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孤獨,走出個人困境

2020-09-22 感知主義者

崔健:《拒絕可憐的孤獨,走出苦難深重的個人困境!(深思)》

————解讀

先生今日文章的話題是孤獨。這令我想起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的那句:要麼庸俗,要麼孤獨。而庸俗不過是對孤獨的自救,所以,歸根到底還是孤獨。而在佛陀的口中,用的是「煩惱」,禪宗裡說的更直接:人就是煩惱的化身。

孤獨,這是一個內化於人的精神意識、斬不斷理還亂的精神世界存在物,無數的聖哲先賢都嘗試窺破它的秘密,找到破解它的法門。一如既往的,在先生的筆下,這仍是一個跳脫出俗脂豔粉的情緒之外的形上學概念,先生在最原初的根性層面,為我們做了深刻剖析!

孤獨,這是個現代人情感表達高頻使用的詞彙,非常寫實。孤獨感,幾乎是人類的詛咒,像影子一樣伴隨每個人的一生,也充斥著人類文明。誠如先生文中所言:當個人獨立生存成為存在的前提,我們其後能做的就是無意識的自救行為,我們一生的行為就是在自救。我們人性的多面表達就是在自救,我們個人表現出來的各種需求和願望就是在自救,我們各自的自救行為就組成了這紛亂如麻的人世間。

「自救」,救的是因為個體獨立存在的無意識假定引發的根性上的孤獨感。多麼無奈且無助的表達,難道不是嗎?

我們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到這個世上,光溜溜赤條條擠過時空之門,切入到了這個娑婆世界,不管多少人圍在保護我們的襁褓邊,站在各自的立場上歡呼我們的到來,我們確實是哭著來的。我們不得不哭,因為那時候我們孤獨無助,而這卻是這個時空的封印和規則,我們在完全不知情、完全無選擇的懵懂中,就進入了這個遊戲,然後就不用我們自己選擇了,這個立體、四維、彩色、龐大、自主的遊戲完全主宰了我們,我們只需跟上節拍就行了。可在我們進入遊戲的那一刻,我們確實是孤獨的,而且極端脆弱。哪怕我們是一卵多生,我們也是孤獨的。哪怕我們是哪吒,面對這個世界也依然是脆弱的!所幸,遊戲的規則裡,為我們設定了」自救」,我們的哭聲,能驅散母親的疲憊,我們的笑容,能融化滿世界的堅冰。這世界給了我們出生時的孤獨,跟著就送來了偉大的母愛,厚重的父慈!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倫理。我們用我們的天真無邪、可愛快樂成功對抗了與生俱來的孤獨,可孤獨並未消失!

孤獨不離不棄,陪伴著我們長大,陪伴著我們入學,學校裡有小朋友,有考試,可我們依然孤獨,孤獨得很了,有的孩子選擇從樓上跳下,希望重新穿越回自己來的地方。在人文倫理、幸福和愛的止痛保護下堅持下來的,度過了叛逆期,順利長大,娶妻生子、成家立業,進入上老下小的中流砥柱期,是梁柱你就得孤獨地挺著,挺住指責抱怨,挺住自私索取,挺住風刀霜劍,挺無可挺,還要再挺,挺過去就好了,這就是遊戲設定的自救,人文倫理告訴我們,是男人就要挺住,要有責任有擔當,誰都可以玩兒俏,就你只能擔當,因果的運行悄悄告訴我們了秘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挺了一輩子,終於把腰挺彎了,把背挺駝了。我們的自救活力在日漸削弱,可深度孤獨感卻越來越強烈,我們或許孑然一身,或許子女不在身旁,我們目光麻木呆滯,望眼欲穿地盼望團聚,可子女遠在天邊,工作太忙。孤獨!孤獨!可怕的孤獨!沒事兒,不怕,我們的社會早就進化了自救,孝道美德植根於我們的靈魂深處,就是事物繁忙脫不開身,我們也要擠出時間「常回家看看」,就是沒有時間常回家看看,我們也有父親節、母親節、中秋節、春節等等機制,來運行我們的自救,撫平各自內心無法排遣的孤獨。

縱使有孤獨忠心耿耿的陪伴,我們還是孤獨地走向人生的盡頭,誰陪伴也沒用,到最後還是孤零零赤條條一個人走。我們害怕啊!受不了可能永恆的孤獨,於是,我們接著自救,我們發現了天堂,那裡要什麼有什麼,無憂無慮,再不孤獨。還設定了地獄,把在生活中欺負過我們的壞蛋,通通趕進去,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呆在裡面哪兒也去不了,再也不用擔心他們的欺負!雖然是如此完美的自救計劃,可依然是抹除不掉內核裡的孤獨!

叔本華的孤獨是本體性的,作為本體的生命意志,就是一團欲望,生來就是敵對的、鬥爭的,欲望滿足不了就是痛苦,滿足的了,就是無聊,人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終其一生無法克服。所以,他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在他的形而上世界裡,似乎孤獨是無解的。

先生找到了孤獨的根性上的來源,它根源於人的生命意識,根源於人以個體獨立存在的方式。個體獨立存在,以自己的認知為出發點,來認知這個世界,做出完全個體的反應,自己的立場上,只可能有自己,即使偶爾為別人著想,也只是因緣聚合的短暫,不可能永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考慮。所以,個體獨立的存在,是孤獨的基因,無法克服。

先生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本體是感知,不是所謂的生命,生命只是感知大海裡的一滴水,我們沒有必要只見水滴,忽略大海。

原文地址:【拒絕可憐的孤獨,走出苦難深重的個人困境!(深思)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dn.com/i6874814650563691015/?app=news_article×tamp=1600744920&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92211220001012903820217400C51&group_id=687481465056369101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相關焦點

  • 接受孤獨的存在:因為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老師同時認為在探索人生意義的問題上,鑑於絕大多數人不是哲學專業出身,所以更多的人是用非哲學的方式來考慮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認識孤獨,去尋找人生意義的人更為普遍。我仔細想了想,確實是這樣。聯繫之前個人的經歷,在那段陷入孤獨的時間裡,我閱讀的書籍可以歸屬於哲學類的非常少,大多數還是普遍意義上那種勵志或治癒類的文字。
  • 幫「中空媽媽」走出孤獨
    在北辰區瑞景街寶翠花都社區,社區居委會負責人林則銀髮現中年空巢媽媽們常會產生孤獨、寂寞、失落的情緒,便於2015年在社區成立了「關愛中空媽媽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為385人次提供了公益心理諮詢,入戶「一對一」幫扶36人,讓多名「中空媽媽」走出了心理陰影。昨天筆者在居委會見到了林則銀。
  • 走出焦慮:論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但這終歸是理想,恰恰事與願違,現實生活中,我們非常缺乏詩意,更面臨著種種精神困境。他還深刻指出,人這一生啊,要麼孤獨,要麼庸俗。我覺得,這都算是比較生動的人生了,幾乎可以講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生活狀態了。從現代人的生活狀態看,絕大多數人既孤獨又庸俗,這才是生活的真相,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罷了。為什麼大多數人、大多時候是孤獨的?因為現在最長情的陪伴,除了手機,還是手機。
  • 走出困境低谷得方法
    我們總是在一邊經歷一邊成長,在困難與艱苦中汲取力量,總結經驗然後走出困境。  生活中的低谷對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自信是想要走出低谷必不可少的條件。只有擁有自信我們才能直面眼前的困境,積極去尋找解決辦法,為自己自己擁有不竭動力。但是要想獲得自信卻不是容易的,需要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與奮鬥。
  • 書評《走出孤獨》:情感是人類需求,學會這幾個方法擺脫孤獨
    孤獨對我來說,是一種毒瘤,經常打擾著我的生活。有幸遇上這樣一本書,叫《走出孤獨》。那麼接下來我將根據書中的解釋以及個人的理解,從三個方面,深刻的解讀一下「孤獨」。就像我們長大了需要結婚,需要生子,需要延續後代,需要有個人搭伴過日子。
  • 走出困境
    留學人員面臨的這種困境,首先源於當前整個國際環境的影響。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突如其來的重大影響,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留學人員較為集中的國家依然為疫情所困。疫情對教育行業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自然衝擊著留學人員的學業計劃和人生規劃。留學人員面臨的這種困境,當然也與疫情下的國內形勢密切相關。
  • 《自我的重建》:找到走出情緒困境的鑰匙
    01:識別壓力:壓力與情緒是一種應激反饋應激反饋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但區別於動物的應激反饋,人類的面對情緒和壓力時,會出現更大的情緒困境。例如,即使處理過後,還是會不斷回想;又如,因為某些危機的發生,個人的憂慮加重,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總是在不斷的臆想中放大。在基於生物、心理以及社會醫學的研究基礎上,書中明確指出:最關鍵的減壓應對策略,就是在採取行動之前先停下來觀察,讓自己可以做出妥善應對,而並不是做出簡單的生物反應。
  • 卡夫卡《鄉村醫生》:孤獨,是現代人最大的困境
    」直接點出了醫生面臨的困境,讓全文籠罩在一種孤獨的氛圍中。當醫生準備出診時,卻又沒有馬匹,他只能以女傭作為交換,出現了一種兩難的選擇:要麼救病人,要麼救女傭。這是一個讓人十分糾結的問題,無論作出哪個選擇,都不會完美,但又必須快速做出決定。
  • 阿德勒作品《走出孤獨》出版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作品《走出孤獨:阿德勒孤獨十五講》近日由天地出版社翻譯出版。阿德勒認為你可以獨來獨往,但不要封閉內心,每個人都需要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能真正享受孤獨的人,一定是能與這個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獨立的人格,是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獲取的。敞開心扉,聯結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感,即便你獨來獨往,也能圓融地應對複雜人事。孤獨,就是不得不一個人應付人生,尋不到安慰、擺不脫焦慮、定不了未來……所有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孤獨感。我們該如何走出孤獨心境呢?
  • 心理測試:哪幅圖中的人最孤獨?測你還需多久走出目前的困境!
    圖/網絡******答案:A:你還需要很久,還需要奮鬥十年八年才能走出困境B:你還需要三、四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困境你是個正能量滿滿、非常有愛心的人。你目前所處的困境,對於你來說並不算什麼太大的事,並沒有太大的壓力,只是稍稍有時候有些煩心而已。你對於走出困境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你很有實力,有能力走出這個困境。對於生活,你還是信心滿滿的,充滿了信心。你只需幾年的時間,就會走出困境,生活就會更上一層樓,日子越過越好富裕快樂,前途一片美好。
  • 中文學科如何走出困境?
    對浙大中文系來說,出版《系史》及召開研討會,目的均是尋找中文學科走出困境的途徑。    中文學科陷入困境    這是國內外名校中文學科戰將雲集運籌「突圍」的會議: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南開、武大、臺大和香港的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及日本、韓國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這也是一次頗有意味的聚會:探討的話題是中文學科如何走出困境。
  • 幫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
    本報訊(記者 韓雯)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滿足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需求的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實現孤獨症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儘管。這是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陰影列出的時間表。如今進展如何?
  • 深度聚焦孤獨症兒童的成年困境,別讓他們害怕長大!
    今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日"在我們身邊已有超過1000萬的孤獨症人士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作為中國殘聯孤獨症兒童教育試點機構始終致力於孤獨症的治療、康復通過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探索社會融合新路徑今年,我們聚焦大齡孤獨症兒童的愛與礙
  • 卡夫卡的困境:《變形記》現實的荒誕中,對孤獨的恐懼與渴望
    當我探入格裡格爾生活中的孤立和絕望,感悟到他的孤獨和恐懼,方才覺察這部作品與眾不同的偉大,再反觀現實的人生,終於明白卡夫卡之於我們的意義。1、通過怪異的故事,扭曲變形的世界,印證現實=荒誕,揭露人類的自私與孤獨《變形記》描述了推銷員格裡格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他極力想去和家人聯絡感情,都已失敗告終。最終被世界遺棄,孤獨死去。
  • 如何走出孤獨?阿德勒教你三招實用方法
    說起阿德勒大家都不陌生,《自卑與超越》是他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的這本《走出孤獨》,他在書中指出,一個人只有與社會建立足夠的聯結,才能體會到自我價值,如果這種聯結被切斷,那麼這個人就會陷入孤獨之中。
  • 離職,焦慮,抑鬱,HEAL療愈法幫你走出困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裡克·漢森和福利斯特·漢森的《復原力》這本書給了我不小的啟發,原來自己陷入求職難的困境中出不來,並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自身逆境恢復力太差,而且沒有很好的辦法幫助自己擺脫困境。《復原力》中提到的HEAL自我療愈法是為數不多的能不通過他人開解,自己走出困境的辦法。
  • 走出鄉村教育困境之腎虛
    微不足道的三年裡,我環顧四周,放眼望去,滿目是鄉村教育的瘡痍,我想走出困境,走出鄉村教育的困境。王國維先生說:「詩人對於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教育工作者亦是如此。肉體意義上的我已然走出鄉村教育的「困境」,但精神意義上的我卻更眷戀於這片多情的土地。我堅信,今日的出走,定是為了明日更好的歸來!
  • 終於明白勇士該如何調整才能走出困境,關鍵詞:內線
    終於明白勇士該如何調整才能走出困境,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勇士的困境需要一個有進攻能力的內線和一個突破能力的替補後衛來解決!說說格林,格林的狀態的確差,非常差。但是得說杜蘭特來了之後,格林的進攻不是一直就放棄了嗎?
  • 一個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人在職場如何走出困境
    鬼谷子《中經》講的就是如何解救自我處於困難、急難之時,一個有大志的人,不論遭遇到什麼環境,他都能堅持自己的信念,為了擺脫困境,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償世人不能償之味,只有這樣他才能走出困境並幹出一番事業來。
  • 每日由新 ·書|《博弈論》如何幫助我們走出困境?
    通過反覆使用博弈論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走出生活中的困境,理解一些你覺得不合理的現象。現在很多學術導向和大眾傳播導向——人是非理性的,我們要跟著感覺走,隨心而動……同意現實中沒有「完全理性」的決策,但並不代表決策應該「隨心」或者大家對「隨心」還是有一定誤解的。