滿算就只有十三阿哥這麼一個鐵桿支持者。如果在十三阿哥遭受不白之冤之時(更不要說,十三阿哥當時還是替雍正頂雷才去見的太子),四阿哥胤禛「屁都不放」一個,不僅會讓十三阿哥心寒,更會令其他人不齒;但是,以當時的情形,四阿哥一旦開口求情,就憑他「太子黨」的身份,很有可能當場就被人打成「逆黨」——畢竟大部分人當時並不知道,太子到底有沒有起兵謀反。

所以,到底要不要開口替十三阿哥求情,此時的四阿哥胤禛一定在苦苦糾結。而十阿哥的一句「率性」而為,卻恰好解決了這個難題。可以說,正是十阿哥這一句無心插柳,幫了四阿哥一個大忙,他怎麼能不感恩於心?

胤 雖然「混蛋」,但卻真誠

而且,小編覺得,在雍正心裡,雖然十阿哥胤 屬於「敵對陣營」,但是,由於其心莽撞憨直且心腸不壞。所以,雍正對於這個弟弟並沒有多大的記恨,只是覺得他是一個不聽話的弟弟。

不知道,大家是否接的這樣一個情節:在「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辦到緊要關頭時,十阿哥胤 竟然不顧身份去前門大街買起了家當。四阿哥聽說之後,氣憤難當,隨口崩出兩個字——渾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細細想過這兩個字?人一般在極度氣憤下,會口無遮攔,說出一些心裡話。而這個「渾人」就是十阿哥一直以來在胤禛心裡的印象。

注意是「渾人」,不是「混蛋」。」混蛋」是單純的罵人詞語,而「渾人」更多的是「哀其不爭」且無可奈何,有愛護的意思在裡面。

再者,早在胤禛開始追繳欠款之前,十阿哥就和滿朝文武大臣在碼頭給四阿哥來過一出「鴻門宴」。我們都知道,這場鴻門宴是「毒蛇老九」提議的,意圖讓四阿哥騎虎難下,在後來的「追繳國庫欠款」一事上左右為難。

當時,皇子百官巧言善辯、輪番地向四阿哥「灌迷魂湯」,唯獨十阿哥實在,直接跪下敬酒,想著四哥可以給他一個面子。

而且,結合後面的劇情,我們不難發現:十阿哥當時「出此下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沒錢還債。換句話說,在他的心裡並沒有想算計四阿哥,只是想著自己的兄弟可以寬限幾天。

現在,我們再說回「八王議政」,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朝堂鬥爭中,急於上位的老八與老九可謂下了「必死」之心,他們在朝堂上不僅攻擊「新政」意圖,瓦解雍正的權威;更是幾次三番地直接無視雍正的命令,頂撞皇帝。

而同樣是八爺黨的十阿哥,他的表現著實有些「可愛」,在張廷玉一起精湛的業務知識,將八王議政懟得一無是處之時,十阿哥收到了八阿哥的暗示,開始出了「犯渾」。

結果,在聽到雍正皇帝的一句「你給朕坐回去」時,向來很「渾」的十阿哥,竟然默默地坐回去了!每每看到這個情節,小編就忍不住想笑——這是「政變」呢,十阿哥您可以認真點嗎?

結語:所謂,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不論是從當初顧念兄弟情誼,仗義搭救十三阿哥的天大人情,還是從各種各樣的「渾人渾事」上來看,十阿哥這個「憨弟弟」,在雍正心裡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故而其能夠得到「善終」,絕非偶然!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之死:遠未揭開真相的團滅式政治屠殺
    八爺黨在朝中有非常強大的政治基礎。不僅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極力擁護八阿哥,許多重臣也都是八阿哥的死黨。諸如大臣阿靈阿、馬齊、鄂倫岱,宗室蘇努、保泰等都仍未放棄對八阿哥的支持。 雍正雖有隆科多的支持,但政治基本盤很不穩固。康熙幼年時受制於四位輔政大臣的局面令他心有餘悸,他不得不對朝臣作出一定妥協。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雍正王朝》八爺黨本可藉此機會一舉推翻雍正,最後為何全軍覆滅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好的宮鬥劇,其中蘊含了無窮的職場哲理和人生經驗,可謂是十分厚黑,其中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就是九子奪嫡,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讓朝局混亂不已,阿哥黨互相明爭暗鬥,讓康熙頭疼不已,康熙末年朝政腐敗,康熙皇帝得過且過沒有及時整治實際上與九子奪嫡也有很大關係,在九子奪嫡中,鬧騰的最歡的莫過於八爺黨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清史稿》在清朝初期,皇子們非常辛苦,既要習文,又要練武,筆者在前一篇問答中寫過,文採和弓馬最嫻熟的皇子是三阿哥胤祉,但是要論最勇敢的皇子應該是胤祥。胤祥可手刃猛虎而面不露懼,吟詩作文也是清新流暢,也是文武雙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_八爺黨
    原標題:《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八王議政是《雍正王朝》的高潮部分,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交鋒和決戰,在這次朝會上,要不是最後張廷玉站了出來直接扭轉局勢,更是為十三爺到來爭取了時間的話,估計最後結果如何還不一定,那麼張廷玉作為康熙老臣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最後才站出來呢?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雍正皇帝最為精妙、腹黑的一次權謀算計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科場舞弊案」的演變過程,產生過懷疑。反正小編覺得,整個「科場舞弊案」,乍看之下合情合理,可是細想之後,卻迷霧重重、非常詭異。在雍正繼位之初,他也曾躊躇滿志,信心爆棚,因為他不僅妥善地處置了,八阿哥與十四阿哥這兩個曾經最大的皇位競爭者;而且雍正自以為,皇權在手的他,只要稍一用力,就可以將整個大清天下,換成一副新氣象。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也有雍正吃丹藥養生的橋段,比如他送喬引娣到景陵,喬引娣說:賈道士送來的丹藥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調理才成。雍正臨終前,還蹣跚著打開黑盒,抓吃丹藥的鏡頭。這似乎就是對歷史上那個真實雍正的回應,暗示著雍正皇帝之死與吃丹藥有很大的關係。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為何這兩部描述康熙帝和雍正帝父子二人的歷史大劇,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呢?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差不多有一半戲份呢?《雍正王朝》中共有44集,而到了20集的康熙帝駕崩劇情,可謂是九子奪嫡的高潮,也就是說電視劇過了20集,康熙帝才算是正式下線,到了最後一集的時候,隨著曾靜描述雍正帝弒父逼母的謠言時,也配有康熙帝的畫面,所以整體來說,康熙帝的確佔了差不多一半的戲份。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胤祥為何在軍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我們會發現十三爺胤祥有兩次力挽狂瀾的表現:第一次康熙爺駕崩,雍正剛上臺,十三爺火線復出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帶兵進宮護駕,一看十三爺帶兵進宮,「八爺黨」人立馬變得老老實實!第二次八旗王爺逼宮,有是十三爺帶病恢復豐臺大營的兵權,又帶兵進宮化解雍正的危機。
  • 雍正王朝:雍正明知胤祀是最大的政敵,為何任命他為總理王大臣?
    雍正繼位前,沒少和八爺黨都內部鬥爭,從江南籌款賑災到火燒百官行述等等,經歷了無數次驚心動魄地鬥爭,可在老爺子康熙死後,雍正一繼位,就任命胤祀為總理王大臣,這不僅讓眾大臣覺得匪夷所思,就連胤祀也表現出驚訝的表情。
  •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陰險的不是魘鎮太子的大阿哥,而是老十四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九子奪嫡的劇情演繹的可謂是精彩絕倫,將眾位阿哥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刻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可以說達到後來者難以企及的高度,使人是百看不膩。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說說九子奪嫡之中,哪位阿哥最為陰險。
  • 雍正登基後把八阿哥九阿哥改名字為阿其那,賽四黑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後,康熙選定的繼承人就是我們的四爺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當初四爺黨和八爺黨競爭激烈,四爺黨的主要成員就是十三阿哥胤祥還有年羹堯,隆科多;八爺黨的支持者眾多如: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還有一眾大臣。但是我們的四爺還是勝出了!在雍正登基之後,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 《雍正王朝》孫嘉誠被殺後,為何八王爺去祭奠,而張廷玉等人不去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雍正王朝》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靠細節取勝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引子:恐懼談不上,其實雍正更多的是痛心和無奈,要怪只能康熙生的這些個兒子們都太優秀了,每位阿哥都能獨當一面,都想去爭一爭那個至尊之位,無奈寶座只有一個,雍正得到了它,老八不甘心啊,同樣是康熙的兒子,我未必比你差,而且我還得人心,憑什麼你來坐那個位置,所以,老八極盡所能的給雍正添亂,雍正實行新政,刷新吏治,豈能容你搗亂,所以圈了老八。
  • 九子奪嫡:雍正登基,為何先懲治背景最強的十阿哥?帝王心術了得
    以皇十子胤的強悍背景,剛一登基立足未穩的雍正皇帝,難道就不擔心此舉會引起朝野震蕩,動搖統治根基?其實,這正是雍正皇帝的英明之處,也是雍正皇帝清算整個「八爺黨」最為合理的全盤計劃。為穩固統治根基,雍正皇帝必須一邊培植自身黨羽勢力,一邊打壓清算昔日政敵——處處和自己唱反調的「八爺黨」勢力集團。將皇八子胤禩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將其暫時麻痺以後,再將其勢力黨羽逐漸分離、派出京城就是當時的雍正皇帝制定的全盤計劃。
  • 《雍正王朝》老八和老十四為什麼會忽略真正的對手四阿哥胤禛?
    而胤禩在二廢太子之前,議立太子人選之時,已經被康熙名言打壓。而在胤禩的眼裡,覺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康熙在考驗自己;一種康熙看中了老十四。所以在胤禩的眼裡,太子只可能出在自己或者老十四身上。胤禩和胤禵根本沒有深思過胤礽為什麼被廢?老十三胤祥為什麼被圈禁?佟國維為什麼被清算?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卻完全看不到利益背後的陷阱。而胤禛哪怕也不明白,他背後的高人鄔思道也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不爭才是符合聖意的爭。」
  • 八阿哥胤祀與雍正鬥了一輩子,到頭來得到了什麼
    雍正王朝》老八胤祀的結局很不好,精心策劃的「逼宮」不但以失敗告終,還落得「阿其那」的壞名聲,可謂身敗名裂。想起康熙在世時,他原本是最有希望奪嫡的一位皇子,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起初,他把雍正當作太子的黨羽看待,平日裡矛頭所指主要針對太子胤礽。在與太子胤礽的鬥爭中,多多少少會把雍正當作阻礙、絆阻,比如四阿哥追討國債引起眾人不滿,辦砸了差事,八爺黨就藉機分化胤禛的黨羽,先是打壓幹吏田文鏡,貶去陝西當小縣令,後又拉攏能將年羹堯,打掉胤禛的左膀右臂。
  • 先穩後動、分化瓦解、巧設機構,最終抵達皇權專制頂峰的雍正皇帝
    接過父皇接力棒的皇四子胤禛,開始了雍正王朝的統治。大清王朝的航道進入了雍正時代。中年繼位的雍正皇帝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他在繼位的第二天就任命貝勒胤禩、皇十三弟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四人為總理事務大臣,同時冊封皇八子允禩為和碩廉親王。雍正皇帝明確下旨:「凡有諭旨,必自由四大臣傳出。」人們也許會問,雍正為什麼要這麼做?
  • 雍正燒了百官行述,為何留下太子給任伯安的信?扳倒太子在此一舉
    一、雍正燒毀百官行述,卻留下了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雍正當年路過江夏鎮的時候,曾經被八爺黨成員之一的劉八女羞辱了,他發誓要找江夏鎮報仇。這回借著奪取百官行述的檔口,雍正派年羹堯辦了這件事。所以鄔思道就讓高福把這封信給了八爺黨的人,八阿哥得了這封信以後,喜上眉梢,認為自己的機會又來了!但是轉念一想,雍正這傢伙實在是太陰險了,不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所以八阿哥胤禩也不願意做這個壞人,於是找來了十四阿哥胤禵做頂包之人。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在爭奪皇位的後期,這些皇子大致分為兩派,以四阿哥胤禛為主的四爺黨,他們這派勢單力薄,只有老十三支持四阿哥;另一派則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相比之下八爺黨實力雄厚,除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的鼎立支持,還有很多朝廷重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