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度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已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產生,1月11日在北京揭曉。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以及中科院物理所方辰、翁紅明團隊的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約24%的材料可能具有拓撲結構》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據悉,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學物理學院,以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團隊的三個獨立工作同時發表在2019年2月28日的《自然》期刊上。《自然》編輯部以《新穎材料的寶庫使物理學家興奮不已》為題進行了報導,指出該項成果「使得新奇的拓撲現象離應用更近了一步,或可引發電子學和催化學等方向的革命。」
近年來,拓撲量子態是物理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前沿熱點。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發現物質拓撲相以及在拓撲相變方面作出的重要理論貢獻的三位科學家。隨著新的拓撲相出現,人們發現,拓撲材料具有常規材料沒有的奇特物性,在電子、信息和半導體技術等方面有很大潛力。目前,科學家主要通過計算拓撲不變量尋找各種拓撲相,這種方法效率較低,所以已知的拓撲材料數目十分有限。
萬賢綱教授介紹:「具體來說,就是發展了一套非常高效的預測有實用價值的拓撲材料的方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邢定鈺表示,「這樣高效的方案,很適合對晶體庫進行地毯式搜索,從而得到拓撲材料基因庫。」他認為,拓撲材料基因庫將在未來給實驗物理學家帶來極大便利,將來的研究可以專注於基因庫中的材料,而不必像以前那樣「大海撈針」。
本次獲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和中科院物理所翁紅明教授均為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培養的博士。更巧合的是,萬賢綱教授和翁紅明教授是同門師兄弟,他們的博士生導師都是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董錦明教授。
在另一項年度重大科學評比「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中,據了解,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有兩項研究成果已經入圍了科技部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30項候選名單,近期會由專家投票從中選出10項並向社會公眾發布。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我國科學研究工作傳播的兩大品牌項目,在科學家群體以及公眾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日益增長。「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等部門組織開展,涵蓋自然科學所有領域的重要進展。
來源:物理學院
撰稿:吳煜昊
原標題:《今日份好消息!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