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灣。
編者按
有著「渝東門戶」之稱的巫山,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裡是「巫山神女」的故鄉,這裡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小三峽,是改革開放後全國較早的5A風景區之一。這裡的山、水、雲、霧,甚至連峽谷裡的紅葉,都曾是名人騷客抒發胸意的「熱詞」。
這裡雖然風景很美,但卻伴隨著貧窮。就在著名的5A風景區小三峽所在的雙龍鎮,就是重慶市委宣傳部扶貧集團聯繫的18個市級貧困鄉鎮之一。
帶領群眾擺脫貧困,是這裡的黨員幹部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在2019年「10.17」扶貧日來臨之際,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趕赴巫山,走進巫山聚焦脫貧攻堅。首先我們來看看巫山如何推進全域旅遊,講講巫山的「魚」故事。
魚頭灣美景。
在巫山小三峽的滴翠峽內有一個大灣,名叫魚頭灣。灣內一座巨大的山頭,酷似在江中遊動的大鰱魚。這條被網友喻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養在深閨人未識」,最近一段時間,在巫山打造全域旅遊過程中成為熱門新景點,它的價值還在持續發掘中。
現場:遊客紛紛設為手機屏面畫
10月10日下午,帶著幾分好奇,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一行決定去看看已被不少旅遊刊物用為封面圖的巫山魚頭灣。
魚頭灣位於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距巫山縣城50餘公裡。目前走老路,自駕需要80分鐘左右。據雙龍鎮黨委書記易前聰介紹,投資20多億的巫山縣城至大昌古鎮的道路明年建成通車後,從巫山縣城出發到魚頭灣景區只需要半小時左右,十分便捷。
驅車來到安靜村,從安靜村山腳沿著石板路步行10多分鐘,便可俯瞰滴翠峽河段漫山紅葉與碧綠江水。從峭壁上俯瞰滴翠峽,赤壁摩天、雄鷹展翅、登天峰、羅家寨等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峽谷風光頓然直面眼前。
繼續前行,在景區步道盡頭,一座魚頭形山峰映入眼帘,活脫脫似一條巨大的鰱魚在江中蜿蜒遊蕩,這便是魚頭灣,當地村民又稱「神魚頭」。
安靜村原村支書趙長華介紹魚頭灣的故事。
「你看看魚頭,簡直神似。」在陪同的安靜村原村支書趙長華指點下,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發現,前面江岸的古棧道,猶如一排魚齒;側面的山洞,酷似魚眼;而位於兩側的植物,恰巧將兩側點綴成了魚腮形。當兩邊遊船開過,激起層層江浪,「神魚」就活了起來。
「太美了,太神奇了!」倚靠在景區的棧道欄杆上,吹著兩岸峽谷和潤的山風,幾名俄羅斯遊客倚靠在巫山小三峽魚頭灣的棧道欄杆上,連聲讚嘆。同眾多遊過小三峽的遊客一樣,他們紛紛將魚頭灣設為手機屏面畫。
魚頭灣絕大多數風景仍然保持著原生態自然風貌,紅葉絢爛、怪石嶙峋,天生一個攝影採風、秘境探幽、田園遊樂的絕佳之地。
巫山旅發委有關負責人稱:「魚頭灣的名氣越來越大,它的價值還在持續發掘中。」
小三峽江面上穿梭的遊船不僅為魚頭灣增添了靈氣,也帶來了一波接一波的遊客。
前景:這裡將成巫山的實力景點
今年70歲的原村支書趙長華,與新中國同齡。他當過六年的兵,退伍回來後當上了村幹部,這一當就是幾十年。說起魚頭灣的變化,老人淚光閃閃,生起許多感慨。
趙長華所在的安靜村,位於小三峽之岸。改革開放後,小三峽成為聞名全國的景區,山下面不少人吃上旅遊飯,而在山上的安靜村 ,則因為地貧人稀,十分貧困。身為村支書的他曾時常為之寢食難安。
三峽成庫後,隨著庫區水位上漲,山谷盛滿了碧水,不但小三峽的風光更為秀麗,「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魚頭灣也逐漸進入遊人們的視野。
退休後的趙長華開起了魚頭灣第一家農家樂。
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生態發展等理念的指引下,魚頭灣成為巫山在脫貧攻堅中致力打造的鄉村旅遊項目之一。在重慶市委宣傳部扶貧集團的幫扶下,近兩年,村裡的面貌發生很大變化,景區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景區的觀景步道修起了,農家樂也發展到了30多家,基本的接待能力有了。近三年來,村裡已接待遊客20餘萬人,成為不少當地貧困村民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冬天漫山紅葉,魚頭灣看起來更像一條紅鰱魚。」重慶市派駐巫山的扶貧幹部龔偉說,當地政府正在努力將安靜村打造成休閒旅遊綜合體。今後魚頭灣還將規劃修建索道和玻璃棧道,將附近的景點串通。屆時,魚頭灣這一藏身小三峽之中的神魚,將真正地活起來,成巫山的實力景點。屆時,安靜村的面貌還將發生更大的變化!
巫山縣幫扶安靜村村民修建的新型農家樂民宿小院。
「魚頭灣只是巫山在打造全域旅遊中脫穎而出的景點之一。」巫山縣有關負責人說,魚頭灣只是全縣發展全域旅遊、用生態發展理念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作為最近確立的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之—,巫山將圍繞「一城兩軸三片十一廊道」等旅遊布局,將一個個類似魚頭灣之類的新生景點「串」起來。
現在巫山不少貧困鄉村的山民吃起了「生態飯」、「旅遊飯」。據巫山旅發委統計,近3年,巫山縣接待遊客量、旅遊綜合收益均保持20%以上增幅,已帶動3600餘戶貧困戶脫貧。
小三峽裡的神魚「活」了,安靜村裡的人富了。這些,都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鮮活注釋!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聖泉 張旭 何治國 攝影 楊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